1、烈香杜鹃品名 藏名:塔丽 汉语拼音 LIEXIANGDUJUAN 拉丁名 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杜鹃花科植物烈香杜鹃的花、叶或带叶嫩枝。 动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1.52m 。树皮黄褐色或灰色;蝎尾状分枝,枝黄褐色,圆柱形,幼枝具密生鳞片和柔毛。叶革质,卵形或椭圆形,长24.5cm,宽825mm,顶端钝,具短尖头,基部圆形,全缘,略反卷,上面淡绿色,光滑,下面黄绿色,被腺鳞,中脉在上面凹陷,在下面凸起;叶柄长78mm ,有疏鳞片,伞房花序半球形,密集;小花梗短,疏生微柔毛;花萼黄色,5深裂,裂片椭圆状
2、卵形,长约5mm,宽约3mm ,顶端钝尖,具淡黄色膜质鳞片,边缘有绿毛,基部楔形,内面基部和外面近中脉处疏生柔毛;花冠黄色,近杯状,5浅裂,花冠筒长约1cm,直径约45cm,外面光滑,内面密生长柔毛,裂片肾形,长约0.3cm ,宽约3 4mm ,顶端钝,全缘,两面光滑;雄蕊5 ,朱红色,花丝扁,锥状,长约0.5cm,中部以上具微毛;子房绿褐色,阔卵形,长约0.2cm,宽约0.2cm,被微柔毛,花柱红褐色,具微柔毛,柱头极短,头状,红褐色,密被柔毛。 动植物资源分布 主产于西藏东部、青海及甘肃南部。 动植物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3000 4200m 的阴山灌丛林带。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花期68月,果
3、期79 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开花盛期采摘,分别采摘花和叶,晾干。 药用部位 以花、叶或带叶嫩枝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叶革质,多反卷,部分脱落,质轻脆,易破碎。完整叶润展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64.3cm,宽1.02.3cm,先端钝,具短尖头,全缘,基部圆形,上表面深绿色,光滑,下面黄绿色,被腺鳞,中脉在表面稍凹,向背面凸起,叶柄长0.70.8cm,被垢鳞。嫩枝圆柱形,淡黄色,被柔毛和垢鳞。具强烈香气,味苦、微涩。花皱缩,淡黄色或黄白色,稀破碎,花萼5深裂,长约5mm,顶端具淡黄色膜质鳞片;花冠展开呈筒状,长约1cm,顶端5浅裂,外面光滑,内面密生长柔毛。味微苦、涩。显微鉴别:叶横
4、切面:上、下表皮均为1 列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呈乳头状突起,密生星状和盾状腺鳞,有少数气孔;叶肉的栅栏组织45列细胞,海绵组织的细胞排列稀疏,有较长的气室;叶脉明显向下凸出,上表皮微凹,下方有23层厚角细胞,下表皮有厚角细胞一层,维管束12 个,双韧型,外有维管束鞘一环,木质部扇状,放射排列。上方有管胞,排成横列,射线细胞单列。草酸钙簇晶分布在叶肉和中脉薄壁组织细胞中。粉末鉴别:烈香杜鹃叶粉末:绿黄色,芳香气浓,味微苦。色素块随处可见,浅黄色,大小和形状不一。叶碎片较多,绿黄色,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各1列,栅栏组织垂直表皮排列。腺鳞可见,微黄色,直径245250m周边细胞辐射状排列,中央细胞8
5、16个,表皮少见,细胞长方形或多边形,壁垂直。 中药化学成分 本品水溶性成分中含有槲皮甙(quer-citrin, C(21)H(20)O(11)或小叶枇杷素-1)、槲皮素(quercetin,C(15)H(10)O(7) ,或小叶枇杷素-2)、棉花皮素(gossypetin C(15)H(10)O(8)、金丝桃甙(hyperin C(21)H(20)O(12)、8-甲氧基槲皮素(8-methoxyquercetin,C(16)H(12)O(8) 及有机酸、鞣质、树脂和油脂等。其中叶和嫩枝中所得挥发油2.1%2.5(9月采)。油中分得十个化合物:-芹子烯( -selinene,C(15)H(2
6、4)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占挥发油 2025,杜鹃烯(neofuranodinene,C(15)H(20)O)占1012 ;杜鹃次烯(neocurzerene,C(15)H(20)O)占2;d-柠檬烯(d-limonene,C(10)H(16)占0.2; 香叶烯(myrcene,C(10)H(16)占0.4;d- 芹子烯(d-selinene,C(15)H(24)占1 ;k- 芹子烯(k-selinene,C(15)H(24)占7 ;牻牛儿酮(germacsone,C(15)H(22)O)占5;桧脑(junipes-camnphos,C(15)H(26)O)占3;苄基丙酮(benzylaceto
7、ne,C(10)H(12)O)占4050。 理化性质 理化鉴别:取本品叶和嫩枝100g,用水蒸气蒸馏,分离挥发油供下述实验: 1.取挥发油3滴,加乙醇0.5ml 溶解后,加2 间二硝基苯乙醇溶液2 滴,再加入2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滴,1min后,应显深黄色。 2.取挥发油1滴,加甲醇0.5ml ,再加1 香爽兰醛-浓硫酸溶液1滴, 1min后,应呈橙红色。 3.取挥发油2滴,加甲醇0.5ml ,加浓硫酸3 滴,摇匀,应显深棕色。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散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镇咳作用,烈香杜鹃挥发油部分中的牻牛儿酮、 -柠檬烯、苄
8、基丙酮和桧脑有镇咳作用。-芹子烯镇咳作用微弱,剂量增大(1 4 LD(50)后可望有一定镇咳作用。水溶部分的槲皮素、槲皮甙、棉子皮素无镇咳作用。2祛痰作用:小叶枇杷素有祛痰作用,挥发油中-芹子烯、桧脑、杜鹃次烯、杜鹃烯和柠檬烯有祛痰作用。3平喘作用:挥发油和水溶性部分的平喘作用均较弱。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烈香杜鹃总挥发油、总黄酮及棉子素(杂少量槲皮素)等均有显著扩血管作用。烈香杜鹃油对离体大鼠心脏有减慢心率和降低心收缩力的作用。烈香杜鹃油可阻止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兔与大鼠ST-T的变化,能显著提高大、小鼠急性减压缺氧的耐受力。烈香杜鹃油对狗颈内动脉血流及兔耳血管的作用,证明药物能增加狗颈内动脉血
9、流量和具有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对麻醉兔有明显的一过性的降压作用。5抑菌作用:挥发油中的柠檬烯、苄基丙酮,牻牛儿酮、杜鹃次烯、 -芹子烯、桧脑等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棉花皮素和槲皮素-棉花皮素混合物在试管内对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葡萄球菌亦有抑制生长的作用。6其他作用:小叶枇杷素能降低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豚鼠回肠平滑肌轻度松弛,且能对抗组织胺、乙酰胆碱及毒扁豆碱所致的回肠平滑肌痉挛。局部应用于兔眼结合膜无刺激性。大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小叶枇杷素后吸收较快,排泄较慢,并以原形从尿排出。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急性毒性:口服烈香杜鹃水溶部分黄酮的毒性低于油溶部分。挥发油中各
10、成分毒性差距一般在一倍剂量范围内。其中柠檬烯毒性最低(LD(50)4g kg)。未见挥发油部分有明显的毒性。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小鼠,大鼠,豚鼠,兔,犬。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塔丽,木香,甘青青兰,藏紫蔻,藏木香,寒水石。方二:塔丽,甘青青兰,姜黄,沙棘果膏,黄精,蒲公英根。方三:塔丽(枝、叶、花)浸膏,沙棘果膏,芫荽子,藏木香,寒水石。方四:塔丽叶,藏木香,甘青青兰,藏紫菀,青木香,寒水石。 药性 叶:苦、涩,温。 归经 功效 祛寒,解毒。花:辛,温、轻。滋补益肾。 性味分类 主治 叶用于培根寒、热病。花用于滋补益寿,培根寒性病,肺病,呃逆,龙病,赤
11、巴病。 用法用量 每次15g,一日3次。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塔丽5g,木香5g,甘青青兰4g,藏紫蔻3.5g,藏木香3g ,寒水石5g。共研细粉,治肝炎、胃炎、肠炎、脾、胆病;一次23g ,一日3次。方二:塔丽15g,甘青青兰15g,姜黄3g,沙棘果膏9g,黄精15g,蒲公英根15g。共研细粉,治胃、肠痞块;一次4g,一日2 3次。方三:塔丽(枝、叶、花)浸膏30g,沙棘果膏30g ,芫荽子30g,藏木香30g ,寒水石30g。将后三味药共研细粉,加前两味药膏拌匀,搓丸如豌豆大。治慢性胃炎、肠炎;一次3 4丸,一日 3次。方四:塔丽叶30g,藏木香18g,甘青青兰24g ,
12、藏紫菀 21g,青木香27g ,寒水石30g。共研细粉。治肝胆病、脾胃病;一次2g,一日2 次。 临床运用 烈香杜鹃的叶和嫩枝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通过提取分离制成的各种剂型,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作用。经对300例慢性气管炎患者,用烈香杜鹃油制剂进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3.8,其中烈香杜鹃油胶丸和黄杜片1号混合治疗95.7,黄杜片3号95 ,复方杜鹃油糖浆93.9,烈香杜鹃胶囊90。且毒副作用小,起效快,是治疗急、慢性气管炎的有效药物。 各家论述 考证 月王药诊记载:塔丽“治龙、赤巴、培根病、脾胃虚寒、消化不良、水土不服。”晶珠本草记载:塔丽“滋补益寿,治寒性培根病。”味气铁鬘记载:味苦、性温、效轻。治培根病。明释三十章记载:性温,治培根病、肺病疼痛、呃逆。图鉴记载:本品生于高山阴面。树干白色,叶褐色,花白色,味甘、苦、涩,治龙病、赤巴病、培根病、喑哑病、肺病。 药物应用鉴别 杜鹃属植物在藏药中应用的种类不少,凡在叶背面被鳞腺(有鳞亚属)的种其叶、花均入药。但根据其叶的大小分为两类,叶长在4cm以上者称为“德玛”(参见德与美多),其花称为“德玛美多”,其叶称为“德玛洛玛”;叶长在4cm以下者称为“塔丽”,其花称为“塔丽美多”,其叶称为“塔丽洛玛”,又根据其花的颜色,分别又给其多种名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