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1工程技术通讯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文稿务求中心突出,题目与内容相符,结构严谨,论点明确,文句简练、通顺,语法、名词、术语、标 点符号正确。专业技术论文一般为 3000 5000 字,其它 类文稿不超过 3500 字。2.文稿题名下属作者单位、姓名。每篇文稿后按附表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 别、出生年月、学位、职 称、 单位、职务 、现从事专业、联系电话(手机)及电子邮箱(见附录 3),以便作者情况的备案和有关稿件的通知。3.专业技术文稿,要在正文前撰写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突出创新发现、关键性论点和数据。
2、摘要下列出 关键词 35 个(注意:不能只写摘要或关键词)。关键词应精选能代表全文主要内容、与主题概念关系最密切的单词或术语。无摘要、关 键词的文章只能发表在交流与介绍栏目。4.来稿根据文章内容分层标题与本层内容相符,技术类文章(有摘要和关键词)按“ 1”、“1.1”、“1.1.1”、“”、 “”、“a.”分列层次;综合类文章按“ 一、 ”、“(一)”、 “1.”、“” 、“”、“a.”分列 层次(见附录 1)。层次编号为输入或插入,不要采用 Word 格式中自 动生成的符号或编号。5.文内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的物理量名称、代号要符合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按
3、照国家标准 GB3100310293量和单位书写,严格区分字母大、小写(见附录 2)。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6.文内插图一律以 CAD制作,并符合制 图标准, 图中线条为黑色,勿用彩色线条(印刷为黑白),图 示清楚、图大小不限, 图内文字清晰、标示字体以宋体小五号为准。文稿中图形、表格与正文叙述相呼应,紧接在引出 该图、表的文字段落后面。表内文字 为宋体小五或六号,表宽适当,表格左、右边线为虚框。图、表均应有图、表号及名称,图号、表号统一用阿拉伯数字,以图 1、图2,表 1、表 2用小五号黑体标示。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2
4、7.请根据文章内容配 13 张施工图片,图片另用*JPG 格式同文章一同发至投稿邮箱。8.文中引用技术资料必须查对原文,正确无误,所用专业名词和术语必须是规范用语,并前后一致,切忌任意杜撰简称及使用不规范用语。所引用资料要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参考文献按在正文内首次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正文后顺序列出。9.字体要求:标题,黑体二号;单位、作者,楷体小四;摘要和关 键词,黑体五号;摘要和关键词内容,楷体五号;正文,宋体五号;表格内文字,宋体小五或六号;参考文献,黑体五号;文献内容宋体小五(见附录 1)。段落要求:单倍行距。10.文稿一律以 A4 纸打
5、印,不 设封面, 不分栏,不设页眉、页脚。11.投稿文章格式需严格按照本要求,参考样文(附录 4)打印。不符合要求的文章不予录用。12.投稿请于企业门户-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网上申报(有图的论文务必自己先打印出来看看,图及图示文字是否清楚)。 联系电话:01051885015; QQ:190396892。工程技术通讯编辑部二一年八月二十六日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3附录 1:文中各级标题、正文、图、表体例标题、正文体例内容 字体 段落 说 明论文标题 黑体二号 居中单位作者 楷体小四 居中 列于论文标题下,单位名称与姓名间空1 字摘 要 黑体五号摘要
6、内容 楷体五号左右各缩进 2 字符;首行缩进 2 字关键词 黑体五号关键词内容 楷体五号左右各缩进 2 字符;首行缩进 2 字 列出 38 个,各词之间用分号;第 1 个关键词应为分类名称(见附 3)一级标题 黑体小四 左起顶格排,单占行 “1”右空 1 字节接一级标题二级标题 黑体五号 “1.1”右空 1 字节接二级标题三级标题 宋体五号 “1.1.1”右空 1 字节接三级标题四级标题 宋体五号 “”右空 1 字节接标题或正文五级标题 宋体五号 “”右空 1 字节接标题或正文六级标题 宋体五号 “a”右空 1 字节接标题或正文正文 宋体五号单倍行距或 1.2 倍行距;首行缩进 2 字符文中所
7、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 km,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参考文献 黑体五号 居中,单倍行距,段前、后各 0.5 行文献内容 宋体小五 左起顶格排(1)文献内容以1、2、3、分列;(2)著作:“作者姓名 书名出版社名,出版年月,页码”(如有两个以上作者,作者间用逗号分开);(3)期刊:“作者姓名 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页码”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4图、表体例内 容 字体字号 格 式 说 明图题 黑体小五 排图下,居中,单占行 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 1” “图2”,右空 1 字符
8、接图题名称图注 宋体六号 排图题下,居中 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右空 1 字符接注释内容表题 黑体小五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如“表 2 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 5 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 1”、“表2”,右空 1 字符接表题名称表栏头 宋体小五或六号 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图文/表文 宋体小五或六号 表文首行前空 1 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附录 2:常用标准单位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常见不规范表示长度 米 m M面积 米 2 m2 M2,平米体积 米 3 m3 M3质量 千克(公斤) kg
9、 Kg, KG频率 赫兹 Hz HZ压力,压强 帕斯卡 Pa pa功率;辐射通量 瓦特 W w质量 吨 t T附录 3:作者情况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毕业时间 毕业学校 专业 学历职称 单位 现从事专业 职务 手机 QQ 工资卡帐号注:工资卡帐号为稿费转账用,请投稿 时一并填上。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5附录 4:样文深基坑桩锚体系设计施工的动态调整投标一部 于敬华摘 要 :本文以某工程桩锚支护体系设计、施工 过程的动态调整为例, 阐述了通过试算土体的 c、 等设计参数,来拟合基坑开挖时的实际变形监测结 果,从而 实现支护设计、施工动态调整的思想
10、。关键词:深基坑;护坡;设计;施工;动态调整1 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建(构)筑物采用了深基础。其基坑支护工程虽属临时性工程,但其技术复杂性和多样性远甚于永久性的基础结构或上部结构。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需以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开挖施工组织技术参数为依据。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引起支护结构内力和位移以及基坑内外土体变形,发生种种意外变化,地层参数(c, 等)的不确定或取值与实际值误差大等,也使计算得出的边坡变形值与实际测量值差别会很大,传统的设计方法难以事先设定或事后处理。因此,人们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针对深基坑工程,发展出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新思想,结合施工监测、信息
11、反馈、临界报警、应变(或应急)预案设计等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安全等级、计算图式、计算方法以及施工组织方法等。通过开挖过程中的信息监测,根据实测变形值、实测地层参数以及强度控制和变形控制的要求反演出支护体系所需刚度,据此调整支护结构设计方案。本文根据成功的工程实践经验,以桩锚体系为例,阐述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的动态调整思想。2 桩锚支护体系设计施工的动态调整流程2.1 根据地勘资料进行支护结构设计,并按设计支护体系和所取的土体参数计算桩体变形,绘制变形曲线;2.2 按设计工况进行第一工况开挖并监测边坡变形;2.3 若变形监测结果与计算值相符,则可说明设计时所取各项参数与实际相符,
12、可按原设计进行下一步施工。2.4 若实际监测结果与原设计值差别较大(实际施工时差别一般都会较大),预期按原设计施工可能影响边坡安全或边坡上建(构)筑物、管线等的正常使用,则需进行对原设计的调整:通过对开挖断面实地勘察,确定比原设计参数薄弱的土层,减小其 c、 值,有条件时补充土体试验,对初始设计时所取土体参数据实调整,按调整后的参数重新对初始设计支护体系的变形进行试算。可能需要对土体参数进行多次试调、试算,以使计算变形值与实际监测变形值基本相符,最终确定的土体参数可认为是与实际土体相符的值。2.5 按最终认定的土体参数值计算的变形值再与实际要求比较,若桩体变形过大,则需调整支护结构体系。2.6
13、 对桩锚支护体系,因桩体的刚度一旦施工完成,即已确定,可以调整的只有锚杆支撑的刚度。则根据最终变形计算值,以及变形控制的需要,计算出锚杆所需的支撑刚度。下步施工,即以此为依据进行锚杆调整:或增加锚杆预加力或支撑刚度,或增加锚杆数量及支撑层数。当然,也可以通过增加降、排水措施或其它土体加固措施改善土体参数,本文在此不做深入讨论。2.7 进行第二工况开挖后,再根据实际变形监测结果试算土体参数。如此反复,即可增加边坡变形的可控性,使设计、施工最大程度上逼近实际情况。具体计算可借助工具软件进行。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63 动态调整思想的工程应用实例北京
14、市某工程,地下四层,地上三十层,筏板基础,0.00 绝对标高 52.40m,自然地面绝对标高平均约 51.60m(相对标高0.8m) ,基础槽底相对标高22.47m。现场场地狭小。土层参数工程涉及到的土层参数见表 1。 表 1土层 层底标高(m) 层厚(m) 重度(kN/m 3) () c(kPa) m(kN/m4)人工填土 -2.2 2.2 17 10 10 200砂粉粘粉 -7.6 5.4 20 31 25 1862粉粘粘粉 -14.4 6.8 20 22 33 1078粉粘砂粉 -21.4 7 20 18 43 898砂卵石 -25.5 4.1 21 40 0 2800粘粉粉粘 -28.
15、2 2.7 20.9 30 20 1700砂卵石 -39.4 11.2 21.5 45 0 3600在埋深 3.404.77m 上下有一上层滞水层,厚约 24m,另有一层潜水,水位标高为 28.19m,水位埋深23.50m。初始支护设计方案设计降水方案为大口井,井径 600mm,井深 32m,间距 8m。护坡方案根据边坡上附加荷载情况和场地条件,在不同范围有不同方法,总体上以桩锚结合土钉墙方式为原则:上部 6m 为土钉墙,下部采用护坡桩。在现场东侧南部,因距边坡 23m 处有一栋 6 层砖混住宅(条基,埋深约 3m),该范围护坡桩顶到自然地坪(见图 1)。桩径 800mm,间距 1.6m,典型
16、剖面见图 2。第一道锚杆采用三桩两锚,第二、三道锚杆采用一桩一锚。桩间土护壁采用挂网喷浆方式,豆石砼 60mm 厚。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7图 1 图 2设计计算锚杆支撑刚度值分别为:第一道 168.6kN/m,第二道 433kN/m,第三道 496.7kN/m。桩身变形曲线见图 3。 (, )10 5 0 -5-10051015202530(m)(m)Max: 5.450 0 -50051015202530(m)(kN*m)-432 405.950 0 -50051015202530(m)(kN)-464.1 452168.6kN/m43kN
17、/m 496.7kN/m图 34 施工工况按设计桩锚方案,施工工况可分为 7 种,见表 2。表 2 工况编号 工况类型 深度(m) 支撑编号 预加轴力(kN/m)1 开挖 6.52 加撑 6 1 100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83 开挖 13.54 加撑 13 2 3005 开挖 17.56 加撑 17 3 3607 开挖 21.675 动态调整过程本工程的特殊性在于紧靠基坑即有一栋 6 层住宅。设计施工时不但要考虑其附加荷载,还应严格控制边坡变形。为得到施工过程中边坡变形的监测信息,施工前做出监测方案,在桩顶和各层锚杆端部设置观测点,沿基坑周边
18、,在大阳角处和基坑长边、短边的中点设置多个观测点,并在基坑边地面设置了沉降观测点。采用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观测。第一、二工况土方开挖至第一道锚杆工作面时,观测桩顶变形达到 15mm。观察开挖断面,发现滞水层含水量比预期的大,且有地表水补给,滞水层厚度和标高均比勘察报告提供的情况厚且深。将砂粉粘粉土层的 c 值和值减小后进行试算,当 c 值取 21kPa,值取 30时,计算变形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按新确定的土体参数计算所需锚杆支撑刚度需达到 216.7kN/m(原设计为 168.6kN/m) 。因此将第一道锚杆原设计的三桩两锚,改为一桩一锚,并将原设计预加拉力增加至 150kN/m。第一道锚杆张拉
19、后,观测桩顶变形略有减小,减为 13mm。第三、四工况根据调整后的支护体系和上一步确定的土体参数,验算原设计第二道锚杆的支撑刚度,需达到446.5kN/m,比原设计的 433kN/m 略大。则将第二道锚杆的长度增加至 27m。预加轴力调整为 260kN/m。这样即使第二道锚杆处稍有变形,考虑桩体刚度和第一道锚杆的支撑作用,对桩顶变形的控制是有利的。进行第三工况土方开挖后,变形监测显示第一道锚杆端部变形最大为 3mm,桩顶位移为 12mm。第二道锚杆按调整后的方案施工、张拉后,桩体变形基本稳定。第五、六、七工况用上述方法分析试算出土层参数,再据此计算出第二道锚杆可提供的支撑刚度为 428.8kN
20、/m。第三道锚杆的支撑刚度需 470.3kN/m,比原设计计算需要的值稍低。但考虑到土体参数的不确定性和施工过程的复杂性,第三道锚杆的设计施工参数不做调整,第五、六、七工况按原设计施工。这样做是趋于安全的。第五工况土方开挖后,变形监测显示第二道锚杆端部变形最大为 8mm,第一道锚杆端部变形最大为 6mm,而桩顶位移则减为 9mm。土方开挖到槽底后,坡顶地面沉降变形观测最大值不超过 5mm,6 层住宅未受不良影响。最终监测得到的边坡变形曲线见图 4。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9图 4 实测桩体变形曲线6 结束语在 2002 年发布的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21、范(GB50330-2002)中,动态设计及信息施工方法已成为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在本工程中的成功应用,保证了边坡的安全性和变形稳定性,确保了边坡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施工的依据是初始设计,而施工过程又在一步步检验、补充设计甚至勘察结论。可以说设计过程应贯穿于整个基坑施工过程。在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的动态调整过程中,以下问题尚值得进一步探讨:一是薄弱土层的确定:因为每一工况都会跨越几个土层,有的土层的参数可能非常相近,调整不同土层的参数,对计算结果会有较大影响。因此,如何最终确定要调整的土层,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和数据。二是在实际施工中,导致边坡变形的原因很多,除了土体参数的变化或设
22、计取值不准确,施工因素影响也不容忽视。并且在外因导致土体参数变化时(如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应仔细分析查找原因,以对边坡变形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及早制定防范措施。三是在本文的叙述中,没有考虑深基坑施工的时空效应,基坑变形监测数据是以各工况刚施工完成时的测量数据为依据的。这要求基坑开挖施工、支护施工和地下室结构施工均应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进行,否则,动态调整时尚需考虑时空效应对基坑变形的影响,这更增加了确定土体参数的难度。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10自密实免振混凝土试配生产技术混凝土分公司 孟爱民 张晓刚 冯天运摘 要 本文以自密免振混凝土的生产施工
23、实践为基础,具体介绍了自密免振混凝土开发和生产控制的全过程,并从生产实 践中取得了工作方法和经验 。最后,提出目前尚需解决的问题,供大家参考。关键词 自密免振 工作性 物理性能 钢管混凝土 现代工程结构设计理念日趋前卫,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布局和构件形式更加丰富复杂。为了适应这种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具有优异性能的混凝土和配套施工工艺正在不断的被开发和应用。自密免振混凝土就是其中一例。自密免振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 SCC)定义是:具有极好的流动性、填充性、稳定性,能够在不需要振捣或只需少许振捣的前提下,依靠重力,密实地填充模板每一个角落并拥有优异
24、物理性能的混凝土。自密免振混凝土是根据它的自动流平密实,无须振捣的施工特性命名的。混凝土高流动性、高填充性、高稳定性的自身性能是达到自动密实,免振捣施工效果的前提。自密免振混凝土主要应用在以下情况下:(1) 由于配筋密集,无法常规施工浇捣;(2) 由于构件形式、尺寸或其它限制因素而不能进行振捣;(3) 形状复杂,普通混凝土难以密实填充模板;(4) 由于施工地点环境噪音限制而无法进行常规振捣施工;(5) 特殊预制构件生产。1 应用工程简介中关村金融中心位于北京中关村核心地带,由北京中铁建设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是中关村标志性建筑。塔楼高 150 米, 主体钢结构。其中,箱形框架柱采用钢管混凝土,钢
25、柱外断面尺寸为 600mm600mm,用 80 mm 厚钢板焊接而成,钢柱内在梁柱结合处布置加强板。柱内腔浇注 C60 高强混凝土。根据本工程钢管柱的实际情况,混凝土采用自密实免振混凝土技术。自密实免振混凝土由中铁建设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中铁建设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和中铁建设第 21 项目部互相配和,共同开发。开发过程以钢管自密混凝土为重点,兼顾自密免振混凝土对其它构件和情况的适应性。2 试验过程简介图 12.1 原材选择方法和参考因素2.1.1 通过水泥全项检测、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检测试验来筛选性能好,与外加剂适应性好的水泥。同时考察生产厂家质量控制能力和生产规模,以保证水泥品质的稳定性。2.1.2 细骨料要求进行 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容重、堆积密度试验。将指标控制在:细度模数 2.52.8 含泥量1% 泥块含量0.5%。2.1.3 由于除钢管混凝土之外,自密免振混凝土还用于解决布筋密的构件施工问题,粗骨料粒径受钢筋间距限制。另外,粗骨料粒径太大,不利于粗骨料在混凝土“浆-骨”体系中的分散。所以将粗骨料的最大查阅资料、咨询专家选择原材料 原材匹配试验配比选配及优化模拟验证确定配比验方法及性能参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