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象版主】八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首联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旧空吟闻笛赋”是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两句运用典故抒写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因人事沧桑而产生的生疏。颈联承颔联比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偶)。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
2、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赤壁(唐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折戟沉沙铁未销
3、,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写兴感之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发议论感慨。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为后两句作铺垫。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本诗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
4、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记叙)。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比喻、对偶)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
5、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描写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偶)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为千古传诵。表达了作者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现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前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
6、。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水调歌头(宋苏轼)词的上片问天;下片问月;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进一步的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
7、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第一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聚”化静为动,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表现了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后用“表里山河”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写景是为写情。第二层:“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
8、见所想。都城长安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伤心的是朝代在不断更替,百姓的痛苦却没有改变。暗喻,含蓄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对统治阶层无比失望的复杂感情,情调压抑低沉。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最后四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
9、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这首小令,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宕荡起伏,将描写抒情议论融汇贯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曲调抑扬顿挫,风格高昂壮阔,转换自然顺畅,是难得的怀古写实的篇章。饮酒(其五)陶渊明(五言古诗)这一首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该句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或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也就会有闹市,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
10、呢?三四句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极为精练的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诗的前四句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浑然天成,不工而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写出了作者田园生活中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11、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郁郁郁葱葱的庐山,就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平静的美好结局采菊而见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合”,人与山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最后两句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暗用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行路
12、难(其一)李白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停、投、拔、顾”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对偶),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
13、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伊尹那样,有为于当世。但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抒情)境界顿开,高昂乐观,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
14、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宋苏轼)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全诗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第一节中,“卷
15、、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第二节中,“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第三节中,“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第四节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兼爱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和纯真心灵思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16、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此段集中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
17、(情景交融)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指: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
18、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诗人以春花喻冬雪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沾湿了罗幕。“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
19、奇寒。“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了诗的乡土之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20、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极言天之寒。“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己
21、亥杂诗(近代龚自珍)绝句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抒情叙事(多层次描写),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落红”喻辞官,“春泥”喻平民百姓,“花”喻朝廷)“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的一腔爱国热忱。花落归根,化为春泥,不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不正可以献给后之来者吗?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从愁思中摆脱出来,带着时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种庄严神圣的境界。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