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愚公精神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中国翰园碑林创建人 李公涛新闻界称我是“翰园之父” 、当代的“文化愚公” ,我实在不敢当。不过,有人问我:“老李呀,你放着清福不享,学啥愚公咧?”唉,叫我咋说呀。我这个人,一生坎坷,1957 年整风反右时,我被错划为“右派” ,打回老家监督劳动改造。1979 年,我度过了 21 个严冬,迎来了祖国的春天, “右派”得到了平反改正,恢复了党籍和工作,被安排在开封地区供销社饮食服务公司工作。想当年,含奇冤满头青丝;看如今,得新生两鬓染霜。恢复工作后,我一心扑到事业上,工作上去了,但身体却跨了下来,因劳累过度,肝炎日益加重,被迫于 1983 年提前退休。我退休后,在家天天习
2、书作画,种花弄草,修身养病,也常邀请书画名人来家欢聚,交流书艺。但我内心念念不忘地思考着:我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有生之年已经不多,我还能为祖国再做些什么呢?1984 年, 开封日报开展了“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旅游事业”大讨论,我受到了启发。我在想: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古代文化铁塔、龙亭、相国寺,我们当今的开封人应该为我们后辈儿留些什么呢?于是,我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广收天下墨宝,镌刻于石,倾注全家积蓄,在古城开封创建一座碑林,以展现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抒发炎黄子孙之浩气。民办碑林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建碑林一切从零开始,资金少,人才缺乏,举步维艰啊!建碑林不仅使碑刻艺术得以延续,使
3、当代书法家的墨迹得以流传,而且是为后人提供临摹和研究的资料,是关系千秋万代的事,不仅要对今天负责,而且也要对后人负责。我想不干则已,既干了,就要在碑刻的石料、技艺、作品和建园上显示出时代的特点,保证碑林质量。为选石料,我先后到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的七个碑石产地,对碑石质量、特点进行考察,经过反复比较后,决定选用曾用于皇陵碑刻的偃师、巩县的石料。为保证碑刻质量,我四处查访技术过硬的刻碑师傅,并出资让他们到西安碑林、新安县千唐志斋参观学习。经反复切磋刻碑技艺后,才正式落凿。刻碑不包工,强调刻碑质量。为了征集当代书法家的佳作,我先向熟悉的书画家征稿,同时请他们相互推荐,逐步扩大征集范围。这样虽然征集
4、了一些作品,但仍满足不了刻碑的需要,我又印发了征集作品邀请书。我还到北京向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汇报工作,取得了他们的支持,破例为翰园碑林在全国征集作品,从而保证了作品的来源。经过半年的紧张筹备,1985 年 8 月 25 日,在我家举行了刻碑动工典礼。开封市各界领导和专家学者 150 多人前来祝贺。我在会上表示:“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生命不息,刻碑不止,直至碑林建成”办碑林起步难,让人理解更难。碑林建设在前进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我在建设碑林的事业中,饱尝了辛酸苦辣。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上有些人以商品交换的价值观来看待人生价值观
5、,不相信我率领全家创办碑林的无私精神,甚至遭到了许多挖苦、讽刺、污蔑、刁难和打击,说李公涛为了出名,沽名钓誉;李公涛这一下可发大财了,捞取了一大批著名书画家的墨宝,真可谓名利双收;李公涛无私不可能,谁和钱有仇?碑林建成后,李公涛不交给国家怎么办?等等。我建碑林原来并没有想到什么荣誉和“财产” ,只有为弘扬民族文化做点贡献而已!累可受,苦能忍,家产可抛,病躯不足惜,冷言冷语却使我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为了向社会表明心迹,以昭示世人,并教育家人,我于 1986 年冬立下了家训碑 “以愚公精神世世代代刻碑不止,我倒下由我弟弟子孙接着干。只许投入,不许索取,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直至碑林建成,无偿交给国家
6、为止。碑林有了收入,李家子子孙孙不能从碑林牟取一分钱利益。 ”为了解除一些人的疑虑,我向政府作了法律公证:“碑林建成后,全部交给国家和人民。 ”我常想,一个人为社会办点好事为什么这么难呢?面对一些人的非议,我毫不动摇,我的回答是院内的一方石刻:“心底无私天地宽。 ”并愤笔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迎难而上,百折不回,愈挫愈奋,死而后已。 ”我有一个好家庭,他们都支持我的事业,没有他们的支持,困难就更多。多年来,我和我的家人,都是按照家训来做的。为了建设碑林,我全家过着清贫的生活,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常教育家人说:“学习要向前看,生活要向后看。 ”并约法三章:“碑林建成之前,全家不买高档家具,不添
7、高档衣服,不在银行存一分钱。 ”多年来,我兄弟和儿子办经济实体的收入,全部投入碑林建设。我知道,身教胜于言传,我带头过艰苦生活,在家经常吃玉米糊糊,馒头就咸菜。出差坐硬座,人多时站的两腿浮肿。去北京带着干粮、米面和煤油炉,一双卫生筷用过洗净,下次再用。大白菜下来,曾捡白菜叶吃。赴香港,带着方面便,出外办事,舍不得在外面吃,忍着饿回到办事处啃方便面。办事处成立时,办公桌、文件柜、沙发、椅子等,都是我后半夜捡破烂捡来的。我患有多种疾病,有事因病住院,在医院坚持工作。有时在家打吊针,有重要事情拔针而起。为办碑林,我和我的家人在生活上、精神上都做出了牺牲,为此,我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掉过多少辛酸泪
8、。1986 年腊月廿三日,五岁的小孙子,被石碑将右腿砸成粉碎性骨折。1988 年夏,大儿子孝泉自己开车外出办事,滚沸的水箱水喷出,从半个脸到半个身子被烧出一层明晃晃的水泡,疼痛难忍。我知道后,放声痛哭了一场。我感到对不起这个家。我错划“右派” ,把全家带入了 21 年的灾难之中;退休后我家当时已成为万元户,可我又创建碑林,把全家带入了 20 年没明没黑的艰苦创业之中。艰苦生活,一年半年容易,长达二十年,祖孙三代为了一个事业,凝聚在一起,过着粗茶淡饭的艰苦生活。到目前已为翰园碑林无偿投入了 5000 万元。说实在的不太容易。翰园碑林的筹建,唤起了人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传
9、统美德,社会团体、各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热情赞助,支援翰园碑林建设,自发地形成了一股时代热流,共同奏响了民族精神的大合唱。碑林建设已不是我一人一家的事业,而成为开封的事业,民族的事业,成为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共同事业。一批优秀人才汇集在翰园碑林,有风华正茂的青年,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有社会知名人士,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勤勤恳恳的为碑林做贡献。捐助者从大中小学生,到白发老人,到残疾人、个体户、在押犯人,少至几元,多至万元的捐款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寄到碑林,出现了许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生动场面。市民邹秀英,60 多岁,看到报纸,听到广播,很想赞助碑林,又没有钱,就坚持默默无闻地拾废
10、品,直到攒够 200 元送到碑林。东司门修锅底的高海泉老两口,都已 70 多岁,为支援碑林建设,义务劳动 100 天,将全部收入 300 元送给碑林。高位截肢的残疾青年屈元升,大小便都要管子排出,也决心每天节约 1 角钱赞助碑林。少先队员开展了“节约一份钱,为碑林做贡献”的活动,一分、二分、五分、一角把积攒的钱也送来了,他们送的是一颗颗纯真的心啊!在押犯人托人送来 154 元人民币和一封信,信中说:“李伯伯,这些钱绝对是干净的,收下吧,是你的精神感动了我们这些失足青年,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劳动,改造自己,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典型事例之多,不胜枚举。面对这些,我感动的多次流下眼泪。我没有别
11、的方式可以报答,只有拼命的工作,早日把碑林建成。创建翰园碑林是一项弘扬民族文化的千秋大业,我坚信一定会成功。尽管前进道路上有种种困难和挫折,但我要以愚公移山精神,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生命不息,刻碑不止。碑林创建二十多年来,我不顾年老多病的身体,走南闯北不分昼夜,整天都在超负荷的工作。为了征求社会各界对碑林建设的意见,争取广泛的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共创碑林大业。我先后 20 次赴北京,上百次跑郑州,两次去香港,一次去台湾和韩国。不论盛夏酷暑,数九严寒,早出晚归,走访千家万户。为了加速碑林建设,我上书市委、市政府,并宣誓:“在我有生之年,发出最大的光和热,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活着为碑林事业献身,死
12、了做忠实的看园鬼。 ”为了筹集资金,解决园址等问题,我经常拜访市有关领导,有时一个晚上就跑十几家。由于劳累过度,曾几次摔倒在大街上。有一年冬天的晚上,天寒地冻,风雪交加,我去拜访有关领导回来,在东方电影院门口,重重的摔在布满冰雪的马路上,很长时间站不起来,是行人把我搀起。回到家中,老伴和儿子看到我青肿的脸和嘴角的斑斑血迹,儿子孝泉流着泪说:“爹,你就不要命了?”我终于累倒了,不得不住进医院。经医生检查,我不仅患有严重肝病,还发现心脏病、脑萎缩、动脉硬化、高血脂等多种疾病。园址问题是翰园碑林建设的关键,拖了很长时间没有解决。在困难面前,我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也曾掉过不少眼泪,但我没有灰心丧气
13、,我坚信终有一天会解决的。经过七年的奔走呼吁,市委市政府终于做出决定,将龙亭湖西岸百余亩陆地与水面无偿划归翰园碑林作为园址。从此,碑林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翰园碑林的园址确定,举行奠基典礼,成立碑林建园筹建处,标志着碑林建设已经由刻碑阶段进入到建园阶段。到底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碑林?这是人人都关心的。可以概括地说:中国翰园碑林总体规划,竖碑3800 块。分设历代、中山、现代、绘画、篆刻、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硬笔书法、少儿书法、国际人士书法等十大碑廊。在内容上以现代书法艺术为主,集诗书画印之大成;在建园风格上融书法碑刻艺术与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多功能、多层次观赏旅游价值的艺术宝库,达到
14、步移景异,文景共赏,让人流连忘返。整个设计,经专家学者论证,市政府批准,主体建筑二十二座。在建园指导思想上,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要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建设原则,力争建成全国第一流的最大碑林。翰园碑林是造福后代的千秋大业,要把碑林建好,不负重望,这对碑林全体职工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这座大熔炉里,职工们得到了锻炼,经了风雨,见了世面,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思想。在建园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开封市棉麻公司包建了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南大门;上海农资公司包建了玉带桥和两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河南省农资公司包建了轩辕黄帝塑像;团市委义务承建了轩辕黄帝塑像基座工程;驻汴部队义务承担了挖湖清淤、
15、堆土造山工程等等。1993 年 4 月,刻碑已达 2660 块,居全国首位;首期工程基本竣工,碑林初具园林风貌。根据市委市政府“边建设、边开放、边收益“的精神,中国翰园碑林在宋都文化节期间初步对外开放。中国翰园碑林,人人皆称为千秋大业。因此,主体碑廊的设计,工程浩大,雄伟壮观,建筑面积一万多平米,均系古典建筑,中间一座五层楼阁,南北两座大殿,四角四座亭子,两层碑廊,加上首期完工的碑廊,长度可达六华里,3800 块碑刻按不同内容镶嵌在碑廊之中,整个园林古朴典雅,蔚为壮观。1996 年开封菊花花会期间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翰园碑林已初步建成。创建翰园碑林以以来,得到了中央、省、市党政领导和海内外新闻
16、界、书画界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极大关注和大力支持。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亲临翰园碑林视察指导工作。开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翰园碑林建设,发出通知,号召全市人民学习翰园碑林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海内外有七千余位书画家为碑林无偿提供佳作两万余幅。当地驻军捐助汽车两部,联合收割机厂捐助面包车一部,飞鹰制造厂捐助飞鹰车一部,空军系统捐助退役飞机一架。海内外一千多家新闻单位对碑林连续报道了一万多次,称翰园碑林是“益于当代、功系千秋”的“精神文明丰碑”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民办碑林”;被誉为“中国最大碑林” 、 “世界之最” 。中国翰园碑林先后被确定或授予“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全国首家
17、“中国书法名园” 、 “河南省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 、 “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河南省先进文化教育基地” 、 “河南省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以及河南大学和开封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等。中国翰园碑林是一座集诗书画印之精华的大型文化艺术宝库和益于当代、功系千秋的精神文明丰碑,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她的精神价值远远要超出她的物质价值。据 2006 年有关权威部门评估,翰园碑林总资产为 2.7亿元,其中无形资产就占 2.3 亿元,无形资产就是翰园碑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翰园精神” 。我带领全家创建翰园碑林,党和人民给予我许多荣誉。我先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老有
18、所为精英奖。在中组部召开的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双先表彰会上,我作为先进代表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受到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我还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新闻人物、全国供销系统三大名人之一和全国十五家“美好家庭”之一。我的事迹先后被载入中国年鉴 、 河南年鉴 、 开封年鉴 、当代共产党人 、 天下名人传 、 名人世界 ,被美国世界名人协会评为 1994 年和 1995 年世界最受尊敬的人。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中心、美国世界文化名人录、香港世界名人中心、中国第一部世界名人大典等十几部名人典籍均载入了我的事迹。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和韩国前总统金泳三、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都对我创建翰园碑林的事迹和精神
19、给予高度赞誉。2005 年,开封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和有关政策规定,授予我为“当代文化愚公“光荣称号。在韩国碑林园,还树立了我的铜像。我知道,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只是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这些荣誉,对我来说,好比一面镜子,要经常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我作为炎黄子孙,决心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事业而奋斗终生。创建翰园碑林,我只是起了个带头作用,一切功绩属于大众,翰园碑林属于人民,我决心按照家训碑的要求,率子携孙,继续艰苦奋斗,刻碑不止,直到碑林全部建成,碑林的一草一木,全部无偿的交给国家。我爱开封,也热爱生我养我的巩义市。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我协助巩义市开发青龙山旅游景区,无偿向他们提供书画碑刻 300 块,争取使她成为中原旅游文化的一颗明珠,为家乡、为社会再作贡献。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