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及组织实施一、初级卫生保健的含义1977 年 5 月第 30 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举世闻名的“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的决议,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的主要卫生目标是:到 2000 年,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达到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两方面的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为推动这一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1978 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召开了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会议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明确提出:推行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PHC)是实现“2000 年人人
2、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和主要途径。我国卫生部、国家计委、农业部、国家环保局、全国爱卫会联合颁布的关于我国农村实现“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试行)中,对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做了如下表述:“初级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全社会的事业。就国家而言,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政府的职责。就人民群众而言,人人都有权享受初级卫生保健,人人都有义务参与初级卫生保健并为此作贡献。就卫生工作而言,实施初级卫生保健是为全体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来预防疾病与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初级
3、卫生保健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它是在总结过去各种卫生服务方式,并吸收了一些新的经验而逐渐形成的。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群众运动来消灭疾病,经过大规模的防治活动,一些传染病的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所指出的,在这些运动以后,必须建立经常从事控制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卫生服务机构。否则,只能取得暂时效果。70 年代,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关于医疗服务发展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医疗保健普遍感到不满。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摒弃传统的西方保健模式,并引用新的方法来满足人民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卫生保健列入了政府的总体发展计划,卫生决策有了原则性的改变,卫生服务的重
4、点,从单纯治病转为防病治病,从面向城市人口转向农村人口,从面向特权阶层转向平民阶层,从开展分散的群众运动转向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成为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1977 年 5 月,第 30 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和普及初级卫生保健。1979 年 11 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卫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决议,决议赞同阿拉木图宣言,对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这样,初级卫生保健的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承诺,成为到本世纪末,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新策略的组成部分。二、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初级卫生保健是在总结以往卫生服务经验基
5、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卫生保健方式,其基本原则是:1.合理布局:人们接受卫生服务的机会必须是均等的,不能忽视乡村和某一地区的人口或城效居民。2.社区参考:社区主动参考有关本地区卫生保健的决策至关重要。3.预防为主:按三级预防原则,卫生保健的主要工作应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而不仅仅是治疗工作。4.适宜技术:卫生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应是能被接受和适用的。5.综合应用:卫生服务仅仅是所有保健工作的一部分。它与营养、教育、饮水供应和住房等,同属于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和最低的需要,这些内容既要靠国家全面规划,也要靠每个人的努力。三、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内容初级卫生保健致力于解决居民的主要卫生保健问题,它依
6、靠医务人员和居民的直接接触,将医疗和预防相结合,达到保护和增进健康的最高效益。初级卫生保健是在卫生系统中第一级接触点上开展的,其内容因不同国家或地区和居民团体而有所不同,但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一)健康教育即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控制方法开展宣传教育。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或促进个人和社会对预防疾病和保持自身健康的责任感。应努力促使群众积极主动地参考并负责某些决策活动。帮助人们认识哪些行为有利于健康,哪些行为有害于健康。帮助个人、家庭和社区理解特定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健康后果,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健康行为,积极参考自我保健活动。 2.促进个体和社会采用明智的决策或明智地选择有利于健康的
7、行为,创造一个有利于改变某种行为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3.有效地促进或影响决策层的观念改变。因为社会的决策很大地影响人们的健康,应该把重点放在领导、专业人员和决策层上。 (二)合理营养与安全食品 膳食中的食物组成否合理,亦即提供营养成分的数量与质量是否适宜,特别是其比例是否合适,对于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维护健康、提高人体免疫力及工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营养工作的途径和措施包括: 1.建立营养指导委员会,建立营养监测网。作为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机构,制定食物结构及食物生产的规划、目标以及各种相应政策,对各地、各部门的食品和营养干预项目进行规则、协调和评价。 2.调整食物种植及养殖结
8、构,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提高禽肉在肉类中的比例,加强水产养殖业发展。 3.加强营养宣传教育、普及全民营养知识。 4.防止食品污染,控制有关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以及污染物对人体的慢性危害,防止食物中毒,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监督。 (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清洁的生活环境 安全卫生水是指水源水质的感官性状、理化性质及大肠杆菌等指标均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煮沸后可以饮用的水。 清洁的生活环境主要做好粪便与垃圾管理,避免、减少粪便与垃圾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因此,饮用水的安全卫生和生活环境的清洁主要是做好水、粪、垃圾管理。 1.垃圾管理的首要环节在于收集,应在村庄、集镇便利于居民的街道边上设置垃圾箱,并能防
9、止雨淋。第二环节是运输,要有专人负责,每天或隔天将垃圾运走。第三环节是因地制宜,采用挖坑填埋法、堆肥法、沼气发酵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2.各地成立水管、粪管的管理机构,规划当地的水管、粪管工作。水管粪管工作涉及到农村千军万户,没有广大群众的参与就难以收到成效。因此,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适应小农经济和农村住宅分散的特点,推广三格化粪池、密封贮存法、沼气处理法处理粪便,控制对水源水的污染。 (四)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卫生工作的指标,已被公认为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指标,是综合国力的反映。1990 年 9月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世界上规模最
10、大的一次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主题是儿童问题,“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已成为各国领导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建立和健全、发展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尤其是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是做好妇幼卫生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保证。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的覆盖率,搞好高危产妇和高危儿童的筛查和重点管理;推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家庭辅助食品制作,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减少营养不良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加强围产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改善基层产科抢救条件,加强转诊转运能力;加强婚育指导和遗传咨询,最大限度地防止病残儿出生;提高育龄妇女的节育率及计划生育率,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 (
11、五)传染病预防与计划免疫 建国以来,由于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已经控制和消灭了天花、人间鼠疫、回归热、斑疹伤寒等疾病,随着计划免疫的开展,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流脑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幅员辽阔,有些传染病还在人群中广泛流行。 传染病是能够控制和预防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有: 1.传染病登记报告。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甲类传染病应在 612小时内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乙类传染病除艾滋病和肺炭疽外可比上述时间延迟一倍,丙类亦应报告。 2.疫情处理。传染病的流行由疫源地相继发生造成,因此,传染病的管理首先要从疫源地处理着手。根据传染病的传播特点确定传播途径,可能播散
12、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早期发现病人,及时诊断、隔离或治疗。对接触者要分别进行医学观察、留驻、卫生处理以及卫生检疫措施。 3.预防接种:是通过人工自动或被动免疫提高人群免疫力的一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我国对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进行计划免疫。1991 年,卫生部将乙肝疫苗接种列入计划免疫内容。 (六)地方病 地方病是指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区域特点的一类疾病。主要发生于广大农村、山区、牧区等偏僻地带,病区呈灶状分布。地方病可分为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和自然疫源性地方病。 地方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包括健全专业队伍,建立地方病监测系统,通过经常性监测、收集、分析,对地方病动态变化进行预报、预测
13、。防治地方病的具体技术措施有: 1.补充环境和机体缺乏的元素。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都是由于环境中碘缺乏引起的一组疾病,只要补充足够的碘就能预防。 2.限制环境中过多的元素进入机体,如防止碘的过多摄入。 3.预防生物源性地方病的主要措施是杀灭宿主和媒介昆虫,及时对疫源地进行消毒。此外,对病人、病畜应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七)常见病防治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疾病结构和死亡病因谱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
14、喘和阻塞性肺气肿。上述疾病是可以预防的,要加强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提高抗病能力;积极预防感昌和上呼吸道感染,及早选用抗生素类药物,戒烟是预防此类疾病的最重要措施。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最常见的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脑卒中。预防这类疾病关键在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戒烟、膳食预防和体育锻炼。 癌症已经成为世界上前三位死因,并还有上升趋势。在我国,到 2000 年,每年将有 140 万人死于癌症,而成为第一位死因。我国死亡率最高的重点癌症依次为:胃癌、食道癌、肝癌、宫颈癌、肺癌等。由于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病因不明,有明确病因的仅为少数,针对恶性肿瘤的预防措施主要是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控制和消除致癌源,采取综合措
15、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八)合理用药 药物既可防治疾病,也可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合理用药十分重要。 1.熟悉药物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用药前,应熟悉药物的性能、作用、体内过程和不良反应,应根据病情,选择疗效较高,毒副反应较少的药物治疗。 2.掌握药物剂量和用法。以通常情况下,药物要按常用剂量使用。 3.注意病人的个体差异和影响因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有所差异。如老年人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一定的退行性改变,对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均有影响,用药时应慎重。 4.在明确诊断前不应随便用药。如感染发热病人,在确诊前不应乱用退热药。5.应用药物时应注
16、意配伍禁忌。 四、初级卫生保健的组织实施 初级卫生保健的组织实施包括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社区参考、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 (一)政府领导 加强领导是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前提,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具体政策及措施。成立由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各级初级卫生保健管理机构。把各项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及指标列入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目标,明确各地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目标、重点及措施,并组织落实。 (二)部门协调 从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看,不仅有应该由卫生部门提供的医疗及保健服务,还有合理营养,改善生活劳动条件,控制环境污染及健康教育等,需要由农业、工业、商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及文教部门共同努
17、力才能完成。各级政府的计委、经委及财政等部门是从计划、经济等方面起协调作用的重要机构。政府在执行初级卫生保健方面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领导和组织社会、经济有关部门在初级卫生保健上的协调行动。 (三)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卫生保健是指社区组织及社区成员参与卫生保健的调研、决策、实施、评价以及卫生资源筹措等。开发社区资源,社区中的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及每个人都对他自身健康承担责任,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活动,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我国,动员与组织社区参与卫生的组织,除了近年来各地陆续建立起来的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外,主要有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农村卫生协会及企业保健协会。 (四)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 适宜技术是指既合乎科学,适应当地实际需要,为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提供者与利用者所欢迎,又为国家、社区及个人经济上能负担得起的卫生技术。首先,这些技术是合乎科学的,即有效的,可靠的;其次,这种技术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即为当地开展初级卫生保健所必需的;第三,这些技术是容易为广大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者所掌握和运用的;第四,价格合理,为当地经济水平所能承受。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