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动控制原理(第 2 版) 李晓秀第 1 章 习题答案1-3 题 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发电机端电压 不变。U当负载恒定发电机的端电压 等于设定值 时, ,电动机不动,电位器滑臂不动,0励磁电流 恒定;当负载改变,发电机的端电压 不等于设定值 时, , 经放大器fI 0U放大后控制电动机转动,电位器滑臂移动动,使得励磁电流 改变,调整发电机的端电压 ,直fI到 。0U系统框图为:1-4 题 (1)在炉温控制系统中,输出量为电炉内温度,设为 ;输入量为给定毫伏信号,cT设为 ;扰动输入为电炉的环境温度和自耦调压器输入电压的波动等;被控对象为电炉;控制装ru置有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可逆电动机、减
2、速器、调压器等。系统框图为:(2)炉温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使炉内温度值保持不变。当炉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相等时, 等ru电动机 发电机0UfI电位器放大器 U负载可逆电动机调压器ru 减速器扰动热电耦fu电压、功率放大电炉 cT于 ,即 ,可逆电动机电枢电压为 0,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滑臂不动,炉温温度不改变。fu0若实际温度小于给定温度, ,经放大后控制可逆电动机转动使调压器滑臂上rfu移,使加热器电压增大,调高炉温;若实际温度大于给定温度, ,经放大后控制可0rfu逆电动机转动使调压器滑臂下移,使加热器电压减小,降低炉温。使得 和 之间的偏差减小甚fr至消除,实现了温度的自动控制。1-5 题 (1
3、) 在水位控制系统中,输出量为水位高度 ;输入量为给定电压 ;扰动输入Hgu为出水量等。系统原理框图为:(2)当实际水位高度 为设定高度时,与受浮球控制的电位器滑臂位置对应的 与给定电Hfu压 相等,电动机不转动,进水阀门维持不变。若水位下降,电位器滑臂上移, 增大,偏差gu f,经放大后控制电动机逆转调大进水阀门,加大进水量使水位升高;若水位升高0f降,电位器滑臂下移, 减小,偏差 ,经放大后控制电动机正转调小进水阀门,fu0gfu减小进水量使水位下降,实现了水位的自动控制。第 2 章 习题答案2-1 题a) 122()()(crcrdutdutRCRCb) 211)()c rcrt ttt
4、2-2 题 进水阀gu 减速器出水浮球fu水箱H放大器 电动机1.2.653.0.25dFyy3.02-3 题 011.2.02.53dQHH0.3.().H2-4 题a) 21()crfsXskb) 2121()crffsskXsk2-5 题 a) 2112()crUsRCsb) 211212()()cr LssRc) 2232121112() ()()crUCCsRs Rsd) 21212 1()()crsRs2-6 题 a) 10201()()crUsRCssb) ()crsc) 102021()()()crUsRCss2-7 题 a) 12()()GsRb) 123()Csc) 123
5、42()GGRH2-8 题 解 由微分方程组建立系统结构图为传递函数 2341234234 345()()KsKCsRTT2-9 题解 由有源电路建立系统结构图为传递函数 2132()(1)crUsKTs其中, 3102320,RCRC2-10 题123()GCsR()Cs()Rs1sK2 41KT51x3x4x3s()rs ()cUs01RCs201s301RCs3213()GCsN2-11 题作信号流图略a) 123412122()PPGHsRb) 131212321223()()CsHGH1234451534251425136133145() ()()PPcRGG d) 1241221(
6、)PPCsR2-12 题作信号流图略 1234112 123232()()GHPsHG3411212132132()ERs 2-13 题 123123451632123 311632() ()PCsGGHHHGH2-14 题a) 12()50(.)(0)95.12.52.PCsR b) 12() ()abcdegsfhfacc) 1234()PPCR21426345123456473456486718821234 7168GHGGHGH123456P273456P2138G142G418G442GH第 3 章 习题答案3-1 题 (1) 稳定 (2) 稳定(3) 不稳定,2 个正实部根(4)
7、稳定(5) 临界稳定3-2 题 (1) 0 125/203-20 题 (1) 121se(2) 应该提高 部分的放大系数。()Gs3-21 题 (1)略(2) 31sae3-22 题 (1) 无内反馈 时,系统不稳定,内反馈 存在时, 只要取 系统稳定。s0.9(2) ,内反馈 的存在使稳态误差增大。05ses3-23 题 ,32,0.1875K第 4 章 习题答案4-1 略4-2 在根轨迹上, 和 不在根轨迹上。)0,2(j)1,0(j)2,3(j4-3(1)实轴上的两个会合点为 和 ,两个分离点为 和 ;6.59. 5.28.7(2)实轴上的分离点为 ;渐进线: , ;7.1A(3)实轴上
8、的分离点为 ,根轨迹与虚轴交点为: ,31j渐进线: , ;2A,4-4 ,圆方程:半径 ,圆心 。2)10(10),(4-5(1)分离点为 ,会合点为 ;59.4.3(2) 。2,3jsKr4-6 分离点为 ;110.8,.r22.8,1.6rsK根轨迹与虚轴交点为: ,rj(1) 2.6rK(2) 稳定 。r4-7 (1)实轴上的分离点为 ,根轨迹与虚轴交点为: ,845.02j渐进线: , ;2A,3(2) ;.3rK(3) ;sadr /8.,4(4) ;.r闭环传递函数为: 。)16.7.0)(16.7.0)(56.4(348jsjs4-8(1)稳定范围是 ;30K(2)当 。53.
9、0,8.,5.21Kjs时可近似为二阶系统: , 。46.)(2sGsts1.9%,3.14-9(1)实轴上的分离点为 ;根轨迹与虚轴交点为: ; 3. 70j渐进线: , ;50A,(2)临界稳定的开环增益为 ;1(3)开环增益为 。62.94-10 分离点为 ;临界阻尼时 ; 出射角: ; 7346.5rK1454-11 略;4-12 特征方程为 , 开环零极点: ;210Hs 0,2.3.012.1zjp分离点为: 。73.4-13 出射角为 ;入射角为 ;与虚轴交点为 , ;6835jK4-14 由根轨迹通过 求出 ,此时开环传递函数为 ;)07.15.(j68.1T )2(145.6
10、8.s4-15(1) 时有一个分离点;9a或(2) 时有二个分离点。或4-16 分离点为: , , ;2)1(4)sKGr 354.0s0.rK29.13s虚轴交点: ;4-17 实轴上的分离点为 ,会合点为 ;634.036.2增益对阻尼特性的影响:从根轨迹图可以看出,对于任意 ,闭环系统都是稳定的,但阻0K尼状况不同。在增益较小时 系统是过阻尼系统,增益很大时 也是过)718.(K )93.1(阻尼系统,但中等增益时( 是欠阻尼系统。930.4-18 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324()TsGs(1)渐进线: , ;根轨迹与虚轴交点为: ;5.1A82.j出射角: , ;140.p2140.p(2
11、)稳定范围: 。T第 5 章 习题答案5-1 题 (1) ()1.58sin(2.4)ctt(2) 0(3) ().cos(63.)tt(4) 82in518cos(263.4)t 5-2 题 (1) , ,穿越负实轴,穿越频(0)90GjHlim027GjH率 幅值 。.7rad/s,3A(2) , ,不穿越负实轴()18jli()36j(3) , ,穿越负实轴,穿越频率0270GH 09GH幅值 。1.4rad/s,()A(4) , ,不穿越负实轴18jlim()j5-4 题 a) b) 0().GsHs0.1()2sGsHc) d) ()(1)(.51) 5(.)se) f) 20().764sss 210().6()5s5-5 题 (1) 11223()(),KsGsHK式 中 (2) 画出对应的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和奈氏图(略)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