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8 ,大小:895KB ,
资源ID:3165966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1659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doc

1、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4、认识地图和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5、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辨认,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地图上比例尺的运用4、认识海拔和相对高度,陆地地形,等高线地形图教学难点:1、地球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2、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3、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器材:地球仪、地图课时安排:6 个课时2备课教师 备课日期 9.4 共( 3 )课时备课内容 地球和地球仪 章节 第一章第

2、一节教学设计 复备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能力目标: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

3、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 (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3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4、 )B 、 (事例 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C 、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二、地球的大小(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 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 4 万千米。(展示)

5、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制作

6、简易的地球仪第二课时“地球和地球仪”4【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 、“地球仪上的纬线”

7、(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 00、300、600 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 200E 组成的经线圈。(提问)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

8、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5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 ,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 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 1条,1160 的经线有 2 条。 )(学生活动)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9、。(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设计】四、纬线和经线6第三课时“地球和地球仪”【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2)东西半球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纬线(圈) 经线(圈)形状特征指示的方

10、向长度的分布标度的范围度数的变化规律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数量特征五、利用经纬网定位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 ,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 A、B、C 点。(让学生读出 A、B、C 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7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

11、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强化训练: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30E、20N 120W、30S 10W、87N 160E、45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五、经纬线8备课教师 备课日期

12、 9.11 共( 1 )课时备课内容 地球的运动 章节 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复备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能力目标:1、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2、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情感目标: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重点】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难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

13、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自转 公转方向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旋转中心转动特点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9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 180 ,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0 美国

14、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5、教师提问:(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教师用投影片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 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6、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 ,观

15、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7、看书 1.20 图,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五、笔记与板书提纲地 球 的 运 动自转 昼夜交替 24 小时 公转 四季变化 一 年 地球上的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10备课教师 备课日期 9.18 共( 1 )课时备课内容 地图的阅读 章节 第一章第三节教学设计 复备内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能力目标:1、能在东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2

16、、能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目的地及类型极其比例尺。情感目标:距离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象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重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方向的辨别。【难点】地图上方向的辨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温故知新:多媒体出示课前测试题。 (学生准备测试纸做题,然后每组最后一名同学收起来。 )二、猜谜语:老师有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下:“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打一事物。 (学生回答) (谜底:地图)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猜的对,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看来地图真的很奇妙,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的世界吧。(板书)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活动:请同学们看课本 15 页 “台湾的卫星影像”和“台湾岛地图”自己独立思考“能从两幅图上看到什么?获得哪些信息?” ,同桌之间可相互交流。学生看书同时,多媒体出示:台湾岛卫星影像和台湾岛地图(师生活动)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的回答)(小结)卫星影像反映的是一种实物景象,而地图上出现的是一些符号和文字。同学们说哪幅图给我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