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师应如何“读懂”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线索和重要依据,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要把握教材,必须认真阅读、仔细研究教材的一字一句,包括教材的每道习题和每幅插图,必须努力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为此,教学前,教师应读懂教材。 一、通览教材,把握全局 初读教材,我们要了解教材涵盖了哪些内容,包括编者意图、知识结构;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学科有关的“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相应内容,找准各知识点间的因果性、关联性,以及在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计划地安排教学进度,写好本
2、学期数学科教学计划。 通览教材应防止两种情况:一种是走马观花,结果印象不深,所获无几;一种是细嚼慢咽,结果时间精力有限。这样做的结果,前者是有名无实,后者是得不偿失。 二、品读教材,注重细节 2在通览了教材,把握了整本教材的逻辑系统以后,就要进入品读教材环节,这一环节大体分两步: 一是进行单元知识的解读,了解整个单元知识的框架结构,找出内在规律。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了解知道“是什么?”理解知道“为什么?”运用知道“做什么,怎样做?”然后,确定这一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俗称单元备课。 二是进行一节教材的解读,阅读教材时应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
3、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1)要读懂“主题图” 。主题图是新教材一个特点,目的是把整个单元的内容用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图、动物图、自然景观图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了解,通过主题图的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们应该如何读懂教材的“主题图”呢? 首先必须读懂它是以什么形式呈现的,是怎样反映本单元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的。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 37 页“四边形”的主题图,它的呈现形式是一幅校园场景图,它是以校园场景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其次,要读懂这个主题图给了我们哪些信息,这些信
4、息在本单元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在“四边形”的主题图中有许多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信息,如:长方形的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的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3门,楼梯护栏等等。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再次,要读懂“主题图”所呈现的图形、图片、场景或情境中渗透了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比如: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大数认识的主题图选取的 6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配以最能反映该地区特点、形象的图片,渗透了有关地理、文化和国情知识,为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要读懂“例题” 。例
5、题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例。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读懂例题呢? 首先应该读懂例题是以什么方式呈现的,它这样呈现的作用是什么。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加法”例 1,它是以表格方式呈现,鸟类98 种,爬行类 25 种,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我们认为例题以这种方式呈现,一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因为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不同的是过去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限于 100 以内,只有一次进位,而例 1 有两次进位,和超过了 100,其竖式比较简单并将进的“1
6、”用红色表示。 其次要读懂情境图。教材的例题中多数都安排了情境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借助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三年级(上册)4教材“加法的验算”第 23 页例 1 下面的情境图,它是一组同学们在合作学习加法验算方法的讨论,通过讨论把加法验算的方法全部呈现出来,目的就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验算方法对加法进行验算,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教学验算。 再次,要读懂例题中的对话。新教材为了体现人文性、趣味性使教材内容更加活跃,把一些难点、重
7、点、计算法则、概念等用对话的形式在例题中呈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读懂这些对话的意思。 最后,要读懂例题间的关系。数学新教材在例题的编排上也是有区别的。例题与例题的呈现形式是不同的,对学生训练的重点也是不同的。 (3)要读懂“做一做”和“练习” 。新教材在练习的编排上与普通教材也有区别。从练习内容安排的形式看,有做一做、练习、整理和复习。做一做属于基本练习,它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它的知识难度和呈现形式是与例题相差不多,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练习,它不但具有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的功能,还具有通过练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
8、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功能。如:四年级(上册)教材“笔算乘法”中第 55 至 57 页练习八中的练习安排:第1 题是口算练习用以巩固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形成基本的口算乘法技能;第 2 题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第 3、4 题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运算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 以上四个题都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是巩固例 2、例 3 的巩固练习。而第 5 题是正确书写“速度”的练习。通过 3 个不同知识背景5的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 、 “速度”的理解,能体会数学的精细和准确,同时还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沟通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 6、8、9
9、 题是应用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解决具体问题的练习。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练习,使学生感受用抽象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更方便,同时知道模型可灵活应用。 第 10 题是综合应用乘法知识的开放型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题目。这类题,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做也不一定学生可以一下全部做出来,能做几个就做几个。 (4)要思考为什么这样编排。在阅读教材时,教师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材为什么先教学对称的物体?它与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关系?有三个原因:一是对称原先是生活中的概念,如人的脸部左右两边基本相同,就说脸是对称的。随着概念在各个学科的深入应用,概念也就逐渐分化和严格。在数学里就有中心对称、轴对称和平面对称等几种情况。联系生活经验,先建立生活中的对称概念,再形成数学里的轴对称概念,教学比较顺畅。二是许多轴对称图形就是对称物体某个面的图形,认识对称的物体为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宽广的现实背景。三是可以组织对称的物体与轴对称图形的对比,蕴含对称物体的某些面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平面图形等信息,使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清晰、准确。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责编 / 齐鲁青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