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今天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一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已开展十多年,我体会,它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高教界热烈讨论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必要性,与此相应,在有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大学开展了有关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活动。至今回忆起来,感受很深。后来逐渐进入第二阶段,从本世纪开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基本建成;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在媒体上的报导少了,但建设性的学术论文不断刊出;大型活动不多,但实际上文化素质教育在一些大学已成为整个教育链条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幅增加(2006 年经过评审,新建 61 个基地,连原有的
2、 32 个,共有 93 个基地)。这些说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并没有边缘化,正在有序的发展中。 二 2006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 “和谐”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重要的范畴之一;追求和谐的实现,2一直是我国历史上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从国外(例如从欧洲)来看,有些社会主义者曾经将他们的理想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得到过马克思的肯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反映了中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从这样的高度来看教育的发展,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3、:坚持以人为本,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协调的发展。今天,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中的纽带和共
4、同理想。因此,在教育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中的重要保证之一,这就需要将素质教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 三 3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素质教育如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科学素质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离开了素质教育理念,就难以理解我国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这虽然是一句老话,但在今天可以阐发出新义来。 我国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和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一词,是 20 世纪西方教育研究中流行的术语,一般用来指专门学科之外的公共课程,强调大学应博、专结合,避免狭隘的专业化和纯粹
5、娱乐化的误导,使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跨学科的思维能力。美国很强调通识教育,有人调研美国 200所大学和学院,发现在他们的课程表中,通识教育已达到 67左右,可见相当重视。就教学而言,美国的通识教育比较接近我们的文化素质教育。近些年来,我国有些学人研究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特别是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情况,对我国大学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不过,也要看到二者间的区别。我们从国情出发,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也有自己的理解角度。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说:“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在素质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核
6、心价值观,应是题中之义,显然这和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并不相同。 从网上看到,有论者将西方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比附我国文化素质教育。这未必妥当。关于博雅教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美国有极少数的学校,保持中世纪传统,以 Liberal arts college 命名学校,主张更加传统式的课程设置,重视艺术教育,开小班4授课或讨论。根据美国教育学者沃尼克等人对 16 所学院和大学 900 名学生的跟踪调查,认为这种专门的博雅教育成效并不大。 近些年来,媒体上介绍西方人文教育哲学,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术语,如自由教育、自由人教育、普通教育、公民教育、宏通教育、宽宏教
7、育、博雅教育等等。作为教育学方面的专门研究,对众多名词术语加以厘清,以便进一步研究,有其必要。但是在基本的教育理念方面,我们应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中包含文化素质教育。即或用“通识课程”这样的词,最好指出这是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通识课。 四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建设;一是课外的文化娱乐活动,即第二课堂活动。此二者缺一不可。这也是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两大任务。关于课外的文化娱乐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 8 月 26 日)中这样指出:“应大力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
8、体育、艺术的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是不能忽视的。 我国大学里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大体相同,由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国文化、外国文化、跨学科几大类构成。关于艺术类课程,有的归属人文科学,有的单独列为一项。每一类别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都有相应的选课。 5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不久前我看到清华大学一份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问卷(抽样)调查,统计分析表明,70应届毕业生对课程的评价是“较成功” ,27同学评价是“一般” 。可见在大学开设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要做到大多数学生满意,并不容易,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加以提高。 过去十多年中关于
9、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许多专家提出这样的建议:这方面课程不论其具体内容如何,在总体上应体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这一原则。其具体内容大体是:一、关于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这实际是弘扬民族精神问题;二、吸收全人类优秀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引导大学生阅读其中的优秀代表作,使之有益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三、艺术和美学教育;四、介绍生态文明问题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哲学理论,包含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的基本精神等;五、研究关于构建人类公平、正义社会的探索性成果,用唯物史观加以评析,作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参考。十多年前关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定位,有这样的文字表述:“主要是文史哲学科的基本知
10、识、艺术修养,国内外的文化精华。当然,对文科的学生需要加强自然科学的知识。 ”而上面提到的五个方面正是对于这个定位的补充和发展。 2006 年 6 月 5 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的讲话中,分析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的基本素质和特点,在第三条中指出,科技人才应坚持学习, “构建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结构,养成比较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需要被培养者在中学和大学能够接受这方面的良好教育,6加以积累,才能有所成效。因此,从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要求出发,在大学不能没有高质量的文化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而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今天尤其显得重要(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10月第 1 版,第 25 页)。 总之,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状况下如何加强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以后,如何以其基本精神来指导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在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上面一些看法,希望能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中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