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9KB ,
资源ID:316938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1693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情况调查.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情况调查.doc

1、1上海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情况调查近年来,手机短信息在中国呈指数式发展,成为倍受瞩目的媒介新景观。一份来自新周刊的调查也显示,2025 岁的年龄群体中短信使用者比例最高,达到 89.0。而大学生正好契合这个群体的年龄特征。2003 年 3 月到 4 月初,笔者对上海市有代表性的四所高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按学校人数比例发放调查问卷 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374 份,以了解大学生群体中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另外,笔者还对部分复旦大学中国学生、亚洲留学生进行了深度个案访谈。 大学生短信使用概况 在被调查学生中,有 86.0的人使用手机,其中,有 96.6的人使用

2、过手机的短信功能。收发短信的内容是什么?调查发现,日常联络、沟通、互致问候、闲聊等人际交往是手机短信的首要功能,而定制新闻也逐渐在大学生中流行起来,短信的大众传媒功能被初步开发。 (见下表)联络、沟通信息 71.9 日常问候、祝福 67.7 新闻定制服务 42.5闲聊、打发时间 34.2 电信公司系统信息 17.6 黄色短信 7.52一般笑话 0.8 铃声图片下载 0.5 游戏 0.3结合不同性别、专业和所在院校是否重点作交叉分析,发现女生、文科学生、非重点院校学生在使用手机短信方面往往比较活跃。 (见下表)联络、沟通信息 描述性“现场报道” 日常问候、祝福 一般笑话 “黄段子” 闲聊、打发时

3、间男 69.0 26.7 61.0 23.5 6.4 29.9女 78.1 36.9 71.1 24.6 4.3 41.2文科 79.3 37.9 72.0 25.4 5.2 42.2理科 64.1 21.8 56.3 32.8 5.6 24.6重点 70.2 32.2 63.7 22.4 5.1 33.2非重点 86.1 30.4 74.4 30.4 6.3 44.33大学生对手机短信的态度 当被问及为什么使用手机短信功能时,我们给出了含有九项原因的深浅度量表,统计发现, “自由自主控制”的认同度最高,其次是“省钱”、 “方便省力” ,再次是“隐蔽、安全” 、 “有礼貌、含蓄” 、 “亲切”

4、 。如果把这几项原因归类,那么传播自由类因素认同度位居第一,传播效率类因素位居第二,传播文化类因素认同度位居第三。而原来属于青年亚文化特征的“新潮、时尚” 、 “神秘、好玩”等原因认同度并不高。 当问及短信的缺点时,我们给出了 7 项原因作多项选择,结果发现最多的学生(51.9)选择“不能把问题一次说清” ,而这个涉及传播效率的因素正是前面调查结果中,大学生选择短信的重要原因。看来,短信究竟是高效的,还是低效的,大学生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和判断。其次的缺点主要涉及短信网络质量、网络安全问题。另外,近三成的大学生对短信价格、短信形式还不太满意。 (见下表) 短信缺点 不能把网络问 网络不 网络不 某

5、些服务 形式比 拇指运 内容不题一次说清 够稳定 够安全 价格偏高 较单调 动麻烦 够全面 选择率 51.9 43.3 34.2 29.1 28.1 16 11.84短信和新闻传播 2003 年,国际和国内突发新闻事件频繁,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 、 “伊拉克战争” 、 “北大清华爆炸事件” 、 “非典型肺炎” 、 “张国荣自杀”四个事件中,有 92.7的大学生表示至少有一个事件的信息最早是通过短信获得。 在关注以上事件的过程中,50.0的大学生曾主动发短信询问朋友事件进程,47.6被动接收朋友发来的相关信息,13.6主动向短信服务提供商订阅短信新闻。看来,突发事件传播过程中,手机短信扮

6、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这种传播依然主要靠点对点的人际传播通道,点对面的大众传播渠道还是处于劣势。 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因其特定的传递方式和新闻来源,通过手机短信发布新闻还要经受信任度的考验。那么,大学生对短信新闻的信任度如何呢?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认为短信“对了解新闻事件有帮助”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短信不太值得信赖,只有极少数人对这种形式表示“反感” 。 (见下表) 觉得有帮助 不大相信 不关心 很反感 漏选选择率 44.4 39.1 14.6 1.8 2当被问及短信传递新闻,相比于其他媒介的具体优势时(主观开放题) ,大学生给出的描述是:1、便捷;2、比较可靠;3、快;4、可以随时随地传递信息

7、。 5当被进一步问及认为短信“比较可靠”的原因时,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因为有些新闻是朋友在当地亲眼所见或耳闻得到的,比大众传媒的报道可靠。一方面,这种回答应该引起大众传媒的反思;另一方面,与前面 39.1的人“不大相信”短信相对照,恰恰显示了人际传播的两重性,即,亲历的可靠性和多次传播的易变形性。 对于短信传递新闻的缺点,大学生的回答主要概括为:太简略,可读性低;“掺水”较多,不全面、不准确、不可靠;不具体;时效性差;不丰富,不直观;无权威性。 短信和大学生人际传播 手机短信的人际传播特征也是本次调查所关注的一个方面。当被问及青年人用短信这种传播工具主要和哪些人联系时(多选) ,68.7的人选择

8、了“好朋友” ,其次是“一般同学” ,占 61.2, “亲戚” (包括父母)占 26.5。结合另外一个问题, “你是否会和陌生人用短信交流?”47.6的大学生表示“不会” ,20.1的人表示“不确定” ,15.0的人表示“会” 。综合这两项调查,我们发现,青年人主要在自己的年龄群体中使用短信,而且主要用于熟人间的交流,关系越亲交流越密,短信在一定程度上拒绝着陌生人,这在青年人中同样流行的网上聊天等交流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可见,短信是一种较私密的人际传播工具。 在信息、情感交流的质量方面,61.1的同学表示“拉近了和好朋友的距离” ,25.8的同学表示“没有多大变化” ,11.1的同学认为反6而

9、“疏远了和好朋友的距离” 。 4.8的同学表示自己经常有“误解别人的短信的经历” ,72.5的同学表示“有时有” ,22.0的同学表示“没有” 。 52.4的同学有过手机失灵的经历,60.6的同学表示手机失灵时“好像缺了什么” ,12.7认为“没什么不同” ,12.7说“这样也好,不会有人来烦我” ,10.4觉得“很可能别人正在联系他” ,9.0的人表示要“赶快复机” ,3.6的人甚至感到“我很焦虑” ,3.2觉得“寸步难行” 。看来,不少大学生对手机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工具依赖。 不良信息和短信的未来 垃圾信息一直是困扰短信传播的一大难题,对此,大学生们有何看法呢? 当收到垃圾短信(如骚扰短

10、信、促销短信、恶意黄色短信等)时,88.6的同学会“立即删除,觉得没有什么” ,1.8的人觉得“有必要和发信人联系,让其不要再发” ,只有 5的同学表示会“向相关部门举报” ,1.2“曾上当受骗过” ,3.3“发过此类短信给他人或转发过” 。可见,大学生较少有侵犯他人的想法,防范心理较好,但自我保护上主要采取消极保护,较少采用积极措施。 关于如何对待转发、群发黄色短信的人,15.2的同学表示要“严惩发信者” ,10.2认为“应该定罪,但执行起来有阻力” ,41.0认为“没那么严重,不用定罪” ,还有 11.8认为“定罪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7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这个问题基本持宽容或悲观的态度。尽管手机短信传播还有种种待改进之处,但大学生们对短信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62.8认为会长期流行,只有 9.4的人认为不会长期流行。看来,如何提高短信传播服务质量,争取青年人群更多的支持,将是短信发展的下一个课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