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36KB ,
资源ID:3169776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1697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在一个“互动媒体”里的观察与思考.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在一个“互动媒体”里的观察与思考.doc

1、1在一个“互动媒体”里的观察与思考2008 年秋天,带着骄傲和好奇,我第一次作为专业人士参观了美国的新闻博物馆(Newseum) 。早在 2005 年,我就通过互联网知道了有个新闻博物馆,自那以后,就很希望某天能亲身体验一番,这也成为我在美国一年访学计划中的一项重要日程。 不过,在互联网上了解到的新闻博物馆并不是现在这个。那个老馆的地点在与华盛顿毗邻的弗吉尼亚州的阿灵顿国家公墓,在 2002 年前后就不复存在了。也就在这一年,国际新闻媒体教育机构“自由论坛”(The Freedom Forum)出资 1 亿美元向哥伦比亚特区买下了现在这块地,并花费 45 亿美元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新闻博物馆。这个

2、用了近 7 年的时间才建造完成,号称“全世界最强互动的博物馆”,在 2008 年 4 月 11 日刚刚开馆,离我们参观的时间相距仅半年。 相比老馆从前的位置,新馆所处的地区更加寸土寸金。它坐落在华盛顿宾西法尼亚大街和第六大道的交接处,处在白宫和国会山之间。新馆的建筑面积大约有 23000 多平方米,外观以灰色调为主,正面的一侧有一块 22.5 米高的大理石墙,石墙上从头到脚刻着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全文 45 个字。这 45 个字是美国新闻自由的根基,某种程度上,它也是新闻博物馆建立的初衷、目标或说是“镇馆之宝” 。 我约了一位住在华盛顿的朋友同去。9 点一开门,我第一个冲进去买了票。在华盛顿为数

3、众多的各类著名博物馆中,新闻博物馆是少数几个2需要买门票的博物馆之一,票价 20 美元。在当今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前提下,敢要这么高的票价,应当会有值得买的理由,不过这要等参观完后才能得出结论。 关于这个博物馆的运作,之前从网站上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博物馆说是由自由论坛出资 45 亿美元建造,但仍列出了很多共同出资人。博物馆通过冠名方式回报出资人。如:新闻集团出资 1000 万建“新闻集团新闻历史展区” ;赫斯特集团出资 600 万建“赫斯特导航影院” ;时代华纳出资 500 万建“时代华纳世界新闻展区” ;考克斯公司出资 600 万建“考克斯第一宪法修正案”展区,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出资 500 万建

4、的“NBC 互动新闻工作室”等等。 从 9 点进去到下午 3 点出门,我们共在馆内呆了 6 个小时。此后,又多次在其网站上浏览。综合起来,得到的印象大至有四:它是个“博媒”馆;它是个“博物”馆;它是世界上最强的“互动”馆;它本身就是个媒体! 印象一:新闻博物馆是个“博媒”馆 新闻博物馆的藏品当然离不开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各地、各种形式的媒介,因此,新闻博物馆是“历史上媒介产品”的收藏馆。 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我们先到地下一层的“导航影院”(Orientation Theaters)看了一个“什么是新闻”的新闻普及影片。之后,工作人员建议大家先上顶层(6 层) ,从高到低逐层参观。虽然不3了解这建

5、议的深层含义,我们还是客随主便,很听话地先上到 6 层“宾西法尼亚露台”和“今日头版”展区。因为据其网站介绍,新闻博物馆包括 14 个展区,15 个视频播放室。若不听从人家的安排,我们担心一天的时间只能是走马观花。 6 层的露台看了一眼就让人喜欢,因为它把新闻博物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展现出来了:正面,可以俯视宾西法尼亚大街无论是林肯总统的葬礼,还是奥巴马的就职礼都从这条街经过;左侧是国会山,轮廓完整,相当清晰。这也难怪 2009 年 1 月 20 日,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抢占了这个地方直播奥巴马就职礼。露台铺满阳光的长长通道也是新闻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展区“今日头版展区”在外边的一部分。每天早

6、上,全世界包括美国在内的 600 家报社将报纸的电子版经互联网传来,博物馆选择其中 80 家报纸头版原样打印,装框陈列展出;另有 52 张放在新闻博物馆门前、沿着宾西法尼亚大街的路边面向路人展示,也算是新闻博物馆最贴切的品牌广告吧。其余没有展出的 400 多张报纸,可以在每天早上 8:30 以后通过触摸屏、新闻博物馆的网站免费阅读。出现在今日头版展区的报纸包括中国大陆的新京报 东方早报 21 世纪经济报道 ,还有台湾和香港各 4 份报纸。其中新京报的图片还上了2009 年 1 月 20 日奥巴马就职总统当天的新闻博物馆网站的首页。 相对于“今日头版”展区带来的“今天+现实” ;五层的“新闻历史

7、展”就是“昨天+历史” 。由室外到室内,从日光变灯光,我们也从现实走进了由媒介构建的历史隧道中。这个新闻历史陈列区包括从 1545 年直到今天的重大事件的媒体记录,400 多年的时间被浓缩在那些可以抽拉的4玻璃展板下。我们怀着郑重和好奇的心,一一拉出了报道了“梦露之死” 、“肯尼迪当选总统” 、 “第一位墨西哥裔美国新闻记者 Ruben Salazar 被暗杀” 、 “辛普森案”发黄的报纸和照片。我们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和着装,心中感慨道:原来历史就是这样被一页一页地记录下来的。 看过“今日头版展区” 、 “新闻历史展区” 、 “互联网、电视和广播展区”之后觉得:从媒介史的角度看,任何历史

8、都是媒体报道、媒体记录的历史,当然,也是媒介技术和形式的发展变迁史。 印象二:新闻博物馆是个“博物”馆 从功能上看,新闻博物馆具有我们日常所理解的“博物”的功能。它收集、保存、整理历史文物,尤其是那些记录历史事件的载体,将其对公众开放,供教育、研究和参观之用。 地下一层的“柏林墙展区”矗立着 8 块 3 米多高的柏林墙,这些在1961 年由混凝土浇铸形成的大石块,每块都有 3 吨重。展区里,3 块视频循环播放着 1989 年柏林墙倒掉、两德统一的新闻。真实的事件、真实事件的媒体记录、真实可触摸的实物,这一切都是要告诉参观者:“柏林墙坚固到可以抵挡坦克,但是它抵挡不了以广播、电视或是口口相传等各

9、种形式的新闻信息进入东德” ,以及“媒体是如何推倒了象征封闭和压迫社会的门” 。 以今天为参照点,如果说柏林墙还停留在一个比较遥远的历史时段,5那么与“9?11”相关的内容则给参观者带来更近距离的震撼。我们在柏林墙展区参观的时候,摸了摸那些花花绿绿的混凝土石墙,感叹了一下它们运送过程的艰难,看了会儿视频,读了展区介绍也就走过去了。但在“9?11 展区” ,我们花了不止两倍的时间。 和柏林墙一样, “9?11”也属于新闻博物馆长期展区中的一个。它包括实物、报纸头版墙、视频三部分。赫然放在这个展区中间的,是扭曲变形的两大块东西:一个是原来在双子星座(世贸大厦)北楼楼顶上巨大的电视天线,另一个是被撞

10、坏的五角大楼的一部分。参观者可以从其变形、颓残的样子,想见其经历过的那场大毁坏。展区的第二部分是视频影片,在一个专门的放映厅播放。第三部分是全世界 127 家报纸在2001 年 9 月 11 日当天的报道,它包括美国及其他 34 个国家的报纸头版,占了整整一面墙,中国当天发行的人民日报也在其中。 说到有关中国媒体的展示,新闻博物馆里共有三处:一是“9?11 展区” ;二是位于三层的记者纪念墙,这堵墙是为了纪念近年在工作中失去生命的新闻工作者的。那天可以看到墙上有两名中国记者,一位是台州晚报吴湘胡;一位是陕西省西安市各界导报记者冯钊侠。与中国相关的第三处是世界各国新闻自由的程度图。 话说回来,在

11、“9?11 展区”的三个展出内容里,我对当天世界各地报纸头版的标题、图片和编辑思路感兴趣,便站在外边一一看过去;同去的朋友对影片更感兴趣,便一头扎进放映厅直到播放完毕才出来,之后还唏嘘感叹了好久。 以著名历史事件为依托的展示内容,基本都采用这种立体的表现6形式:历史事件中的实物默默地讲述,报纸杂志不出声地言说,视频里音、形并茂地呈现。新闻博物馆的实物展,其实是一个从新闻角度看的历史展,尤其是大众传媒出现后近 200 年间的历史展。 印象三:新闻博物馆的最强项“互动” 互动在现今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新闻博物馆号称是世界上互动最强的博物馆,倒确实有点特别之处。 它的最强首先体现在博物馆利用自己的实

12、体优势,在场所上与其他媒体互动,使其成为新闻播报地和媒体事件的发生地,这个互动包含“合作”之意。 在 2009 年 1 月 20 日,奥巴马就职礼的媒体报道中,新闻博物馆就充当了其他媒体机构的播报平台。那天,新闻博物馆的过道和走廊上,聚集了“美国广播公司(ABC)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 、福克斯(Fox) 、布隆博格(Bloomberg) 、MSNBC、国家广播公司(NBC) ,基本就是美国广播电视媒体的群英会。新闻博物馆利用自己特殊的地理位置,抓住时机“为各家广播公司提供最精良的广播技术设施” ,成为一个场所提供者、媒体事件发生地和合作者。当然,为了这一天

13、,新闻博物馆早在 2008 年 11 月底大选刚刚结束时,就开始了精心准备。准备的内容不仅包括相关的技术设备,还包括打印 5000 平方英尺、印有“新闻、言论、宗教、请愿、集会”自由的蓝色装饰布,悬挂于正门上方。就职礼当天收看电视直播的人可能会在游行队伍的背景里,看7到这座灰色调、蓝色装饰的方正建筑。当然,新闻博物馆也不失时机地告知公众, “若是这一天来参观,可能会见到很多位电视主持明星” 。 总统就职礼不常有,因而这种形式的互动似乎并不典型。但这种合作式的互动及合作思路却非常典型,有点像“搭台”与“唱戏”的关系。当然,搭台的高兴了,也可以自己在台上唱两嗓子。比如,新闻博物馆就把那天一大早在其

14、门前排队的,被冻得直跳舞的参观者云集壮观场面,还有室内或躺或坐观看就职礼的参观者拥挤的场面全部制作成了视频放在其网站上。 搭好台了还得请来大腕儿,才能吸引受众。于是,新闻博物馆三层的“演播室”就请来了美国广播公司(ABC)的电视主持人乔治(George Stephanopoulos) 。每周日上午,乔治都会在这里录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周播新闻栏目“每周乔治” (This Week With George Stephanopoulos) 。这个希腊裔的主持人在美国很有名。 六人行里有一个小故事,说几个女孩子发现外卖送来的匹萨不是她们要的那种,正不爽。但一听送匹萨的人说,这块匹萨是对面楼里的主持人乔

15、治订的,立刻兴奋起来:能吃到名主持喜欢的匹萨是这一天里最 high 的事。 另一种互动里,则有着更多参与的含义: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博物馆的展出内容,增强他们的参与度,提升他们的参与感。这在二层的“媒体伦理中心” (Ethics Center)和“当一名电视主持人”两个展区体现得比较彻底。 对我而言,此行新闻博物馆的另一个预设目标就是看看它媒体伦理中心的展馆设计。我教了媒体伦理课 4 年,总觉得它是“可讲而不可展”8媒体伦理展能展出些什么东西呢? 从外观上看,伦理中心展区占地很大,有点像一个嵌套在一起的简单的玻璃材质的八卦阵。不知道是不是有伦理决策“看似容易,实则迷离”的含义。进到“八卦阵”的中心

16、,两侧各有 10 台左右的电脑、耳机和触摸屏,这是新闻伦理展区第一部分:真实案例判断、决策,参观者可以分步进行参观。第一步:在众多的案例中挑选并阅读案例;第二步:做出你自己的选择;第三步:电脑显示出和你做出同样决策的有多少?不一样的有多少?第四步:两名资深的从业者讲述不同决策的不同依据和理由。 新闻伦理展区的第二个部分是虚拟案例。一个大圆桌放在这个空间的正中,案例假设你是一个媒体新人,编辑提出要采访某人或是某事,采访前后都会遇到各类伦理两难。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结局,受到表扬、遭到解聘或是惹上官司。一些影像和文字浮动在桌子表面,用手在空中可以拉动一项选择,拖到你希望的地方。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技术

17、,感觉像是空中无触摸屏幕。 在我玩得起兴的时候,同去的朋友跑过来告诉我,她刚刚给我们共同的好朋友(国内的媒体工作者)发了一个新闻博物馆的电子明信片。我一下子觉得那里可能更好玩,于是我们又跑到那几台专门用来发电子明信片的电脑边,用博物馆提供的图案博物馆的建筑外观、Newseum的字形、第一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几大自由等制作成不同风格的明信片发给朋友。这个小设计让参与者觉得有趣,看似在参观者和他们的朋友之间的互动,其实也是新闻博物馆不着痕迹的宣传。后来想想比较遗9憾的是:忘了给自己也发一份了。 要说和参观者互动最为直接的,应当是这一层的“当一名电视主持人”展区。参观者只要多花 6 美元,就可以过一把电

18、视主持人的瘾,钱是用来买录制了他们播报现场的 VCD 的。我去的那天,看到有三四个人在排队等待。另外有两个女孩在演播室里一起播报一条天气预报,对面屏幕上有提示稿,两人边念边乐。可能对于她们来讲,这也是一段特别有趣的经历吧。 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是个必逛之地。新闻博物馆的礼品店卖的纪念品包括“9?11”招贴画、20 世纪早期的报童杯垫、纪念章、冰箱贴、书籍,还有独立宣言 、 权利法案等做成的旧招贴画,有历史收藏意义的旧报纸的拷贝。让我最喜欢的是摆在商店外边的一个硬币挤压机(Penny Press) ,游人把几个硬币投进去,之后选择一种图案(仍然是发电子明信片时的那 5 种选择,可能是为了视觉强化)

19、 ,接着用力转动一个摇把,听到咯咯的声响后,机器就会吐出一个枣核形状、印着你选择的图案的金属牌。这个纪念品惠而不费,制作过程相当有趣。若是精心,还可以把这个牌子打个孔,穿个带子,挂在胸前,应当是一个很难和别人“撞链”的挂饰了。我们把身上的硬币用完了,还是不过瘾,又跑到商店换了硬币,再做了几个才离开。 印象四:新闻博物馆本身就是个“媒体” 新闻博物馆几乎每天都以它自己的视角发现、组织、制作新闻,并10以博物馆实体中的视频、展示台、展板,及其网站作为其信息产品的发布平台。它表现出媒体的新闻敏感和新闻生产能力,也有作为媒体组织者的战略眼光。 新闻博物馆的媒体性质最直接地体现为其紧随新闻事件而动,及时

20、更换展出内容。2008 年 3 月, 今日美国报社的记者托尼?露西(Toni Locy)因拒绝透露消息源而被联邦法院判处“增长式处罚” 。因为处罚过于奇特,使这个案子备受关注。在参观新闻博物馆之前,我刚刚完成了对这名记者的邮件采访。因此,当看到视频里播放的托尼?露西的访谈时,觉得有种不可思议的接近感,完全想象不出自己是在一个博物馆里。 我们去参观的时间正好临近美国大选, “大选”是首当其冲的全美热门话题。这天我们看到了一个影片:各届总统选举所使用的电视广告。从 1952 年艾森豪威尔第一次使用电视作为竞选工具开始,之后是 1960年的肯尼迪,1976 年的吉米?卡特1992 年的克林顿,2008 年的麦凯恩和奥巴马。这个选题非常吸引人,经过的人常常会被吸引过来,直到影片结束才边聊边离开。 2008 年 11 月 14 日,新闻博物馆还开辟了一个名为“第一狗:美国总统和他们的宠物们”的新展区。展览内容包括 22 位总统宠物的照片,比如第 32 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苏格兰犬法拉,乔治?W?布什的斯伯林格斯班尼犬米莉等。 我们这时候有点困惑:难道其他的新闻事件居然比不上美国总统的宠物?当然,因为这是由美国人出资建立,按照他们的新闻观设计并实施的,它就必然地带有美国意识和美国痕迹。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