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 案(课时计划 2 学时)章 第一章 电信网的类型 节 1.1 业务网教学主要内容1. 电信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业务网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其分类;3. 业务网:电话网、移动电话网、 IP 电话网、数据通信网、智能网和 ISDN。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同学们了解本课程的目标、教学目的、 课程重要性、章节设置、基本内容、参考书目及其教学要求等内容。使同学们理解电信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电信网的组成。使同学们认知业务网中不同类型的网络功能及其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难点:IP 电话网的呼叫流程。教学方法与教具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同学们见得到的通信实例,采用讲
2、授、 对比分析、提问讨论的方法进行授课。教学步骤1.课前复习本讲为第一讲,课前无复习。课前进行内容为:点名、自我介绍;简介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目的、 课程重要性、章节设置、基本内容、参考 书目及其教学要求等内容以及 对同学们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和考核方式等。22讲授新课(1)讲课步骤a.开场白(课程介 绍及自我介 绍等);b.电信网的基本概念;c.电信网的组 成和分类;d.业务网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e.业务网中各种 类型网络 的作用及其特点。(2)时间分配a.开场白(课程介 绍及自我介 绍等); (25 分钟)b.电信网的基本概念; (25 分钟)c.电信网的组 成和分类; (25 分钟
3、)d.业务网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10 分钟)e.业务网中各种 类型网络 的作用及其特点。 (15 分钟)(3)板书设计(或多媒体设计)制作 ppt 课件,利用多媒体 设备, 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4)课程小结本节课是通信网基础课程的第一节课,本节课对于培养同学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克服学习畏难情绪十分关键。因此,课程的开始就以 课程对同学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切入,结合生活中与同学密切相关的事物,通 过大量举例来达到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节课没有涉及复杂的公式推导,属于介绍性内容,这样更便于同学们培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5)作业布置:(无)教案小结:本节课为第一节课,内容安排不多,加入开场白后
4、时间刚好合适, 经同学们反应,能够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任课教师:年 月 日3教 案(课时计划 2 学时)章 第一章 电信网的类型 节 1.2 传送网1.3 支撑网教学主要内容1. 传送网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其组成;2. 支撑网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其组成。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同学们掌握传送网的基本概念、 传输技术体制、 SDH 传送网的分层结构;掌握支撑网的作用、 组成、各 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其结构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传送网和支撑网的作用及其组成。难点:信令的连接方式。教学方法与教具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采用讲授、公式推 导、对比分析、提问讨论的方法进行授课。教学步骤1.课前复习a.电信网的
5、基本概念;b.电信网的组成和分类;c.业务网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d.业务网中各种类型网络的作用及其特点。42讲授新课(1)讲课步骤a.电信网的基本概念;b.电信网的组成和分类;c.业务网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d.业务网中各种类型网络的作用及其特点。(2)时间分配课前复习 (10 分钟)a.电信网的基本概念; (20 分钟)b.电信网的组成和分类; (20 分钟)c.业务网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20 分钟)d.业务网中各种类型网络的作用及其特点。 (20 分钟)总结 (10 分钟)(3)板书设计(或多媒体设计)制作 ppt 课件,利用多媒体 设备, 结合实例,推导计算为主。(4)课程小结本节课涉
6、及基本概念较多,课程中出现了较多的新名词,同学们会感觉比较生疏,因此,本节课引入较多的实 例讲解便于同学们理解。(5)作业布置:简述电信网的各种类型网络的功能及其特点。教案小结:本节课的课程内容为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学习好本节课对于后续课程内容的理解极为重要。因此,为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这节课 只安排了两个小结的内容。任课教师:年 月 日5教 案(课时计划 2 学时)章 第二章 电信网的体系结构 节2.1 网络协议及其功能2.2 OSI 参考模型2.3 TCP/IP 协议模型教学主要内容1. 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 OSI 参考模型;3. ATM 协议模型;4. TCP/IP 协议模型
7、。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熟悉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协议的功能。掌握 OSI 协议的体系结构,OSI 参考模型的层次、功能及其应用;了解 ATM 协议模型;掌握 TCP/IP 协议的体系结构, TCP/IP 协议模型的层次、功能及其 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TCP/IP 协议模型,IP 宽带网的体系结构。难点:ATM 协议模型。教学方法与教具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以讲授为主, 举例、类比结合 讨论,提问的授课方式。教学步骤1.课前复习a. 电信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b. 业务网c. 传送网d. 支撑网62讲授新课(1)讲课步骤1. 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 OSI 参考模型;3. ATM
8、 协议模型;4. TCP/IP 协议模型。(2)时间分配课前复习 ( 7 分钟)1. 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3 分钟)2. OSI 参考模型; (20 分钟)3. ATM 协议模型; (20 分钟)4. TCP/IP 协议模型。 (20 分钟)课程总结 (10 分钟)(3)板书设计(或多媒体设计)制作 ppt 课件,利用多媒体 设备, 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4)课程小结OSI 参考模型是 ATM 和 TCP/IP 协议模型的基础,学习好 OSI 模型对于学习ATM 和 TCP/IP 协议模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本门课程后续知识学习的基础。 (5)作业布置:1、简述 OSI 参
9、考模型的各层次及其功能。2、试述 OSI 参考模型与 TCP/IP 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教案小结:本节课将三个模型安排在一节课中是为了更好地对比和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本节课内容安排合适,教学安排饱满。任课教师:年 月 日7教 案(课时计划 2 学时)章 电信网的体系结构 电话网 节2.4 IP 宽带网的体系结构3.1 网络结构3.2 电话网的节点设备和信令系统教学主要内容1. IP 宽带网的体系结构;2. 电话网的网络结构;3. 电话网的节点设备;4. 电话网的信令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同学们理解掌握 IP 宽带网体系结构,IP 网络的基本参考模型及其 IP网和电信网融合的体系结构
10、。熟悉电话网的网络结构:层次结构;拓扑结构;等级结构。掌握电话网的节点设备和信令系统:交换机的功能和组成;信令系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IP 宽带网体系结构。难点:交换机和电话网的信令系统。教学方法与教具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主要采用公式推导,提 问讨论的授课方法。教学步骤1.课前复习1. 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 OSI 参考模型;3. ATM 协议模型;4. TCP/IP 协议模型。82讲授新课(1)讲课步骤课前复习a) IP 宽带网的体系结构;b) 电话网的网络结构;c) 电话网的节点设备;d) 电话网的信令系统。课后总结(2)时间分配课前复习 (8 分钟)1. IP 宽带网的体
11、系结构; (12 分钟)2. 电话网的网络结构; (30 分钟)3. 电话网的节点设备; (20 分钟)4. 电话网的信令系统。 (25 分钟)课后总结 (5 分钟)(3)板书设计(或多媒体设计)制作 ppt 课件,利用多媒体 设备, 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4)课程小结本节课所涉及内容均属于基本概念,为使同学更好地掌握本文采用多次重复并归纳、总结 。 (5)作业布置:1、简述电话网的各层次结构及其功能特点2、电话网的节点设备有哪些,该设备的作用是什么? 教案小结:本节内容与第一章内容联系紧密。因此,加入了前续课程的复习内容。 课程时间分配合理,内容安排恰当。任课教师:年 月 日9教 案(课时计
12、划 2 学时)章 第三章 电话网 节 3.3 路由选择3.4 传输规划教学主要内容1) 路由选择:路由分类;固定等级制的选路;动态路由选择。2) 传输规划:传输链路的概念和类型;3) 传输损耗及其规划;4) 误码损伤及其规划。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同学们熟悉路由选择的目的和路由的分类,掌握固定等级制的选路方式和动态路由选择方式以及实时动态路由选择方式。了解传输损耗、误码损伤及其规划。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路由选择。难点:误码损失及其规划。教学方法与教具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采用举例说明、 结合实例讲解的授课方式。教学步骤1.课前复习a) 电话网的网络结构;b) 电话网的节点设备;c) 电话网的
13、信令系统。 。102讲授新课(1)讲课步骤1. 路由选择:路由分类;固定等级制的选路;动态路由选择。2. 传输规划:传输链路的概念和类型;3. 传输损耗及其规划;4. 误码损伤及其规划。(2)时间分配课前复习 (5 分钟)1. 路由选择:路由分类;固定等级制的选路;动态路由选择。 (35 分钟)2. 传输规划:传输链路的概念和类型; (10 分钟)3. 传输损耗及其规划; (20 分钟)4. 误码损伤及其规划; (30 分钟)(3)板书设计(或多媒体设计)制作 ppt 课件,利用多媒体 设备, 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4)课程小结本节课的内容,逻辑性较强,每部份均安排了 较多的时间讲解(其中包括同学自己归纳讲解),力求让同学们 学懂,学透。(5)作业布置:路由选择的概念分类及各类型路由选择的特点。教案小结:本节课涉及到很多需要进行逻辑构想的知识,我采用同学讲解我举例、对比、点 评的方法以加深同学们对课程的理解。任课教师:年 月 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