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形貌昳( )丽 朝( )服衣冠 皆朝( )于齐期( )年 时时而间( )进 窥( )镜2、对“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的“ 讽”理解正确的是 ( )A从反面讽刺 B含蓄地嘲讽 C从正面说服 D委婉地规劝3、对下列加黑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朝:f 穿戴B时时而间进 间:jin 间或、偶然C能谤讥于市朝 谤:bng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D期年之后 期:j 不到一周(年)4、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 ”A B C D5、词类活用。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_语, “_”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_用法, “美我”即“_”)臣之妻私我。 ( 私:名词用作_词, “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_用法,_)6、翻译。(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4)虽欲言,无可进者 (5)此所谓战胜于朝庭(6)王之蔽甚矣7、与选段内容和写法不符的一项是( )A. 邹忌欲言劝谏大事,但却从家庭琐事谈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从心理人情相通的角度,最终达到进谏成功的效果。B. 齐王决定纳谏,谏分三种,赏分三种,不到一
3、年,即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C. 邹忌运用类比推理,由私臣、畏臣、求臣而被蒙蔽,推知私王、畏王、求王而王亦受蒙蔽,国事、家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D.由于齐威王能虚心纳谏,所以齐国不战而胜,燕、赵、韩、魏都纷纷主动前往齐国拜见齐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王之蔽甚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暮寝而思之。B. 燕、赵、韩、魏闻之。C.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 宋何罪之有? 9、选出对加点的词的解释和感情色彩分析正确的一项(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A. “刺”,指责,含贬义;“谤”毁谤讽刺,含贬义
4、;“ 谏”,下对上的劝告,是中性词。B. 这四个词都有指责议论的意思,在文中都没有贬义。C. “刺”“谤”“讥”含有讽刺的意思,是贬义;“谏”,劝告,没有贬义。D. 这四个词在文中都有指指责讽刺,都是贬义词。10、请列举一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11、填空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12、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13、写出下面句子中“者” 的意思或用法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虽欲言,无
5、可进者(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陈涉者,阳城人也( )今者项庄舞剑( )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二、文言文阅读。(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
6、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2、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
7、修八尺有余 修: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C朝服衣冠 服: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朝廷3、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以”和文中“ 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以勇气闻于诸侯 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5、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B “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C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从容言之,貌似深
8、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 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6、对“今齐地方千里” 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B.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C.今天齐国这个地方有数千里的土地D.今天齐国土地方圆有千里之多7、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8、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9、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10、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二)江
9、乙对楚宣王战国策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专属,单独地托付。1、下列句中加黑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C今王之地方五千
10、里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2、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求百兽而食之天帝使我长百兽子无敢食我也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A两个“百兽 ”意思不同, “无”和“ 不”意思也不同。B两个 “百兽 ”意思不同, “无”和“ 不”意思相同。C两个 “百兽 ”意思相同, “无”和“ 不”意思也相同。D两个“百兽 ”意思相同, “无”和“ 不”意思不同。3、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4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B江乙在他所说的寓言故事中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
11、楚宣王的。C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D “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y,zho,ch o,j,jin,ku。2、D3、D4、D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状语, “当面”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意动用法, “美我”即“ 以我为美 ”)臣之妻私我。 (私:名词用作动词, “偏爱”“偏袒”)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使动用法,使听到)6、 (1)邹忌身长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2)第二天, (有位)客人从外边来, (邹
12、忌)同他坐着交谈。(3) 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缺点) ,使我听到的。(4)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5)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庭上就战胜了对方(6)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7、A8、C(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9、B10、如门庭若市。11、国别体 战国策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12、察纳雅言13、的人 的原因 人的 的话、的事情 的原因 在判断句中表示停顿 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 的禾苗二、文言文阅读。(一)1、A2、B3、A4、C5、D6、B7、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8、 “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 “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9、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5王容易接受) 。10、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二)1、B 2、B 3、B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