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模式”评析摘要:“中国模式”是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名词,国内外学者对此褒贬不一,不管对“中国模式”认可与否,它至少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践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有一定的典型特征,折射出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特点。关键词:“中国模式”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成果。 “中国模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和总结。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讲,中国模式真正的意蕴是走自己的路 。只有在走自己的路中,才能彰显出中
2、国模式之中国特色 ,中国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实践中的必然历史结论。 ”1一、 “中国模式”的由来2004 年 4 月,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指出,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中国迅速崛起,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同年 5 月,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美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乔舒亚库珀雷默一篇题为北京共识:论中国实力的新物理学的论文,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作了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已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之为“北京共识” ,认为“北京共识”取代了盛行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华盛顿共识” 。该词也由此而
3、传播开来,并引发了不少学者从不同学科领域和视角对“中国模式”作出各种定义。进入 6 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在圣保罗接受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中国依靠独特模式实现发展的有益经验,的确值得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借鉴。1 陈青山.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结论J.求索,2011 年第 2 期.2二、学术界对“中国模式”的争论自 2004 年雷默提出“中国模式”这一说法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模式”的研究一度兴起一股热潮,由于研究领域和视角、立场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不同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到目前为止, “中国模式”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无争议的定义,也有称为“中国道路” 、
4、“中国经验”等。纵观学术界对“中国模式”的看法,大概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持肯定态度,第二类是持否定态度,第三类是半肯定半否定态度,第四类是没有定论的可肯定可否定态度。第一类是持肯定态度的,在国外学者中,以美国的雷默、斯蒂格利茨、奈斯比特、福山、约瑟夫奈、迈克尔斯彭斯等和新加坡的郑永年为代表。国内学者中,以张维为、程恩富、朱穆之等人为代表。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中国在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模式,这一模式将以难以令人置信的力量影响整个世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彭斯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独一无二 ”;郑永年认为,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似乎正在放弃美国民主模式而转向重视经济的“中国模
5、式”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也强调俄国要学习“中国模式” 。张维为认为中国模式的存在是一个既成事实,它有着丰富的区别性内涵,即所谓“八大特质 ”。程恩富认为中国模式已经超越了中国经验阶段,开始升华为中国模式的理性阶段,这个模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而每个层面又有许多具体层次。第二类是持否定态度的,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斯科特肯尼迪,国内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施雪华、全国政协官员赵启正、中央党校教授邱耕田等人。斯科特肯尼迪认为,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存在着很多漏洞,其论证过程中的证据也明显不足,在改革开放的 30 年中,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还存在诸多影响进一步发展的隐患和因素,中国的发展道路不
6、能单独成其为一种模式而存在,更不可能对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指导。施雪华认为不存在“中国模式” ,一是“中国模式”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外国人提出来的,是 “中国威胁论”的翻版,是遏制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一种阴谋;二是从逻辑上讲, “中国模式”不具备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模式的基本条件。第三类是对“中国模式”持半肯定半否定态度。这种观点持有者对“中国3模式”在理论上加以肯定而在实践上加以否定。在理论上,将“中国模式”作为一个独立的形态与其他模式相提并论,而在实践上则认为“中国模式”的影响力或实践效果并不如这个概念本身那样响亮。持此种观点的最具代表性的是香港学者丁学良。他认为,将“中国模式”与东亚模式和英美模式作比
7、较, “中国模式”没有完全照搬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但一个模式的推广,不仅要看这个模式取得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个成果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方法方式取得,进而产生出这样的效果的。 “如果一讲中国模式的成本,别国就不敢采用中国模式了。所以只有将成本降下来,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向世界推广。 ”2这种观点将“中国模式”的肯定论和否定论结合在一起,试图在对“中国模式”这个热议话题上找到一条“和平”的、折中的出路。第四类是认为“中国模式”是不确定的,在一定意义上是可肯定的,也是可否定的。这是一种对“中国模式”持未定型论的观点。即在“中国经验”意义上肯定“中国模式” ,在历史命运问题上持不确定态度。俞可平认为,一
8、方面从理论上讲,十七大报告的重要精神可以称作“中国模式” ,另一方面,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定型。虽然它的一些典型特征开始显现出来,但我们的现代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对“中国模式”仍然处于探索之中,而且探索的路肯还很长。以为“中国模式”已经是一条成熟的现代化道路,既可以解决国内发展中的一切问题,又可供他国模仿,这不仅过于乐观,而且对我们解决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是有害的。 3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认为,提“北京共识”还太早、太着急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他说,我们之所以不能过早提“中国模式” 、 “北京共识” ,是因为在过去 60 年,国际学术界多次犯过下结论太早的错误,把世界导入歧
9、途。三、 “中国模式”之我见(一)关于“中国模式”的定义对“中国模式”持肯定态度的学者,将“中国模式”的内涵指向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这种对“中国模式”的定义有待商榷。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2丁学良.“中国模式”为何不好推广?EB/OL.FT 中文网,2008.9.19.3 俞可平.“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定型J.教书育人,2009 年第 5 期.4始传入中国,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考虑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生搬硬套地将马克思主义本本化,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土地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走出
10、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制度,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首次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不能不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之路。因此,将“中国模式”仅仅定位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是不确切的。综上, “中国模式”就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二)关于“中国模式”的“模式”性“模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其作的解释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辞海将其解释为“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 ;百度百科对“模式”的解释是:模式(pattern
11、 )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就是模式。由此可见,模式之所以成其为模式,是因为它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高度抽象化,提供的是一种经验、一种方式方法并能够与其他个体事物相区别。首先, “中国模式”与其他发展模式相区别。到目前为止,没有其他国家采用过中国这种革命方式和经济政治发展政策并取得同样的结果,中国采用的战略是独一无二的。其次,中国社会发展模式既可以作为一个类概念又可以作为一个个体概念而存在。例如英美模式,在外延上包括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是一个类概念;而瑞典模式,在外延上只包括瑞典一个国家,是一个个体概念。在世界发展史上,作为个体概念的社会发展模式
12、占大多数,如印度模式、日本模式、德国模式、新西兰模式、荷兰模式等。(三)关于“中国模式”的可推广性雷默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适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效仿。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循序渐进,可持续和平等地发展;强调自主自决,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发展不对称的军事战略优势以避免冲突。其中,创新和试验是灵魂,强调解决问题应因事而异灵活应对。他说:“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的情况,不只是中国模式,而且已经开始在经济、社会及政治方面改变整个国际发展的格局” 。由此可见,雷默对“中国5模式”评价颇高,认为“中国模式”可以作为一种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但是,
13、“中国模式”是否已经完全成熟,可以为别国提供一种成功的、可供借鉴的模式呢?基于中国发展的现状,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近年来,我国以年均 10%的经济增长率主导了人类历史上最耀眼的经济革命,改变了 1/4 人类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但是,虽然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很低;虽然城乡都有所发展,但城乡差距依然在扩大,农村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水平低;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厂” ,但工业发展方式粗放导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率提高了经济发展效率,但市场经济下追求单方面的经济发展而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中国模式”的推广和复制带来了困
14、难,因此,就这一点来说, “中国模式”还未完全定型,还在构建和发展过程中。四、结语:“中国模式”是一种正在生成、正在构建、尚不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在国内,它面临着诸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在国际上, “中国模式”遭遇到了美国等企图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家的重重阻挠。但是, “中国模式”虽然面临着各种质疑,出路却是光明的,这条出路是建立在妥善解决好国内各方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经济发展上,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政治上,要稳健地进行改革,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在社会发展方面,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胡锦涛总书记
15、指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作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概括,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 ”4 “中国模式”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经济政治制度的前提下,通过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融入世界发展的过程之中并积累经验教训,不断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各种问题,不断自警自检,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政治民主和社会和谐,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可借鉴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经验,将4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6 年 10 月 22 日.6“中国模式”推向世界,如毛泽东所说“为人
16、类作出较大贡献” 。参考文献:1 斯科特肯尼迪.“北京共识”的神话J.国外理论动态.2010 年第 4 期.2 刘仁营, 裘白莲.中国模式 :真伪之辨J.探索,2010 年第 4 期.3 俞可平.“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定型J.教书育人,2009 年第 5 期.4 贾兆义.“中国模式”热的理性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 年 6 月第 3期.5 刘延棠.“北京共识”的潜台词J.瞭望,2007 年第 42 期.6 俞可平, 庄俊举. 热话题与冷思考( 三十四) 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 年第 4 期.7 施雪华.提“中国模式 ”为时尚早N.学习时报 ,2009 年 12 月.8 丁学良.“中国模式”为何不好推广?EB/OL.FT 中文网,2008.9.19.9 陈青山.中国模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结论J.求索,2011 年第 2 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