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 编辑:徐 敏 校对:叶新旺110、 故都的秋一、本课学习重点。1、 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3、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3、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感情。 二、文本解读。故都的秋是一篇典型的写景状物抒情散文。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通过对故都之秋洗练优美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在那个时代,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的阴影,致使故都的清秋笼罩着一种“悲凉” 。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作家将他丰富而执著的内心情绪融入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中,而又传达着对中国
2、源远流长的赏秋文化的珍爱和他那难以排遣的故都情结。从结构上看,按总分总的结构体系,分为总起、分写、总结等部分。整篇文章很好地抓住了使情和景结合的有特征的对象,借景抒情,以景显情,感情浓厚,意味隽永。阅读时通过不同的方式品赏景物描写,揣摩精警的语句,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消除时代的隔阂,感受人文精神及文学形象,培养自己散文鉴赏中的审美情趣,并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2、课文素材利用成功范例。借得清秋一缕魂谈起秋天,总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只要一听到“秋天”二字,顿时就感觉凉爽了许多。每当记起秋天,我总是想起那浓霜,那厚露,那悲凉,我给这种感觉取了个名字,叫秋魂。像郁达夫,从杭州到青岛,
3、从青岛到北平,租一椽破屋,泡一碗浓茶,看碧绿青天,听驯鸽飞声,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那故都的秋的悲凉。秋风过后,满院是断肠的落红,满地是衰残的生命。这些朴素而轻微的生命,那么美丽,那么短暂,那么默无声息,生活的重压,人世的践踏,它们转眼间,杳无踪迹。如黛玉言: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是啊,在一个动荡的年代,还有谁去关注,去珍惜,去呵护这些深沉而凄美的生命?如此看来,这秋,在呼唤着人的良知。秋雨,没有春雨的细腻,没有夏雨的激昂,没有冬雨的哀伤。它虽是沉默,但不屈服;虽是静默,但不彷徨;虽是婉约,但不懦弱。在秋雨中漫步,可以睱观,可以细想。这秋,给人实实在在的悠远。秋的原野,那么辽远,那么空旷
4、。脚下皲裂的泥土一小块一小块紧挨着,组成了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来去去的路,承载着他们宽大而厚实的脚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早上起来,路边的野草,披满霜露。雾就在睫毛,就在发梢,真实而朦胧,轻盈而缥缈。路的两边,白菜叶儿正绿,萝卜皮儿正红,探出头来的姜芽儿正黄,如毯似毡的麦苗儿正青,树的叶儿也不枯黄,风中,像在舞蹈,又像在歌唱。一阵咕咕的叫声,惊起的野鸡飞到河的对岸了,飞到更远地前面树上去了,而后什么声息也没有。这满目的秋色,透着幽微的清香,沁人心脾,神清气爽。面对这秋,我心中涌起一股热流,我想,即使在严冬腊月也不会觉得冷,因为,我已向秋借得了它的魂魄。 (陈勇勇)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 编辑:
5、徐 敏 校对:叶新旺2三、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题目不叫“北平的秋”而命名为“故都的秋”?2、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 ,为了突出“故都的秋”的特点,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进行描写?3、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秋院、秋槐、秋蝉、秋雨和秋果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上述这些秋景的描绘,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空间为序呢?4、思考:第 12段的大段议论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5、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如:廿四桥的明月,秋潮,凉雾,残荷等,主要在 2和 13自然段,起到什么作用? 6、关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本文是颂秋,但也有人认为是悲秋。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
6、由。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 编辑:徐 敏 校对:叶新旺310、 故都的秋同步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过关。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眷恋() 恬适() 羁绊() 驾驭()B.厦门() 混沌() 椽子() 驯鸽()C.穿着() 平仄() 颓废() 廿四()D.隽永() 歧韵() 椭圆() 啼唱()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详 浑浑沌沌 揣摹 踌躇满志 B.落寞 疏疏落落 细腻 绚丽光彩C.颓废 明辩是非 诠释 按部就班 D.萧索 金碧辉煌 企慕 水泻不通3.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评论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和诗人都带
7、着很浓的颓废色彩。B.小李因为发烧,因此没来上学。 C.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D.对某些球迷提出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大赛组委会决定一律不予考虑。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 5月 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
8、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10 题。报 秋宗 璞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
9、玉簪花精神罢。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 编辑:徐 敏 校对:叶新旺4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嘲。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
10、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 秋来了。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
11、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4.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 “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1)作者为什么“吃惊”?(不超过 8个字)(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不超过 10个字)5.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不超过 12个字。 )6.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 6个“便”字和 5个“领取”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 (不超过 26个字)(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 26个字)7.下列
12、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 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 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D.“领取自己那一份” ,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 ,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 编辑:徐 敏 校对:叶新旺510、 故都的秋三、思考
13、和讨论 参考答案1、明确:用“故都”一词,更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使作者笔下的秋天更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而“北平之秋”这个题目比较客观、平淡,感情不浓烈。(“故”是“原来的、旧的” , “故都”是“原来的、旧的都城” ,更有一层, “故都”仿佛“故乡” ,作者出生浙江富阳,长期在各地游历、漂泊,北平本不是他的“故乡” ,却给了“故乡”般的感受。这是身体或者说是踪迹的回归,更是一种精神的眷恋和归来。 )2、作者先从“秋光”写起,秋天的早晨,仰视可见“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近看可以“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也有喇叭似的朝荣“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
14、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的主观感受,显示着秋之火热与冷漠的统一。还有秋树的落蕊,没声、没味, “会铺得满地”却“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可“像花而又不是花” ,真是朦胧中又有落寞蕴含其中,写 “秋蝉衰弱的残声” ,是凄凉哀婉的。“秋枣”从淡绿微黄到红透的成熟过程,更具“秋味”的是那“息列索落”的秋雨,一阵凉风,一层秋雨,平添“无边雨丝似愁长”的凄凉之味。3、提示: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以空间为序,应该说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是觉得很自然,没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清、静、悲凉”的共同点,都“皆着我
15、之色彩” (王国维语) ,笼上了一层浓郁深远的忧虑和冷落之情。作者正是依据这“缘情写景”的手法,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而这“情”就是文章不散的“神” 。4、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为突出,而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这样写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也使整篇文章的情、景、理相互交融,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5、对比,抓住南国的秋“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 (前者在第 2自然段,后者在第 13自然段,这样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 )突出北国之秋,更切合作者的心境。从而表达对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6、明确:本文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
16、来颂秋的。开头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所以“我”不远千里也要“饱尝一尝” “故都的秋味” ;在文章的结尾还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10、 故都的秋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答案:A 解析:B 项, “驯”应读“” ;C 项 , “颓”应读“” ;D 项, “隽”应读“” , “啼”应读“” 。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 编辑:徐 敏 校对:叶新旺62、答案 :B 解析:A 项, “浑浑”应写为“混混” ,
17、 “摹”应写为“摩” ;C 项, “辩”应写为“辨” ;D 项, “泻”应写为“泄” 。3、答案:D 解析:A 项去掉“和” ,加“尤其是” ,因“诗人”即含在“文人学士”中,不得并列;而加“尤其是”则有强调其中某一类的作用。B 项去掉“因此” 。C 项改“或”为“和”才能与后面的“都”搭配恰当。4、答案:A 提示:B 项“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句式杂糅;C 项表意不明, “日前”即几天前,应改为“目前” ;D 项动词“加快”与宾 语“规模”搭配不当。5、 (1)参考答案:没几天便是立秋。解析:“惊”首先是作者看见花开,但题干已知,所以应在下文中找就是“没几天便是立秋” 。另外从题目
18、也可找到原因。(2)参考答案: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解析:从全文找那些思想性较强的句子,第六段有句“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 ,加以紧缩即可。6、参考答案: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解析:可从第四段首句(“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 )加以概括。7、参考答案:(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2)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解析:6 个“便”字和 5个“领取”分别在文章的开端和结尾,跳跃性大,都用了反复的修辞格。8、答案:ACE 解析:B 项错把玉簪花精神当成了主旨;D 项“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是硬加于文章的;F 项把叶子比喻成“绿波”不是描写重点,重点应是“绿波上的白帆” ,F 项夸大其词,由此联想延伸得太虚夸。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