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1KB ,
资源ID:3180529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1805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书法收藏.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书法收藏.doc

1、湖 南 农 业 大 学 课 程 论 文学 院 : 工 学 院 班 级 : 09 级 机 制 一 班姓 名 : 周 元 明 学 号 : 200940614113课 程 论 文 题 目 : 书 法 作 品 的 收 藏 与 欣 赏课 程 名 称 : 收 藏 知 识 与 藏 品 欣 赏评 阅 成 绩 :评 阅 意 见 :成 绩 评 定 教 师 签 名 :日 期 : 年 月 日书法作品的收藏与欣赏学生:周元明(工学院 09 级机制一班级,学号 200940614113)摘要:书法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的收藏价值,同时极具欣赏价值。它所具有的不同的风格,种类吸引着各式各样的书法爱好者。书法作品的欣赏与收藏不仅

2、限于古有的作品,当今作品也不乏优秀值得收藏的作品。关键词:作品种类,作品幅式,收藏标准,作品欣赏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与近 30 年“书法热”同步,很多人开始涉足书法作品的研究与收藏。时至如今,大家的收藏范围已经不是仅仅局限于古代书家的作品,而是更加广泛地关注近现代和当代名家、特别是富有潜力的当代中青年名家的作品。 一,书法的种类,大体可以分为正、草、隶、篆、行等形体。正书:也叫“楷书” 、 “真书” 。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 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 (欧阳询) 、 “虞体” (虞世南) 、 “颜体” (颜真卿) 、 “柳体”

3、(柳公权) 、 “赵体” (赵盂附)等。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 , 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 。汉未,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 ,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隶书:也叫“隶字” 、 “古书” 。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 于书写。分“秦隶” (也叫“古隶” )和“汉隶” (也叫“今隶” ) ,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

4、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大篆也称“秦篆” ,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有隶、楷之间的过渡。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 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始于汉未。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是汉字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不过,作为书法艺术,都保存下来了,并各自形成众多的流派,出现了不少独擅名家,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珍品。二,书法作品的幅式 书法作品装裱起来用于悬挂或收

5、藏的幅式基本有两大类: (一)卷式作品 1.手卷。这种形式源於汉以前的竹、木简,阅览时展开,收藏卷起来。当汉代发明纸以后,纸张代替了竹、木简,仍沿用横条式的幅式,将其装裱起来就是手卷如兰亭序 、 祭侄稿帖 、 书谱 。卷式作品是不悬挂的,这种形式现在还在沿用。 2. 横幅。横幅一般比手卷短一些。它既可以悬挂,也可以卷起来收藏,还 可以装在镜框里。横幅适用于墙面高度不大的现代居室。 (二)轴式作品 竖式的作品下部安有轴和轴头,统称为轴式作品 当书法主要用于欣赏时,就要悬挂起来,这就促进了装裱术的发展, 宋代以后,就变成以竖向展开为主的幅式。常见的轴式作品有以下几种: 1.中堂。是指悬挂在厅堂正中

6、的作品,左右常辅以楹联相配。中堂也 可悬挂在客厅、书斋、居室较大墙面的正中,是竖式作品中最大的一种,常以四尺、六尺、八尺的整张宣纸进行创作。如 。 2.楹联。是以对联为内容的一种对称的书法幅式,是最具民族特色 的。常 悬挂在殿堂、庙宇、门楹等处。有的联句很长如昆明湖上的长联。 3.条幅。尺寸大小不等,凡长与宽的比例等于和大于:的均可称 为条幅。是常见的幅式。 4.屏条。是由若干幅作品并列悬挂组成的。适合较大墙面。 (三)其它幅式作品 5.斗方。是四边周长相等的书法作品。它既可以裱成轴式,也可以裱成卷式,还可以装在镜框里。 6.册页。是按书本的形式装裱成册的一种形式 。 7.扇面。是指书写在扇上

7、的作品,是种古老的形式,相传王羲之就 为老妪书扇。也可以书写在按扇的形状裁制的纸上,可以托裱成轴式、卷式,也可以装在镜框里。 三,当代书法作品的收藏标准。当代书法作品的收藏标准,就必须充分关注当代书坛和书家群体。我想,能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观照: 1,关注书法作品的书写技术含量。也就是说,书法作品的书写技 术首 先过关。谈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觉得好笑,当代书家林林总总,仅中国书协会员就已经到了近万人,他们都天天写字,技术会不过关?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业余爱好者我们暂且不说,就这近万名中国书协会员中,真正书写技法过关、能够称得上书法家的,所占比例恐怕也不容乐观。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正

8、是点到了要害处。笔者认为,书法的核心是技法,这是一个书法评判标准的问题。标准乱了,方向也就歪了,结果也就自然而然会出现偏差。书家个人风格的形成,虽然是一个综合因素,但技法是最重要的。古代的读书人,一生都是用毛笔写字,临帖读帖和书写成了读书人每天必做的功课,经过长期的锤炼,大部分人的书写技巧是当代人无法比拟的。当代人要在书法创作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须过技法关,否则就根本谈不上入门。技法的训练,当然首重临帖,这里面主要应当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的掌握,这个学习过程是艰苦的,也是枯燥的、寂寞的。于是,很多人便耐不住性子吃不下苦,浅尝辄止走捷径。当代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其实在著名以前就没有入门,有

9、的入门后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基本功的训练,忙于出名、出书、出门(走穴卖字),所以创作水平每况愈下。真正能够经受得住历史考验的,是那些老老实实“板凳肯坐十年冷”,专心临帖写字的人,他们的创作能力,能够代表当代书坛的最高水平。他们的字,才真正谈得上技术过关。 2,关注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的继承与创新。这是书法作者的取法问题, 它 反映的是书法作品的艺术共性与个性的高度统一。当代书坛可谓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普遍的浮躁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忧虑,书法到底应当怎么写、写什么有很多人已经交待不清了,在此起彼伏的“流行风”面前,真的数不清有多少书法爱好者失去了自我,“找不到北”。好在历史是隔不断的,从整个书法史的高

10、度来观照,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在普遍的技法水平上可能比不过古人,但在各类书体、各种风格的形成上,我们毕竟要上承古人、下启来者,在书法传统这个漫长的链条上,作为一个时间环节,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焊接点。在这个点上,哪一个书家能够在取法上找到一个能够承前启后的落脚点,在入古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气息,就可能因为风格的传承和艺术的创新,成为后人取法的对象,为后人所景仰。元明虽不如宋唐,但我们今天看来,仍然觉得不可企及,“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3,关注书法作者的社会知名度和作品流通量。先说第一点,古来收 藏书 法,都是藏的“名人书法”。历史上几乎所有的书法名家在他们当代都已经非常

11、或比较“著名”了,自李斯、蔡邕、二王、颜柳欧褚、苏黄米蔡、松雪玄宰、枝山衡山一直到令我们骄傲自豪的林散之、沙孟海、启功诸先生,都是生前成名。身后出名的书法家确实有,但是成大名的不多。这并不是说,收藏书法作品惟名气论,要知道这些“名人书法”,有的是因为作者担任过不同级别的领导职务、是知名学者或者哪一方面的专家,作者的名声提升了作品的名声,成了“名人”的书法;有的是因为作者字写得好,得到了行家和社会的认可,名声渐盛,最后社会公认,这是书法的名声提升了作者的名气,作者成了书法界的“名人”。我们当然提倡收藏后一种人的作品。当代书法收藏存在一个非常尴尬的现象,就是以职务特别是作者在各级书协中的职务论高低

12、,买家根本不看或者不懂作品质量,动辄主席多少钱、理事多少钱、会员多少钱,这是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殊不知一些书协官员的字价当下很高,等到卸任或者离世之后便应声而落,赔本的还是不成熟的买家。至于作品的流通量,很多人都主张越少越好,认为“物以稀为贵”,但要知道如果没有一定作品量的积累,流通和流传上就会受到影响。只有书法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形成一定的流通规模和流通速度,书法作者的艺术成就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书法作品才能得到收藏界的普遍认可,才会进一步提高作品的升值潜力和收藏价值。 4,关注书法作者的传统文化修养和书学思想。道理很简单,传统的 书法 与传统的文化密不可分,继承书法的传统需要传统文化的根底。

13、撇开传统的文化实在是很难理解书法的传统。书法史的连接需要传承,如果说个人风格的定位是为了更好地向后人“传”的话,对传统文化的修炼则是为了更好地“承”接古人。至于比较系统的书学思想,则是书家进行自我定位的理论基础,更是当代优秀书家“立言立行”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收藏有价值的作品,就不得不在这些方面多留意。 四,书法欣赏1、书法艺术与自然科学不同书法欣赏不能象搞科学那样,以公式或定义来解析它、证明它。如 1+1 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无论有多少人计算,其结果是相同的,而书法则不然,同一件书法作品有无数个欣赏者欣赏,而得到的艺术感受却是无数个的审美结果,高低不等,参差不齐。2、欣赏者的审美观各不相同在

14、书展上欣赏每一件书作时,常听到的话语是这件不行,那件还可以;这件很好,那件不好的简单评价。如同在夜市吃油炸臭豆腐一样,爱吃的人以为香,不爱吃的人则以为很臭,感觉截然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以个人嗜好兴趣做出的审美选择。简单地说书法艺术欣赏无非是一个好、差、美、丑的问题,如若两个人各执已见,去欣赏同一件书法作品,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甚至可以争论上三天三夜,谁也说服不了谁,这种嗜好和兴趣的不同,是与学识、修养、性情、环境、地位以及所处的时代,都有直接的影响因素。3、书法艺术的审美领域有许多地方难以辨析在欣赏过程中,所使用的审美表述词语及其倾向性难以清界。如豪放与粗野、厚重与笨拙、宽博与疏朗、朴拙与呆

15、板、剑拔弩张与雄伟豪放、流畅与浮滑等等,所有这些表述欣赏的词语中,都存在着点点差异,导致了欣赏的优劣悬殊,难有准确的界线赏读。4、由于欣赏者对书法艺术的解读程度不同,其欣赏的深度也就不同这点对于欣赏者的互动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再如观看棋赛,“妙着”的出现,观众不一定都有理解,程度高的,则马上叫绝;程度稍低的,要想一想才可意会;而程度差的,必须看上几步之后,才逐渐领悟;再差的观众,则恐怕到了局终的时候还是不理解。再例如:宋代的苏东坡,在欣赏黄山谷的书法时,曾戏称:“黄山谷的书法,如同冬日的死蛇挂树”;而黄山谷则反称苏东坡的字:“叫做石压蛤蟆”。他们之间的书法戏

16、语,其真正的意味,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能理解的。再有,我最近到一位油画老师家中做客,谈画之中,先生说了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语:“我快到七十岁了,现在才晓得一点用色了”,这句话也着时让我思考一段时间。试想,他从开始学习油画那天起,就无时不在接触颜色,画到现在难道他真的不会用色吗?所以,对书法艺术了解的程度多少,决定着欣赏者的审美水平的高低。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书法艺术的欣赏,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审美结果是绝对不一样的。除上述影响的因素外,那么欣赏有没有相对的、不绝对的统一标准和原则呢?我想还是有的,如同钟表的钟摆一样,在左右摆动的最大值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值,这个空间值就是相对认可的标

17、准。南齐书法家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这段文字实际上揭示了书法创作中的形与神的辨证关系。形质就是纸面上所展示的一切审美活动,是物质的、表象的,它包括作品的形式、章法、结构、点画、墨色、轻重、缓急、落款、打章。而神采是作者通过形质来表现自己的性情美感,是精神的、意识的,它包括书法家创作时所倾注的学识修养、心态情感、审美趋向和气韵生动。五、结束语书法作品因其种类的繁多和风格各异,以及各欣赏者的欣赏角度不同,收藏者的收藏范围也大相庭径。如有喜欢清丽严谨的而也有喜欢洒脱奔放的。书法作品同是如此,所以书法作品的收藏与欣赏只需达到了那基本标准了,其他的只要按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就行了。参考文献 【1】沃兴华 著中国书法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 【2】陈振濂。 书法学(2 册)。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3】蒋彝。 中国书法 。上海: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86【4】周维军。 书法批评的框架与标准 。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08 年第6 期【5】尹旭。 书法艺术与文字书写 。 宁夏社会科学, 2004 年第 5 期【6】刘小晴。 书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