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高等职业艺术院校声乐授课组织形式改革的思考摘要艺术类高职声乐教师需结合学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笔者将传统的“一对一”授课组织形式调整改革为:课内运用个别课与小组课相融合的立体化、开放式、教学授课组织形式;课外运用新媒体互动平台,实现日常跟踪教学。 关键词点面结合、立体分层教学,开放武教学, “新媒体”课后反馈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市场供需关系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对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扬长避短,必须找准方向,深刻领会教育部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积极推进、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一、当前艺术类高职声乐专业在发展上面临的困难 第一,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速度较缓慢,不适应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及社会发展需要。高等职业艺术学院是由艺术类中专学校升格而来。艺术类中专学校升格后,虽体制上转型,但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及时调整,人才培养中的基础,重中之重的授课组织形式依然沿用中专“一对一”授课模式,教学内容也与本科如音乐学院,高等师范学院音乐专业高度重叠。培养出的毕业生存在着知识结构错位、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第2二、由于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相对短缺,课时安排上只能被动缩减学生课时量。由每周一节减至半节课。第三、生源质量(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普遍不高,有的新生入校时专业基本零基础。 “面向
3、生产服务第一线” 、 “实用性” 、 “高技能型”的特点,为高等职业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声乐课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不能继续沿用艺校类中专,也不能照搬高等音乐学院及高等师范学院音乐专业。必须结合所在学校具体学情,建立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人才培养中的基础,重中之重的授课组织形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培养出的毕业生一专多能,能在就业岗位上充当多面手。 二、个别课授课组织形式改革具体改革方法 课内由传统“一对一”授课组织形式调整为:个别课与小组课相融合的一体化、开放式、分层教学授课组织形式;课外运用新媒体互动平台,实现日常跟踪教学。具体改革方法如下: 1、 “一对四”为
4、基础,不改变教师总授课量的前提下,延长学生单次授课时间 每周半节课对教学来说可谓杯水车薪。三年的大专学习,去掉毕业实习及军训和各类节假日,实际授课时间还不到两年。众所周知,艺术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熏陶和积累。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把学生培养出有一定专业演唱水准,仅靠一周半节课是很难实现的。 把每人每次半节课,调整成四个人一起上、轮流唱,每人每次上二节课。在没有增加教师总课时量的同时,延长每位学生单次授课时间。 3一名老师同时授课四名学生。教师依据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组合搭配。例如,将唱得相对好的,接受能力强,能够尽快进入歌唱状态的学生两人,与程度不高、歌唱状态要经过一段时间酝酿才能进入的学生两人,
5、搭配在一起。先给唱得好的学生授课,把课堂气氛带动活跃起来,对唱得相对差的同学进行感染,节约了单个上课的个别“预热”时间,提高课内教学效能。 2、 “点面结合” ,个别问题个别讲解,共通问题小组集体授课 声乐教学包括演唱,表演,语言的教授。对于基础性训练,比如歌唱的站立姿态,舞台形体姿态、手势、眼神;个别声乐技术、技巧知识点比如如何吸气、换气,如何打开喉咙,抬起软腭等;语言教授,比如怎么念意大利文,德文歌词(学生除了学习中文歌曲还要学一定量的外文歌曲)等共通的知识点进行统一教授。这样既避免重复性教学,节省大量时间和老师精力,也方便开展课内讨论。 教师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把教学重心
6、从怎么“教”转移到怎么“学”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共同讨论,思考、共同解决问题。比如老师问“歌唱时怎样的站姿是最科学省力的?”老师发问后,学生共同思考、各抒己见,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做综合性归纳后再发问。在几轮的发问、讨论、归纳后,引导学生自主找到答案。通过讨论,学生统一了对该问题的正确认识。再个别进行演唱尝试,教师再针对每个人的问题依次予以纠正。这种讨论班形式的小组课,确保人人有机会发言,演唱,避免上集体课有可能引起的肤浅、片面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学习的机会。 43、教学与舞台实践紧密结合 笔者对我校声乐毕业生的就业现况进行分析,就业方向以艺术培训班,家教、少年宫、文化宫、群众文
7、化馆、演艺公司及企事业单位艺术团为主,专业演出团体为辅。这些工作虽对专业性的要求不像音乐专业团体那么高,但都需要有较好的舞台表演经验和舞台组织,调度经验。比如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发展,需要招收能在单位文娱活动中独挡一面的人。既能独唱或领唱,又能充当音乐指导,?o 单位职工排练和指挥合唱,小组唱;还能组织编排文艺节目,主持晚会。因此,除了在琴房里教学外,还要把部分教学内容直接移植舞台,按每周一次、每月四次授课课时计算,授课地点两周安排在教师独立小琴房,两周安排在配有正式舞台的学校音乐厅或有舞台的大教室。让学生更熟悉舞台,使教学实施更贴近今后的工作需要,将教学与艺术实践合二为一。
8、4、开放式教学 教师在音乐厅或大教室上课时,采取开放式教学,加入旁听生。老师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学生参与旁听, (也欢迎对歌唱有兴趣的在校生旁听) 。对旁听生而言,长期的观摩交流会使学生得到“灵感式”的启发。从长远的就业角度而言,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看到教师给不同学生授课时针对不同问题实施的解决方法,长期耳濡目染,学生能学会因材施教的教学本领,对于将来从事声乐教育工作的毕业生而言大有裨益。对舞台上表演的学生而言,旁听生充当真实的观众,舞台的特殊空间和台下观摩学生,会给台上表演的学生强烈的心理暗示刺激。增加台上上5课同学的演出现场感,促使他们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字一腔都从舞台实际效果出发,而
9、不是单纯的发声训练。观摩人数越多,越能锻炼学生的舞台感,激发表演欲。一曲唱罢,在老师的安排下,旁听生从观众的角度给舞台上上课表演的学生提意见或建议。听听观众(旁听生)的意见而非老师一家之言对学生来说大有裨益。唱得好,老师的表扬加上观众(旁听生)从不同角度给予的赞赏,会让舞台上表演的学生信心倍增,同时加深了对自身优点的认知、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唱得不好,老师的教导和观众(旁听生)提出的意见也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加深对自身不足的认识。此教学方式既锻炼台上的上课学生,又给旁听生提供了观察、学习、熏陶的机会。台上台下“一箭双雕”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传递的知识量,远大于小空间,短时间的单个教学。 5、
10、立体化分层教学 针对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实,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基础好,条件好的学生,声乐教学向纵深方向延伸,以培养专业演员为目标。曲目量,高难技术、技巧掌握程度,舞台表现力要求较高。基础差,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教学过程以声乐基础培养为主。曲目够用为度,突出经典曲目与常用曲目教学。以培养培训中心音乐辅导、音乐陪练、群众文化馆、群文工作者为目标。注重发展学生横向综合能力,如基础音乐辅导能力,组织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即兴伴奏等。 6、增加课后反馈,运用新媒体“微信” 、 “QQ”实现课外跟踪教学 建立学生微信群或 QQ 群,为师生间搭建课外互动交流平台。 6首先,实
11、现学生课后反馈,老师跟踪教学:学生在课后练声,练歌中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可以与老师进行视频对话,教师通过视频,进行教学,及时给学生解惑答疑。避免学生课后练习“走错路” 。 其次,老师定期推送国际、国内优秀歌唱家音乐视屏及声乐论文、音乐评论文。扩展学生视野,深化学生对歌唱艺术的认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最后,搭建学生间互动平台,将课上的“小组讨论课”形式延伸到课后。用于学生间课后交流,探讨歌唱艺术,组织学生课后互学互练。 二、改革的授课组织形式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1、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力 以唱歌时眼神的运用为例。教师要求学生眼神的落点要稳定,眼珠子不能乱转,要根
12、据歌曲的需要运用眼神。但是在个别课中,学生经常过度重视发声而忽略了眼神,下意识地到处乱看。在新授课方式中,上课要求学生当着众人演唱,在这种具有表演性质的教学环境中,刺激学生跳出单纯发声训练的禁锢,注重舞台整体表现。主动管理自己的眼睛。台下的旁听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眼珠子乱动的危害,也会警醒自己。在学生演唱完后,可以让观摩的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合理地运用眼神”的问题。而后老师进行引导,总结,提炼。此教学法有利于在同一空间、时间内,同时调动诸多人的学习主动性和观察、模仿力,提高教学效能。 2、培养协同合作,创新力 歌唱有时就是靠情绪的带动。比如说唱高音,技术有了,最重要的就是要克服心理上的恐高情绪。坚定
13、勇敢地大胆去试。有的同学的恐高7情绪根深蒂固,还没唱就有一堆的所谓理论支持自己放弃,比如“气不够” 、 “快到我的换声点了” 、 “我是中音不能唱高音” 、 “今天感冒了” ,其实都是内心恐惧的托词。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既慢又费劲,如果结合敢唱会唱的同学一起,形成强大的情绪气场,四个人一起鼓励,一起带动,轮番上阵,各显其能,软硬兼施,把情绪焦点由“种种恐惧”引导到“大家都能唱我也能唱,大家都敢唱我也敢唱”上来。加上老师准确的技术讲解和示范,高音会容易解决得多!老师也可以发挥多人上课优势,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的歌剧重唱或由歌曲发展而来的小组唱,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类似舞台剧的合作表演模式。培养
14、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据笔者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了解,近一半的学生毕业后自考了教师资格证,当了老师。有的在艺术培训班,有的在私立幼儿园、早教、小学、中学,有的在艺术团、群众艺术馆、少年?m。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教”的锻炼机会,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必不可少。笔者在“一对一”授课中选择时机,让学生改变完全“受教”角色。在对待相同发声技术,技巧点的教学上,如果甲同学已完全掌握该技巧,老师可以试着让他去教不会的乙或丙,给他们做范唱和讲解。老师在一旁监督,发现甲生教授出现方向性错误时,老师及时纠正,并讲解原因。教学相长,甲生首先要用心观察“错在哪” ,然后找出错误的主要矛盾
15、和次要矛盾,并迅速组织语言解说,并配以范唱。为了让“学生”理解。甲生需要更主动更富于表现力地去范唱,不仅强化和坚定学生对此技术技8巧的正确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利于建立学生连贯、整体、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观察力。通过成功把别的同学教会,也初步建立学生“能教”的信心。在学生“教”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结合实际问题与学生分享教学经验。并介绍和引导学生阅读与教育和演唱相关的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书籍,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教学自学能力。 结语 “声乐个别与小组授课相融合”的授课组织形式,是笔者对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声乐授课组织形式的创新与
16、尝试。相比于传统“一对一”单个教学,此授课方式以开放式、教演结合,分层教学,新媒体运用等教学组织形式,将课上与课后教学相互贯穿,使教师更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把教学重心从怎么“教”转移到怎么“学”上。从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转变到开发智能为主。引导学生开阔眼界,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事物;以欣赏的眼光,主动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就业需要;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开展。由单一的讲授法丰富成众多手法,更有利于缓解现阶段高职声乐教学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同时,由于授课人数的增加及授课组织形式的改变,对教师个人综合教学水平,如上课节奏把控、课堂气氛、情绪控制、点面结合,动静切换;声乐教学思维清晰度;人才培养大局观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声乐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