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情境导入的原则和方法各位参训老师:大家好!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完成知识学习,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这一首要环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采取合情、合理、合时的导入可以开启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注意力、兴趣集中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今天我们分享的课题就是:创设情境,导入教学。接下来,我们就从情境导入的原则和方法两个方面
2、进行探讨。一、情境导入的原则明确导入新课的原则,是运用好新课导入的关键。1)科学性原则在情境导入的过程中要符合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导语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也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切,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生动、非常精彩,也不足以取。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设计了, “请同学们拿出平行四边形纸片(统一规格的)和小剪刀、刻度尺等学具,你能用准备好的工具和已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求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3、” ;在这个导入过程中,不但体现了教师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了教学意图,而且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是一个具有科学性、探索性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2)启发性原则体现启发性,切忌导而不入。2如果设计的导语不能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学生是很难进入角色的。因此导入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提供动机、进行知识铺垫的过程。在学习的阶段,学生开始有着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教学设计时应整体考虑,既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又要注意一堂课的前后联系。导入的内
4、容要关注它在本堂课中的实用性,尽力给学生创造经历“做数学”的机会,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中感受数学的力量,逐步形成“做数学”的观念。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认识”时,设计了,“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一张正方形纸片、一把小剪刀),然后把一张正方形纸斜对折,沿着对折线剪一刀,把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打开,你会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剪出的三角形中都有一个角是直角(根据正方形的特征可知,也可以进行观察),而且有两个边是相等的,所以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可以逐步推导这个图形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折正方形纸片,然后剪开,再在观察中去发现问题,这就由一个个疑问为核心构成的启发
5、性导入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探索追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观察中,教师要不断的启发学生通过正方形的特征来判别这个三角形的特征。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复习课”时,设计了,“今天请同学们当小设计师,有一块长方形的空地,长 10 米,宽 8 米,现要在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占整块空地面积的一半,请你设计出最佳方案。”教师让学生在长方形空地上设计建造花圃图,这一问题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励学生动手当小设计师的愿望,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方面设计出很多方案。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长方形的,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正方形的,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梯形的,还有的学
6、生设计的花圃是由多种图形组成的。这就充分说明有效的导入,不但能起到启发开导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打开学生思维想象和创新的闸门的作用。从上面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积极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出发,又深入到问题之中,它始终与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反之,脱离教学内容的情境导入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对学生积极的思维也是一种窒息。因此,我们在选择情境导入的素材时,要选取最简洁的形式和最直接的方法,快速的启发学生对本堂课的授课内容的认知,用最短的时间将知识联系起来。3)互动性原则增加互动性,切忌机械被动。3具有互动性的导入,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根据儿童好奇
7、心强的特点,如果在上课伊始,注意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才能牢牢抓住儿童的注意力。例如:三年级 A 册金思维第二讲“四边形”,教材中提供了这样的导入:思维小组的四个小伙伴在讨论生活中的图形时,大家各抒己见的说出了身边的图形,并说出了自己喜爱的图形。在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也参与到此项互动中,让他们说说在自己身边喜欢的图形,并根据小精灵的窗花来引起大家的共鸣,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为此节课的“认识四边形”做铺垫。4)趣味性原则富有趣味性,切忌枯燥乏味。我们在设计导语时,应在“趣”字上下功夫,使学生对学习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
8、习中去。例如:在金思维四年级 C 册教材第五讲“有趣的年龄问题”,教材中是这样进行情景导入的:比比谁的年龄大数学课上,蓝博士让小多多和小马虎比一比谁的年龄大一些。小多多今年 9 岁,小马虎今年 7 岁,小多多神气地对小马虎说:“我比你大 2 岁。 ”小马虎不服气地说:“大 2 岁有什么了不起,2 年后,我们俩不就一样大了。 ”说完之后,同学们都大笑起来。你们知道同学们为什么笑吗?(提出疑问,激起学生讨论。 )这样在授课之初就引出了一个学生在解答“年龄问题”中经常会出现的小笑话,既帮助了我们后续的授课,又富有趣味性的揭示了课题,可谓一举两得。所以在我们应尽量选取有趣味性的导入辅助教学。5)针对性
9、原则加强针对性,切忌漫无目标。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为了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出示了“动物园里的一角”。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4生 1:我发现小河里的有水!生 2:我发现小兔在河边跳舞呢?生 3:我发现小鸡在吃东西,不知道是捉虫子还是啄米?生 4:我还发现有两座房子,那是小兔的家还是小鸡的家?10 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地有新的发现,教师也在肯定中不断的提
10、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有很多新的发现。可想而知,这堂课要想游刃有余地完成下面的教学任务将会困难重重。如果教师这样来问:草地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呀?(兔子和小鸡)你可以根据图提出哪些加数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兔?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两个两个数一数,并列出加法算式)2+2+2=6(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鸡?你是怎样数的?(动画三个一圈)你能列式算出来吗?3+3+3+3=12(只)。这样通过老师的提问和引导,逐步将学生能够接受的加法计算延伸到乘法的计算当中,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形成过渡,不是盲目的观察,而是有针对性的在发现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元素。6)认知性原则情境导入要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
11、,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忌跨度太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导入的内容与形式必须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小学生抽象思维并不完善,还不具备推理能力。所以只有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认知水平相符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才会主动获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基础,将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否则,教学中将会让教师陷入被动局面。例如金思维四年级 B 册第一讲计算技巧一节,教材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程度,让学生自主列式,并将“+、-、( )”填进算式中。这道题实质上是一个一题多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自主发挥,用尽量多的办法来解决。7)适度性原
12、则情境导入的分寸要恰当。忌喧兵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情境导入的目的之一,但是情境的创设,不管问题的提供方式是否新颖多样,营造的氛围是否轻松活泼,最终要达到为课堂教学服务、引起学生数学思考的目的,因而要控制好时间,掌握好度。防止导入环节喧宾夺主,妨碍学生对主要信息的获取和理解。5例如北师大版金思维四年级 A 册第五讲“方向与位置”一课,一位老师先播放在生活中需要确定位置的画面,有阅兵式军人行进队列,学校广播操学生队列,电影院座位,教室中学生座位,运动员比赛位序等等,各种画面不断变换,让人眼花缭乱,最后再引入平面内点的“坐标”确定点的位置,尽管这些内容与教学相关,但老师花了近 5 分钟时间展示
13、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例子太多而且雷同,干扰了学生对主要问题的思考,课堂教学效率不高。8)联系性原则情境导入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忌脱离实际。学生在学校之外,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而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从学校里所获得的经验比日常生活经验更多,更重要。基于这些经验,学生才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课堂教学如果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那么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将得到进步和发展。例如在讲金思维四年级 A 册第五讲“平
14、行”这一概念时,有的老师举的例子是“滑雪时要保持平衡,两根雪撬必须保持平行”,而我国部分地区的学生见到和参与过的滑雪运动的很少,这个例子与他们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有的教学时便换成例子“我们课桌椅的摆放、做操时站的队伍要整齐美观,行与行之间必须保持平行”。这种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接受。二、情境导入的方法:掌握情境导入的方法,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新知。1)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玩。创设有趣的情境导入新课,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在创设情境时,我门可以选取与此讲教学内容相关的
15、故事、生活趣事、谜语、顺口溜等相关内容作为情境切入口。这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联想,变好奇心为兴趣,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教金思维四年级 B 册第六讲因数和倍数 这一节的时,老师事前在黑板上悬挂红蓝两个不同颜色的会移动的圆环,并在红环上写上“12 的因数”,蓝环上写上“18的因数”。接着把写着 l、2、 3、4、6、9、12、18、这些数的卡片分发给学生,然后让学生6来做贴数游戏。游戏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形成学生的注意定向,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指向与集中于本课的教学目标。贴数过程中,那些持有公因数卡片的学生,一时不知自己该往哪个圆环上
16、贴数。这时,我允许学生讨论,让他们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果然,一个学生拉动蓝环,交叉在红环上,在交叉处贴上自己的卡片。在教师创设的有趣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了,思维品质得到培养,数学素质得到发展。另外,我们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时,要明确目的在于引入教学,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而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导入宜短忌长,故事本身要能说明问题,教师有时还需要启发引导,才不会使学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2)创设激疑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激疑情境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助于揭示教材内在联系,为学生自行探究、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完成学习任务。我在教“工程应用题”一课时
17、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先出示一道应用题:“一项工程要砌_块砖,由甲工程队修建要 20 天;由乙方工程队修建要 30 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让学生自行补充条件,再列式计算。结果,无论学生补充的条件是多少块砖,而计算结果都是 12 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激疑情境中求知欲望强烈,并试图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自己寻找答案。创设激疑情境导入新课,促使学生自觉地探求新知,参与分析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3)创设操作情境导入新课儿童的思维活动都是从直观和表象开始的。“要知道一个客体,必须动之以手。”创设操作的情境导入新课,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思维品质,能帮助学生
18、正确建立认知结构。例如,在教“圆的周长”一课时,开始就让学生测量自己手中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直径,再测量圆的周长。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在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3 倍多一些。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操作情境中,测量技能、计算技能都得到了训练,观察、比较、总结等思维方法也得到了培养。4)创设迁移的情境导入新课新、旧知识都有一个“联结点”。创设迁移的情境导入新课,就是在了解学生对有关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下,让学生把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迁移到新知识上,组建新的认知结构。例如,在金思维六年级 C 册
19、第四讲复习“比与比例”这一课。7老师将书中的知识背景出示成一道题让学生填空,并回答解题的知识依据是什么?学生毫不费力地将: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填在了表格中。接着让学生复习比与分数的关系,然后教学内容进一步的加深:“同学们我们能把比与比值的关系,正比例和反比例进行复习吗?”学生在教师导入性提问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创设的迁移情境中自然进行知识迁移,形成新的知识。思维定势,有助于学生有条理、有程序地进行思维。5)创设已有情境导入新课“有的”才能放“矢”。创设“已有”情境导入新课,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感,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正比例应用题”一课时,我问“旗
20、杆有多高?不用爬上去,你们能算出结果吗?”学生先是面面相觑,小声议论,继而瞪大眼睛望着老师,迫切想知道用什么方法测量计算。教师创设了“已有”情境,学生则兴致勃勃地要寻“矢”,要放“矢”。这样把学习数学的技能明确地摆到学生面前,教育学生既要正确掌握知识,还必须养成应用知识的各种必要的技能,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创设问题导入新课一个好的问题引入应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创设出良好的入课情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 35 和 44 两个图形(单位:分米)。 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
21、。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我们操场的面积、天安门广场的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问题的引入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实际和认知实际出发,所提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有思考的价值并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既不可肤浅到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随口可答的程度,也不可深奥到学生思索了许久都答不上来而导致“冷场”或老师自问自答的程度;同时,将提问放在一定的情景之中,如讲完故事
22、,广告、诗歌、音乐、绘画作品展示之后马上提问,效果最好。7)创设悬念导入新课8我们在讲授新课前,若能有的放矢地精心设置以旧引新的悬念,把握好“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环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在自备的图片上量出半径的长,再算出面积;然后再在圆内画一个较小的同心圆,并将内圆剪下,算出面积;最后让学生观察剩余部分的形状,引出“环形”一词,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谁能根据环形的产生过程计算出环形的面积呢?”同学们皱起眉头,摆弄纸片陷入了沉思。有的马上舒展双眉动手迅速计算。不一会儿学生得出了环形面积一般解法: - = 。接着
23、我将知识进行延伸,2Rr环S问:“根据基本式,谁能利用学过的运算定律使运算更为简便呢?”经过一番观察思考,学生们发表见解、相互启发,终于得出以下简便算法:( - )= 接下来我又设置一2r环个悬念:半环面积怎样求?怎样剪环形,方法最巧呢?学生以“巧”为目的,边剪边思考,终于摸索到了利用“圆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把圆对折数次再剪的“巧”法,掌握了剪的技巧。一节课中,一个连一个地设置悬念,又一个接一个地去寻求解决,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归纳中获取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教学也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实物演示,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等等,只要运用适当、巧妙,都不失为好的或比较好的艺术形式。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