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弈规则解读中国历史上的进退之道第一章:困境中弱者的选择人类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从动物状态走出来的人是自私的。每个自私的人在交往中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选择而产生的结果正是一种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一个基本的模式,这一模式代表了处于相同困境状态下,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几种选择,最后必将背叛其他人,作出最利于自己选择的一种情况。“囚徒困境”包含了几个基本的预设前提:处于困境下,各方都不知道别人的选择,因而只能猜测;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做出选择:他们与困境之间,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关系,即他们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左右局势,只能在困境的局势下想办法尽可能让自己的损失最小。这就是一种
2、弱者的选择。当然,这只是一种博弈论的模型,具体到现实领域,没有哪个具体的事件是完全符合“囚徒困境”的模型的。但是,这种“弱者对损失最小化的选择”的基本精神却是存在的。比如篡改诏书、拥胡亥继位的宦官赵高,其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让扶苏继位的话,他就面临或被流放、或被杀身的危险。这时的赵高是处于弱势地位的,那么,为保全自己,使自己的损失最小化,他的最优选择就是拥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皇帝。这就是囚徒困境中弱者的选择。1 借力谋权的生存之路2 为谋长利而改诏书3 残暴之徒的最终下场4 为保全自己而陷害太子5 绝境中的反抗6 小不忍则乱大谋7 出类拔萃,惹祸上身8 惨遭迫害的士大夫9 跳出困境的卑劣手段10
3、 采用缓兵之策是弱者的最好选择第二章:弱者冲突中的进与退试图有两只公鸡遇到一起,每只公鸡有两个行动选择:一是退下来,一是进攻。如果一方退下来,而对方没有退下来,对方获得胜利,这只公鸡则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双方打个平手;如果自己不退下来,而对方退下来,自己则胜利,对方则失败;如果两只公鸡都前进,那么则两败俱伤。因此,对每只公鸡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然而,现实未必都如人们所愿。当两只公鸡对峙时,关键就是在双方力量对比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如何猜测到对方的策略,从而制定出能够克制对方的策略来获得胜利。这一点,历史上的萧何自污以免灾的故事则是最好的例证。当刘邦这只强势的公鸡对
4、萧何的仁义之举产生猜忌的时候,聪明的萧何马上以不义来自污,从而打消了刘邦的顾忌。用名誉上的一点小小损失换取可贵的生命,这正是斗鸡博弈中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损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围绕着这个根本性的原则,在具体的模式下,进行自己的策略选择,或者是一方失败一方胜利,关键就在于策略的运用和运用策略能为自己带来的利益程度。第三章:信息资源决定胜负信息是博弈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能否完全掌握、信息掌握的真实与否都对博弈胜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博弈中,信息是一个变量,如果对信息能够完全掌握的话,那么就能选出最合理的应对策略;相反,如果不能掌握全部的信息,那么只能靠自己所掌握的部分信息,按照归纳或者演绎的办法,自
5、己去推测那些未知信息的情况,从而进行策略选择。显然,猜测的成分越大,博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就越差。对信息的掌握不同,就会导致博弈中策略选择的变化。正因为信息在博弈中的重要性,所以,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里面,一提到战争,往往有一种角色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探子” 、 “探马” 。如何去掌握更多的信息,并且制造出假信息迷惑对手,是博弈中的重要内容。郑庄公寤生在与其母武姜、其弟共叔段的博弈中,正是利用了假象迷惑对手。郑庄公表面上答应他们的要求,并对他们意图谋反的行为装作不相信,使他们更加明目张胆。而郑庄公却暗中派人查访,掌握了他们的更多谋反证据,并让他们的罪行天下皆知,最终使其讨伐其弟、关押其母的行为
6、有理有据。有上例我们也可发现,要实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目的,一方面要掌握对方的真实信息,同时要防止对方掌握我方的真实信息。第四章 小投资大收益的赌徒逻辑对于赌徒来说,大多数的想法都是希望用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是经常出现的。绝大多数的赌徒游戏其实都是一样,背后逻辑很简单:长期来说,你几乎肯定会输不过在游戏过程中,也许会有领先的机会,因此如果策略过头,也许可以在领先时收手。但多数情况是,一当他领先之后,继续赢的欲望便会诱使他再一次下注,于是一个赌徒便出现了。而赌徒所玩的是一个必输的游戏,因为对于一个投机者而言,成功的几率是非常低的。虽然投机者成功的几率非常低,但历史上的
7、投机者却不少,他们当中的是政治投机者。像西汉时的王莽,其谦恭、俭朴、孝顺等所有的美德,只不过是其豪赌心理的虚假掩饰,他真正的目的是篡位窃国。然而,其违逆时势,不得人心的行为,最终使其在这场赌局中满盘皆输,甚至丢了性命。在政治上押宝,是一种风险性极高的赌博行为,因为赌博者押上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可能是比金钱更宝贵的生命。第五章依靠诚信还是破坏诚信诚信是合作的基础。但一般而言,诚信只是博弈各方在一定形势下的权宜之计,一旦博弈任何一方的实力发生改变,处于强势的博弈方就会抛弃诚信,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西方所说的: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一点,从曾国藩身上便可知一二。曾
8、国藩为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与何桂清集团产生了激烈的派系斗争。为了彻底铲除何桂清集团的实力,曾国藩使尽了政治手腕,完全不顾同僚之谊,最终将何桂清送上断头台。由此可见,在利字面前,处处以诚字教人的曾国藩也不可免俗。无论是合作性博弈还是非合作性博弈,人们都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策略去执行。所以,最终是靠诚信得利还是抛弃诚信得利,其决定性因素是其利益的期望值。第六章秩序原则的延续与突破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政治传统就是建立严格的秩序原则,凡事都用秩序原则来作为衡量标准。遵循一种秩序原则,就是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各方共同建立一个相互之间的平衡。如果有人单方面地改变了自己的地位,那么整个平衡都要被打破,不
9、到自己能够绝对掌握局势的时候,如果贸然打破平衡,势必要受到其他各方的群起围攻。所以,遵循一个秩序,既是维护他人,也是保护自己。同样,在实力足以改变这种平衡的时候,原有的这种共同建立秩序的合作性博弈也就要被非合作性博弈所取代,朝着建立一个新秩序的目标而行动了。明成祖朱棣取代建文帝,便是对太祖朱元璋所建立的继位秩序的冲击。建文帝的削藩之举使燕王朱棣更加大了他取皇侄天下而代之的野心。经过四年的争战,实力较强的朱棣终于夺取了天下,打破了当初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的传位长子、长子死后传位长孙的制度,从此一个新的排队规则成立了。第七章谁是规则的制定者博弈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竞赛,有竞赛存在,规则就难以避免。规则
10、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乡规民约、礼节、学生守则、收费条例、商业合同、职业操守、道德观念、法律规范、社会制度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道德与法律。道德的覆盖面广,约束力弱,而法律的覆盖面小,约束力强。每一种道德和法律都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博弈的情形下发生的,道德和法律要得到落实,真正起到平衡各方的作用,最好的方法本来就是把他们公之于众,让大家有目共睹,这样大家都依照规则办事,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就能使博弈双方都能够在公共规则下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但,规则往往是由强者制定的,为了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他们把大部分的规则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至于博弈对手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于是利益则永远为强者所占用了。历史上,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就是统治者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威胁,而逐渐形成的一条历史规则,刘邦杀韩信、康熙杀鳌拜皆是如此。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