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75.50KB ,
资源ID:3196659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1966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玉树新寨民居.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玉树新寨民居.doc

1、1玉树新寨民居1 绪论藏式建筑一脉相承,自成一体。藏式传统建筑综合的体现了西藏地区的宗教艺术、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不同时期的藏族建筑有不同的特点,地域不同藏式建筑的建造方式和建造手段也不一样。在参考的文献中,大部分书集写的西藏民居,没有描述玉树藏族民居。由于玉树新寨位于四川省、西藏、青海省的交界处,也是几大藏文化的交汇地带。在玉树绝大部分是藏族人,也有少数的汉族和其他的少数民族。在这里融汇了汉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形成了具玉树特有的藏式建筑。本文首先研究藏式民居,初步了解藏式民居。然后根据我们调研从建造方式和施工程序描述玉树民居的特点。通过几个案例介绍玉树新寨传统民居。2藏式民居的

2、研究青藏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加上浓厚的藏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建筑体系。而这种建筑体系能够延续传承下来的主要原因是:1、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2 融合藏族文化和宗教思想 3、各种建筑类型 4 建筑风格的独特性2.1 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在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总轮廓中有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级地势阶梯,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而玉树藏族自治州是我国三江源头。高原上气温日较差大一倍左右,具有一般山地与高山的特色。因受强烈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气温年较差也不小,或与我国同纬低地接近,表明它与热带高山有根本不同的温度特点。气温较低、气候寒冷。强烈的太阳直接辐射使高原上地表和近地面空气白昼强烈增温,但

3、夜间冷却迅速,一年内有较长时间出现正负温度的交替变化。2.2 融合藏族文化和宗教思想藏式建筑不同程度融合和渗透着藏传佛教文化和宗教思想。吐蕃王朝时传入佛教开始仅有王室供奉佛像及礼佛的佛堂、神殿。以后由于历代赞普的扶持提倡,至 8 世纪在桑耶地方兴建第一所寺院。以后几代桑普兴佛,佛教寺院得以发展。以后佛教开始在藏区各地传播开来形成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寺院遍布青海省内各地,是青海地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融合西藏佛教寺院建筑传统艺术和汉式殿堂建筑艺术的特点。佛教开始对民居建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建筑色彩、室内建筑装饰等。室内空间布局中几乎每个家庭都设有专门的经堂。经堂内置有供桌

4、,桌上摆一些佛像及供器。墙上挂有唐卡或彩画,柱子上饰有哈达。22.3 主要建筑类型建筑立面:藏族民居就地取材,从满足居住功能出发,因材施工,充分发挥当地材料的优势,形成了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建筑立面形式。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前后藏地区的民居风格立面特点相近,以农区民居为主;林芝、昌都等藏东南地区民居立面自成一色,以林区民居为多;阿里、那曲地区民居,以牧区民居风格为主。藏式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是矮门小窗,低层高,1-2层居多,立面装饰简洁粗犷。平面布局:藏族民居根据农区,半农半牧,牧区三种生活方式从满足需求的不同目的出发,形成了不尽相同的建筑平面布局。拉萨、山南地区以农区,半农半牧为主;日喀则地区以

5、牧区半农半牧为主;昌都地区以农区和林区为主;林芝地区以林区为主;阿里、那曲以牧区为主。藏式传统民居的总体特点是都设有经堂,一层劳作生产为主二层起居,供佛为主。2.3.1农区,半农半牧为主拉萨地区建筑平面布局:一层放置牲畜房,还有卧室、佛堂、客厅等。若有二层,二层相应混居。建筑立面形式:以农区民居为主。该区民居外形方整,平屋顶,四角或两角砌墙垛,屋顶插五色经幡。外墙装饰粗犷,常饰以白色墙面,多用单层或双层窗楣。山南地区建筑平面布局:一层放置牲畜房,还有卧室,佛堂,客厅等;若有二层,一层大多作为牲畜,草料房使用;二层作为日常生活用房。建筑立面形式:主要以农区民居为主。民居以平屋顶为主,门窗排列较随

6、意墙体以土墙和石墙为主。立面较少装饰,土墙多做手抓弧形纹图案。檐口多涂以黑,白,大部分檐口为双层。2.3.2牧区,半农半牧为主日喀则地区建筑平面布局:一层放置牲畜房,还有卧室,佛堂,客厅等;若有二层,一层只作为牲畜,草料房使用;二层作为日常生活用房。建筑立面形式:主要以农区民居为主。民居以平屋顶建筑为主,窗套形式独特,有牛脸和牛角两种式,多采用双檐口,以黑色为主。2.3.3农区,林区为主昌都地区建筑平面布局:一层多做为食物贮藏,草料房用,部分做架空层;二层为生活用房。建筑立面形式:民居外墙常为生土夯筑,女儿墙高度较低。檐口挑出较多,门窗装饰较精致。开窗较大窗楣多二重椽或三重椽。房屋层数较多。3

7、2.3.4农区为主林芝地区建筑平面布局:一层作为牲畜,贮藏,草料房,部分设为架空层;二层为生活用房。建筑立面形式:由于该地区湿润多雨, 民居以坡屋顶形式居多。屋顶大多采用木板屋盖或石板屋盖,板直接铺在屋面上防水。墙体形式多样一般有纯木墙,石墙和石木复合墙。建筑门窗均为木门窗,门饰和窗饰较多。部分房屋底部架空。2.3.5牧区为主阿里地区建筑平面布局:一层大多作为生产,贮藏间,居住院内设有较大的羊圈。若有二层,一层做草料房;二层居住。建筑立面形式:民居女儿墙较低,上面整齐堆放柴草。黑色牛角窗套向外延伸。门窗洞口较小,位置变化较大,高低错落。外墙多为灰色,白色。那曲地区建筑平面布局:该地区属于牧区,

8、帐房居多。固定式传统式民居较少,固定式建筑平面呈矩形。一层设有较大的牛羊圈,二层平面布局比较对称,单间面积较大。2.4 建筑风格的独特性藏族建筑无论从大型的宗教建筑、宫堡建筑还是到小型的民居建筑。都遵循着藏族特有的建筑风格。所以各个地区的藏族建筑具有共同的建筑特点:1、建筑体量特别大,房间面积较小。例如:帕拉庄园位于江孜县,是旧西藏十二大庄园之一。也是日前保存比较完整的贵族庄园。庄园现存房间 57 间,面积 5357.5平方米。主体建筑高三层,内设经堂、日光室、会客厅、等数间卧室。建筑的一层不做居住用房,层高较低。二层较大的房间是经堂和会客厅。其余房间都特别小。2、墙体厚且有收分。布达拉宫始建

9、于 7 世纪。高 117 米,东西长 370 米,南北长100 余米,建筑结构石木结构。如此庞大的建筑体墙厚多达两米。为了减轻建筑底部的承载力,布达拉宫的顶部建筑墙体有的是用边玛草铺砌成的。3、外墙刷白色或保留材料的本色。窗楣、挑檐/女儿墙进行彩饰。在藏族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白色象征信徒纯洁的心灵、黄色象征大地、红色象征火焰、绿色象征江河、蓝色象征天空。佛经上认为世间所有事业均包括在“息” “增” “怀”“伏”四种范围内其表现方法是:“息”表现温和,以白色为代表;“增”表示发展,以黄色为代表;“怀”表示权力,以红色为代表;“伏”表示凶狠,以黑绿色为代表。4、建筑屋顶是平屋顶且向后倾斜。

10、绝大部分藏族地区屋顶都是平屋顶,只有林芝地区是坡屋顶。5、藏式建筑开窗较小。43青海藏族传统民居在进入玉树州新寨村的前 3 天,我们主要针对当地的建筑结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等进行初步了解。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当地的建筑技术我们在进入玉树州新寨村的第四天的时候与当地的一名工匠进行座谈。在学习他们传统技术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我们这次援建的目的。通过这次会议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让我们对传统技术如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3.1 选址在嘛呢石堆周边的住户是原著居民。这些住户一般都是祖传的土地。在村子周边的住户主要是从外地迁居过来的。还有的是从牧区搬过来的。在他们选址的时候一般都选择距嘛呢堆近的

11、位置。原著居民的院落都比较大,后迁入的住户住宅面积较小。原著居民的院落呈不规则形,后迁入的院落多为规则的矩形。3.2 地基藏族建筑的基础要高出地面。在当地传统建造的方法是:平地上挖到硬的地方。土壤含水量较大的地方一般挖到 1.5 米深。基槽的宽度在 1 米左右。挖好基槽后先夯实基地。用大石头填实。再用小石头和泥浆塞缝夯实。同样的做法砌上几层。基础超出地面后收回 0.4-0.5 米继续向上砌筑。一般基础超出地面至少 0.5 米,此为室内地坪。地基砌好后,在地基的基础上砌墙身。3.3 墙体新寨地区墙体材料主要有土坯、片石和空心砖。在新寨地区也有干打垒的墙体,都是寺院建筑师干打垒的民居建筑很少用干打

12、垒。近几年间的房子基本上是空心砖。很少用土坯和片石,但有的建筑一半的墙体用片石砌筑一半用空心砖。藏式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外墙有收分,内墙没有收分。墙体的顶端要比底端薄。在我们采访过程中扎西师傅告诉我们新寨传统的砌筑厚度是底端砌 0.8 米,顶端砌 0.6 米。但资料上显示收分约建筑高度的十分之一。根据建筑的总高度及要求墙体收分若干而定。基本规定是一般房屋顶部厚度约“2 穹都” ,即“40-50 厘米” 。砌筑墙体时预留门窗洞口。洞口上用木过梁,门窗预制。3.4 梁柱藏族建筑的梁柱组合不用榫卯,仅是上下搭接。在柱头上搭托木等构件。其主要目的是增大梁柱之间的接触面。梁上铺椽子,椽子的排布比较紧密。梁和

13、椽子搭在墙体上。这样形成了梁柱和四周墙体共同承重的土(石)木结构。而近几年新寨村建造的房子中木梁、木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的圈梁和过梁。圈梁和过梁只是搭在墙体上,没有支撑柱的连接。玉树州新寨村当地藏族居民长期和当地的汉、回等民族交往。建造方式也融合了汉和回族的建造方式。例如屋内的支撑柱没有了。墙5体承担者屋顶的全部重量。改变了藏族传统的土(石)木结构的做法。但在一些老房子和牧区建筑了还是能看到梁柱和四周墙体共同承重的土(石)木结构建筑。3.5 屋顶梁上加椽子,椽子上铺木条树枝,木条树枝上铺一层木板,木板上铺一层厚厚的土,土要夯实。在新寨村材料比较多,有的民居椽子上铺木板、石板、席子、

14、芦苇。木条、树枝、石板是最常见的。当地屋顶的做法有三种。一种是女儿墙屋顶;一种是挑檐屋顶;一种是女儿墙加挑檐屋顶。3.6 女儿墙女儿墙的用材和墙的用材是一样的。女儿墙一般要超出屋面 40-60 厘米。建筑正面是挑檐背面是女儿墙在新寨村史常见的建筑类型。在砌筑女儿墙的时候,会在墙体上留几个洞口,是给雨水排水管道预留出来的。3.7 保温在藏区的其他地区有可能做两种保温,内保温和外保温。而在新寨只做内保温。石片砌筑的建筑一般在室内做抹泥保温。正常情况是抹 3 层。土坯房外墙要抹泥,外墙抹平,内墙在做保温。4建筑形态4.1 平面布局建筑平面主要呈矩形和 L 形,建筑类型一般分为一层建筑和两层建筑。在新

15、寨二层建筑大多呈 L 形。4.1.1矩形一层建筑 玉树州新寨村昂文求吉宅建筑的两端设有一柱间的客厅和经堂。客厅同时兼有厨房和卧室的功能。经堂兼有储藏室的功能。一般东侧的房间设为客厅。在客厅和经堂的之间均设有卧室和储藏室。卧室的大小不等。在卧室和储藏室前设有内廊,其开窗比较大。有利于采光。4.1.2 L形一层建筑 玉树州新寨村旦增宅L 形建筑在玉树新寨村也是一种较常见的建筑形态。二这种建筑的平面布局也比较灵活。一般室内设有一柱间的经堂。其经堂离客厅较远,处的位置较安静。剩下的房间时卧室、储藏室等。该住宅的人口较多,所以房间也比较多。厨房有两件其中一间距入口较近。室内设有内廊连6接这些房间。内廊开

16、窗比较大。其建筑地坪要高出地面。L 形二层建筑 玉树州新寨村尕荣达吉宅在玉树州新寨村矩形的二层建筑很少见。传统建筑中 L 形是最普遍的。该建筑坐北朝南。一层主要设有储藏室和卧室。建筑的入口在西北角。正对着入口是楼梯间。楼梯间的右侧是储藏室左侧是卧室。储藏室的东侧是卧室和储藏室。在卧室和储藏室前设有内廊,但是内廊是开敞式的。二层的室内布局,上楼的楼梯间的右侧是卧室。卧室的东侧设有外廊。在楼梯间的左侧是储藏室,储藏室的东侧是两间卧室。两件卧室前设有内廊,内廊的开窗比较大。主要是便于两间卧室的采光。在内廊的东侧是客厅/卧室/厨房。该住户的人口较多所以卧室较多。4.2 立面玉树州新寨村地区多山区峡谷地

17、貌。以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为主。民居以平房为主。民居外墙常用土坯或片石筑成。女儿墙高度较低,檐口挑出较多。外墙门窗装饰的很少。且外墙开窗很大。传统的窗以木窗格为主。现代窗的变化较大,通常是铁窗或是铝合金。但是在新寨室内的门窗装饰较精致。开窗较大,窗格考究,加以彩饰。房屋的层数多以一层和两层为主。建筑色彩多以原建筑材料的颜色为主。主要以土黄和灰色为主。大部分民居檐口多为一层或者双层檐口。有些民居的檐口通常用红色、白色、蓝色、绿色、黄色进行彩饰。参考文献1、西藏传统建筑导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一版2、中国藏族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年1月第一版3、青海民俗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年3月第一版4、藏族建筑色彩体系特征分析 期刊论文5、吉祥玉树7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