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16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摘要: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其他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保证最佳的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最优化面对 21 世纪,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实行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显然,用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设计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不适用于新课程。如何在新课程中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教学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组
2、织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并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最佳的学习条件,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新课程中,教学设计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让学生学什么? 即解决目标问题;(2)为达到目标 ,需要使用什么教学资源和采取什么教学策略? 即解决资源和策略问题;(3) 如何评价教学效果 ?即解决效果的评价问题。从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上看,教学设计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即: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以 “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也称传统教学设计理论),由于经过 30 多年众多专家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
3、理论体系,而且可操作性强。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因而这种理论在各类学校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影响,对应试教育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传统的教学设计也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以教师为中心,全部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如何 “教”而开展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发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设计理论。新课程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和尊重学生主体为根本特征。新课程的
4、特性主要有:全体性、主体性、发展性、全面性、开放性。显然,用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设计有很大一部分已不适用于新课程。应试教育是以“教”为中心,而新课程是以“学”为中心展开的。新课程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追求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帮助者。可见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思想。用于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新课程中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
5、好的学习环境,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内部过程而系统设计最佳的外部条件。要使新课程正常地进行,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遵照现代教育观念和系统分析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多种教育机会并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知识,使学生能根据自我反馈的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要实现以“学”为中心,在教学设计时应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学习准备情况的分析。19-5-16首先,分析学习者对从事特定学科的学习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及对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其次,分析他从事该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 ,
6、包括年龄、认知、学习动机、个人期望、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2.强调个性差异的分析。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发展学生个性,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个性差异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教学的角度看,有成就差异、学习速度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兴趣爱好差异、生活经验的差异等等。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不同的对象应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个性差异,知人善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强调“情境”的设计。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习者在应试教育中,由于没有创设生动、丰富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同化。4.强调协同学习的设计。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
7、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共同体中,共同地探索各种理论、观点。通过协作学习环境,学习共同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共同体所共享,即学习共同体共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5.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及教育技术手段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如各种文字教材、教科书和参考书、音像资料、CAI 课件和网络资源等。6.强调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先进的媒体,让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学习,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8、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技术手段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有:(1) 优化教育过程 ,提高教育质量;(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3)扩大教育规模 ,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4)促进教育改革 ,实现教育现代化;(5)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智力。二、新课程中的教学设计方法1,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是教学设计工作的第一步,通过教学对象的分析,了解学习者的准备情况和学习风格。根据教学对象的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评价。在进行教学对象分析时,首先分析起点能力,起点能力可以通过对预备技能的分析、对目标技
9、能的分析、对学习者的态度分析等三方面来进行。其次,对教学对象的一般特点和学习风格分析。2,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是学生的具体指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学目标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三个层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从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说明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整体模块。其次要围绕课时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和难点 ,进行教学设计,以保证取得成功的教学效果。19-5-163,学习任务的设计。确定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就确定了学习的“主题” 。通常,教学任务分为三个层次:(1
10、)认知方面 :可用加涅的认知分析法、布卢姆的认知分析法等建立认知的框架结构图,让学生主动按照结构图去学习。如:知识 (初步识记,陈述所学的事物,原理等) 、理解 (能用自己的话陈述所学知识)、应用(能把抽象概念应用于特殊的具体情境) 、分析 (能把学习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并探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某一事物的价值作出判断)等。(2)情感方面:一般包括接受、喜欢和个性化等层次。(3)动作技能方面 :一般包括模仿、熟悉和自然化等层次。4,信息资源的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信息量的设计 ,二是教学信息源的设计。教学信息量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 实现教学目标所需的信
11、息量;(2)可供传递的信息有多少;(3) 课堂教学传播系统的传播能力有多大 (如教师传递信息的能力,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媒体传播信息的能力等)。教学信息源的设计,一方面要分析信息的来源(是来自书本?还是来自知识经验 ?等等);另一方面要分析信息源的获取(如何到图书馆查找?如何到网络上收集 ?如何利用 CAI 课件?等等) 。5,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媒体的选择:我们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考虑:教学上实用,内容上、形式上美观,制作上经济 ,手法上创新。(2) 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学生特点 ,并参照教学方法分类进行选择。(3) 教学结构的确
12、定 :如何开头 ?如何过渡?如何结尾?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等。6,教学评价的设计。由于新课程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创造性、主题性、发展性,所以在评价方法也应该多元性。应设计出使学生既不感到有压力、乐意接受,又能客观、准确地反应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具体的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评价角度的多重性:看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一方面从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考虑;另一方面还要看学生在哪一方面有创造性, 也就是“合格+ 特长+评语”的评价方式。(2) 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标准也要多重性。因为素质教育旨在人人发展,只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即可。(3)评价机会的多样性:实施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不满意,可以重新学习,重新评价,直到满意为止。(4)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根据评价的目的、内容及教学阶段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测验、观察、征答等。(5)评价内容的重点性:主要评价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协同学习的能力、迁移能力。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