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享水产应用微生物1 光合细菌:这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目前在水产养殖上普遍应用的有红假单胞菌,其特点是在菌体内含有具有光合色素,可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获得能量,但不产生氧气。其在养殖水体内,可利用硫化氢或小分子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同时也能将小分子有机物作为碳源加以利用,以氨盐、氨基酸等作为氮源利用,因此将其施放在养殖水体后可迅速消除氨氮、硫化氢和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稳定水质,平衡其水体酸碱度。但光合细菌对于进入养殖水体的大分子有机物如残饵、排泄物及浮游生物的残体等无法分解利用。使用光合细菌时应注意:a.该菌的活菌形态微细、比重小,若采用直接泼洒养殖水体的
2、方法,其活菌不易主要特点是沉降到池塘底部,无法起到良好的改善底环境的效果,因此建议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时,可掺沙或与一些无刺激性的改底药物混合使用,尽量将活菌沉降到底部;b.适时使用,使用光合细菌的适宜水温为 1540,最适水温为 2836,因而宜掌握在水温 20以上时使用。注意阴雨天勿用;c.与有机肥或无机肥混合应用光合细菌效果明显,并可防止藻类老化造成水质变坏;d.视水质实际状况决定应用方法,水肥时施用光合细菌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转化,避免有害物质积累,改善水体环境和培育天然饵料,保证水体溶氧;水瘦时应首先施肥再使用光合细菌,这样有利于保持光合细菌在水体中的活力和繁殖优势,降低使用成本。此外,酸
3、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的生长,应先施用生石灰,间隔 3-4 天后,调节 pH 值后再使用光合细菌;e.避免与消毒杀菌剂混合使用,因为作为活菌,药物对它有杀灭作用,水体使用消毒后须经 5 天后方可使用,使光合细菌在水体中产生优势竞争性,抑制有害菌生长。2 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好气性细菌。该菌无毒性,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在水产上运用的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其呈杆状,宽度 0.5-0.8um,长度 1.6-4.0um,利用芽孢繁殖,芽孢位于菌体中央,由于其芽孢繁殖的特性,芽孢对高温、干燥、化学物质有强大的抵抗性,因此十分便于生产、加工及保存。枯草芽孢杆菌菌群进入养殖水体后,能分泌
4、丰富的胞外酶系,及时降解水体有机物如排泄物、残饵、浮游生物残体及有机碎屑等,使之矿化成单细胞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类,避免有机废物在池中的累积。同时有效减少池塘内的有机物耗氧,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保证有机物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的正常循环,保持良好的水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此外枯草芽孢杆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一种具有抑制或杀死其它种微生物的枯草杆菌素,此种抗生素为一种多肽类物质,可将养殖池底沉积物中发光弧菌的比例降低,抑制水体中致病菌的繁殖。使用芽孢杆菌应注意:a.该菌为好气性细菌,当养殖水体溶解氧高时,其繁殖速度加快,分解大分子有机物的效率提高,因此在泼洒该菌的同时,须尽量同时开动增氧
5、机,以使其在水体繁殖迅速形成种群优势;b.由于芽孢杆菌系化能异养菌,因此当养殖水体底质环境恶化,藻相不佳时,应尽快应用芽孢杆菌,其可迅速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同时能将有机物质矿化生成无机盐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微生物的呼吸、水产动物的呼吸提供氧气。循此往复,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使池塘内的菌相和藻相达到平衡,维持稳定水色,营造良好的底质环境;c.使用芽孢杆菌前活化工作为必须的措施,活化方法通常为采用本池水加上少量的红糖或蜂蜜,浸泡 4-5 小时后即可泼洒,这样可最大程度提高芽孢杆菌的使用效率;d.作为有益微生物,芽孢杆菌同样要避免与消毒剂同时应用池塘,以免
6、丧失效价。3 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系指利用氨或亚硝酸盐作为主要生存能源,以及能利用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的一类细菌,为化能自养菌,专性好氧,大多为专性无机型。硝化细菌可分为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两大类群。硝化细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水体中是降解氨和亚硝酸盐的主要细菌之一。硝化细菌有两个属,其中一个属是把氨氧化成亚硝酸盐,从而获得能量,另一种则是把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而获得能量,在 pH、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分子氨和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较强,而硝酸盐对水生生物无毒害,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由于亚硝化菌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且光合细菌也具有降解氨氮的作用,因此现代水产养殖已能成功地将氨氮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而
7、对于亚硝酸盐积累问题的处理,一直成为一个难题,由于自然界中的硝化菌生长极慢(约 20 小时一个繁殖周期)且还没有发现有其它的任何微生物可代替硝化菌的功能,当水体内没有足量的硝化细菌存在就限制了亚硝酸盐的降解,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池塘方面水产动物普遍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症”,所以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就成为阻碍养殖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市场上一些宣称具有硝化作用的一些异养菌及真菌,虽然也能将氨氧化成硝酸盐,但通常只能利用有机碳源获取能量,不能利用无机碳源,其对氨的氧化作用十分微弱,反应速率远比自养性硝化细菌慢,不能被视为真正的硝化作用。硝化作用必须依赖于自养性硝化细菌来完成。使用硝化细菌时应注意:a.
8、由于硝化细菌的生物特性与其他活菌不同,使用时不需要经过活化处理,不需用葡萄糖、红糖等来扩大培养,反之则会使硝化细菌失活,因此使用时只需简单的用池塘水溶解泼洒即可;b.硝化细菌的特性是繁殖速度较慢,20 多小时才能繁殖一代,不象芽孢杆菌 2 分钟繁殖一代,所以投放硝化细菌后,一般情况需 4-5 天后才可见明显效果,因此提前投放时间应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好方法,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硝化细菌作用效率,在实际应用中若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与其一起应用的话,硝化细菌应提前数日运用,避免繁殖速度快的活菌竞争空间;c.硝化细菌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如过碳酸钠或过氧化钙合用,因为这些物质在水体中释放出氧化性较强的氧原子,会杀
9、死硝化细菌,所以最好错开 1 天后使用;d. 由于硝化细菌是附着在无机物上,在高位池中采用的中间排污,会排走大量的硝化细菌;特别是刚投放的前几天,硝化细菌的繁殖尚未进入高峰期,这时排污会使硝化细菌作用不明显。因此在高位池中,最好在使用硝化细菌后 4-5 天内基本不排水或少排水。在投放硝化细菌时,如结合质量较好的沸石粉同时泼洒,使之快速沉于水底而不易被排走。则效果更佳; e.养殖池塘的酸碱度及溶解氧与硝化细菌的使用效果有较大的关系,硝化细菌对 pH 值的适应范围为 5-10,但在低于 7 或高于 8.5 的水体中硝化细菌的繁殖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最适宜范围为 7.8-8.2,同时硝化细菌在将氨氮转
10、变成亚硝酸盐进而转变成硝酸盐的过程,是一个耗氧过程,但其是微需氧,在其转变过程中所需要的溶氧很少,在使用硝化细菌的水体中,溶氧只要不低于 2 毫克/升即可。4 EM 菌:为一类有效微生物菌群,EM 菌是采用适当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将筛选出来的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复合的微生物群落,并形成有益物质及其分泌物质,通过共生增殖关系组成了复杂而又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系统。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 5 科10 属 80 余种有益菌种复合培养而成。EM 菌中的有益微生物经固氮、光合等一系列分解、合成作用,可使水中的有机物质形成各种营养元素,供自身及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氨、硫化
11、氢等有毒物质的含量,提高水质质量。5 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它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将溶于水中的糖类(单糖和双糖)、有机酸作为酵母菌所需的碳源,供合成新的原生质及酵母菌生命活动能量之用,对糖类的分解,可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酵母菌利用糖类(单糖和双糖)作为碳源,进行发酵和繁殖酵母菌体。因此酵母菌能有效分解溶于池水中的糖类,迅速降低水中生物耗氧量,在池内繁殖出来的酵母菌又可作为鱼虾的饲料蛋白利用。6 放线菌:目前在水产上应用的主要是嗜热性放线菌,对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降解及增加溶氧和稳定 pH 值有均有较好效果。尤其是在甲鱼养殖温棚内应用效果更佳。7 蛭弧菌:是寄生在某些细菌上并导致其
12、裂解的一类细菌,目前国内应用于比较普遍的是嗜水气单胞菌蛭弧菌,其泼洒养殖水体后,可迅速裂解养殖水体主要的条件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减少水体致病微生物数量,能防止或减少鱼、虾、蟹病害的发展和蔓延,同时对于氨氮等有一定去除作用。可改善水产动物体内外环境,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力。转贴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根据有无运动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嗜冷性、无运动力的气单胞菌,另一类为嗜温性、有运动力的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属第二类,在气单胞菌属中是最重要的,它是气单胞菌的模式种。嗜水气单胞菌两端钝圆,直形或略弯,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单个或成双存在。大小为(0.31.0)m(1.0
13、3.5)m。在 15000 倍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极生单鞭毛,具运动力。无芽孢,无荚膜。兼性厌氧。生长的适宜 pH 值为 5.59.0,最适生长温度为 2530。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边缘整齐、表面湿润、隆起、光滑、半透明、灰白色至淡黄色的圆形菌落。菌落的大小与培养时间及温度有关,菌落小的只有针尖大小,大的直径可达 34mm。一般不产生色素,大多数菌株有血凝性,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 溶血环。嗜水气单胞菌能导致鱼、鳖、牛蛙及蚌等水生动物的败血症及局部感染,由该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的常见疾病有:鲢、鳙的“打印病”(腐皮病) ,鲤鱼、泥鳅的红斑病,青鱼、草鱼的肠炎和疥疮病,鳗鱼的赤鳍病,牛蛙
14、的红腿病、烂皮病,鲤鱼的竖鳞病,鳖的穿孔病、红脖子病,异育银鲫的溶血性腹水病等。感染该菌的鱼、鳖等水生动物表现出共同的症状:体表充血、出血,剖检可见肠壁有出血现象,有的在肝、肾、脾等内脏器官也会有出血现象。组织病理观察血管中的红细胞变形、溶解,白细胞数量减少等病理变化,毛细血管壁受损,引起出血;细菌侵入肝、肾、脾等组织器官,引起炎症。嗜水气单胞菌属条件致病菌,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如水温较低、水质清洁,一般不会致病。但如果由于拉网锻炼、感染寄生虫等使鱼体有创伤,则会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从而发病。另外,放养密度、水温、水质等因素也影响着该菌的感染、发病。目前,已知该菌的致病菌株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如溶血
15、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和表层蛋白等。由于这些毒力因子的作用,使得致病株具有了溶血性、细胞毒性、肠毒素毒性,能抗胰酶,溶解人 O 型、兔等红细胞,对 Vero 、HeLa 等细胞有明显的毒性。因此在侵入水生动物机体后,条件适宜时,该菌就会产生毒力因子,溶血毒素溶解红细胞,吞噬白细胞,损坏毛细血管,引起败血、出血,细胞毒素侵入肝、脾、肾、胆等组织器官,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细胞变性,组织崩溃,形成炎症。推荐淡水虾蟹的重大疾病及其防治对策淡水虾蟹的重大疾病及其防治对策杨先乐(农业部水产增养殖生态、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水产大学,200090)淡水虾蟹包括的品种较多,但主要品种是河蟹(中华绒螯蟹),罗氏沼
16、虾和青虾等。淡水虾蟹是我国名优水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养殖起始于七十年代,到 1999 年底总产量已达 70 万吨。随着养殖面积的不但扩大,养殖容量的不断增加,淡水虾蟹的病害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每年因病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数十亿元;仅河蟹的抖抖病,2000 年所造成的损失估计为 2030 亿元;2001 年,由于罗氏沼虾白体病的暴发,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几省大约有 60%70%的罗氏沼虾养殖户遭受到惨重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淡水虾蟹的病害已经严重制约着该养殖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淡水虾蟹的疾病包括五大类型:病原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生理性疾病、药源性疾病以及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
17、。仅病原性的疾病就有近百种。本文仅就其重大疾病及防治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为淡水虾蟹养殖业者及其它相关人员提供参考。1 淡水虾蟹疾病的特点淡水虾蟹属甲壳动物,一般生长都较快,生活周期较短,它的生理特点、生态习性与其它水产动物有较大的区别;虽然在致病的病原体、疾病的传播方式以及其防治方法与措施上与其它水产动物有着相类似的地方,但也有其显著的特点和区别。认识其特点,由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方法,对较好的控制其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是有所裨益的。总的来说,淡水虾蟹的疾病具有以下特点:(1)淡水虾蟹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强。这是因为:虾蟹为较低等的水生动物,相对鱼类来说,它们的器官构造与机能较为简单,它们的免疫
18、系统相对低下,目前还缺乏虾蟹具有特异性免疫的有力证据;虾蟹均具有蜕壳的生理特点,由于在蜕壳前停止进食,蜕壳后身体又十分柔软,在此期间它们的活动能力很弱,常躲在水中阴暗处,对病原体和敌害的抵抗能力很差,这个阶段病原体极度易感染。鳃位于胸部附肢基部或就是它们(颚足和步足)的附属物,与水域环境直接接触,在行呼吸机能时,恶劣的环境条件对其的影响更大;有的动物的鳃还兼负着排泄功能;因此病原体较易感染或较易经此进入体内。生长、发育的生命周期较短。较快的新陈代谢导致机体对病体的抵抗能力较弱。(2) 淡水虾蟹对环境的要求高,环境对其病害发生的影响比其它水产动物要强。淡水虾蟹都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晰、水草丰富的环境
19、中,它们耐低氧能力比鱼类要差很多,环境的稍微恶化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罗氏沼虾的黑鳃病都是伴随水质恶化,水中有机碎屑增多而发生;河蟹在水草不丰时,黑鳃病、颤抖病等多种疾病会同时发生。(3) 发病后,病程的进展较快,死亡率高。由于虾蟹均为开放式的循环系统,病原体感染后,较易经血淋巴而送至耙器官或全身各部位,导致疾病的快速发展,以至大量死亡。如罗氏沼虾的莫格球拟酵母菌病,可在数天内造成亲虾的成批死亡;虾蟹幼苗期的弧菌病,可使虾蟹全军覆灭;河蟹的颤抖病死亡率可高达 80%100%,从发病到大量死亡往往只需 15天。(4) 并发、继发性感染较普遍。如虾蟹类被固着类纤毛虫感染,往往都是其它细菌性或病毒性
20、疾病发生的前兆;研究认为河蟹颤抖病细菌性感染是原发性的,病毒性感染是继发性的;虾蟹的黑斑病,从病灶处分离出的致病菌多达 30 余种。(5) 药物对其敏感性与其它水产动物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在药物防治方法上有其相应的特点。如使用生石灰,淡水虾蟹的泼洒剂量是 1520mg/L,而鱼类是 2530mg/L,中华鳖却是 6070 mg/L;淡水虾蟹均对敌百虫等有机磷药物十分敏感,一般在药物防治上都慎用或不用。(6) 淡水虾蟹大部分都有一个从咸水到淡水的淡化过程,盐度及其相应变化对淡水虾蟹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淡化阶段虾蟹在适应环境的变化过程中,也是病原体的一个较为集中的感染阶段,此阶段的任何异常都会
21、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导致随后疾病的发生。2 淡水虾蟹的重大疾病淡水虾蟹的病害较多,较严重的也不少,但目前对淡水虾蟹影响较大、或危害较严重且较难治疗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着类纤毛虫病该病是淡水虾蟹十分普遍且有较大危害的一种常见病。该病的病原是纤毛动物门、缘毛目、固着亚目的一些种类,其中对虾蟹可造成较大危害的主要是:聚缩虫(Zoothemnium sp)、钟形虫(Vortscellasp)、单缩虫(Carchesium spp)、累枝虫(Epistylissp)、腹管虫(Gastrionautasp)、间隙虫(Intranstylum-palaemoni sp)等。固着类纤毛虫虽不直接摄取虾蟹
22、的营养,与其共生,但可对虾蟹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被固着类纤毛虫感染的虾蟹,体表、鳃、卵表面有棉绒状附着物,当虫体侵入到鳃部时,可使鳃变黑,内部鳃组织坏死,甚至造成鳃丝腐烂,阻碍鳃的呼吸与分泌功能;被其感染,虾蟹的正常活动会受到影响,摄食量减少,呼吸受阻,蜕皮困难。养殖池中有机质含量高、过肥,且长期不换水,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病可危害虾蟹的幼体或成体,但对繁殖季节的成体和幼体危害更为严重,该类纤毛虫一旦随水进入育苗池,就会很快在池中繁殖,造成幼体的大量死亡。该病的发病率可达 60%80%,由于该病的发生,造成虾蟹大规模死亡的例子已不鲜见。(2)弧菌病弧菌病是危害淡水虾蟹的又一重大疾病。
23、它感染虾,可使发病池的虾死亡率高达 30%50%;感染幼蟹、蟹状幼体甚至大眼幼体,其死亡率可达 50%以上;育苗期间幼体染病,12 天内即会出现幼体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灭。由于育苗期弧菌病的频频暴发,导致抗生素的频繁使用,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而使该病的危害更加严重。弧菌病病原很多,它包括多种弧菌,如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溶藻酸弧菌(V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拟态弧菌(Vmi-micus)等。它们主要感染血淋巴。放养密度过高,机械或敌害侵入使虾蟹体表受损,投喂的人工饲料过多,水质污染等,都是导致该菌感染的原因。被感染的
24、成体有的无明显症状,有的表面有少量粘液的物质,腹部和附肢腐烂,体色变浅,呈灰白色或白色,不透明状,发育变态停滞不前。在其组织中,特别是在鳃组织中,血细胞和细菌聚集成不透明的白色团块,濒死或刚死的虾蟹体内有大量的凝血块,肝胰腺颜色变深,肌肉显得浑浊。被感染的虾蟹成体或幼体活动能力减弱,行动迟缓,匐匍在池边,多数在水中、下层缓慢游动,趋光性差,摄食减少或不摄食,严重者呈昏迷不醒状,病程发展,完全失去活动能力,聚集在池边或浅滩处死亡。(3)白体病又名白浊病、肌肉白浊病、肌肉坏死症、白斑病等,主要危害罗氏沼虾,始见于 1994 年在南方广东、广西两省罗氏沼虾的养殖产区,当时由于从泰国等地引进虾苗而将该
25、病带入。该病从 2cm8cm 的罗氏沼虾均可能感染,但以虾苗为主,发病时间为每年 46 月。近两年该病的发病率愈来愈严重,发病地区蔓延到江苏南部、江苏浙江全境、以至全国各罗氏沼虾养殖区,发病率高达 60%90%,死亡率在 50%以上,江苏一些养虾场,由于白体病的发生,导致全军复灭。该病的主要症状是体色变白,症状多由尾部开始。发病初期,病虾尾部出现几块白色小斑,然后由后向前扩展,腹部肌肉呈现白色混浊,最后整个机体除头部外均发白,肌肉坏死,失去弹性;发病初期病虾尚能蜕壳,但不久即活动减弱,摄食能力降低,大量死亡。对于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以下几种推测:在病虾肝胰脏中发现有大量病毒颗粒,
26、疑为病毒是其致病原因之一;在肌肉中发现有包囊包被的寄生物,认为是导致肌肉浑浊的重要原因;已从患白浊病病虾分离到若干细菌,细菌感染可能是该病发病的原因;有人认为营养不良导致了该病的发生;还有人认为该病发生是环境胁迫所致。(4)颤抖病颤抖病是危害河蟹的一种严重疾病,习惯上又称为抖抖病,抖肢病,宽爪子病,麻爪子病,环腿病等。该病可能由病毒和细菌引起,据陆宏达等(1999)报道,有一种无囊膜、球状的核糖核酸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不致病时为肠道寄居,一旦侵入到中枢神经和心脏部位,即会造成较大的危害;薛仁宇等(2001)认为其病原之一是大小为 55nm 左右、无囊膜、呈球形的呼肠孤样病毒(Reovirus-l
27、ike Virus);也有人观察到另一种比细胞略小,位于细胞的肉质网上,可形成包涵体的病毒;此外,还从患该病的病蟹上分离到了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不洁、较肥、污染较大的水质以及河蟹种质混杂或近亲繁殖,放养密度过大,规格不整齐,河蟹营养摄取不均衡等,易发生此病。该病主要危害 2 龄幼蟹和成蟹,当年养成的蟹一般发病率较低。发病蟹体重为3120g,100g 以上的蟹发病最高。一般发病率可达 30%以上,死亡率达 80%100%,该病蔓延迅速、危害极大。从发病到死亡往往只需 1530 天。发病季节为 510 月上旬,810 月是发病高峰季节。流行水温为 2535,沿长江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等省流行严
28、重。3 淡水虾蟹重大疾病的主要对策淡水虾蟹的重大疾病,除了危害较大、可造成较大损失外,大部分均无有效的治疗办法。采取传统的防病理念,难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作者认为淡水虾蟹疾病的防治,特别是重大疾病的防治,应该从疾病防治的观念上作出相应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对其疾病或有可能暴发的更大的疾病得以有效的控制。具体来说,在防治对策上应注意以下主要方面:(1) 在疾病防治战略上将“彻底消灭病原体”转变为“控制与利用相结合”淡水虾蟹防病的基本理念。众所周知,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原体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如果仅有这一单纯的因素存在,淡水虾蟹的疾病也不可能发生。研究证明,大部分病原体在致病前都是处在一种不活跃
29、或十分不活跃状态,疾病的进展,是因为病原体数量激剧增加、病原体的致病力大大加强的缘故。我们在控制病原体的的同时,应考虑如何利用有益的微生物,甚至是那些处于中性的微生物,或者是另外一些处在不活化状态的病原微生物,使虾蟹与其养殖水体中的各种微生物处在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相互利用的和平共处的平衡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利用是一种更好的控制手段。采取高强度与高频率的药物杀灭的办法利用的措施很多,有直接的,如施用微生态制剂、投喂滋养有益微生物的添加剂(如多聚寡糖等)、用窄谱性抗微生药物限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等,使有益的、或中性的、或其它微生物有较大繁衍空间;也有间接的,如改善养殖环境,使养殖虾蟹处于良好的
30、生态环境中(如水质良好、水草丰盛等),加强合理饲养,使养殖虾蟹体内外的有益微生物种群处在优势状态。在这一观点的支持下,我们允许少量的致病微生物在养殖环境和虾蟹体内存在,绝不强求将病原体全部消灭,更反对采取高强度与高频率的药物杀灭的办法片面强调杀灭病原体,因为在过分消灭病原体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养殖环境中的微生态平衡,结果全导致淡水虾蟹生理性失调,导致新的致病菌的大量暴发。(2) 控制养殖容量,实施轮养与休养淡水虾蟹防病的关键措施。实践证明养殖容量的无限扩充与疾病频频发生的关系已愈来愈密切,合理的养殖容量是获得最大效益、使淡水虾蟹养殖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之一。从有些病原体对寄主具有严格选择性的角
31、度出发,也从使养殖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和维护产品和环境的安全角度出发,我们也应该强化轮养与休养的意识。(3) 实施以防病与保护产品和环境安全为中心的健康养殖,不排除合理地使用药物淡水虾蟹防病的重要保证。健康养殖是水产养殖业当前的一个响亮口号,也是水产养殖成功与否的一项关键技术,实施健康养殖应该以防病和保护产品和环境安全为中心,它包括科学育种、科学放养、科学用水,科学投饲以及科学用药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是相互为基础和相互促进的。健康养殖不等于不用药,相反应与合理、科学的药物防治息息相关。只有根据养殖环境、养殖对象的状况,疾病的流行规律有计划、有目的而且有效果地使用药物,才能完全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
32、具体来说,科学用药,就是要正确诊断,对症对方用药;选药要有明确的指证,安全用药;掌握影响药物疗效的一切因素,排除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对药物干扰,适宜用药;适当加大或缩小用药的浓度、用药次数和用药的间隔时间,合理用药;祛邪扶正并举,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控制用药;认真观察、分析,根据情况采取停药、调整剂量和改换药物的措施,有效用药。另外,科学用药还应该包括不使用对人、对环境有害的药物,要根据药物在虾蟹体内代谢的规律,使用药物后要有足够的休药期,保证用药的安全。(4) 加强对疾病的检疫和监控,有效地进行防疫,控制疾病在大范围内的暴发与流行淡水虾蟹防病的根本策略。根据人兽医的经验,对疾病进行严格的检疫与
33、监控是控制疾病流行与大面积暴发的有效办法。关于淡水虾蟹疾病的检疫与监控应该着重解决以下问题:疾病和流行状况(包括流行季节、区域、条件等流行规律)的调查,以便在重点地区与关键时期进行相应的工作,缩小工作量;监控与检疫方法与标准的建立;监控与检疫网络的形式;相应法规与制度的制定与实施。(5) 开发和使用生物制品及其技术淡水虾蟹防病的发展方向。生物制品包括以下四类:疫菌苗、类毒素;高免血清、干扰素、抗毒素等治疗用生物制品;诊断检测用生物制品;免疫调节剂、微生态制剂等免疫调节类。研究表明,生物制品在淡水虾蟹疾病的防治上,如免疫多糖类等免疫调节类生物制品,已展现出卓越的前景。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在生物制品技术方面的应用,使其应用范围与领域有更大的拓展,在淡水虾蟹上的应用将显示出更大的可能。可以相信生物制品及其技术将会给淡水虾蟹疾病的防治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