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煤巷锚杆支护需要设计的参数锚杆预拉力锚杆间距、排距锚杆的长度锚杆的直径锚固方式锚杆支护不是万能的,在一些情况下,单纯采用锚杆支护是不安全的,甚至是不可能成功的! 锚杆支护是一项隐蔽性工程 支护材料本身存在的缺陷本规范内容涵盖了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 6 个关键因素:管理、设计、施工、材料、监测以及工程质量。1 为减小水平应力对巷道支护的影响,采区设计时应尽可能使巷道的布置方向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平行。2 巷道应采用矩形断面,在特殊条件下也可采用拱形或微拱形断面。巷道设计断面在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等要求的前提下,其高度和宽度可预留 200mm 变形量,以适应围岩变形。3 初始设计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2、 1)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其基本步骤为: 利用地质力学评估过程中获得的资料建立地质力学模型; 利用地质力学模型分析巷道围岩的变形失稳模式; 利用地质力学模型对各种可行的支护方案进行支护效果分析比较,优选出最佳的方案作为初始设计锚杆支护设计应采用以实测为基础的动态反馈设计法,设计过程包括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监测与信息反馈修改设计四个步骤。第 27 条 当地质力学评估结果表明待施工巷道可采用锚杆支护时,可进行锚杆支护初始设计4、分析确定顶板离层临界值。 2)工程类比法。当地质力学评估表明待施工巷道与已经过验证的锚杆支护巷道在地质条件、围岩力学性能、地应力和其他影响锚杆支护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巷道初始
3、设计可参照进行。另外,可根据围岩稳定性分类,在表 3 推荐的锚杆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范围内,选择最合理的方案作为初始设计。根据本矿的实际或经过验证的锚杆支护巷道的顶板离层情况确定顶板离层临界值,但最大临界值不得超过巷道设计高度的 5%。煤巷特殊地点极不稳定IV煤体强度20MPa的综放工作面沿空巷道,20MPa的综放工作面巷道及其它留顶煤巷道不稳定III沿煤层顶板掘进的沿空巷道、煤体抗压强度20MPa 的非沿空全煤巷道中等稳定II沿煤层顶板掘进的非沿空巷道(包括开拓、准备、回采巷道)稳定I巷 道 类 型稳定程度围岩稳定性类别1)巷道名称、位置、用途以及巷道设计断面; 2)锚杆支护布置图(见下图)3
4、)锚杆几何参数(长度、直径) 、力学参数(强度、延伸率) ; 4)锚杆布置参数(间排距、角度) ; 5)锚杆锚固参数(孔径、锚固长度) ; 6)锚杆预紧力矩(或预紧力) 、设计锚固力; 7)钢带形式、强度、规格;8)金属网的形式、规格; 9)支护材料消耗; 10)施工工艺方法;11)相关安全技术措施:临时支护、空顶距; 12)验证初始设计的观测与监测方案; 13)基于初始设计的补强加固措施;14)巷道受采动影响时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第 35 条 钻孔直径、锚杆直径和树脂药卷直径要合理匹配。钻孔直径与锚杆杆体直径之差应为 48mm,钻孔直径与树脂药卷直径之差应为 35mm
5、。锚杆的锚固长度按下式计算:式中 L树脂卷长度,mm; L0锚固长度,mm ; D钻孔直径,mm; D1树脂卷直径, mm; D2锚杆直径,mm。第 36 条 煤巷顶板支护必须采用全长锚固。锚杆设计锚固力不小于 150kN,长度不小于 2200mm,杆体应选用直径 22mm、KMG500 以上锚杆钢。其它类型的锚固方式如机械摩擦式锚固可作为辅助支护手段。第 37 条 帮锚杆设计锚固力不小于 100kN,杆体应选用直径 20mm、KMG400 以上锚杆钢。回采巷道靠工作面一侧可采用可切割锚杆或可拆卸锚杆。第 38 条 矩形或梯形断面巷道,顶板两肩部必须布置与水平方向成 75 度的斜向锚杆,锚杆应
6、与钢带(或钢筋梯)连接。第 39 条 煤巷锚杆支护的补强加固措施应优先采用锚索。锚索设计锚固力不小于 180kN,设计长度应确保锚固到稳定岩层中的长度不小于 1.0m。第 62 条 顶板锚杆施工须采用静止扭矩不小于160N.m 的钻机。帮锚杆施工须采用静止扭矩不小于 60N.m 的钻机,掘进工作的锚杆钻机应处于完好状态,并始终保持一台以上的顶、帮备用钻机。第 63 条 风动锚杆钻机的工作风压不应低于 0.45MPa,并安装风、水过滤器。第 64 条 锚杆的安装必须采用快速安装工艺。安装时,必须先将树脂锚固剂送到孔底,然后边搅拌边将锚杆推到孔底。顶锚杆螺母预紧力矩不得小于120N.m,帮锚杆不得
7、低于 60N.m。第 65 条 张拉锚索的预紧力不小于 80kN,螺纹锚索螺母预紧力矩不得低于 160N.m。搅拌树脂锚固剂时,必须严格按以下标准掌握搅拌时间和等待时间。 1)超快(CKa )树脂锚固剂,搅拌时间:1520s,等待时间 1020s; 2)超快(CK)树脂锚固剂,搅拌时间:2025s,等待时间 2635s;第 68 条 树脂锚杆必须使用至少一卷长度300mmCKa 型锚固剂。第 73 条 交岔点、硐室以及宽度大于 5 米的煤层巷道,锚杆支护的密度应以悬吊理论作为计算依据,同时在不影响巷道正常使用的位置打点柱或架棚进行加固。第 74 条 特殊地点采用特殊支护或加强支护措施时,其支护
8、范围应延伸到巷道正常段 5 米以上。第 79 条 锚杆支护巷道距掘进工作面 200m 以内,必须备有 510 架备用棚及相应的支护材1800 220010020KMG400帮:端锚:锚网200022001201502022KMG500帮:加长锚:锚网 90012002200240015022KMG500顶:全锚:锚网+钢带80011002200240015022KMG500顶:全锚:锚网稳定I间 排 距 (mm) 锚杆长度 (mm)设计锚固力(kN)杆体直径 (mm)杆体强度级别主 要 支 护 参数 基本支护形式 巷道围岩稳定状况 巷道围岩类别2210/DL料,以备改变支护方式和抢险之需。第
9、80 条 独头掘进超过 2000 米时,应实施中间贯通,以改善通风、运输条件和提高抗灾应变能力。第 81 条 锚杆支护巷道应定期进行检查。对于失效或松动的锚杆必须及时补打或紧固。第 85 条 综合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顶板变形量、变形范围、弱化高度以及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两帮变形量、变形范围、弱化深度以及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锚杆/锚索承载工况;(4)二次加固支护的承载工况。第 96 条 作为指导性原则,顶板离层指示仪的最大安装间隔为: 1)实体煤巷:类及 类以上巷道 50m,类巷道 40m;2)沿空巷道, 类及类以上巷道 40m,类巷道 30m; 3)巷宽大于 5m 的巷道、综放工作面切眼安装间距为 20m;第 97 条 施工单位要指定专人对顶板离层指示仪进行测读和记录。距掘进工作面 100m 以内的测点,每班观测 1 次。100m 以外每周不少于 1 次。第 98 条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对当天汇总的监测数据要及时处理分析,发现异常时应向矿生产技术科、调度室及分管副总工程师汇报。由分管副总工程师主持分析,制定措施并组织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