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一、日本师资培养制度的历史沿革2(一)师范教育制度创始与发展时期2(二)师范教育体制确立与完成时期2(三)开放型师资培养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反省调整时期 3(四)面向 21 世纪师资培养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时期4二、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启示5(一)把握师资培养精神5(二)保证师资质量5(三)提高教师地位6致谢6参考文献71略论日本近现代师资培养制度的沿革及启示历史学专业学生 某某某指导教师 王老师摘要:从 1872 年至今,日本的近现代师资培养经历了师范教育制度的创始与开展时期、体制确立与完成时期、开放型师资培养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反省调整时期以及师资
2、培养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时期。师资培养制度伴随着日本历史发展,起起落落中有得有失。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的中国,应借鉴在传统文化背景、近代历史发展相似的日本师资培养发展经验,在把握师资培养精神,保证师资质量,提高教师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三方面吸取日本成功之经验,失败之教训。关键词:日本 师资培养 制度 The Evolution and Revelation of the Japanese modern teacher training systemStudent majoring in History NullTutor T.Wang Abstract:Ever since 1872, J
3、apans teacher training has experienced the founding and unfolding period, establishing and completing period, open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s setting up, reflecting and adjusting period, reforming of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developing. Along with Japan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eacher train
4、ing system was full of ups and downs with gains or losses. Under the economy and social transition critical period, china should learn in the grasping of the teacher developing spirit, ensuring of the teachers quality, enhancing of teachers socio-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tus from the success and fa
5、ilure of Japan, whose traditional culture background and modern development is similar to our teacher developing experience .Key words: Japan;Teacher training;System日本师资培养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称为“师范教育” ,在进行战后民主改革后,日本“把师范教育断罪为造就国家主义教育的元凶师范型教师之2摇篮,使师范教育成了不能复活的死语。然而,现在中国、南朝鲜、东南亚等国仍在使用此语,并把师范大学作为有权威的教育机关,但这些在日本却
6、成了万恶之源” (三好信哲:日本师范教育史之构造从地域实态史进行解析 ,日本东洋馆出版社,1991 年版,前言。 )为了准确表述日本师资培养制度沿革,体会其培养思想的更迭,本文将战前封闭式的师资培养制度表述为“师范教育” ,战后开放式的师资培养制度表述为“教师养成教育” 。一、日本师资培养制度的历史沿革日本师资培养制度沿革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1872 年颁布学制前后至19 世纪 80 年代的师范教育制度创始与开展时期;第二,1886 年制定师范教育令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师范教育体制确立与完成时期;第三,二战后至 20 世纪 70年代末开放型师资培养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反省调整时期;第四,2
7、0 世纪 80 年代至今是为面向 21 世纪师资培养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时期。(一)师范教育制度创始与发展时期(1872 年至 19 世纪 80 年代)1872 年颁布学制前后至 19 世纪 80 年代的师范教育制度创始与发展时期,也是积极引进欧美师资培养的思想和制度时期。明治初年日本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其土地的严峻形势。为了发展国家经济,赶超英美国家,摆脱亡国命运,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然而在儒学、 和学与兰学等各种流派影响下是日本的学术思想、 教育理论和教学内容,不适合培育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人才。要想彻底将当时的日本社会由封建主义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必须从科技文化教育、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8、做出变革。而教师培养转变成为当务之急。在此情况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政府以发展近代经济为目标,支持近代教师培养。明治政府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其中“文明开化”被视为“富国强兵”与“殖产兴业”的前提条件与不竭动力,被视为基本国策。继而于 1872 年颁布学制 。 (学制公布于 1872 年 9 月 5 日(旧历 8 月 3 日) ,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并切实推行的教育立法。共 109 章,分为“大中小学区” 、 “学校” 、 “教员” 、 “学生及考试” 、 “海外留学生规则” 、 “学费”六部分。 学制奠定了日本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基础。 )体制构建上,明
9、治政府对师范教育的重视仅次于小学基础教育。 学制在“大学”之下提及“师范学校” ,并且在“着手顺序”中第二条即为“迅速兴办师范学校” ,尤其是小学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文部省将示范学校视为“教导小学师资之所” 。 该时期明治政府重点发展三种师范教育机构: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和教员养成所。以东京两所官立师范学校师范学校(东京师范学校和东京女子师范学校)为核心,形成师资培养、研究教学方法和编写教学内容的全国性网络。经济上支持, “对师范学校的经费补助在 1878 年 7 月至 12 月占文部省经费的7.6%,仅次于对小学及东京大学的补助金额。 ”12政府设置近代教师从业认证标准。“1879 年 9
10、 月颁布教育令 ,规定各府县须设公立师范学校,持有师范学校毕业证书者才能在公立小学任教。1881 年,政府制定了授予小学教师许可证书。 ”21883 年, 即学制颁布十一年后, 全国的师范学校已发展到七十八所。平均每一个府县有一所半师范学校, 可见发展速度之快。教师许可证书制度也使师资质量有了初步的标准。日本近代的师范教育正是在这最初的制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奠定了战前封闭式培养的基调。关于封闭式师资培养的利弊在第三部分予以论述。(二)师范教育体制确立与完成时期(1886 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这一时期对于战前日本师范教育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森有礼的国家主义师范教育培育思想及其演变。1
11、9 世纪 80 年代,日本资本主义在天皇制国家政权大力扶植下得到飞速发展,从封建主义经济转化为半封建的、军事的、特权商人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皇道主义” 、 “富国强兵” 、 “文明开化”的教育政策下,师范教育从初步模仿欧美模式开始转向富有日本精神特色的师范教育模式。1886 年制定师范教育令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确立、整备、扩充和完善时期。在制度上,1886 年 4 月公布的师范教育令是师范教育体系化的标志,使师范学校在学制上独成体系。该令规定了师范学校的性质、目的、分类、行政管理及财政等。在师范教育机构分类上划为两部分:作为培养中的学校师资主体的高等师范学校和主要培养义务教育小学师资的各府县
12、设立的寻常师范学校。政府重视有计划的师资培养:只有经过师范学校教育才能取得教师资格;师范生进行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公费优惠制;规定师范生有毕业后从事教育事业的义务。在思想上以森有礼的国家主义教育为这一时期的师范教育的统领思想。把“师范学校为培养教育之学府,应该培养学生具备顺良、信爱、威重之气质” 。(师范学校令第 1 条) 同时,为了培养师范生“顺良、信爱、威重”的气质而采用军队式的训练方法。这三种气质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培养教师的特定模式。同时,为了培养师范生“顺良、信爱、威重”的气质而采用军队式的训练方法。这三种气质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培养教师的特定模式。由于这种思想与
13、模式下培养出的教师在富有责任心、师表意识强之外,也有狭隘、伪善、偏执、卑屈等隐藏的消极因素,以至于 1943 年修订后的师范教育令把师范教育的目的改成“遵循皇国之道,炼成国民学校教员” 。思想上的变动反映到政策的偏激。当时师范学校已升格为国立专门学校, “1944 年,各都道府县设立 47 所官立青年师范学校;教科书国定制度;为“结束大东亚战争和建设大东亚共荣圈”服务而强化军国主义色彩,师范教育被纳入为政治经济发展以及为侵略战争服务的轨道。 ”3由此可见,日本在不断重视、完善师范教育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的使师范教育从为社会的进步培养人才滑向培养支持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绝对“粉丝” ,最后演化
14、成培养军国主义思潮机床的工厂。这也是战后日本的“师范教育”成为不可复活的“死语”的原因。(三)开放型师资培养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反省调整时期(二战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二战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末的开放式师资培养制度的建立与反思调整时期。主要体现在日本全面批判封闭式师资培养制度,开启“教师养成制度”以及对开放式师资培育下产生问题的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以日本惨败收场。经济崩溃,政治空白,天皇的一道自己非神的诏书(即人间宣言 。 人间宣言为 1946 年 1 月 1 日日本昭和天皇发表的皇室诏书。诏书后半部分否定了天皇作为“现代人世间的神”的地位,宣告天皇也是仅具有人性的普通人
15、,从某种意义上减弱了长久以来存在日本国民脑中的忠君思想。 )使战后日本社会的群众思想出现真空。如站在十字路口的迷茫青年不知何去何从。战后日本试图脱胎换骨,成为民主、文化、和平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这项任务只能靠新的教育体制才能引领日本走出迷惘。占领期的日本接受美国民主改革。根据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 (1946 年 3 月 30 日)的建议对整个教育制度进行彻底改革。师范教育也包括在内。美国式教师开放式培养体制的影响下,废除明治以来封闭式的师范教育制度,称为“教师养成教育” 。与“师范教育”相对比, “教师养成制度”主张民主主义,尊重学校的自由学风,拥有随时代发展的思想与精神;与其他学校一样组织规则
16、并不严格,提倡自主自律自治的校风;教师养成机关不设寄宿制度,只要取得教育职4员许可法规定的学分就可以获得教师许可证书从事教育事业。重视在职进修的思想还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现代先进学习理念。这使培养出来的教师较之前的封闭式培养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拥有健全的自由人格。之所以彻底否定战前“师范教育”主要是因为其目的、内容、方法及其产生的作用等存在严重问题,新的师资培养方法也并非一劳永逸:第一,开放式的培养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一方面是花费众多资源培养拥有教师资格的人才,但多数人没有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另一方面是比起计划培养,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培养出现供需矛盾,教师资源过剩。第二,自由多样的教师培养难以保证质量。
17、一方面是教学技术不扎实,命令式的进修,使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是过于民主的环境不利于责任心、使命感的培养。第三,教师资质审查标准不一,一方面教师养成的教科书不再是国定,另一方面乱发教师资格认证的现象不绝如缕。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在日本以史无前例的经济高速发展为背景一跃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教育大国,而国内教师职业处于江河日下,后劲不足的窘状。教师工作繁重,工资低于平均水平,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当时社会流行着对教师的轻蔑以及对教师工作的贬低。这一时期推进日本教育史上第三次教育大改革的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有名的四六答申 (1971 年咨询报告)“提出为培养优秀教师必须确保教师的社会地
18、位及其工资待遇,表明要加强新任教师的实地研修、进行接收在职教师研修的大学院(研究生院)教育、综合地实施与教师的培养、任用、研修有关的提薪升值政策的新设想。 ”4随后又出台为提高学校教育水准确保义务教育诸学校教育职员人才的特别措施法 (1974 年颁布,简称人才确保法 )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提供法律依据,为教师养成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在以后的一系列法律中,诸如国家公务员法 、 地方公务员法 、 教育公务员特别法 (施行令) 、 教师职员许可证法 (施行令)等法律法规对教师制度的规定甚为明确。在这一段时间的反思与调整,日本基本上健全了开放式的“教师养成”体系。从教育宗旨的回归到保障师
19、资培养质量,再到提高教师地位健全教育法律体系。日本现代教育的成功转型重在政府对师资培养的与时俱进的引导和不遗余力的支持。(四)面向 21 世纪师资培养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是为面向 21 世纪师资培养体制的改革与展望时期。突出体现教育目标的变化从育才到育人。上世纪 80 年代围绕学生厌学、在校受辱、校园暴力,暴力教师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无理想无生气的教师给学生带来的思想上的负面影响等“班级崩溃”的学校教学问题,日本教育史上迎来自明治改革、战后改革以来的第三次教育大改革。旨在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为适应儿童、学生的状况和教育内容的变化等,对师资
20、的培养教育、许可证制度进行改善的同时,从广招教师人才的观点出发,教师许可证制度应增加其灵活性”“对于新任教师,重视培养实际的教学能力和责任感,为使其具备更广阔的见识,实行任用期后为期 1 年的新任教师研修制度。同时,教师的试用期由 6 个月延长为 1 年。”(临时教育审议会在 1987 年最后的咨询报告中强调的内容。 )20 世纪 90 年代,面对出生率下降而导致的中小学教师供需过剩。文部省试图通过教师的培养、任用、研修三个阶段综合地培养教师。将硕士课程大规模引入中小学师资培养教学,并联合三所国立大学创办博士课程。多方面考察任用教师等手段不断培养高素质教师。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开展适应社会发展的
21、多样化研修活动。 “2001 年 11 月 22 日公布的“关于国立教员养成系统大学学部发展方向的恳谈会”报告书中指出:由于社会少子女化、教员养成课程的入学定额年年在减少、很多大学及学部难以健全教师组织以及不能积极适应新的教育课题和深入从事教育研究等原因,因此必须重新审视迄今各督道府县必设一所以上教员养成学部体制,有必要对 48 所具有教员养成学部的国立大学进行重组与合并,加强与各地教育委员会的合作,重视在职教师的再教育,发挥“教职中心”5(暂称)作用,推进国立大学法人化等。 ”5这有利于整合国内高精力量,提升师资教育品质。特别到了 21 世纪初,日本中小学教育面临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中小
22、学教师的教育实践力严重不足;学生学力下降,人才出现危机;学生问题呈多样化趋势;家长抱怨教师不关注自己孩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家长不断增加,他们对教育有自己的看法,看不起教师,经常批评教师,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教师;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迫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基于新技术的教学方法。 ”6高水准专业实践力的内涵没有固定标准,对于其内涵的理解没有统一定义。日本教育学者市川博教授认为:第一,不迷信权威,对于国内外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及国家的政策,始终以一种相对化的态度,以一种宽广的视野,富有弹性和柔性地审思、推敲它们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第二,这种实践力是一种将理论具现化的实践力,也就是
23、说,对于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不停留于理解,而是细细咀嚼其意义,在解决问题中灵活地加以运用。第三,这种实践力包含了在自主地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中生成解决问题的新方向、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实践力。第四,它包含一种高水平的协调力,即能够协调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教师、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协调学校-社区-社会各种机构,综合地、灵活地应用多样化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解决问题,推进教育活动。第五,它还包含一种以深入洞察和理解学生为目的的教学临床研究的能力。二、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启示日本通过吸收他国经验,结合自身国情,紧随时代发展,完善师资培养体制,充实师资培养内容。方能使日本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日两国乃
24、一衣带水的邻邦, 处与同一文化圈上,有着相似相通的文化背景,历史上都曾闭关锁国,都曾遭受列强欺辱。日本崛起之经验有着不菲的价值。(一)把握师资培养精神把握师资培养精神,以培养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教师队伍为目的。日本明治初期的政治家、教育家森有礼先生提出的“顺良、信爱、威严”师范教育思想以及军事化的培养方式起初也只是为了提高教师水平,但带有伪善、卑屈、狭隘等隐性残缺人格的影响下,日本师资培养思想逐渐演变到为政治服务教师队伍逐渐沦为国家政策的推行器,成为政客的提线木偶。导致日本不断滑向军国主义泥潭的道路过程中缺少民众的阻拦,甚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日本撞了二战惨败、经济崩溃的南墙,国家主义师范
25、教育成为禁语。而全面否定战前师范教育的模式又使日本走了师资质量下降的弯路。随后片面的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产生厌学、暴力的学校问题,才使日本在教师养成制度中多关注对教师心态指导、培养教师调节学生、家长、教师三者关系的能力。所以要把握好师资培养核心精神:教育,不是政治的提线木偶,也不是经济的拉车黄牛,而是引领社会和谐进步的导师。而服务于塑造教育执行者的师资培养体系,更应从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的角度发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能动知性的教师队伍。(二)保证师资质量保证师资质量,培养高标准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日本民族之所以能保持不断的发展势头,即便面临二战全面溃败,国内一片惨淡,亦然能过
26、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上超越美国的经济实力。在感叹教育给世界带来的震撼中,不难体会一群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多么重要。其一,重视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儿童时期的学生拥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可塑性,另外其对事物好坏的分辨能力、对环境影响的抵御能力都很弱。这就6导致了基础教育成为个人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教职员工不仅要具备优秀的教学技能,更要重视其是否有发展、不盲目迷信或否定的眼界,更要具备作为优秀公民为社会负责的良好品性。日本政府向来重视基础教育,正是因为对基础教育师资质量的严格要求才能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人才的持续发展。其二,完善教师进修、上岗制度,促使教师终
27、生学习。当代世界环境变化日新月异,没有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只有不断研究紧跟形势,方能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培养出不予社会脱节的人才。其三,开拓教师录用渠道。日本的教师养成制度教师队伍增添了宽阔的眼界与健全的人格。教师录用渠道的拓宽使不同思维的人才填充到教育岗位上,更能促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思想、思维,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至于开放型教育带来的教师队伍教学技能下降的弊端,可以采取提高师资考核制度标准的方法解决。对于我国而言,一方面取消师范类专业学生的“特权” 。个人认为,可取消师范类单独招生,代之以教授教师培养系列课程的师范学历。有志向加入教师队伍的高等人才,可以进修师范学学士第二学位。另一方面在各省
28、的教师招考中,除了笔试、面试等录取流程外,可以增添应考者必须提交关于教育发展的论文的要求。(三)提高教师地位提高教师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稳定社会尊师重教之心。教师职业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日本遭人唾弃,为保证师资质量,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日本政府采取提升教师薪金的政策保证教师社会地位,并把教师列为公务员,提高政治地位。我国教师整体工资水平较低。山东省某县城的高中教师在课外依靠开三轮车载客补贴家用。广东省某市初中历史教师为了孩子的教育经费放弃教育事业考取公务员。一个教师在工作之余还担心自己的家庭日常生活花费,这是怎样的一种辛酸?身为教育工作者却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资金接受教育,这
29、又是怎样的讽刺啊?如果没有对教师社会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的保障,吸引人才提高师资力量就无从谈起。在提高政治地位方面可以借鉴日本将教育工作者纳入公务员体系。现在全社会掀起“公考热” ,可以借由这股浪潮把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为保障教师队伍的学术性、教育性,可另立特殊公务员法。在提高教师经济地位方面可以缩减行政财政支出。将节省出来的行政支出费用用于提高教师薪金上。这符合我国缩减政府开支,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与“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吻合。我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发展经历了模仿日本的师范教育时期、以美国为模式时期、模仿苏联时期。期间大多因为政治等因素或只学皮毛,或半途而废,或全盘接收。而进
30、入 20 世纪 80 年代的当代中国,终于能够停下盲目追从的脚步,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多种角度看自己,开始走上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制度建设之路。希望处于教育改革的中国能从中体会到日本政府在师资培养精神,提高师资质量,保障教师地位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吸取一百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不断反思自身发展历程,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开拓一条能为中国发展提供优质人才的师资力量。致 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感谢王昌沛老师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既秉持原则又灵活开放的悉心指引与教导。在时间不长的论文选题、构思、资料收集、写作、定稿过程中,看似寥寥数语却凝聚着老师的育人智慧与对学生的理性关爱。告诉我展翅的技巧和应
31、对气流的方法,留下无际苍穹任我翱翔。作为一个师范大学毕业生,可以以7这样的写作经历为学生时代作结,实为幸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感谢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抽出时间帮助我的二位挚友阳某某、马某以及另一位不曾谋面不知姓名的同学。谢谢你们给予我在论文摘要英文翻译环节的帮助。希望日后的我能在你们需要帮助时被你们记起。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同时,我要向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加本人论文答辩的诸位师长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 臧佩红. 日本近现代教育史M.1 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36-37.2 陈永明. 日本教育中日教育比较与展望M.1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5.3 陈永明. 日本教育中日教育比较与展望M.1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74 陈永明. 日本教育中日教育比较与展望M.1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25 陈永明. 日本教育中日教育比较与展望M.1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86 沈晓敏. 聚焦高水准专业实践力的教师教育改革日本教育学者市川博教授访谈J .全球教育展望,2011(3):11-12.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