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60.50KB ,
资源ID:3215213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2152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白子国国王张乐进求及其家世评述.doc)为本站会员(j****9)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白子国国王张乐进求及其家世评述.doc

1、白子国国王张乐进求及其家世评述杨政业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者简介 杨政业(1956)、男(白族) 、云南大理市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局长,主要从事白族思想文化的研究。白子国,是先于南诏而建立的国家。有史家称白子国“以族名(僰人、僰子) 为国名称为白子国;以地名为国名则称为白崖国,或云南国。 ”1(P104)南诏大理两个国家是在它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白子国是研究白族族源的重要环节,研究南诏以前的白族历史愈益显得迫切。迄今国内和学术界的视野未能深入对白子国的研究,误将其视为民间的神话传说。如果国内的学术界也不相信白子国历史,何以让国际学术界予以认同?近年来,对唐南诏以前的历

2、史研究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林超民博士的白子国考 “1(P104)和段鼎周先生的白子国探源2, 一为白子国研究开启先河,白子国的研究是白族族源问题的重要一环,而对张乐进求及其家氏的研究对白子国的深人研究非常有意义。此文试从张乐进求王族的概貌入手作初步探索,以期引起探索和争鸣。一,白国张氏白子国是张乐进求家族在洱海至滇池一带建立的古代国家。近 50 年的考古历史研究证明,早在南诏大理国以前,云南境内从洱海至滇池一带就存在着古老的人类文明,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文化遗址,距今约 3000 余年,相当于商代,3(p37 )祥云大波那遗址,距今约 2350 年,相当于春秋晚期或战国初期,5(p42)昆明

3、晋宁石寨山遗址,出土“滇王之印”一枚,与史记西南夷列传 “元封二年,赐滇王印”记载符合,可视为汉代时期的文化遗址3(p42)。这些遗址,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白族先民“僰人(滇僰)”创造的古代文化。关于“白子国 的记载。大凡历史上出现的国家王朝,都会给他人留下一些文化的痕迹,最早关于“白子国”的可靠的记载,首推僰古通记浅述记载: “周显王时,遣弟庄蹻上略巴黔,遂王其地,曰滇国,与僰人国通和,又曰滇池。 ” 按此说,僰(白) 人国始于庄蹻人滇(公元前 286 年之时)。其次,南诏舜化贞中兴二年(公元 899 年)的“南诏图传文字卷”记载:“阿嵯耶观音从蕃国中行化至汝大封(封即白的古对音) 民国我大封民

4、始知阿嵯耶来至此也”和“大封民国圣教(即佛教) 兴行” 距今 1100 年,它是南诏时的宫廷画卷,现原物收藏于日本京都有邻博物馆,明代诸葛元声著的滇史 ,对白子国的记载更为详备:“苴颂(传为张氏始祖)始居白崖,因号白国,又号大白国,再传而昆弥氏代之,是为僰国。 白子国即云南县(即今祥云县)”5.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诸葛武侯南征师次白崖,立(龙佑那)为酋长赐姓张氏,遂据云南,或称昆弥国,或称白国或称建宁国。 ”南诏备考 、 南诏野史载南诏王室仍自称为“大封民国” 。 “大拜(白) 国” 、“白崖国” 、 “大封民” 等.都是讲白族的先民说明白子国在历史上是存在的,并且南诏是基于白子国长期

5、经营滇池至洱海地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白子国的 800 多年的铺垫,就不会有南诏大理的辉煌,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扩张。白族的历史,是一部古老丰富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 从庄蹻王滇、汉代置叶榆和云南(今祥云)诸县,南诏与唐王朝的友好或交恶,忽必烈灭大理国,明清的屯军屯田移民实边,客观上都促进了大理与北方民族的联系,但对地方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破坏,明将沐英等人入大理,将大理官府、民间的书籍大肆焚烧,估计张胜温画卷也是沐、傅从大理掠夺进贡明朝的东西。因此,今天只能从一些幸存的地方志中见到“白子国”的记载。中原王朝历代统治阶级御用文人受华夏为“正统”思想的支配,历代“正史”对地方性“藩

6、国”入典存文甚少,现在和未来的中国少数民族史的研究应当依托地方的资料,近些年有一些好的风气,学术界开始力戒以“正史”治地方史的痼疾,我们研究白子国历史的学术观点也是应当修正和发展。过去由于受历史的局限性和学术研究薄弱所限, 白族简史对白子国的记载是有空缺的, 留下了很多的遗憾,虽然该书大量地叙述了“僰人” 、 “滇僰” 等问题,但始终回避了“白子国”这样一段云南历史和白族历史的重要社会进程,全书对白族族源的研究也不尽全面和系统,因而将白旅简史在南诏以前的历史形态写得有些零乱,给人们造成了南诏以前的云南和白族的历史是庄蹻治滇的历史,问题出在当时学术研究不够和不敢响亮提出和承认唐南诏以前有“白子国

7、” 的史实。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也许将来的白旗简史修正后将会使白子国作为重要历史篇章入志2张氏王族简史据现有的材料,我们还不能完整地列出白子国三十三代的国王序列。但从地方史的一些记载资料中可以粗略的勾画出张氏王族的简单历史线索:A、传说始祖 瞟苴低一低牟苴 牟苴颂。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 ,是晋代(公元 2653l7 年)的蜀郡江原县( 今四川崇庆县)人常璩的著作,其中记载了“安帝( 公元 397401 年)元初四年(据历史记载安帝只有“元兴三年”),益州、水昌、越嶲诸夷封离 (离即“白尼 ”)反。 ”可见晋代已有对古代云南境内白族的记载 再往前推,作者记载了一个神话传说:“沙壹(壶)

8、忽于水中触有一沈木,遂感而有娠。度十月,产子男十人而九子惊走,唯一小子不能去,陪龙坐 龙就而舐之 ”6(P285)( 在此神话基础上衍化和发展,在大理国时期产生了古佚书白古通 ,今天只能见到的是在白古通上又演化出的僰古通纪浅述 ,清代仍有版本流传,沙壹生十子的传说成为生了九男: “僰人之初,有骠苴低者,其子低牟苴其妇曰沙壹生九男故号九隆族八日牟苴颂。 ”传说“九隆族”第八子牟苴颂即为白子国王张乐进求之先祖。B、张氏的第一代先祖仁果。据僰古通纪浅述校注载,张乐进求的先祖仁果,当时奶处于有名无姓的阶段: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 年),遣张骞。通道南滇,册封哀牢夷第八族牟苴颂四世孙仁果为滇

9、王。 ”这是迄今可以看到的对张氏祖先的最早记录,与正史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赐滇王印,复长其民”是吻合的,历史上滇王所管辖的益州郡包括今昆明、玉溪、曲靖、楚雄至洱海地区,由此推之晋宁石寨山 6 号墓发现的蛇纽黄金质的“滇王之印” 当与仁果相关,此为实证。C、张氏两代有名君王:张龙佑那张乐进求。张氏有汉姓始于张龙佑那时期。据记载, “三国时,诸葛孔明南征建兴三年(公元 225 年)乙已三月,至白崖( 今红岩,有白子国古城遗址) 一 t 武候册封仁果九代孙龙佑那为采地主,赐姓张氏。 ” 但这里所记的“九代孙 可能有误 据明代诸葛元声著的滇史载:“仁果以牟为蒙,其十七代孙龙佑那,诸葛武候南征时赐姓张,始

10、代滇王为建宁(白子国又称建宁国) 太守,又传十六世,为南诏灭已。 ”即龙佑那王位往下传了十六代至张乐进求禅位于蒙细奴逻,龙佑那至张乐进求中间隔 400 余年,以 2530 年为一代推断,较为可信 林超民先生说: “白子国的酋长龙佑那被诸葛亮册封为王,即云南南诏,是白子国得到封建王朝正式承认的开端,也是白子国建立的重要标志“1(P104)研究白子国的历史,龙佑那的册封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至张乐进求,白子国延续了三十三代, 僰古通纪浅述有记载:“唐太宗时,仁果三十三代孙张乐进求朝觐,封云南镇守将军。 ”5 唐太宗,公元 627 年649 年在位,此时即为张乐进求主政白子国(滇国)时期。由上述观之,

11、有地方史记载关于白子国几位重要国王的概貌是:公元前 109 年仁果始任滇王:公元 225 年,龙佑那始受张姓;公元 627 年629 年期间,张乐进求曾赴长安朝觐,并受唐王朝册封。从公元前 109 年至公元 629 年张乐进求禅位,张氏白子国(滇国) 曾统治云南 854 年的时间,比南诏、太理国立国 500 多年还长, 白子国这段时期,是云南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有晋宁石寨山、祥云大波那等青铜文化遗址为证 张氏从仁果至张乐进求共延续三十三代,此段历史为云南最重要而迄今仍未系统化研究的历史,值得科学地予以探索研究。但当时云南境内仅是张氏称雄,还是有其它的王族?还可以深究。二、禅位蒙细奴逻唐太宗贞观

12、三年(公元 629 年 ),张乐进求禅位于蒙细奴逻 _5。 云南古佚书钞又一说为“永徽三年(公元 653 年),蒙氏细奴逻始代张氏,立国号曰 封(白)民称蒙社诏5 。对于张氏的禅位,有“火烧松明楼” 之说, “祭柱禅位” 之说和“嫁女逊位”之说三种。1火烧松明楼之说。大理白族古老的民族节日,来源于“火烧松明搂”的凄绝传说,在民间流传很广,老幼皆知。传说蒙舍诏主蒙细奴逻本为洱海区域“六诏”之一,他想吞并其它五诏,就使用了一条阴险毒辣之计,邀请五诏诏主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到巍山龙圩图山祭拜共同先祖,筑一松明彩楼,半夜乘其它诏主酒醉而焚之,始统一洱海地区,白族人民便以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为火把节,张氏的

13、禅让在民间流传成血淋淋的暴力性“政变”事件,具有民族意识的感情,后来地方志云南古佚书钞也采此说,如白古通记载:“蒙舍诏谋并五诏,建松明楼,招诸诏以六月二十五日会祭祭毕,饮楼上,蒙舍潜下,举火焚楼,五诏俱死灰烬。 ”今巍山龙圩图山传为火烧松明楼遗址。现代白族仍每年六月二十五日过火把节予以祭奠,风俗犹浓,影响甚广。2祭柱禅位说。关于祭柱禅位的传说是有一个过程,南诏舜化贞中兴二年(公元 899 年) 的“南诏图传文字卷”的绘画上有张乐进求率八名高级首领跪拜铁柱的图画,在铁柱和跪拜者中间,有这样的题记: “按张氏国史,云南大将军张乐进求,西洱河右将军张矣牟栋,巍峰刺史蒙逻盛,勋功大部落主段宇栋、赵览宇

14、、施栋望、李史顶、王青细等 9 人共祭铁柱时” ,但没有说明祭柱的原因。在文字卷上,有这样的记载:“铁柱记云:初,三赕白大首领将军张乐尽(进) 求并兴宗王(即细奴乐)等九人,共祭天于铁柱侧,主鸟从铁柱上飞憩兴宗王之臂上焉。张乐尽求自此已后,益加惊讶。兴宗王乃忆,此吾家中之主鸟也,始自忻悦。 ”4(P23)这段重要文字记载,主要讲“祭天于铁柱” ,没有明确指明“禅位” 的问题,但文字卷的“阿嵯耶之化(即观音第一化)”中已暗含了张乐进求祭柱禅位和观音 (梵僧)点化细奴逻的“神位天赐”之意,此外, “其罗傍遇梵僧,以乞书教,即封(白) 民之书也, ” 4(P23)1110 年前的材料证明张、蒙二氏都

15、是“封民(白人) ”, “南诏王室彝族说”是由今到古的推论法,古文献对于蒙氏为白人的记载应当予以重视。宋元时期流行于大理的古藉,对以上的记载作了扩张, 白古通记载:“当唐贞观世,张乐进求以蒙舍酋细奴逻强,遂逊位焉。 ”7(P63) 僰古通浅述是比白古通纪晚出的著作,对”禅位”阐述得较为详备:“僰国酋长有张乐进求者,为云南诏,都白崖,闻观音命细奴逻为国王,其心不怿,乃嘱诸部酋长,同约细奴逻,具九鼎牺牲,诣白崖铁柱观效于天, 卜其吉者而王之。众皆悦而从之。祭毕将卜,忽有布谷飞在细奴逻右肩 众皆惊服,不复占卜,而咸顿首,请细奴逻登国(王) 位。时张乐进求知天命有德,遂避位于逻,而以其女妻之。 ” 4

16、(P23)大理今仍有铁柱位于弥渡县太花乡铁柱庙内,为南诏建极年间的制品,当为张氏与蒙氏等“祭坛” 的铁柱是否同一物件?此祭柱以后未见记载所置位置。但是“祭柱禅位”毕竟记录了张、蒙两大“封(白)民”同族集团内王权嬗递的史实。2嫁女逊位说。今天大理白族仍在每年农历二月初至四月二十五日举行盛大的“接金姑” 和“绕三灵”的民俗活动 至今,大理市下关七五村本主庙,苍山莲花峰保和寺的驸马殿中,分别祀有金姑、细奴逻的塑像以作千秋祭祀。在民间,一直相传是张乐进求嫁女让位于细奴逻,白族人民将金姑和细奴逻作为自己的祖先来纪念和供奉他们。这个重大节日和民俗,与历史的记载大抵相吻合,因此,它是具有白族历史性的民俗口碑

17、,是历史、民族学可以作为佐证的材料,它是一个民族历史的信息 DNA 遗传从民俗的角度证实了张、蒙二氏王权传递的重大历史事件。张氏作为云南土著巨族,先祖仁果公元前 109 年就“受滇王印” ,统领滇池洱海地区,先后三十三代(一说三十二代 ),到张乐进求时仍任“云南大将军” ,为什么一朝权落由蒙舍诏更替了呢?其一,张、蒙二氏均为白族。地方古代典籍称张氏所辖之地“或称昆弥国,或称白国, ”7(P63)古代白崖(今红岩)一带曾是白子国的都城(一说在程江 ),洱海区域张、蒙、段,杨诸大姓均为白族先民,所以南诏也自称为“大封(白)民国” 、 “大封(白) 民” 、 “拜国”等。张、蒙二氏若不是同一族群,就

18、不可能和平相处地去祭柱,若不是对同一族群的认定,六诏诏主也就不可能一起去巍山祭祖。所以,从张氏白子国 蒙氏南诏国 段氏大理国,都是白族先民所建立的国家, 蛮书所记的一些南诏民族语言,就是古代的白族语,三个国家都崇奉佛教,尤以观音点化白国为主题;从白子国到大理国分别经历了白子国三十三代,南诏十三代,加上南诏大理国中间的三个王朝共 4 代,大理国二十二代,一千三百六十多年,共 72 代,从青铜文化到唐宋文化,都由这个族群所代表为云南最先进的文化,它们之间王权的更替只是氏族问的更替,而不是异民族的更替,没有白子国所经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南诏突然崛起,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19、,对于这一点,国内史学界长期以来未引起重视,迄今对南诏以前云南史的研究也是一个弱点。云南史和白族史的研究仅以考古代论民族史,或以汉文化来填充这段历史的情况仍然不能说明问题的。用张、蒙的民族共性来解释禅位,似为更将合史载的“祭柱禅位” 和“嫁女掸位” 的历史悬案,在白族历史上,用禅位的形式解决王权的更替,较少有血腥暴力,这也是白族文化兼容、宽厚的民族性格的表现,有时王族常用“禅位为僧”来解决政权的交替。族群家氏内的王权更替往往是很平和的。这里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古代酋长(国王) 级的王位禅让不是同一族群不可能平和转让,二是白族古代的姻亲是有限定的,一般在六诏内进行,很少与文化落后的族群联姻。因此

20、,禅位的原因还是民族内部的王权自然更替,还有张氏可能无子,而传位于女婿的可能性很大(如白族的招婿风俗) 。其二.张,蒙力量对比的结果。蒙氏争取唐朝支持是王权更替的重要原因。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现象,每一个王朝经历数代后便有“改朝换代” 的习惯,白族的历史也如此。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 “仁果三十三代孙张乐进求朝觐,封云南镇守大将军” ,4(P23) 即在公元 62765O 年之间,张氏就得到唐王朝支持,巩固了在云南的统治地位。而日渐强大的蒙舍诏也想取代对云南的统治地位,于是,当中原唐王朝皇位更替后,细奴逻也入唐朝觐: “永徽四年,蒙舍细奴逻入朝” 。7(P63) ( 即公元 650 年以后才与唐王

21、朝取得关系,比白子国与唐的联系晚得多,到皮逻阁时,又赂于唐使剑南节度王昱“求合六诏为一。昱为之奏请,朝廷许之” ,7 (P29)到了唐贞元十年六月(公元 795 年) ,唐王朝“诏袁滋册异弁寻为南诏” 7 (P29) 。因此,南诏皮逻阁时(公元 738 年)仅是统一洱海地区,异弁寻时才真正得到唐王朝的册封。从白子国到南诏初期,对中原称臣,对境内百官黎民称王,乃是地方君王们的一贯作法.此外,蒙舍诏佛教的兴盛也是替代了白子国的重要因素,从现有的材料看,蒙舍诏的佛教起始较早,从近年南诏古城龙圩图山出土的观音等石雕残像看,有北魏时期的风格,且地方史籍和民间传说观音点化细奴逻之说,实则是南诏的佛教影响在

22、洱海地区赢得广泛的信众,加上唐王朝对云南统治代理人的重新选择,有强大的唐王朝作政治后盾,最终迫使张乐进求采取了体面的不流血的“禅让”形式,使白子国政权得到平稳交替于南诏。观音点化之说只是一种佛教徒的传说而已,林超民先生在白子国考一文中通过对南诏史画卷和其它文献资料的研究得出“白子国与张蒙掸让并非纯粹虚构的神话”的结论。三、俎豆本主本主是白族最典型的民俗和宗教。在白族地区,有许多与本民族历史相关的人物,不论是白族和其它民族的人物,都可以奉为本主神供奉,在数以千计的本主神中,许多是历史上真有其人的,如张乐进求、蒙细奴逻、段思平等历代君王.白族的本主是对英雄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崇拜,每一座本主庙,就是一

23、座白族的博物馆。从调查的资料看,弥渡的白崖一带曾是张氏统管的核心地区,所以在弥渡的大王庙村等地,老百姓将张氏的先祖仁果奉为“大庄大王圣德景帝” ,将龙佑那奉为“大庄大王赤灵炎帝 ,并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为他们的本主圣诞日.张乐进求的本主祀庙,现存下关大关邑村,人称为“白王宫苑” ,是三进两院的形制,现存完整的大殿、厢房、戏台、门楼的格局,保留清代同治十三年(公元 1874 年) 重修时的格局,其本主封号的全称是“本主六堂张李二公合堂文武灵神” ,主殿正中祀张乐进求和他的“亲家本主” 李专珠,本主庙总占地面积达 2448 平方米,主殿保留有清代杨桢的对联: “在昔英名垂僰国,于今俎豆享大关” ,点

24、名本主显赫的身份,并撰碑文数千言歌颂张氏精于治国,护佑黎民,嫁女禅位等功绩,其中不乏抄摘史料并有民族的寄托之言,碑文中一段曰:“张氏为君(第)三十二世,创业垂统,恩深德厚,居安思危,能滋于民生,历于民瘼,以肝脑涂边陲而不怨,膏液润野草而不辞,成其务不易其宜,明其教不易其俗,博恩广施,群生沾濡,使万物熏然而温,洒然而悦,翕然而同,靡然而顺,故仕官清廉,四海靖泰,八方悉宁, 。洋溢于方外,余光所被,山川皆赖,数滇之君而僰之长,实可谓名垂僰国,德贯古今矣,震十方而荣千古,创先业永昭万世也,功业著可不灭,名声施于无穷,后人以德施于民者奉之,以贤安于国者颂之 ,合邑为此尊张公乐进求为本主并祀其祖孙,寿辰

25、为二月初八” 。此碑今存庙中,可见村人对张氏的崇拜之至。碑文撰于公元一九八六年,可见村民文学功底与历史知识之丰富。张乐进求祀庙所在的大关邑村,现有 5000 多人口,多为赵、杨之姓,但本主是他的最引为自豪的精神支柱,民间传说该村“大关(官) 邑”是从白语 “倒国因”演变过来的, 白语意思是大官所在的地方,过去还有二月初八和八月二十三抬本主神到村巷中“本主巡游”的习俗,现村民筹资重建一宏辉的本主庙,耗资百万元。张乐进求之女“金姑” ,今魏山龙圩图山仍有其祀庙,叫金姑庙,坐西朝东的民居建筑,楼上楼下均有她的袍像,白族人每年一次赴巍山接三公主本主回大理“省亲” ,参加一年一度的绕三灵,现下关福星村本

26、主庙中仍将她奉为“圣母本主” ,每年农历二月接金姑时为人们必经的朝奉之地.一千多年过去了,张乐进求仍被白族人奉为本主,这是历史人物在民俗中的保留。张乐进求从历史人物成为苍洱间千秋俎豆的本主尊神、白族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四、张氏后裔大勃弄、小勃为古代地名,古云南县设立后,这两个地名没有再在史籍中出现,今祥云刘厂的“大波那”却一直延称下来。在大理市洱源等地境内,却保留了很多与“勃弄”同音的地名,如下关新桥一带的“小波罗甸” 、 “大波罗甸” ,上关的“波罗赕” , 白语勃弄、波罗即同音同义也,张氏的后裔在大理、鹤庆各地均有分布,现今族源自溯为张氏后裔的有:1祥云大波那张姓。祥云古为云南县,是白族先

27、民的活动中心之一, “大波那” 为今人所记的白语地名,其历史上应为“大勃弄” ,早在隋书-史万岁传中就有对此地名的记载: “经弄栋,次大勃弄、小勃弄,至于南中” 。 新唐书-南蛮传也有记“小勃弄酋长”的内容。1964 年 3月,当地老百姓在大波那取石时发现一座木椁铜棺,此铜棺为云南迄今发现的最大铜棺,重达 2571 公斤,铜棺长 2 米,宽 061 米,高 064 米,炭 l4 测定为距今,235090 年,为战国时期,即白子国时期的文物,其中出土大量的铜制农具锄锛等,还有铜矛、铜剑等兵器,有铜杯、铜勺等生活用具,有铜鼓、铜葫芦丝等器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一根豹头权杖,这也是云南最古老的

28、一根古代权杖,证明此铜棺葬主是白子国的重要人物,非地方君王者不可能有此特权厚葬,可惜迄今仍未能证明葬主为白子国的哪一位君王?世事沧桑,大波那的历史消磨了多少英雄豪杰,直至 1949 年前后,仍有许多人讲白语,今天仅有 80 多人登记为白族了。然而,从当地的民族风俗中,仍有流传大波那是“大官所在的地方” , 白国因由载段思平也曾在哪里住过.传说张氏族人死后不看黄道吉日随时抬埋,传为是皇家的身份与一般百姓不一样,不拘一般礼节, “大波那四甲张姓祭祖时 全部烧黄纸钱。从来不烧白钱纸。 ”8 还传说“四甲张(氏) 有皇帝的羊皮圣旨” ,刻有“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 的赦免令,但现无实证。而从民国十

29、八年(公元 1929 年 )自称为张氏后裔的张绍周撰写的关于大波那绣球山四甲张姓祖坟的石标序言来看,自认是与张乐进求家世是有关联的,其序中载: “汉时开垦,委系土民僰人而无姓氏。世衍隆隆公、善善公、观音室公、观音长公,观音球公、观音德公” 。 与历史记载白旗四字名相同。早期张氏并无姓,龙佑那时才得到诸葛亮的赐姓。而后来,白族社会中,特别是官家和有知识的人家,大都以“冠姓四字名”而荣耀一时,序中所记载“观音室公” ,其姓名全称应为“张观音室” ,其余者皆为“张观音长” 、 “张观音球” 、 “张观音德” ,是历史上从南诏延至明清的“夹佛名” 的典型形式,与大理国时期“阿嵯耶观音”铭文:“段易长生

30、” 、 “段易长兴” 的大理国王子的四字名为同一民族文化源,所以近现代大波那张氏溯为张乐进求后裔是有根有源的。序中除记载了论证乐进求受唐朝命为“首领大将军” ,逊位于习农乐(细奴逻) 外,还有一段地方史所未见的材料: “至洪武十四年(公元 1392 年),沐、傅二将军征滇,张忠率部首附,佐皇师平乌蒙、楚、姚、永昌、赤石崖、北胜等地 纪张忠之功以奏闻,是以朝廷褒嘉,封忠勇将军,并授铁券与玉帛,子孙世免门户,差役,忠于海世袭” 。9可见,大波那张氏在明朝时期仍有兵权,在云南颇有势力,协助沐英、傅友德征讨有功,受中原帝王褒嘉分封,其子张海又世袭父亲的官职,明代的历史,只不过 3 几百年的时问,此张氏

31、的记载,当为可信。从大波那的张氏家族墓地的石标序文中,仍记载了仁果 张龙佑那 张乐进求 张忠张海张文焕张绍国,这个简略的张氏延续线索,大抵勾画出大波那张氏从战国(仁果)汉代( 龙佑那) 唐代(张乐进求)大理国(现资料缺)元代( 现资料缺) 明代(张忠、张海、张文焕 ) 清代( 现资料缺 ) 民国(张绍周)这样 个基本的家世线索。所以,大波那张氏应为张乐进求后裔是可信的。2鹤庆的张氏后裔。张姓为大理白族大姓,其子孙遍布大理地区。鹤庆张氏仍尊张乐进求为先祖,据张锡禄先生在其南诏与白族文化一书中的有关文载而得知,今鹤庆张家登村张国清家仍保存有鹤庆张氏族谱 ,并发现有一块明洪武年间的古碑,并载明朝洪武

32、时的张忠政“仍锡(袭)之将军,仍旧管丽江、鹤庆、澜沧、浪穹等处。 ”8 鹤庆的张氏后裔,在明朝时同样拥有统治的地位,仍袭职位,与鹤庆高氏的子孙一样在当时云南境内同是有实权的巨族。根据有关资料,我们也可以大体勾画出鹤庆张氏后裔的基本线索:唐代(张乐进求) 大理国(张,见鹤庆明洪武张春碑, “高祖张驻大理段公段智祥亦以张氏旧职( 袭将军职)元代(张忠政,张乐进求之第 28 世孙,元灭大理后仍袭将军职) 明代( 张福 张春,张福“亦受职爵” ,张春于洪武二十五年“卒于私第” ,时年 83 岁) 清代( 现缺资料) 民国(张国清,鹤庆张家登村人,1917 年生,1984 年时为 67 岁)。9(P8)

33、3大理张氏后裔大理市境内张姓甚多,然而大理张氏由于居白族中心区,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反复折磨,其家谱资料反而受到历代劫焚,现手头仍无系统的世系可考。从有关的考证中得知,南诏时张氏家族任大将军、大首领、清平官、入唐使、耆老(王室的巫师) 的高级官员就达l8 名之多,数量仅次于杨、段、赵、李四姓。 10(P90)关于大理张氏后裔的一个可信资料,是元代碑刻张长老墓碑 ,张长老者,卒名叫张明,释号道真, “乃蒙国舅张乐进宁(求)之口” ,11(P40) 根据墓碑残缺的记载,张长老家源远流长,其以大理国至元初的世系是:口兴 兴德一德口 口温成 成俸俸英张明(即张长老)张世张护。张长老之父张英,于皇庆

34、元年 (公元 1311 年)“夏四月,敬奉命口充平云南碑口长老,复蒙云省扎榜谕提调碑殿 生三嗣,明、连福也。”11(P40) 可见,张长老张明应为公元 1311 年左右的人,从其上朔 8 代,每代以 25 年计,约 200 年,那么,张长老先祖口兴、兴德为辽末金初之人即公元 1lO0 年左右的人,也就是大国国王段正严时期(公元 1l0 1147 年) 之人。碑文中还记有“天开八年赦赐代不乏人,而屡值兵燹,家谱名绩,未能尽祥。 ” 11(P40) ( 查辽、金、元时期并无“天开”的年号,而有金代的“天会” 年号,并延 l5 年,从辽金元几朝带有”天”字年号中,有8 年以上的只有天会延续 l5 年

35、,那么, “天开八年” ,应为“天会” 八年, 即公元 1131 年。“赦赐” 应为张长老先祖张兴德时期的人物 此碑说明,张乐进求后裔在大理国时期和元代仍受重用,张长老之父张明曾参与元世祖忽必烈树立平云南碑的宗教长老,张明又袭其父职,其孙辈仍十分优秀, “尊奉家传,洞晓释儒” 。11(P40)惜明清无对张长老家族叉续家谱者。明代,有成化九年(公元 1474 年) 的张仲和墓志铭 ,为大理市挖色大场曲人, “世居大理厥先乃前蒙段仕宦之人且得本川荣华名坝盂州望族,曰张其姓” 。11(P40)此系张氏的枝叶世系,对张氏后裔研究缺更多资料。大理市喜洲、凤仪等地许多张姓人在明清时的墓碑中大还认自己是张乐

36、进求后裔,以“九隆族后裔” (即蒙苴颂张氏后裔)为荣,惜公元二十世纪 5O 一 70 年代的大量毁坟灭碑,现案头仍缺大量的研究资料。对大理张氏家世的研究有待更多新材料的发现。据元代张氏老墓碑所记,并与鹤庆、祥云张氏族谱相印证(祥云大波那张家与大理城张家 40 年代仍互认家世),大理有张氏的众多后人,这是不可否认的。企望学术界能有更多的人从事资料的收集工作。从张氏家族的历史看出,白子国时期应当是白族正在形成的时期,白族在汉代就是云南境内的一个大的民族,在白族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它又集合了“洱滨人” 、 “僰人” 、 “蜀人-叟人” “楚人、秦人、汉人” ,白族发展的历史是“异源同流” ,12(P6

37、4-69) 即以洱海和滇池地区的土著“洱滨人” 和“滇僰” 的基础发展起来的,马曜先生一语中的指出“明代以前汉族白族化,明代以后白族汉族化” ,这是白族发展变化的基本状况,也是白族历史复杂,族源异源同流之难以研究的原因结语综上所述,张乐进求为云南古代的巨族,云南和白族的历史曾一度以祥云、弥渡(白崖) 为中心。从战国时期仁果被封为“滇王” ,三国时期龙佑那受封张姓并建白子国,张氏在云南经济文化发达的腹心地带(滇池 洱海区域) 的古五尺道要冲中心经营了 800 多年。过去史学界仅以 六诏”为古代云南文化发展的成熟标志,似乎六诏、南诏国以前滇池、洱海地区荒蛮无文明的看法,应再作审视。在研究过去被中原

38、统治者和汉民族学者所忽略的地方民族史中,我们应用民俗、宗教、考古、文献、谱牒、语言等多种手段和形式来研究 走出单从古书中考据的模式。用民族历史的规律来判断,没有白子国长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基础,南诏不会突然崛起。没有白子国时期的佛教(阿育王之说、观音点化之说) ,何以南诏大理的佛教普及和辉煌?白族先民好佛,彝族先民善巫,白子国、南诏、大理国均为好佛之国,三个国家前后贯穿 1300 多年时间,它们在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科技(青铜器) 、文化、语言、民俗上都互相继承,而张乐进求每家世是白子国与南诏国政治军事交替中重大历史进程的推动者,云南和白族的历史上有过白子国的长期经营,白子国是一段

39、值得探讨的历史,南诏国是在其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白子国和南诏国是同一古代族群创造的历史文化,这就是本文的结论。参考文献:1 南诏文化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12 段鼎周 白子国探索M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3 .白族历史M 云南人民出版杜, 19884 尤中僰古通纪浅述校注M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9 5 元-诸葛元声滇史 M 德宏民族出版杜,19946 晋、常璩华阳国志M 上海古籍出版杜,1987 年版7 王叔武辑著云南古佚书钞:M 云南 、民出版杜19968 祥云文史资料,第 5 辑 z9 张锡禄 南诏与白族文化华夏出版社,1992 10张旭大理白族史探索M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儿 大理古碑存文录M1 云南人民出版杜199612 马曜白族异源同流说J 云南杜会科学200O (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