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页,共 页1 纪 念 刘 和 珍 君 教 案2009 级 (4)班 学生姓名 陈倩倩 学号 102062009259教学课题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时数 计划 2.5 课时媒体准备 课件,视频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散文的特点2、明确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通过整理每段的大意来理清文章思路。3、了解刘和珍的生平及死难经过,体会当时社会的黑暗,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4、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结合文意和具体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2、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3、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 重要语句的深刻理解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法。3、提
2、问法预习要求1、用序号标注各段,并理清各段大意2、注意阅读课文下面的注释,掌握重点字词的注音及其解释 3、本文纪念了刘和珍君的哪些事迹,从中可看出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4、收集资料了解“三一八”惨案的背景和经过教学过程与步骤(含主要内容) 板书内容第 页,共 页2单元导入:1、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2、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一方面指选材不受时空的限制,另一方
3、面是指表达方式可以灵活多变。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3、介绍学习本单元散文的要求:见课本 P26 第三段(让学生画出重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咱们国家的五月四号是什么节日吗?没错,就是五四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 1919 年 5 月 4 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那大家也都知道,在咱们近代,学生的爱国运动是非常多的,因为当时的社会和政府的黑暗压迫,先进学生分子为了拯救这个社会,而发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呐喊。然而,在 1926 年 3 月 18 日这一天
4、,同样是这么一群有着一腔爱国热情的青年却惨遭杀戮,被鲁迅称为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 ,感受鲁迅又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二、解题(由学生找出与众不同之点)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 ,大家是否注意到题目中的“记念”不同于“纪念” ,其实文题中的“记”相当于“纪”字,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我们知道“君”是表示对人的尊称,一般是称呼比自己品德才能更高的人,文中自然是指鲁迅的学生刘和珍,鲁迅先生是一代文豪,却第 页,共 页9如此恭敬地称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为“君” ,这是为什么?刘和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鲁迅心中有这么高的
5、地位? 三、字词(学生标注不懂的字音)徘徊(pihui) 长歌当哭(dng)菲薄(fei) 洗涤(d)踌躇(chuch) 桀骜(ji o) 赁屋(ln)不惮(dn)喋血(di) 尸骸(hi) 立仆(p) 转辗(zhn)攒射(cun) 殒身不恤(ynx) 屠戮(l) 浸渍(z)四、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创作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我们熟悉的作品还有阿 Q 正传 、 孔乙己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祝福 、 故乡 、 社戏 ,等等。五、背景介绍为
6、什么鲁迅要写这篇文章?因为要纪念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那之前老师也提到了, “三一八”惨案被鲁迅称为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泰晤士报也称“三一八惨案”为“兽性”的“惊人惨案”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观看关于“三一八”惨案纪录片)六、进入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第一节,拟一个小标题(叫同学回答)交代写作缘由2、教师引导分析:第一段: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我”作文写起,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第二段:写刘和珍爱看鲁迅的文章。 “然而”强调了她的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莽原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 “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也早觉得” , “也”字是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
7、,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是因为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 “早”字则交代写作缘由第 页,共 页9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纪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第三段: “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看课下注解“尤” ,副词,更加,惨案已使鲁迅感到悲哀,但也许流言家的无耻才真正使鲁迅奋起反击。 “出离愤怒” ,愤怒到极点,甚至超出极限,无法忍受了、 “深味” ,深深地体味。 “浓黑的悲凉” , “悲凉”可感而不可视, “浓黑”则是形象化、可视化的词,用“浓黑”修饰“悲凉” ,是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仿佛“悲凉”可感可触可视,而且是极度的悲惨和冰凉。 “快意”是反语的作用,起警告
8、作用。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更深入地体会这浓黑的悲凉的“非人间” ;二是因不能用更好的形式来纪念烈士而感到深深的歉疚;三是警告“非人间”的魑魅魍魉,不要因为肆无忌惮地杀人而高兴得太早,血债是一定要以血来偿还的。3、快速阅读课文第二节,拟一个小标题(请学生回答)介绍写作意图4、分析语句(学生讨论哀痛者和幸福者各指什么)“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指真正勇敢的革命者;“直面” ,直接面对。面,动词,面对。 “惨淡的人生”指黑暗的社会;“正视” ,正眼看,不回避。真的猛士由于能认识到现实的黑暗,却不能改变黑暗的社会和人民的灾难,所以
9、是“哀痛者” ,但他们敢于正视现实,直面人生,为国为民牺牲,并为改变旧世界而进行斗争,并以此为幸福,所以是“幸福者” ,这一句抒发了作者无限的崇敬和钦佩的思想感情。5、总结前两节(学生讨论两个必要各指什么)文中两次出现了“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第一个“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个“必要” ,在于唤醒“庸人” ,使人们牢记这笔血债。两次强调“必要” ,突出了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介绍写作意图本文写作缘由1 节 交代写作缘由2 节 介绍写作意图第 页,共 页9第二课时一、回顾(随机抽查背诵情况)之前我们已经知道
10、了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那我们接下来去看看文章的主人公刘和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值得鲁迅为她写文章。二、课文详解1、快速阅读课文第三节,拟一个小标题(学生回答)回忆认识过程和深刻印象2、教师分析“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作者反复强调刘和珍“微笑着” , “态度很温和” ,意在强调刘和珍的和蔼善良,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和反动文人的下劣。3、快速阅读课文第四节,拟一个小标题(学生回答)表达义愤之情,斥流言家的下劣4、分析语句(讨论缘由和沉默的意义)“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
11、沉迷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已” ,时间副词,已经;“尤” ,程度副词,更加。两个副词连用,表示强烈的递进语气。 “惨象” ,已足见反动派的凶残;“流言” ,则比刀枪更加阴险。军人凶残,文人嚣张。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御用文人的笔杆,这就是中国式的专制统治,这就是中国式的白色恐怖。正是这种野蛮而严密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衰亡,以至“默无声息”了。而“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极其凶残地用武力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可是横行无忌的杀人者别忘记: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 “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复句,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
12、、激励和鼓动。4、快速阅读课文第五节,拟一个小标题(学生回答)叙述遇难经过,斥当局者的凶残回忆认识过程和深刻印象表达义愤之情,斥流言家的下劣叙述遇难经过,斥当局者的凶残第 页,共 页95、教师分析“请愿而已”否定了上文段政府的“暴徒”的说法, “欣然前往”则回击了“流言”中的“收人利用” 。说明了刘和珍的请愿,是出自一片爱国之心。接着介绍烈士们英勇就义的过程,揭露反动派的凶残,并进一步证明了“虐杀”的事实。“伟大”指三个女子伟大;“从容地转辗”是对上段内容的一个方面的概括,概括的是她们互相救助的情况,如此沉勇如此友爱,其精神之伟大确实令人惊心动魄!6、文章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刘和
13、珍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总结)a、生前爱看鲁迅的文章b、毅然预定了全年的莽原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真理的渴求c、成为学生自治会成员嫉恶如仇、勇于斗争d、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温和善良e、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富有责任感f、 “欣然前往”参加请愿运动爱国热忱g、中弹牺牲教师总结:总之,刘和珍是一个进步学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新女性。文章对刘和珍的描写不多,可以看出她热心政治运动,追求进步;有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威望;本性善良,为人谦和;勇赴国难,不惜殒命。7、快速阅读课文第六节,拟一个小标题(学生回答)总结深刻教训8、教师分析“大量的木材” ,喻指人类社会大量的流血斗争。 “一小块”煤,喻指历史上小
14、小的进步。作者用类比的手法,把“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类比为“煤的形成” ,说明“请愿”的方式收获不大,作者不赞同徒手请愿的方式。9、快速阅读课文第七节,拟一个小标题(学生回答)评述深远意义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3 节 回忆认识过程和深刻印象4 节 表达义愤之情,斥流言家的下劣5 节 叙述遇难经过,斥当局者的凶残总结深刻教训评述深远意义“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第 页,共 页98、分析语句“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依稀” ,模模糊糊。 “微茫” ,隐约,不清晰。更,表示程度的加深或进一步。这个并列复句,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惨案对于将来的
15、意义。尽管在这“并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 ,但即使是“苟活者” ,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希望;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坚定地斗争、前进。9、文章结构梳理第一部分本文写作缘由1 节 交代写作缘由2 节 介绍写作意图第二部分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3 节 回忆认识过程和深刻印象4 节 表达义愤之情,斥流言家的下劣5 节 叙述遇难经过,斥当局者的凶残第三部分“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6 节 总结深刻教训7 节 评述深远的意义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写作本文的缘起,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
16、平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三、思考题:作者在开头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些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类似的话还有哪有,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第一部分:6 节 总结深刻教训7 节 评述深远意义第 页,共 页9“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开篇提及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接着提及刘和珍爱读鲁迅的文章,病订阅莽原杂志,因此说了这话,表现出作者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第三段以这话为引子,述说反动
17、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阴险的论调” ,给作者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意了。第二部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在“庸人”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印迹,而作者觉得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遗忘,警醒“庸人”世界保持记性,这话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感和责任感。“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话重复上一句“必要”的话,同义反复,表达同样的心情,感情似乎更加重了。第四部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一部分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表达作者的愤懑之情。第五部分:“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紧接着上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作
18、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接下来是揭露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话表达了作者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第七部分:“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一次记念刘和珍君!”文章结尾,哀痛到了极点。教师小结:综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很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也就是哀痛的,悲愤的、激昂的、仇恨的、失望的复杂感情,但表达时处于要说又说不出话来之间。他说不出话,也许是因为太痛苦、太愤怒,有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说出来的话只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千万分之一;但最终还是要说的,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所以第 页,共 页9“不说”是假, “说”才是真。四、课堂小结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是鲁迅逝世时一位友人为表示悼念送的一副对联,可见鲁迅的逝世对当时的中国乃至文坛是多么大的损失。逝者如斯,那旧中国的黑暗已远去,如今的我们能够生活在光明与幸福中都是前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我们不应让忘却的救主洗涤英雄的伟绩,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纪念刘和珍,纪念那些为新中国努力过的人们。指导教师:_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