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帝不是孩子篱笆那边指谬 向晓华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上有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一首篱笆那边 ,选自太白文艺出版社1979 年版的狄金森名诗精选 ,江枫翻译。原文如下: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棵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该诗中“孩子”一词的翻译是错误的。此外还有几处其他错误。由于翻译文本错误,直接导致了包括教师教学用书 、 语文读本在内的许多错误理解和分析。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在此指出,并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 初读这首诗,觉得诗中意象特别含蓄、隐晦,作者寓意难以把握。情急之下查阅了教师教学用书 ,发
2、现是这样分析的: “鉴赏要点打破生命时间的顺序面对篱笆和红草莓,诗人触发了无限的诗意,仿佛穿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历程,回到了她的童年的幸福时光,充满了创造的发现和美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回忆,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各自独特的感受。 ” 狄金森真的在缅怀“童年的幸福时光” ,留恋儿时的率真与纯朴,感叹韶光易逝吗?大可怀疑。 首先,从“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这两句来看,作者是以一个小孩子的口气和角度来写这首诗的。 “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更是活脱脱的儿语。小孩嘴馋,想吃篱笆那边的草莓,可又担心弄脏了围裙,上帝会责骂自己,心怀犹豫,这很好理解。关键在于, “我”究竟爬过篱笆没有?从“他
3、也会爬过去”的“也”看来, “我”爬过去了。既然如此,那么前面的“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岂不是废话?后面的“可是”又有什么转折的必要?着实令人费解。 看来需要查英文原著,如下: Iver the fence - Strawberries - grow- Over the fence - I could climb - if i tried, i know - Berries are nice! But - if i stained my apron - God would certainly scold! Oh dear, i guess if he were a boy - Hed - cli
4、mb - if he could! 对比原著,发现译文倒数第二句“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 “他也会爬过去”两句的“也”为无中生有,空穴来风,应属想当然,因为原著中并无任何可作此种翻译的单词。如此一来,前面的推论“我爬过了篱笆”就站不住脚了。从后面的转折语气看起来, “我”应该是没有爬过,这样语气才顺畅。都是小孩子,为什么“上帝”可以不用担心弄脏围裙,而“我”却有所顾忌而不敢爬呢?是不是因为“上帝”有无上的权威,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只能这样推测。三水中文优秀教案中的高二新教材外国诗四首认为: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或代表着种种清规戒律。 “我” “想爬
5、过” 、 “能爬过”是“我”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造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相关网页上的分析与之类似:诗中的几个意想都有象征意义。 “草莓” ,可以看作人们所喜爱的事物,所追求的目标;“篱笆” ,既是一种界限,更是一种障碍,是阻隔人们实现愿望的一种距离,而篱笆那边的草莓总似乎更甜,则道出了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上帝” ,可以指长者、尊者,但又不尽然。诗的结尾意味深长,无疑是对“上帝”的调侃。 (二) 如果译诗没有出现其他差错,以上两种理解应当都是
6、勉强可以接受的。问题是译诗倒数第二句“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的翻译也不准确。遍查英汉词典, “boy”都不能直接翻译为“孩子” ,而应译为“男孩” 。译为“孩子” ,表明作者是以成人的实际视角进行审视;译为“男孩” ,则表明作者是站在与其相对的“女孩”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我认为,诗中的“我”应属后者,是一个女孩形象。以此为前提再看这首诗,发现所有疑问都迎刃而解:一个女孩,看到篱笆那边长着草莓,很想爬过去摘(当然也有能力爬过去) ,但她身上系着整洁的围裙,担心弄脏了受到上帝的责备,惆怅之余,突发奇想:如果上帝是个男孩,如果他有能力爬过篱笆,他一定会爬过去! 其实这个词究竟该如何理解,
7、以英语为母语的研究者更有发言权。澳大利亚拉托贝大学的 gloria lappin 这样评论这首诗:“她(指作者)描写一个好女孩想摆脱淑女模式的束缚,同时又担心自己举止太过鲁莽。但是淑女模式就是为了将女性圈在里面而创造的,为了压抑、控制、支配、包涵、禁止、限制女性,使她和其他姐妹没有两样。她揭示父权制的要义,是以以下信念为基础的:即男子是上帝的代表者,所以摘草莓以及攀爬、玩耍的权利,属于那些和上帝最相仿的人,特别是男孩子。 ”另一位研究者在一篇题为狄金森诗中的喜剧主题的文章中指出:“这里狄金森谈到一位即将因爬过篱笆弄脏围裙而陷入麻烦的女孩,而这些事情淑女们是不会做的。通过诗歌结尾处的男孩一词的强
8、调,我们看得出如果上帝是个男孩结果会迥然不同。 ”伯利兹的 carol ann duke 也认为该诗含有对女性的特别期望。这些研究者无一例外地将“”理解为男孩。这样看来, 篱笆那边的主旨实际上是对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的含蓄批评。 (三) “知人论世” ,狄金森的这种思想是和她的性格、身世,和她的情感经历分不开的。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十九世纪美国女诗人,一生写了 1700 余首诗,除少数几首外,都是死后别人整理出版的。诗写得都很短,富有奇想,常寓有深邃的哲理。狄金森 25 岁前开朗活泼爱交游,25 岁之后突然在遥远的马萨诸塞隐居终了一生。她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谜,直到她的秘密日记被公
9、之于众。钱红丽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才华就是一柄利刃这样写道:“当读到艾米丽的日记时,凭一个女人的感性直觉,我认为艾米丽的自闭一定与爱有关。年轻时,她就清醒地认识到,男孩子追逐自己是冲着美貌的,并非冲着智慧。那是十九世纪的美国,艾米丽一边讨厌着做家务烤面包,一边把诗写在食谱上。她多么希望自己的诗也能像家喻户晓的希金森一样被人承认啊。好不容易到了三十岁,她爱上了沃尔斯。这个人是个编辑,可惜,他一点也不欣赏艾米丽的才华。尽管艾米丽的诗是那么卓绝。所以,她的爱注定得不到回应了。痛苦的艾米丽写下 100 多封没有寄出去的信。在日记里,她说,我从不打算寄出去,让纸页吸收我的痛就好。努力追求一颗不可得的心灵
10、让我十分疲乏,接着我好像听见了细微的警告,说爱情不能与智慧长存。这样的选择对我而言太过困难,几乎将我的心撕裂再后来,不幸的艾米丽又爱上了洛德。洛德,一个法官,与艾米丽的父亲是同行。他带着自己的夫人去艾米丽家作客。渐渐地,艾米丽就喜欢上了这个比她大 18 岁的男人。有才华的女子总是喜欢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张爱玲、西尔维娅?普拉斯莫不如此。接着,艾米丽就给他们夫妇俩写信。她说,我给他们写一封信能花去一个晚上的时间。我向两人说话,可是我的心主要是给他的。最重要的是,艾米丽让洛德把自己当成一个诗人,而不是一个女人。这说明了艾米丽最终的恐惧是爱的崇拜会损伤她诗人的人格。在洛德的太太去世之后,洛德死于中风
11、,这对 54 岁的艾米丽来说,真是个深深的打击。她不会再爱了。两年后,艾米丽去世时,她的妹妹维妮在她的棺木上放一束鲜花,让她带给洛德法官。”对男女在诸多方面,特别是爱情上的不平等的不满和批判,深深渗入狄金森的思想和文字。女权批评认为,每一个觉醒的女性身上都有一种因判逆而来的疯狂,就像勃郎特的简?爱中疯女人的伯莎其实正是好女人简?爱的另一面, “阁楼上的疯女人”作为一个意象,最好体现了男权文化对于女性的压制和迫害,疯女人伯莎代表了每个女性身上都有反判的愿望,伯莎最后将桑棵尔德烧毁,是简?爱反抗罗切斯特男性中心位置的潜在欲望的位置,不过,在父权制强的压力下,以往的女性和女作家们只能以“倾斜”的方式
12、来讲述自己的这一愿望,“从简?奥斯汀和玛丽?雪莱到艾米莉?狄金森等妇女都创造了某种意义上属于再生羊皮纸式的作品” ,这些作品以屈从父权制文学标准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女性充满反抗的内心。她们虽不免为父权制的诗学的肢解,但因为她们那掩藏不住的独特气质,已使人们尽可能地记住了她。 (四) 其实,课本上的译文还存在另一处明显错误。第三四句“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中的“愿” ,与之对应的英语单词的意思却是“尝试” 。换言之,这两句应译为:“如果我去爬我可以爬过” 。二者相差甚远。课文的意思,只要想爬,就可以爬过,难道“我”不想爬吗?可见说不过去。 选入教材的文章,应该是经过精心挑选并严格把关的,不应该出现这样多的错误。建议教材审编者在选入外国作品的时候,尽量多找几个译本,反复比较,决定取舍。另外,最好能将原著附在课本或教师用书之上,以便及时发现错误,避免以谬传谬。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