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人口年龄结构已完成向老年型的转变1、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成因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它是过去和当前人口出生、死亡、迁移变动对人口发展的综合作用,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在卫生保健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人口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特别是低年龄人口比其他年龄人口死亡率有了更大幅度的下降。而出生率仍维持在高水平,因此人口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1962-1970 年中国创造了迄今为止历史上人口年增长速度的峰值水平。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滞后于死亡率的下降,产生了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凸出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凸出的部分也在移
2、动,从未成年到成年,最后到老年。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2、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与现状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转变密切相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都是随着人口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逐渐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年型转变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逐步深化的渐进过程,经历了大约 150 多年的时间。我国则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进行的,且明显带有人为的痕迹,经历着更加迅速的人口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快的变化,即从相对年轻型人口结构,直接转变为相对老年化的人口结构。1953 年和 1964 年第一、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基
3、本属于年轻型,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尤其是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伴随人口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急剧下降,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转变加快。到 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已初步进入成年型,到1990 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已变为典型的成年型。此后,人口年龄结构继续老化,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向老年型转变。到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达到 8811 万,占总人口的6.96%,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据 2008 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
4、08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 8.3%,与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又上升了 1.3 百分点,表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仍在进一步发展(见表1,表 2)。3、人口年龄结构面临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当人们关注着快速增长的中国人口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时,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悄然老化,使我们又面临另一个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大。据2008 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1.1 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 23%,占亚洲的 38%。二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
5、进入老年型仅用了 18 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据预测,到 2020 年,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比 2000 年提高 4.96 个百分点,届时每 8 个人中就有一个65 岁及以上老年人。2020 年以后老龄化程度继续提高,到 21 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 25%,每 4 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三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达时期出现的,对老龄化的承受力强。同时,由于老龄化速度慢,允许其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准备和适应。中国人口老龄化是由于生育率急剧下降造成的,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经济基础
6、尚不具备供养老年人口的能力。目前,中国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深度老龄化,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银发浪潮将成为 21 世纪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如何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成双赢的局面,是我们亟待研究思考的问题。 二、新中国人口发展取得的成就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为了减轻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中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实施旨在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成功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
7、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转变。中国人口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使中国少生了近 4 亿人,使总人口达到13 亿延迟了 4 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同时也使世界 60亿人口日推迟了 4 年。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 20 世纪唯一达到低生育水平的国家,并将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提早半个世纪实现人口零增长,对世界人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止,减缓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 40 年左右的人口抚养比(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相对较低的黄
8、金时期,增强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3、人口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人口是典型的高出生、高死亡模式,人口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都非常高。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政府对文化教育和健康方面的巨大投资迅速改变了上述状况,营养和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人口受教育水平迅速提高。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跨跃,人口优势顺利地转化为发展的优势和经济增长的动力。三、新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未来几十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人口安全的高风险时
9、期,人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1、人口众多仍然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尽管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低增长时期,未来 20 年人口增长速度还将进一步减慢,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惯性作用,人口总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按目前生育水平预测,到 2020 年,人口总量将达到 14.3 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 2032 年前后,达 14.7 亿左右。人口总量过大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控制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2、老年人口数量迅猛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随着多年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将
10、急速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重度老龄化。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提高。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是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而中国的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时间差。庞大的老年人口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妥善解决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服务,任务相当艰巨。3、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保持增长态势,就业压力始终较大。未来十几年 16岁及以上人口的规模始终较大,总量在 9 亿以上,20132020 年将超过 11 亿,并呈增长趋势。劳动年龄人口基数大,高峰持续时间长,对人口就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4、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未来相当
11、长一段时间里,流动人口还将持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进入加速提高阶段所决定的。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并不能单靠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来实现,必然引起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5、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巨大压力。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1981 年为 109,只略高于正常范围(103107);2000 年提高到 117,到 2008 年则高达 121 左右,严重偏离正常范围。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势必对今后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此外,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高,任何政策偏差和工作失误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的反弹。同时,人口总体素质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人口分布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些都会对我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总之,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人口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