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177.50KB ,
资源ID:322332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223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外教育简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DOC)为本站会员(国***)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外教育简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DOC

1、中外教育简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1 填空 1、礼记 2、八股文 3、劝学篇 4、壬戌学制 5、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6、爱弥儿 7、教育即生活 8、柏林大学 9、绅士 10、 1988年教育改革法 11、性恶论 12、循序渐进 13、 1912年 14、黄炎培 15、学校式、社会式、社会式 16、巨人传 17、世俗性 18、教育基本法 19、统一学校 20、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21、孔子 22、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 23、 1862 24、康有为 25、蔡元培 26.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7.行会学校 28.教育补助金法案 29.初等教育法 30.中世纪大学 31、 劳动 32、 董

2、仲舒 33、程朱理学 34、京师同文馆 35、杜威 36、 巨人传 37世俗性 38.苏格拉底 39.理想国 40.教育基本法 二、名词解释 6 六书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 “六艺 ”兼备的教育传统,整理了 “六书 ”作为实施 “六艺 ”教育的基本教材。 “六书 ”是孔子进行 “六艺 ”教育的基本教科书。 “六书 ”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即后世所称的 “六经 ”,而事实上,由于乐的失传,后世的儒家教育便只剩下了 “五经 ”。 7 三大文教政策 兴太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 爱国女学辛亥革命前中国教育会蔡元培、 蒋观云于 1902年春所创办的女子革命学校。先由蒋任经

3、理,后由蔡元培接任。办学方针 “不取贤妻良母主义 ”,而 “欲造成虚无党一派之女子 ”为目的。蔡元培认为 “革命只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下暴动的种子。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学,预备下暗杀种子 ”。为成功地培养无政府主义者和刺客,爱国女学于年幼班授予普通知识,年长班则开设法国革命史、俄国虚无党主义,尤其注重化学课的学习。在辛亥革命时期,爱国女学校的学生 “多有从事于南京之役者 ”,对当时的革命运动作出了应有的 贡献。 9 杜威 (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 “教育即生

4、活 “和 “学校即社会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 “从做中学 “ 这个基本原则和 “思维五步法 ”。同时还强调 “儿童中心 ”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5、费里法案 18811882年期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体化。这些法案规定: 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 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费里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6、

5、五项竞技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将氏族贵族子第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 718岁,男童被送往国家教育机构,过半军营式生活。在这段期间,他们要接受单调的军事体育训练,其训练的基本项目为 “五项竞技 ”,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此外,骑马、游泳、作战游戏、击剑和 唱战歌也是未来军人必须学习的。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训练非常严格,各个项目都必须达到一定要求才能终止。 7、墨子 (约公元前 468-376)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教育家、躬行实践的科学家,并且是一位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社会改革家。由于当时各种学术思想极为活跃,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空前发展,墨子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的突出特色

6、,既是他提倡并注重科技教育。 8、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认为教育的宗旨是 “明人伦 ”,是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认为人的天赋秉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天地之性 ”;二是 “气质之性 ”。所谓 “天地之性 ”,它是禀受 “天理 ”而成的,是符合封建纲常的。所谓 “气质之性 ”,是天理与人欲混杂的。既存在着违背天理、违背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各种欲望。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变化人的 “气质之性 ”,保存其中的天理,灭尽其中的人欲。 9、 梁漱溟( 18931988年),原名焕鼎,出生于北京一个数代官宦家庭,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新儒家代表者,乡村建设实验的重要领袖之一,也是山东邹平

7、及菏泽等实验县的实验理论设计师。 主要著作:新教育大纲教育 ABC。 10、巴特勒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也称 1944年教育 法,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实施 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巴特勒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11、公立学校运动:为了有效地培养新型劳动

8、力以适应经济发展,为了把各不相 同的移民熔炼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之中,巩固新兴的资产阶级政权,迫切需要建立平等、免费、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公立学校来普及教育。从 19世纪 20年代开始,美国掀起了一场席卷北部和中西部的公立学校运动。这场运动就是要以公共税收来维持公立学校。到 19世纪 60年代,用公费为所有儿童提供免费学校教育的观念得到了相当普遍的承认,许多州还制定了通过征税强迫当地居民扶持公立小学的法令。公立学校运动是美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奠定了美国教育制度的基础,改变了殖民地时期教派控制教育的局面,加速了美国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 12、要素主义教育思 想:要素主义是 20世纪 3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

9、起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教育流派,它激烈批评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认为进步主义教育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下降;主 把人类文化的 “共同要素 ”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强调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13、劝学篇 劝学篇是张之洞洋务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著作。 1898年维新运动高涨之时,张之洞出版了劝学篇,系统阐述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洋务教育思想。劝学篇分内外两篇。内篇务正, “以正人心 ”,专讲 “中学 ”,共 9篇;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专讲 “西学 ”,共 15篇。张之洞深感当时中国封建统治不稳固,人心浮动,整个社会出现

10、了 “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 ”的变局。在这种危境中,中国亟图自保,即要保国保教保种。基于这种出发点,兴学办教育就必须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14、学而优则仕 这是孔子选拔人才的方针,可概括为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在这里 “优 ”指的是有余力的意思,整个这句话则释义为:为官从政已尽职尽责,且尚有余力的情况下,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即应该不断的学习提高;已经有了丰富 的知识,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应该将学到的知识取之于社会,再服务于社会,即要出仕为官。孔子对人才的选用,不是以身份地位为标准的,而是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反对 “任人唯亲 ”

11、,主张 “任人唯贤 ”,并坚持 “举贤才 ”的用人主张。这既为平民从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吸引了人们对学习、对教育的浓厚兴趣,促进了私学的勃兴,同时也是对奴隶社会世袭制的巨大冲击,促进了封建官僚制的形成。 15、万木草堂 康有为于 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创办的一所新型学馆,并著有长兴学记为学规。办学目的是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组织力量 。在这个学校里,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校的管理上,都是一反当时的旧传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不同流俗地充满了生机。万木草堂宣传维新理论,培养变法人才,为挽救危亡做出了贡献,所以,引起了顽固派的仇视, 1894年 8月清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

12、查封。 16、骑士教育 :是中世纪西欧早期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家庭教育形式,学习内容以 “骑士七技 ”为主,轻视读书、写字、计算等文化知识,以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手段来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17、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它产生 于 1617世纪,兴盛于 19世纪,在 19世纪中后期的欧美各国得到了较广泛的传播。科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反映教育客观规律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论断;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科学教育思想

13、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8、 论雄辩家: 论雄辩家是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发表于公元前 55年,在此书中,他谈论了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 和应该具有的品格。 19、启发诱导 是孔子关于教师如何教的方法问题。在孔子看来,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和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 孔子强调的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否则,越殂代疱,搞填鸭式,满堂灌,代替思考和表达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失败。孔子强

14、调启发教学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启发诱导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的逻辑推理能力。孔子善于启发诱导,获得弟子对他的称赞: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 20、退款兴学 20世纪初,由于美国实行排斥华工政策,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沿海各地爆发了广泛的抵制美货运动,对美实行经济制裁。美国感到以武力镇压不能征服中国,就改弦更张。美国国会在 1908年通过一项 “退还庚子赔款 ”的法案,要求利用这笔八国联军掠夺的赔款,诱使清朝政府选派留学生,并在北京开办一所学堂,名为 “清华留美预备校 ”。法案通过后,立即照会清朝政府,要求从 1909年开始, 4年之内每年派 100名学生赴美留

15、学,从第 5年起 ,每年不得少于 50名,直到 “赔款 ”退清为止。美国这一招,形式上是帮助中国兴学,而实质是妄图培植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按照美国的要求,为执行 “退款兴学 ”的计划,于 1909年 6月专设了游美学务处,负责考选学生出国留学,并于 1911年在北京建立一所留美预备学校 (1924年改为清华大学 )。这所学校从开办到 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共计派送留美生 1279人。对于美国这个 “退款兴学 ”的侵略阴谋,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也纷纷效尤。 21、性善论 关于人性,孟子认为人天生是善的。在战国时期,不同的学派对人性的问题有不同的看 法:荀子主张性恶,告子人为人性不善不恶,而

16、孟子主张性善。 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包括二层意思:一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二是指人的善性是天生的 “良知 ”、 “良能 ”,是人性所固有的,而不是外在影响或教育的结果。 22、 公学 也是一种文法学校,最初是因为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所定教学目的又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而得名,实际上它是一种私立学校。主要进行古典文科教学,很快发展为只限上层社会子弟才能入学,教育目的实际表现为培养未来的、具有特权的官吏和统治阶 层人物。 23、 导生制 又称兰卡斯特 贝尔制,是指由教师对学生中年龄大、成绩好的施教,而后由他们任导生,转教其他的学生代

17、替教师的职责。这种制度节省师资、花费少,在英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初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鼓励学生、班级之间进行竞争。但它不能给儿童以系统、充分的知识,也有机械、生硬的毛病,只注重学生的外部动机,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实行体罚,所以只能满足民众对低水平初等教育的要求,不可能适用于各种程度的教育。 24、 总纲计划 主要关于如何对普通初等和中等教育加以改进的问题,并没有涉及到高等教育。在初等教育上,计划建议所有的儿童均应先接受四年制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的促进阶段教育。在这两年中,由教师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能力、兴趣

18、,进行定向指导;在中等教育上,计划建议设置三类中学,即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高级中学,从而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总纲计划的颁布,适应了战后德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德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保留了德国传统的等级性。这个计划的颁布也标志着联邦德国全面教育改革的开始。 25、大 学 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一说曾子作。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至淳熙年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四书之一。内容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条目,成为南宋后理学家讲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 26、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

19、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是相对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书院教育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一般认为书院之名起于唐代,书 院制度的形成则在宋代。 27、时务学堂 维新变法时期的一所著名的新式学堂。是谭嗣同等于 1897年发起,得到维新派地方官的赞助,在长沙创办的一所新式学堂。 1897年梁启超应聘任学堂中文总教习,并主持学堂工作。他曾订立一个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从 “立志、养志、治身、读书、穷理、学文 ”等十个方面,为学生规定了奋进目标,充分体现了维新派 “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 ”的教育思想。时务学堂和万木草堂一样,为维新变法运动培养了一

20、批人才。由于教学中宣传变法思想,成立仅几个月,就被迫停办。 28、福斯特法案:又称 1870年 初等教育法,规定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全国划分学区,由经过选举产生的 “学务委员会 ”负责监督本学区的 教育工作;各学区有权实施五至十三岁儿童的强迫教育;承认以前各派教会所兴办或管理的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学校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凡是接受公款补助的学校一律不得强迫学生上特定的宗教课,一般性宗教教学则须安排在首节课或者末节课,以利于学生在听课与不听课之间自己做出选择。该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出现了公、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2

21、9、骑 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早期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家庭教育形式,学习内容以 “骑士七技 ”为主,轻视读书、写字、计算等文化知识,以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的手段来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30、基佐法案:该法案由教育部长基佐制定,于 1833年颁布施行。规定每个乡必须设立一所初等小学,每个城市要设立一所高等小学;儿童入学要交费;初等小学课程有读、写、算、法语、神学、道德,高等小学课程开设几何、测量、绘画、史地、音乐,注重生产生活相关知识的教学;强调加强宗教教育;教师必须经专门训练,得到国家证书 后方可任教。基佐教育法的实施是法国初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步骤,推动了法国

22、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发展。 三、简答 3 简述汉代独尊儒术的政策: 第一 ,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的结果 ,推动了汉代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汉代的学校教育实质上就是经学教育 ,统治阶段为了扩大儒术的影响 ,大力兴办学经的学校 ,选拔经学教师 .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动了我国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 ,为封建制度学校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 ,实行读尊儒术的结果 ,确立了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汉王朝选拔官吏有两种途径 :一是从太学生中挑选;二是从地方官吏中晋升 无论哪种途径 ,均以通晓儒经为标准。 2、简述朱子读书法 朱熹一生酷爱读书,他对如何读书有着深切的体会,并对如何指导学生读书有丰

23、富的经验。关于这方面,他在平时对学生所述的语录,比较宋儒其他教育家更为多而详尽,内容十分丰富。他的学生弟子汇集他的平日之训加以概括,归纳为 “朱子读书法 ”六条: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和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影 响久远。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的基本主张及特征如下: 文艺复兴前期,比较重视以古典语言和古典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并把宗教教育作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文艺复兴后期,比较重视教育的世俗性和贴近现实生活,强调教育应培养新人。 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文艺

24、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也比较注重教育世俗性,但它更强调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当然,新教提出的普及教育主张是以宗教教育为中心的。 宗教改革后出现的唯实主义教育思想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种思想更加注重现 实生活,注重提高人的地位,强调教育应按照人的自然发展顺序进行,强调教学过程应当运用新知识和新方法,洋溢着一种入世、求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社会进步对教育的客观要求。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促进了古典人文学科的发展;人的发展和世俗利益成为教育关注的内容;奠定了近代教育思想的基础,近代的自然主义、国家主义等教育思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思想渊源。 4、简述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1、国

25、家化的教育思想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要想建立理想的国家必须依赖于教育,国家要对每个有公民身份的人进行良好的教 育。 2、 柏拉图主张教育由国家管理,由国家建立统一的学制,即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体系。他认为国家对教育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对教学内容应进行严格控制,从根本上保障教育的一直性和不变性,使教育成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有力手段。 3、他非常重视教育与政治生活的关系,把教育看作是建立和巩固一个 “理想 “社会秩序的工具。 5、简述宋初三次兴学的内容及其影响 宋初先后掀起三次规模较大的兴学运动。第一次兴学运动是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 1044年),即所

26、谓 “庆历兴学 ”。由宰相范仲淹等人倡 导和组织。庆历兴学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州、县立学,并改进太学和国子学。二是改革科举。凡应科举者须先受教育,规定士子在学三百日方准考试。 第二次兴学运动是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 1071年)开始,即所谓 “熙宁、元丰兴学 ”。这次兴学运动是由宰相王安石发动和领导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整顿地方官学和实行太学 “三舍法 ”;二、改革科举制度。罢明经诸科,专以进士取人;三、设立经义局,编审经学教材,统一学校和科举内容;四、整顿和发展专科学校,创办了武学,恢复了医学和律学。 第三次兴学运动是在宋徽宗 崇宁元年开始的,即所谓 “崇宁兴学 ”。崇宁元年

27、八月,诏天下兴学,以三舍考选法令行天下。州置教授二员,县亦置小学。县学生选考升州学,州学生三年升太学。崇宁三年,又下诏以学校取士,停废科举。 宋初的三次兴学运动,尽管每次时间不长,但取得的成就很大。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在整个社会造成了重视学校教育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学校对科举的依附;推动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宋朝无论是中央的官立大学还是地方的郡县学校都比唐朝发达,学生的入学范围和名额也比唐朝时期有所扩大和增加。 6、如何评价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思 想 。 “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 ”的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基本思想,也称 “政本艺末 ”思想。梁启超对这个问题作了专

28、门论述。 梁启超认为政学就是研究古今中外治理天下之法。 “以政学为主义 ”就是以它为体,把它放在教育内容的首位,也就是说教育目的首先是在培养政才,管理国家的人才。 “以艺学为附庸 ”就是要求把艺学放在次于政学的地位。所谓艺学就是指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也就是当时所说的 “格致之学 ”。为什么要把艺学放在次于政学的地位呢 ?梁启超认为如果国家有了政才,而无艺才,执政者可以振兴艺事 ,甚至也可以借才而用,因为政才可以指挥艺才。相反,国家只有艺才,没有政才,则国家没有管理之才,艺才再多也不知怎样用。在梁启超看来,中国当时急需的人才是政才而不是艺才,艺才再多也不能解决挽救国家危亡的问题。 “以政学为主义

29、,以艺学为附庸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从推动变法运动的需要出发,对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它要求教育要把培养政才放在首位,其目的就是要用这种政才取代封建官吏,从而改变官吏的政治素质,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 7、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1957年苏 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美国认识到在培养人才,发展尖端科技方面的落后。在美国教育家和公众的强烈抨击下,美国联邦政府于 1958年 9月 2日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令主要内容为: 1加强普通学校的 “新三艺 “,即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以及其他重要科目的教学。 2加强职业教育。 3强调 “天才教育 “。 4增拨大量教

30、育经费,作为对各级学校的财政援助。 196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国防教育法修正案,把国防教育法的有效期延长到 1968年,而且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并增加了学生贷款和奖学金的名额。 国防教育法 的颁布是美国立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大量教育经费的投入,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使小学的入学率迅速提高,中等教育普及速度也大大加快。该法令对培养美国科技人才也产生了巨大作用。成为至今美国教育的根本大法。 8、简述法国统一学校运动的产生及其意义 1、二战前法国的教育已形成具有现代特点的教育制度,但双轨学制带来的不平等,使人民要求教育平等的呼声此起彼伏,在这种民主斗争日益高涨的背景下,法国不得不改变它的双轨制,

31、朝着统一学校制度的方向发展。 2、 1919年一些进步的社会人士和教师组成了 “新大学同志会 “,他们在批判 双轨制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建立统一学校的主张,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 3、 “新大学同志会 “强调统一学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民主教育;二是择优录取。即废除双轨制而实行统一学校;以儿童的智力水平和才能来选择进入高一级学校的机会。 4、 “新大学同志会 “的要求和主张反映了欧洲新教育运动对法国教育的影响。以此为先导,法国很快掀起了 “统一学校运动 “,并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使法国的统一学校在初等教育领域获得了明显的进展。 9、试述汉代 “独尊儒术 ”的政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汉代封建集权

32、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基本确 立并得到巩固后,须要有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尤其是统一的学说思想为政治服务。汉武帝继位后,由于形势发生了变化,统治阶级进一步谋求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大一统。这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文教政策便提出来了。儒家学说思想取得独尊的地位,这不仅对汉代的教育,而且对汉以后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都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第一,实行 “独尊儒术 ”的结果,推动了汉代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汉代的学校教育,实质上就是经学教育。统治阶级为了扩大儒术的影响,大力兴办学经的学校,选拔经学教师,出版经学书籍,增加学生名额。随着学校教育事业 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为封建制学校体系

33、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实行 “独尊儒术 ”的结果,确立了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汉王朝选拔官吏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太学生中挑选;二是从地方官吏中晋升。无论哪种途径,均以通晓儒经为标准。 总之,汉代实行 “独尊儒术 ”的结果,无论对养士还是选士均有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四句话加以概括:兴官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选儒生。可见, “独尊儒术 ”政策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10、简述教会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早在鸦片战争前, 西方国家的一些传教士就来到中国沿海一带进行传教活动,并且开始设立学校。鸦片战争后,随着英国军事入侵,各国的传教士也相继拥入中国。除传教外,他们陆

34、续开办教会学校。从 1840年至 1900年六十年间,教会学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40年一 1860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传教士在当时开放的几个港口开办一些附设在教堂的学校,均属小学程度,规模也很小,目的主要是 “传教 ”。 第二阶段。 1860年一 1875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教会学校发展迅速,和前一阶段相比,虽仍以小学为主,但已开始出现了教会 中学,从比例上看中学约占百分之七左右。 第三阶段。 1875年一 1900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教会学校从数量上看有恶性的发展,教会中学的数量增加,同时出现了教会大学。 11、简述终身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是本世纪 60年代开

35、始流行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 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成员 -保罗朗格朗( Paul Lengrand)出版了终身教育导论一书,最早提出了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终身教育贯穿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影响着学习者生活的所有方面,是一个全面的、连续的过程终身教育的组织原则和模式。第一, “终 身 “原则。第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第三,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结合。第四,人人受教育与人人办教育结合。第五,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结合。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实践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其次,终身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促进社会教育化和学习社会化的

36、过程。再次,终身教育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化,为人们提出了一条发展完善自身的崭新之路。最后,终身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使教育与社会、生活更贴近,为教育发展开辟了空前广阔的天地。 12、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1、昆 体良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有它独有的优点:学校教育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学生在群体中学习更有兴趣;学校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学校教育还可以养成适应公共生活,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儿童到一定年龄就应到学校中接受教育。 13 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 孔子所提倡的德育内容可以用仁来概括。仁是孔子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它包括了热应具备的所有的美德。

37、其中,孝悌是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准则,是实现 “仁 ”的基础。爱人,是 “仁 ”的核心。意思是仁德的人对别人要富有爱心。复礼,是仁的表现。要遵 守登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孔子德育思想体系。 14 简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1)论教育的 “开民智 ”作用。梁启超也十分重视教育的开民智作用,但他更重视 “开智 ”对变法的重大意义。 (2)培养新民的教育宗旨。梁启超认为,正确的教育宗旨,当立为培养 “新民 ”。( 3)论变科举,兴学校。( 4)论师范教育和女子教育。 现代意义请同学们结合他的思想,评介一下现代教育。 15、彼得一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 1

38、8世纪初,沙皇统治者彼得一世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在考察欧洲各国后,对俄国进行了 多方面的改革,也包括教育方面。) 1)、创建实科性质的学校(特别是有关军事技术的专门学校)是彼得一世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这些学校为俄国培养了不少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 2)、调整初等义务教育结构,进行举办普通国立学校的尝试。 3)、为培养本国的高级人才,彼得一世还提出了建立科学院的设想,并在晚年为成立俄国科学院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草拟了章程。 4)、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对俄国社会和教育的近代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缺乏直接的推动力,因而彼得一世去世后,改革就陷入了停滞。 16、中世纪西欧 早

39、期教育的类型及特征 1)、中世纪西欧早期的文化和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育、科学和文化处于衰退状态。 2)、教会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主干,封建主的世俗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另一方面。 3)、基督教教会控制下的教育设施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等三种。 4)、世俗教育主要有宫廷学校教育和骑士教育。 17、唐代科举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重新走向统一和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一方面,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官吏充实到政府各级行政机构之中去。另一方面,庶族中小地主的经 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在这种情况下,再实行按门第取士的九品中正制,让地方豪强大地

40、主享有选士用人的大权,则既不利于满足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也不利于满足中小地主做官从政的合理要求。所以,重门第不重才学的九品中正制再也不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新的取士制度已势在必行。科举制在这种宏观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生徒 ”,指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读书期满的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优秀者,然后推荐到吏部备案;二是通过州县地方选拔考试而选送的 “乡贡 ”;三是皇帝亲自选中的考生 “制举 ”。实际上考生的主要来源只有二个,即生徒和乡贡。 关于报考的手续,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两级进行,即地方州县及中央官学的预试和尚书省的省试。唐代科举考试的程序是:乡试 (州、县的地方考试 )

41、省试 (尚书省的礼部考试 ) 吏部复试。 唐代科举,设科繁多。其中常设的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这些科又称常科。制科是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科目多达一百多个,这些科目的设置旨在不拘一格地选拔各种特殊人才,其考试的内容 和时间都比较灵活而不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虽多,但方法却只有五种,即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 18、简述宋代科举考试防范舞弊采取的措施 一是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考试。宋代法律规定: “馆阁、台省官有请属举人者密以闻,隐匿不告者论罪 ”, “诸王、公主、近臣,勿得以下第亲族宾客求赐科名。 ” 二是临时指定主考官,实行 “锁院 ”制,宋代主考官年年更换

42、。唐代主考官的权力极大,极易营私舞弊,宋代为了避免考官徇私枉法,采取了由皇帝临时 指定主考官的办法。宋代任何官员都有可能被皇帝点名主持科举,同时还设置副主考官多人,以便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三是举行复试和 “别头试 ”。 四是实行 “糊名 ”和 “誊录 ”制度。 19、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些大的教育改革,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教育所提供人才和二战中人口的减少相冲突,导致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此,苏联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 1958年的教育改革。苏联于 1958年 12月 24日,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法律,这

43、个法律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直接把教育改革的问题提出来的,用法律手段确定了 1958年 -1964年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法律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学校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 1966年的教育改革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专家,苏共 23大以后,于 1966年 11月 10日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的决议。此决议确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 20世纪 70年代的教育立法 1973年 7月 19日,苏联 通过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国民教育立法纲要,这个纲要规定,苏联的国民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普

44、通中等教育、校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几个方面。重视渊博而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使立法纲要的主要精神。这个纲要是用法律的形式对 60年代中期以来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措施加以肯定,。4、 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 1977年 12月 22日,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这一决议特别强调并重视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成了中学的一个重 要教育项目。 1984年 4月,苏联通过了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这个基本方针成为苏联最近教育改革的正式文件,此后苏联又发布了一系列具体文件使基本方针的贯彻更具有操作性。 19

45、87年 3月 21日,苏联又公布了苏联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这是苏联继 80年代初期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之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高等教育的新动向。 20、 洪堡德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洪堡德依据新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制定了包括学制、课程、考试、教法、学校管理和师资培训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方案。 1、初等 教育上,在学科内容上,减少了宗教神学课,增设了实用知识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废除体罚和死记硬背,采用实物直观教学。洪堡德还改进和提高了师资培训工作,一方面从瑞士邀请席勒到普鲁士办师范学校,另一方面派谴教师到瑞士向裴斯泰洛齐本人学习。德国的师范教育因受裴斯泰洛齐的影响有了较大的发展。

46、 2、中等教育上,洪堡德的改革使文科中学的办学方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至教师的质量,都有了较大的起色。 1810年制定的中学教育计划削减了古典学科的内容。此外还规定,只有通过国家考试成绩合 格的给以中学教师称号,改变了文科中学教师 只能由神学家、牧师担任的现象,打破了文科中学对僧侣依赖的局面。 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提出了学术自由的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1810年,创建了柏林大学,把着眼点放在高深的专门知识的研究和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上。很多大学都仿照此模式建立起来。这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改进和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洪堡德的改革促进了以后德国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许多国家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模式。 四、论述 1 评析民初教育改革 民国初期的教育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 ( 1)颁布新的教育宗旨。新的教育宗旨的内容是: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 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 ( 2)制定壬子癸丑学制。 这个学制的整个学程为 18年,分三段四级,三个系统。第一段是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 4年,高等小学 3年,共 7年。第二段是中等教育,只设一级,共 4年,第三段是高等教育,也是一级,但分预科和本科。预科三年,本科除法科和医科中的药学门为 3年外,其它文、理、商、农、医、工等科均为 4年,共 67年。此外,下设蒙养园,上设大学院,不计在年限内。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