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放與音箱的功率配置在專業擴聲領域裏,音響器材的配置是十分考究的,其中功放與音箱的配置是最重要的,雖然,一些音箱生品使用說明中向用戶推薦了所配功放的具體牌號或型號,但還是有局限性,因為用戶經常面對諸多型號的功放,無從下手。 功放與音箱的配置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例如功放牌號、功率管類型的選擇及低靈敏度音箱應配置哪種功放等。功放與音箱的具體配置,一般來說與設計人員的經驗、愛好、聽音習慣等因素有關,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標準。有時我們會遇到一些用戶或設計人員為了節省開支常給音箱配置較小功率的功放,有些用戶又為了所謂的“功率儲備充足“給音箱配置很大功率的功放。顯然,這樣做都是不合適的。重要的是,這樣配置會給
2、設備造成損壞。在功放與音箱配置中,功放功率的確是關鍵,也就是說,功放功率的確定原則應該是統一的。 大家都知道,在進行廳堂聲學設計後,需要根據一系列計算確定音箱功率,然後再由音箱功率確定功放功率,但是究竟兩者功率如何選配才能達到最佳匹配呢? 首先,在人耳聽域的 20Hz20kHz 內,真正集中大量能量的音樂信號一般在中、低、頻段,而高頻段能量僅相當於中、低頻段能量的 1/10。所以,一般音箱高音損失的功率比低音喇叭低得多,以求高低音平衡;而功放好比一個電流調製器,它的輸入音頻信號的控制下,輸出大小不同的電流給音箱,使之發生大小不同的聲音,在一定阻抗條件下,要想讓標稱功率為 200W 的功放達到
3、400W 或幾倍的輸出其實很容易,只是功放的失真(THD)將會大大地增加,這種失真主要產生在中、低頻信號中的高頻諧波,其失真越大,高頻諧波能量就越大,而這些高頻失真信號都將隨高頻音樂信號一同進入高音頭,這就是為什麼小功率功放推大音箱會發生燒高音頭的原因。而在不少人的概念裏,只要功放功率大,就有可能燒音箱。雖然有些功放沒有失真指示,但由於設備配置已經先天不足,失真有可能在使用中時有發生,這時失真指示已失去意義。況且,由於使用者的經驗和素質的限制,功放的失真往往容易被忽略。 其次,功放與音箱的功率配置與目標響度以及所使用場合也有一定的關係。在一定目標響度下,應該讓音樂信號的動態在每件器材上都能得到
4、充分的保證,如果功放功率太大,其增益設置很小時,響度已達到要求,但這時功放的增益就限制了信號的動態範圍。所以,功放功率不能太大;否則,既然浪費開支,又會帶來響度和音樂動態無法兼顧以及音箱負荷過重的麻煩。根據以往經驗,一般語言、音樂擴音場所和大動態的迪廳等場所是有區別的。有一般擴音場所信號起伏小,不需要功放長時間或很快提供很大電流給音箱,所以功放功率應該比要求強勁有力的大動態擴音場所的功率要小;另外,所謂的“功率儲備“也應該針對音箱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功放的選定必須由音箱決定,不應該有“功率儲備“的概念去配置功放。換句話說,在一定的目標響度下,音箱可以比設計值大一些,以備不同用途,而功放的功率應
5、該嚴格由音箱決定,沒有太大的靈活性。 總之,功放與音箱功率配置的具體標準應該是:在一定阻抗條件下,功放功率應大於音箱功率,但不能太大。在一般應用場所功放的不失真率應是音箱額定功率的 1.2-1.5 倍左右;而在大動態場合則應該是 1.5-2 倍左右。參照這個標準進行配置,既然能保證功放放在最佳狀態下工作,又能保證音箱的安全,即使對經驗不足的操作人員,只要不是操作嚴重失誤或前級周邊設備調校不當,就能讓音箱和功放工作在穩定狀態。如何鑒別揚聲器的音質?雖然任何揚聲器都有其強項和弱點,尤其在有限的預算下,低價的揚聲器並不容易得到盡善盡美的效果,但無論任何價位和層次的揚聲器而言,都有一定的參考標準或指涉
6、方向。 1.測試低頻的質量 劣質揚聲器所產生之低頻可以是轟耳若聾,但完全是那種臃腫松厚,缺乏層次感和結實感。好的低頻應是潔淨明快,層次分明,不會拖泥帶水,冤魂不散似的,即使各種低頻樂器如大小鼓聲、低音吉它和鋼琴的低音,都能輕易分辨出來。所以不要輕易被低頻的量感所矇騙,劣質低頻不如乾淨的聲音來的自然舒服。 2.測試中頻的人聲 人聲是最常聽到的聲音,優劣並不難察覺,留意人聲是否有不尋常的鼻音或被抿著嘴發聲的感覺。一些揚聲器的“箱聲”同樣會大大干擾中頻,令此頻段的聲音模糊不清。中頻音染相對於其他頻率音染而言更為嚴重,因為大部分可聽到的聲音頻率,或是音樂的頻率都集中在中頻範圍,這點幾乎對所有種類的樂曲
7、而言,都會成為重播的障礙。 3.測試高頻的柔韌感 劣質的高頻是尖聲插耳,聽得人頭痛欲裂的,極端情況下把小提琴或女高音的美聲變為刹車的尖銳噪音。同樣,高音中的不同器樂多產生的不同質感,好的高音是能分辨出來的。再優劣一級的高頻甚至能令人從中分辨出兩把不同年份不同木質的所奏出的不同音韻。最易掌握的要決是,好的高音是不回令人聽而生畏,毛孔豎立,也不會令人越聽越累的,而且該是綿韌而富彈性,幼滑而具層次,高至最高處仍可容易聽見卻不會產生變音的(當然不是以走音歌手的錄音做參考) 4.測試高音量及音場結像 一些揚聲器在低音量時表現穩定,但在音量提升到某個指數便會失真,或“拍邊”,出現各種非錄音中的音樂信號,(
8、當然以不過 12 點的音量為安全的測試標準)。具體而言,若管弦樂是喜愛樂種之一,則必須通過此關。合乎標準的揚聲器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聲音離箱,營造出清晰的音場和結像,顯示出不同樂器的分點位置和質感,有充足的擴散以至生長、闊、高但度音頻空間。弱音和尾音應該清楚聽見,而在大音量和“大爆棚”的情況下沒有變形失真,人聲和樂器聲不會糾纏不分。優質的重播能顯現豐潤的音樂感和空氣感,和音符的彈跳力,像撥開雲霧見青天一樣,展現出整幅細緻有序的音像。而更直接的是在長久聆聽下不會令人耳朵疲累。功放的指標裏隱含了什麼?玩功放,如同玩其他音響器材一樣,主觀試聽必不可少,客觀指標又不能不要,說起主觀試聽,也真讓人無所適從,
9、今天這篇文章說這台功放聲音較“硬” ,明天那份雜誌又說它對弦樂還原很“溫柔” ,內行人又會說條件不同嘛,結論也不同,於是乎有些人又回到了技術指標的領域裏來,在這裏總算能躲開那些空而又玄的“形容詞” 。然而,在客觀指標這塊領地裏,你的煩惱會少些嗎?我看也未必。在功放的許多技術指標的背後,總會有一些必要的測試條件,你的任務應該是探究這些條件的實際意義,掌握了它的來龍去脈之後,就會對指標不至於看得太迷信。下面僅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1頻中曲線:大多數功放是指在額定輸出功率時的頻率特性,如標出20Hz20KHz,0.1dB,有些功放的高頻端標到了 100KHz,這個 100 KHz你必須小心看待,因為有
10、的功放在製造時是靠整體零件的特性來保證做到此高頻,而有的設計者是靠負饋技術來達到 100 KHz,可以說這二台功放的音質會有明顯的差異。有一個傾向值得注意,目前不少功放的高頻越標越高,它和音樂的提高是否有必然的聯繫,還沒有統一的說法。2 輸出功率:這是一個牽扯到不少相關因素的指標,如失真度指標的限制、音箱阻抗的不同也會帶來輸出功率的變化等,假設某台功放標出250W,THD0.1%,1KHz,8 時,我們就知道了,這是在音箱阻抗為8 時測出,音箱的阻抗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數值,有的音箱採用多單元驅動,它的常規阻抗就可能是 4。另外,當音箱工作于低頻段時,它阻抗有可能降低至 4,甚至 2,功放對這種低
11、阻抗音箱的驅動能力,並未見有指標標出,此外,THD 為總的諧波失真,如果失真達 1%,對應的輸出功率極有可能會上升,可能會達到 280W,這時輸出功率的含義就明顯變化了。另外不家一種情況,我們用全頻帶的信號輸入,負載阻抗固定為 8,你會發現頻率越低,功放的輸出功率越會下降,這是因為聲音的能量大部分集中在低頻段,因而用上述的中頻信號(1 KHz)來表示功放的輸出功率那就很片面了。如果有一台功放是這樣標法:250W/8,2100W/4THD0.1%(20Hz20KHz 輸入時) ,那麼這台功放指標明顯優於上一台。3阻尼係數:這項指標反映了功放對音箱的揚聲器單元的控制能力,它是音箱的阻抗與功放的輸出
12、內阻的一個比值,一般認為大一些較好,但須注意,這項指標測試時往往沒有將功放至音箱的連接線的內阻算進去,而恰恰是這個內阻對阻尼係數有較大影響。在我們平時系統的實際聆聽中,如果換上幾付不同牌號的喇叭線,就會發現音色會有偏硬或偏軟的區別,這就是線的內阻影響了阻尼系統進而影響了系統的音色,如果你發現並承認了這個結果,你就不會象某些人那樣對音箱線能改變音色這一點感到不可理喻。4失真度:這是一個很多人關心的指標,它包含的種類較多,如互調失真、瞬態互調失真、相位失真及我們經常接觸到的在音響說明書裏標示的諧波失真,功放的指標裏標明的總諧波失真事實上是一個比較“死板”的失真,它是用單一的頻率輸入,檢測功放輸出端
13、的多餘成分去和原波形比較而得出的一個百分比,由於我們平時接觸到的聲響會同時有許多不同頻率的成分,因此,針對諧波失真的單調性,有的功放標出了互調失真指標,它是用二個不同的頻率如用 70Hz 調製 6 KHz,並按一定的強度比例輸進功放檢測輸出的失真成分,儘管仍不夠全面,但畢竟實用些了。瞬態互調失真檢測則更進了一步,它用一個猝發的互調信號輸入,能檢測出功放在瞬間輸入脈衝信號時,輸出會否出現削波現象。至於相位失真是檢驗功放對不同頻率輸入時產生的輸出相移,它對音色的還原有較大影響,可惜許多功放都未提及,在此也不多敍述。5信噪比:顧名思義,是指功放輸出的有用信號與無用的本底雜訊的比值,目前的功放信雜訊指
14、標已完全能應付一般的音樂類節目,而我認為更應關心本底雜訊,可試驗一下將功放音量放至最小聽聽雜訊的大小,當然是愈小愈好。瞭解了以上這些指標的隱藏著的含義,你或許不會被技術指標的表面資料所迷惑,若要較全面地反是映一台功放對音樂的還原能力,靠幾個硬性指標當然是遠遠不夠的,也基於這個理由,世界各國對音響器材的測試手段、方法、內容等都花了不少功夫,並且制定了相應的測試標準,在德國標為 DIN 標準,日本多採用 EIAJ 標準,而美國則習慣採納國際高保真協會的 IHF 標準。這麼多不同搞清楚客觀指標的發燒友說不定又是“一頭霧水”!看來,不是得回到逐步提高自身試聽能力的那條路上去因為,玩音響,沒有捷徑,只有
15、靠多聽,多比較,才能真正玩好音響。談阻抗阻抗是音響圈中最常看到的字眼了,但是它到底意所何指呢?許多人在看到喇叭標示的阻抗值是四或八歐姆的時候,會直覺地拿起三用電錶往喇叭的二個接線端子一量,看看到底是不是正確,可惜的是絕大部份的人都失望了,因為用三用電錶上的電阻檔量出來的結果並沒有和喇叭上面所標示的一致。原因呢?因為你誤會了,你搞錯了。 阻抗與電阻不是完全一致的東。在國中的物理課本上,我們第一次接觸到有關電學方面的理論,其中提到了有關電壓、電流、電阻以及電功率之間的原理和數學關係。絕大部份沒有繼續進修電學方面的課程或從事於電子專業的人士,其畢生的電學常識乃盡粹於斯,這還是當年上課沒打瞌睡,經努力
16、、認真、用功學習後才能擁有的輝煌成果,難怪你會把阻抗當成電阻了。 阻抗從字面上看就與電阻不一樣,其中只有一個阻字是相同的,而另一個抗字呢?簡單地說,阻抗就是電阻加電抗,所以才叫阻抗;周延一點地說,阻抗就是電阻、電容抗及電感抗在向量上的和。在直流電的世界中,物體對電流阻礙的作用叫做電阻,世界上所有的物質都有電阻,只是電阻值的大小差異而已。電阻小的物質稱作良導體,電阻很大的物質稱作非導體,而最近在高科技領域中稱的超導體,則是一種電阻值幾近於零的東西。但是在交流電的領域中則除了電阻會阻礙電流以外,電容及電感也會阻礙電流的流動,這種作用就稱之為電抗,意即抵抗電流的作用。電容及電感的電抗分別稱作電容抗及
17、電感抗,簡稱容抗及感抗。它們的計量單位與電阻一樣是歐姆,而其值的大小則和交流電的頻率有關係,頻率愈高則容抗愈小感抗愈大,頻率愈低則容抗愈大而感抗愈小。此外電容抗和電感抗還有相位角度的問題,具有向量上的關係式,因此才會說:阻抗是電阻與電抗在向量上的和。一般音響器材常見被提到阻抗的地方有喇叭的阻抗,前後級擴大機的輸入阻抗,前級的輸出阻抗,(後級通常不稱輸出阻抗,而稱輸出內阻),信號導線的傳輸阻抗(或稱特性阻抗)等。若說到器材內部電子線路及零件的各部份阻抗那就更琳琅滿目複雜多多了,非三言兩語可說明清楚。在此我們專只約略介紹有關音響器材標示的阻抗具有什麼樣的實質意義。由於阻抗的單位仍是歐姆,也同樣適用
18、歐姆定律,因此一言以蔽之,在相同電壓下,阻抗愈高將流過愈少的電流,阻抗愈低會流過愈多的電流。光是這麼簡單一句話,你可知道多少音響器材的搭配學問盡在其中嗎?先從喇叭的阻抗談起。最常見到的喇叭阻抗的標示值是八歐姆,也有很多是四歐姆,這代表了什麼呢?這代表了這對喇叭在工廠測試規則時,當輸入 1KHz 的正弦波信號,它呈現的阻抗值是四或八歐姆;或是是在喇叭的工作頻率回應範圍內,一個平均的阻抗值。它可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隨著頻率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可能會起伏得很可怕,可能在某頻率高到十幾廿幾歐姆,也可能在某頻率低到一歐姆或以下(這種喇叭通常被視為後級的殺手,當年以 Apogee 最為著名)。好,讓我們來腦
19、力激蕩一下;當後級輸出一個固定電壓給喇叭時,依照歐姆定律,四歐姆的喇叭會比八歐姆的喇叭多流過一倍的電流,因此如果你會計算功率的話,你就會明白為何坊間會傳言一部八歐姆輸出一百瓦的晶體後級,在接上四歐姆喇叭時會自動變為二百瓦的道理。可是你先別高興,以為占到了便宜,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喇叭的阻抗值一路下降時,後級輸出一個固定電壓,它流過的電流就會愈來愈大,你確定你的後級能輸出這麼大的電流嗎?你知道喇叭阻抗一路下降的結果到後來就有點像是把喇叭線直接短路的意思,所以阻抗值有時會低至一歐姆的 Apogee 喇叭被稱作後級殺手的原因,你明白了吧!所有的電晶體後級擴大機,其輸出電流的能力均有其設計上的限制,
20、超出此範圍,機器就要燒掉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人常說的:後級的功率不用大,但輸出電流要大的似是若非的道理(這個問題以後我們會詳細討論)。同理,如果有一對喇叭的阻抗很高,像早期 15 的 RogersLS 3/5A,那擴大機的輸出功率豈不自動減半?沒錯!如果這對喇叭的效率又很低的話,你要它發出高音壓來,能不動用高功率擴大機嗎?江湖有傳言:上揚唱片在臺北市中山北路的門市有一對 15 的 Rogers LS 3/5A,作為背景音樂之用。推它的擴大機是一部日本早期的 Technics 綜合擴大機而已,但包括劉老總及賴主編在內,均盛讚它好聲,你言如何?早期日本擴大機給人的印象就是功率標示很高,但輸出電流
21、能力則令人頗有微詞,君不見小小一套床頭音響組合動不動就是 300W 嗎?可是 KRELL 的 300W 後級你想一個人扛是扛不動的。這種高電壓低電流的日本擴大機一遇上現在滿街都是的低阻抗喇叭,一下子就軟腳了,但是如果碰上了高阻抗喇叭,例如,會不會就成了名符其實的當哈利遇上莎莉呢?搭配之妙啊!豈可等閒視之。接下來來看擴大機的輸出入阻抗。一般我們常耳聞的說法是:擴大機的輸入阻抗是愈高愈好,而輸出阻抗是愈低愈好。為什麼呢?因為輸入阻抗高了,從訊號源來的訊號功率強度就可以不必那麼大。這麼說也許還有讀者不甚瞭解,讓我們再回想一下歐姆定律;假設訊源輸出不甚瞭解,讓我們再回想一下歐姆定律;假設訊源輸出一個固
22、定電壓,傳送往下一級,如果這一級的輸入阻抗高,是不是由訊源所提供的訊號電流就可以降低?如果輸入阻抗非常非常的高,則幾乎不會消耗訊號電流(當然還是會有)就可以驅動這一級電路工作,換句話說就是幾乎只要有訊號電壓,電路就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對於低輸入阻抗的電路呢?就正好相反了,它必須要求訊號能源能提供較為大量的訊號電流,因為在同一個電壓下,低輸入阻抗會流進較大的訊號電流,如果訊源提供的電流強度不足以滿足下一級電路的需求,它就不能完美地驅動下一級電路。而訊源的電壓和電流的乘積就是訊源的功率了。另外何謂低輸出阻抗呢?它有什麼好處呢?通常低輸出阻抗被提到地方大半是指前級擴大機的輸出阻抗,後級通常是稱作輸出內
23、阻的。前級的低輸出阻抗有幾個好處:一一般會強調低輸出阻抗即表示了它有較大的電流輸出能力,容易搭配一些低輸入阻抗的器材(後級)。二低輸出阻抗可以驅動長的訊號線及電容量較大的負載,以音響用前級為例;前級的輸出阻抗在與訊號線結合後,輸出阻抗加上訊號線本身固有的電阻與電容會形成一個 RC 濾波的網路,當輸出阻抗愈高時,則經過訊號線後的訊號,其高頻端的滾降點就會越低,反之則愈高。你應該不會希望高頻滾降點移進耳朵聽得到的音頻範圍吧?所以遇上電容量大的訊號線,你還是選一部輸出阻抗低一點的前級較為保險。這也是為什麼每一種訊號線會有不同聲音部份原因。有了以上大略的說明,你應該可以明白;所謂擴大機輸入阻抗愈高愈好
24、,輸出阻抗愈低愈好,其主要理由即在此一在與其他器材互相搭配時,其匹配性比較高。那麼照此說來,我們就把每一部擴大機不論是前級或是後級的輸入阻抗都設計得很高,輸出阻抗都設計得很低,不是就完美無缺了嗎?讓我們再從輸入阻抗看起,由於高輸入阻抗所需的訊號電流較少,可知連接其上的訊號線中流動的電流必較小,因此對於訊號線品質的要求就可以不必那麼高,因為少了一個電流的干擾因素在內,這也是高輸入阻抗帶來的另一個優點。但是高輸入阻抗的優點既然這麼多,為什麼市面上找得到的高輸入阻抗前級或後級竟寥寥可數呢?讓我偷偷問你,你有沒有用過收音機?你知道收音機的訊號是從哪兒來的嗎?從空中來,你答對了。從空中來,你可知道空中存
25、在有多少的電磁波?多到集合你全家老小的手指頭加腳指頭都數不完,這些可都不是你想要的音樂訊號哦!當空中的這些電磁波被作用有點像天線的訊號線拾取後,雖然只是一點點的雜訊電壓,但是一個高輸入阻抗電路卻能輕易地將其放大(正是其優點),於是乎,當有人抓了一把沙子放進你熱騰騰的大鹵面時,你還以為是黑胡椒粉呢!易感染雜訊,就是音響器材在設計輸入阻抗時,明知高輸入阻抗的諸多優點,但也不能任意設計得很高的主要原因,膽敢設計成高輸入阻抗者,必有其對抗雜訊干擾的過人之處,Cello 有一款前級名為 Encore IM,其標稱輸入阻抗即高達 IM,為 HI-END 音響界最有名的高輸入阻抗前級。但這個紀綠最近被日本
26、SONY 公司所出品的一款輸入阻抗高達 2M 的前級給突破了。雖然 Cello 的 1M 前級在音響界已是不得了的事情,但就電路的輸入阻抗而言,還不算太高啦。隨便一個 FET 做為輸入級的 IC 它的輸入阻抗都可以高達百萬 M,就像前陣子有點紅的 BUF-03 這顆適合作為緩衝器的 IC它的輸入阻抗就有這麼高呢!常見的前級的輸入阻抗,在早期真空管的時代,由於真空管本身的輸入阻抗就比較高,因此大都設計成 500K 或250K,晶體前級則大多數是 100K 或 50K。近來則輸入阻抗有愈設計愈低的趨勢,20K、10K 也已經很常見了。後級的輸入阻抗則大部份是 47K,高一個的有 100K,20K,
27、10K 的也所在多有。最近德國著名的 HI-END 音響廠家 MBL,所推出的旗艦後級MBL9010 輸入阻抗是多少呢?5K!沒有少寫一個零,就是 5K。好像說了半天,高輸入阻抗有多少多少的好處,就是有人不來這一套,至於好不好聲呢?就請自行參閱相關的評論報導吧!那麼低阻抗輸入有什麼優點呢?首先當然感染雜訊的問題會降得很低,可以大幅提高信號雜音比,使得音樂的純度提高,音質就比較好。另外低的,輸入阻抗有較好的相位特性,這一點是比較少有人提出來討論的,一般常見被提出來的是頻寬特性,總諧波失真特性等,而相信失真則很少被提及(至少在所有公開的性能規格中),MBL 的看法是高輸入阻抗與訊號線的電容量所引起
28、的相位失真較大,而這對聲音的影響將很深。因此 MBL 9010 採用低的輸入阻抗,以較低的相位失真來求得在音質上的完美,當然在這個時候,你必須採用一部擁有更低阻抗輸出的前級來搭配了。前面提及了也有知名廠家採用低阻抗的輸入,這是肇因于現今大多數市售前級的輸出阻抗均已相當的低,因此在後級的輸入阻抗部份就可以酌情降低。假如你前級的輸出阻抗高於後級的輸入阻抗,這是不能匹配的,切記!切記!至於說前級的輸入阻抗呢?以目前大部份市售品前級的設計而,言輸入阻抗就由音量控制器給決定了。絕大多數的設計都是輸入的訊號經過訊源選擇後就經由音量控制的可變電阻作分壓,再進入主放大線路,所以這個音量控制的可變電阻值就成了輸
29、入阻抗了。另外一些前級的設計是輸入訊號先進入一個緩衝級,輸入阻抗就由這個緩衝級的輸入阻抗來決定,由於緩衝級電路的輸入阻抗極高,因此,輸入阻抗值極高的前級,其接受訊號的前端部份,可能就有輸入緩衝級的設計。但是,輸入緩衝級的阻抗也可以不必一定得設計得很高,例如 MBL 6010 前級的輸入部份就設有輸入緩衝級,而其設定的輸入阻抗值則是 47K。一如前面所述,前級的輸出阻抗如果能夠低的話,則後級的輸入阻抗就可以不必設計得那麼高,那麼同理,如們我們所使用的訊源的輸出阻抗也夠低的話,那麼前級的輸入阻抗有必要那麼高嗎?今天有很多音響迷的系統之中,只有數位訊源一種而已,而如今的數位音源由於本身內部已經具有類
30、比放大的電路,而且有愈來愈多廠家將類比訊號的輸出阻抗做得極低。最有名的例子就是 Theta,其在類比訊號輸出的地方加了一個高回轉率、高輸出電流、低輸阻抗的輸出緩衝級 BUF-03,這顆 IC 的輸出阻抗低至只有 2,由此看來,其搭配的前級的輸入阻抗有必要很高嗎? “發燒”的基本常識翻開幾本舊音響雜誌,看過幾封“讀者來信”,知道有不少朋友想加入玩 HiFi 的大家庭;但因經驗不足,加上不少作者早已認定讀者們已有一定的 HiFi 基礎(因此很少有由淺入深的文章),故初哥基本上是很難入手的。有不少朋友起初對 Hi-Fi 有興趣,但每次翻開音響書,只見那些前、後級的測試篇,製作派的線路圖,其實他們可能
31、連什麼是前、後級也不大清楚。試想一下,一個玩“開”全套日本組合,而想轉玩高級音響的初哥,對他們來說,擴音機只是一個接收信號的儀器,調節其音量,或再用等化器調整低音、高音之後便接駁揚聲器出聲,又怎會想到有前、後級之別呢?由此可見,筆者認為有必要向各位初哥講解一些玩 Hi-Fi 的基本常識。 保真度 玩 HiFi 是有很多取向的,有人喜歡日本的貴價組合,也有人為了自己家中的 Bose 或 Band0 的揚聲器感到自豪;對於我們當中的一些發燒友而言,不論是日本貨也好,美國貨也好,只要能出靚聲,就要擁有它。雖然玩 Hi-Fi 確是各有門派,各有取向;但我認為,有一點永遠是客觀的,這一點就是保真度。不論閣下出自什麼門派,能感覺到和現場有一樣的聲音,你的組合就肯定是完美的了,這是無需爭論的事實。但可惜,這是永遠不可能做到的,這是因為經過這麼多器材後,失真是不能避免的,況且一對揚聲器又怎可與幾十件樂器比較呢?加上閣下的試音室(HiFi 房)和現場環境的區別很大,要聲音和現場一樣是永遠無法實現的。閣下可能會問,既然這樣,為何要玩 Hi-Fi 呢?其實追求保真度就是玩 HiFi 的樂趣,若這世上有一套不論放在哪里也可出來和現場一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