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80.50KB ,
资源ID:3229970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2299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doc

1、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资料古典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的产生:1838 年 孔德实证哲学教程奥古斯特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一、科学的分类科学分为抽象科学和具体科学两类。抽象科学是研究一定种类现象规律的科学,有五门抽象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具体科学是把抽象科学揭示的规律认识运用到局部领域,比如医学就是运用生物学知识的具体科学。孔德科学观的基本点:1、科学是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对象的,是可以实证的。2、科学是探讨现象之间经常的、反复出现的联系,即现象之间的规律。3、在每一种类的科学中,抽象科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性。4、社会学是最复杂、最终要的科学。二、社会学的方法1、观察法 直接

2、观察间接观察(历史文化的遗迹、风俗、仪式等)2、实验法 直接实验间接实验(研究社会由于动荡产生的病态性偏差,由此显示社会的主要规律)3、比较法 动物社会与人类社会比较同一历史时代不同类型社会比较同一社会不同阶层比较4、历史法 把不同社会现象依其发展秩序做纵向比较,从而发现各种因素的对立运动, 发现社会现象运动的一般趋势。孔德试图从自然-历史的立场出发,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社会。一方面从自然科学方法中引伸出社会学方法。一方面通过历史方法使社会学获得独立于自然科学的地位。 3、社会学的基本内容社会静力学(社会秩序论)社会动力学(社会变迁论)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构成,研究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

3、,社会秩序是社会静力学的核心。人性结构:人性是由感情、智力、行动构成。人们为感情而行动,为行动而思考。感情是人类的灵魂,包含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本性,是行动的动力。利他主义有三种禀性:敬慕、崇敬、仁爱。人性中的这些禀性维持着社会秩序。其历史发展是从利己主义支配到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和谐一致。智力的功能是控制由感情支配的行动,智力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上崇高东西的可能,从而有利于利他主义禀性的发展。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社会进步是社会动力学的核心。人类精神发展三阶段:神学阶段:用神的观点看待一切,用超自然的力量解释宇宙间的一切。形而上学阶段:用人格化的抽象物取代神,或者说,用抽象

4、的概念取代神。科学阶段:放弃对绝对概念的追求,致力于发现现象间的关系,把经验资料作为知识的根本来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迁三阶段:军事阶段 与 神学阶段相一致,政治上宣传“君权神受” ,政治上“君主制度” ,崇拜神灵或军事长官,是军事或武力的社会组织。过度阶段 与 形而上学阶段相一致,军事上由进攻性转向防御性,由对神灵或军事的崇拜转向对自然与科学的崇拜,政治上由君主制转向共和制。工业阶段 与 实证阶段相一致, 工业是科学的劳动组织,资源得到大量开发,经济制度是追逐利益、谋求财富,学者和牧师发挥着协调人的感情,节制专职和利己,保证社会的共存和有序发展的作用。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的社会学思想主要包括社

5、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斯宾塞的科学观:斯宾塞也是一个实证主义者,主张人类的知识不能超出经验的范围,科学的任务就是描述、记录、整理主观感觉,指出它们的先后关系或相似关系。知识分为三类:低级知识(不相联系的知识) ,科学知识(部分联系的知识) ,哲学(完全联系的知识) 。联系程度越高,表示的内容越抽象,但并不表示反映事物的本质更深刻。社会有机体论:社会同生物一样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有机实体。1、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一致性:(1)都处在生长和发展中,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2)结构都会趋向复杂化。 (3)结构的分化都伴随功能的分化。(4)分化的同时,有机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密切。(5)有机体内

6、部各个部分也会趋向有机化,发展为相对独立的小有机体。2、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的差异性:社会是一个超有机体。(1)生物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相对自由而分散。(2)生物有机体的精神和意识集中在有机体的某一部分,社会有机体的精神和意识分布于每一个个体之中。(3)组成生物有机体的部分是为了整体而生存,社会有机体是为增进个体目标的工具,是为了个体的幸福而存在。社会有机体系统生物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 社会群体营养系统 生产组织 工人、农民(摄取能源)循环系统 商业、交通 银行组织 商人、银行家等(分配能源) 神经系统 管理部门 企业家、政府官员、憎侣 (调节行为) 社会进化论

7、:一、社会进化同样遵循进化原则,其进化过程经历:人口规模扩大,结构和功能日益分化和复杂化,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管理和调节机制更加重要。二、社会进化是一个自动、自发完成的过程,也要经历生存竞争、优胜劣汰。三、社会为适应环境和进化,形成了一系列功能性机制,如语言、科学理论、艺术等。这些机制反过来也制约和影响进化。四、进化并不都是直线式的,有可能发生倒退;进化的方向并不都是单一的,不同社会并非都是同一进化形式的不同阶段;社会依其进化的程度可以分为简单社会、复杂社会、双层复杂社会。埃米尔 迪尔凯姆(涂尔干)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个人之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

8、的强制力。社会事实的特征: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与独立性。解释社会事实的基本原则是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根据社会事实的外部特征来进行定义,排除所有的成见,防止个人的感情干扰。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准则:(1)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2)将社会事实看作是客观事实;(3)把社会事实区分为规则事实和不规则事实;(4)确定社会类型;(5)先寻找事物的原因后考虑它的功能;(6)通过社会本身的性质来解释社会事实;(7)通过比较来确定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社会事实分为社会形态学方面的社会事实和社会生理学方面的社会事实。社会形态学方面的社会事实:人口分布、数量及密度,交通状况,住房式样等。社会生理学

9、方面的社会事实:宗教,道德,法律。二、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要作到这一点,必须摆脱一切预断,并根据对外部特征进行定义的现象开始研究。2、要区分常态现象和病态(非普遍)现象。常态意味普遍的现象,而非特殊现象。常态的现象并非都是合道德的现象。研究常态现象就是要发现普遍的联系性。3、要坚持用社会事实去解释社会事实。反对还原论立场,即从组成事物的要素去解释事物本身。4、社会学的解释包括因果解释和功能解释。要注意区分二者,一种社会事实的原因应到先于它存在的另一社会事实中寻找,运用共变法来验证;一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到它与某一社会目标的关系中寻找。社会分工论的主要观点:1、关于个

10、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是作为一个有别于个人的实在,并由不同层面的社会结构和塑造个人的社会力量所构成。2、 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机 械 团 结 : 在 劳 动 分 工 较 低 的 传 统 文 化 中 , 大 多 数 的 社 会 成 员 从 事 相 似 的 的 职 业 ,共 同 的 经 验 和 共 享 的 信 念 是 他 们 相 互 结 合 , 是 相 似 性 的 紧 密 联 系 。 机械团结是一种由于彼此相似而形成的团结,以异质性为基础。有机团结: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它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由于分工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个人之间的差异性不断扩大,同时也使社会成员之

11、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有机团结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以异质性为特征。3、集体意识是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是社会的精神象征。在机械团结中,集体意识统治着绝大多数个人的意识,个人几乎分享着共同的外延,而在有机团结里,集体意识驾驭的氛围要小得多。4、社会进化。社会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产生两个主要后果:一是潜在削弱集体意识,支持个性的发展。二是推动了功能相互依赖的有机团结的形成与发展。5、社会分工有正常的分工和变态的分工。正常的分工产生了社会团结,对社会秩序发挥了正面的维护功能。变态的分工有:速度过快的分工、不平等的分工和不协调的

12、分工。 6、分工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增加所导致的社会容量、物质密度(人口密度) 和精神密度(互动强度) 的加强,这将产生两个方面的后果:一是生存竞争的加剧促使必须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二是相互合作与依赖的程度加强。自杀论: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自杀的类型包括:1、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取向与低度社会整合导致的自杀。2、利他型自杀产生于过分屈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义,过密地结合在社会中,以致个人失去了自主。 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整合导致个人为集体而牺牲。3、失范型自杀由社会混乱造成,在混乱中,个体行为因失去规范而痛苦。4、宿命型自杀由于社会控制过度而造成的。超强

13、规范控制导致个人没有任何选择而相信命运。结论:自杀率反映社会整合变化,对于利己型和失范型自杀来说,自杀率与社会整合成反比。1、社会的人需要一个高于个人的社会目标。2、对这个目标所负的义务不至于使他失去自主。3、欲望应受到社会秩序给予的一定程度的限定。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现今的人,为了说明宗教的社会功能,说明一种共同的意识对于社会秩序建立的必要性。 “宗教是由一种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式所组成的统一体系”。1、宗教的目的不是要描述物质世界,而是要服务于社会。他批判了“万物有灵论”和“自然崇拜论”这两种早期对宗教起源的解释。2、 “神圣性”是理解宗教的关键,而这种神圣来自于

14、社会,它不过是一种人格化的一种道德力量。因此,宗教的本质是对集体力量和对社会的崇拜。3、宗教的社会功能在于培养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有助于团体整合和发扬团体的继承性。同时,宗教具有使人振奋的作用,在人们遇到不幸时减轻其痛苦 。马克思韦伯一、合理性韦伯社会学理论的出发点与核心概念(1)合理性的界定:就是以理性、知识的范式澄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超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予以系统化。 “什么原因把西方文明引至合理化”是韦伯毕生探讨的理论主题。(2)合理性的类型:形式合理性是关于事实的合理性,实质合理性是具有道德价值和意义判断的合理性。二、理想类型指分析社会的概念体系, “理想”不是指合乎价值和愿望的,而

15、是指它不是实存的。 它是思维的、逻辑的建构物,但不是任意的虚构,而是在现实基础上的抽象。理想类型实际上是建构的“一般” ,它为分析现实提供比较的基础。“理想类型”是韦伯基于价值中立的追求而分析经验社会现象的社会学解释模型。 三、价值中立社会科学研究存在“价值关联” , “价值中立”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要摆脱价值判断。1、一旦科学家选定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而遵循他所发现的资料的引导。无论研究的结果对他或对其他什么人是否有利,他都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资料。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作为科学家应该受科学精神的支配。2、既然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是两回事,就不能从实然的判断推导出应

16、然的判断。四、科层制借助官僚体制的行政组织进行管理的统治。权力依据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范管理主体的管理方式和组织体系,反映高级的的工具合理性。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 (1)个人是自由的,仅仅在事务上有服从官职的义务。(2)每个人都处在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中。(3)有固定的职务权限。(4)根据契约,有选择的自由。(5)根据专业业务资格任命,以考试和文凭确认专业资格。(6)以货币薪金支付报酬,薪酬按职务等级、责任大小、或身份地位分级,大多数有退休保障。(7)根据资历和业绩升迁。(8)管理者不因为所履行的职务而具有任何特权,他们不占有生产资料。(9)服从统一而严格的工作纪律和监督。五、理解社会

17、学社会学以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试图理解社会行动的意义以便对其过程及影响作出因果解释的科学。6、合理性和社会行动合理性概念合理性是韦伯的核心概念,意指一个行动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思考和选择性。对行动的目的、手段、后果作出考虑、权衡和选择的行动就是合理性行动。社会行动是指那些行动者赋予行动于意义,以他人为取向的行动。社会行动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行动者赋予行动以主观意义和目的,二是行动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社会行动的类别:1、工具合理性行动:根据可以计算的实际功利来选择目标,以及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2、价值合理性行动:以价值的追求(无论是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 ,而非现实功利为目标的行动

18、。3、情感行动:由情绪和感情支配的行动,属于不合理性的行动。4、传统行动:由习惯支配的行动,属于不合理性的行动。七、统治类型一、统治的“合法性”任何社会都要靠秩序来维护,秩序是一种统治服从关系。暴力是建立统治秩序的基础,但仅靠暴力的统治秩序是难以持久的,一种持久的秩序必然有服从者一定程度的认同,合法性就是指被统治者对现存秩序的认同和接受,它与被统治者的信仰体系相关。二、统治的类型(权威类型)以合法性为基础,统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传统型统治(权威):是家庭关系的一种扩展,它有三种形式即老年人统治、族长制和世袭制。(2)感召型统治(个人魅力型权威):是靠个人的某种品质来吸引门徒。它往往出现在

19、社会危机的时候,一般难以持久维持。(3)法理型统治(权威):是建立在遵守正式制定的非个人专断的法规基础上的权威。它以非个人的方式来统治。只有这种统治才是理性的。法理型统治的主要类型之一就是科层制。八、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之间的关系韦伯认为新教伦理之所以能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后动力,在于新教和资本主义制度都是追求一种合理的、系统的生活方式。新教伦理强调在生活方面,特别是在职业和一般经济活动方面,要服从为未来目标而系统制定的纪律等。理性宗教的理想类型 :入世禁欲主义,入世神秘主义,出世禁欲主义,出世神秘主义九、韦伯社会学思想的贡献1、理解社会学思想对于改变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中

20、一统局面起重要促进作用,促使现象学社会学的产生。2、社会行动理论是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思想的先驱,并对二战后微观社会学研究的开展起到启迪作用。3、科层制的论述对当代组织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发生重要影响,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思想来源。当代一切重要的社会学理论和流派,都在不同程度上从韦伯思想中吸取了营养。乔治齐美尔一、社会的本质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的本质:社会既不能简单的看作构成它的个体,也不能看作外在于个体的实在。人与人因为相互交往而结合在一起,社会现实是由人们的相互交往结成的,社会本质上是一个过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形式)1、社会生活的内容是广泛的,但这些内容就其目标和意图本身而言并

21、非社会性的,只有他们把孤立的个人结合在一起,形成能满足各自利益的单位。2、把人们相互联系起来的形式和内容在认识上是可以相对分离的。社会学的知识体系:(1)一般社会学:研究各门社会科学对象中所表现出的特殊规律。(2)纯粹社会学:研究社会交往的形式。社会学“不是寻找未经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研究过的对象,而是为所有社会科学去探索新的途径,即这样一种科学的方法:这种科学由于它使用于各种问题的总和,因而并不是一门具有自己内容的科学” 。(3)哲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即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二、社会交往形式分析-统治与服从统治与服从作为一种交往形式,相互性是不可缺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统治者要

22、考虑服从者的需要和愿望,统治与服从的具体特征受相互作用的影响。影响统治与服从的原因:1、对个人的服从:具有把服从者统一起来的作用,既可能以统治者个人象征统一,也可能引起服从者的对立。如果服从者是异质的,服从者的对抗会发生转移。同等式服从(服从者是同等地位)对于掌握绝对权力的统治者来讲是有益的,容易控制个别人的反抗。等级式服从让中间等级者限制了统治者对下级的统治。 对群外个人的服从容易在地位较低的群体产生,对群内个人的服从容易在地位较高的群体产生。2、对多数人的服从:比服从单个人更客观、更少个人偏见。多个统治者有可能使服从者的自主性提高。在等级式统治中,个人要对所有上级服从,中间层领导可以起上下

23、级的缓冲器,也可以造成上级命令的偏差;下级与更高层的结盟会限制直接上级的控制,提高更高层对下级领导的约束。 3、对一般思想原则的服从:一般通过客观原则和法律,而非人来表现。可以限制个人专断。三、数量与社会交往关系1、二人交往关系: 任何一方的退出即关系的解体。所以,会更充分的考虑对方的需要、愿望和品性,更具有情感性,易产生排他性。2、三人交往关系:任何一方的退出,交往的社会单位还存在。形成多数原则,产生群体的强制性。3、第三者角色:在三人及多人关系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现象,第三者扮演的角色包括中间人、仲裁人、渔利者、分裂和征服者等。(1) 、中间人:两人关系的建立是以对第三者的共同关系为基础的。

24、双方会感到中间人角色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在解决两人冲突中起到重要的沟通作用。(2) 、仲裁人:仲裁人可以作出解决两人冲突的最后决定。双方也会感到中间人角色也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3) 、渔利者:利用两人关系中实际或潜在的冲突以增进自己的个人利益。(4) 、分裂和征服者:故意助长两人关系中的冲突以便从中获得好处。四、群体规模与科层制1、随着群体规模的发展,群体内部亚群体产生的可能性增加。为了防止由此产生的离心力,需要整合机制,要有规范性模式来取代习惯。2、规模的扩大使交往间接化,建立在直接关系上的非正式结构不适应群体,需要正式的规则和关系。五、群体形式与社会参与群体形式的演变:1、社会经历了从同

25、质性因素组成的小型的简单体系向异质性因素组成的大型的复杂体系转变的进化过程。2、除家庭以外,群体形成的最初和最原始的基础是地缘上的接近。随着发展,异质性的增加,新的群体形成的基础开始出现,成为可选择的。多重群体的参与与个人自由:1、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参与的群体是极为有限的,且都是血缘和地缘群体,同质性高,日常活动受到共同规范和群体期望的限制,个性得不到发展2、中世纪,人们的群体形式虽然复杂化,但各种群体出在同心圆状态,个人参与更广泛的大社团的联系是以参与小的地方群体为中介的。3、现代城市,人们参与多种不同形式、相互独立的群体。参与的群体越多,完全属于某一个群体的可能性越小,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越

26、不可能,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可机会,个人的自主性提高。六、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与文化现象货币对于社会关系的影响:货币作为客观的、标准化的价值尺度,使人际交易中的合理性提高。货币的影响造成一种用钱来衡量人的价值的趋势。拥有货币的人增大了选择的范围,促进了自由。文化矛盾:1、个人主观生活和创造潜力需要将既有文化内化,虽然最终可能抛弃早期被内化的东西。但一旦现有的文化被内化,就有可能约束或抑制主观生活和创造力。 2、对知识的内化追求越多,具有创造潜力的主观生活过程与现实客观社会可能越疏远。客观的文化形式与主观的生活经验可能是分离的。现代社会学理论结构功能主义一、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和思想来源功能主义理论

27、的主要特征:1、在研究层次上,强调系统范畴,将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2、在研究方向上,侧重社会系统的现存结构,考察维续系统生存的各种机制,以及系统组成部分对系统生存的贡献。3、在研究主题上,最基本的话题是:为了维持系统的生存,有那些基本条件必须满足以及如何得到满足?功能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1、古典社会学家的影响(1)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思想,提出了生命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共有的系统特征。尤其是斯宾塞,明确提出社会是有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系统,并首先提出了后来成为功能主义核心范畴的基本概念,如结构、功能、分化、同质性、异质性,功能相互依赖。(2)迪尔凯姆的整体主义的立场。强调社

28、会的整体性质;主张社会整体层次的需求必须通过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来满足;理论重点在于社会秩序和社会整合。2、人类学家的影响功能主义最直接的影响来自于人类学,马林诺夫斯基、布朗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1)马林诺斯基认为文化源于满足个人那些长期存在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各种风俗、习惯、制度、观念、信仰以及物质设施无不对应与某仪特定的需求。因此功能普遍的存在于文化现象中,任何文化现象都发挥着不能被其他文化要素替代的功能。(2)布朗从社会整体层次解释文化现象,主张文化的功能表现在它满足了社会整体的需求,功能是指某中文化现象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维持社会结构的连续性所作出的贡献,认为社会整体是一个

29、功能统一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不会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3、传统功能主义的基本假设(1)功能普遍性假设:所有文化形式对社会都有正面的功能。(2)功能不可缺少性假设:任何一种文化形式的存在都因为他满足了社会的某种需求,因而是不可缺少的。(3)功能的统一性假设:各种文化形式都和谐的相互联系着,对社会整合和社会秩序作出贡献,彼此不会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帕森斯 结构功能主义一、帕森斯的理论经历两大转变:1、从早期以社会行动理论为中心向后期以社会系统理论为中心的转变;2、从对行动的主观意志向行动体系的客观结构转变。二、社会系统理论:帕森斯认为,当有着不同的动机和价值取向的行动者在相互交往时,他们

30、就会形成某种能够共同接受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制度化。其基本过程是:(1) 不同取向的行动者进入相互交往的情境(2) 行动者取向反映其需求结构以及该需求被文化模式内化。(3) 通过具体的互动过程形成规范,行动者据此相互调整取向。(4) 这种规范是作为调整行动者相互之间取向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他们又受到总的文化模式的制约。转而这些规范规定随后的互动,使之稳定进行。 三、社会行动理论:社会行动都是由最基本的单元行动组成的,单元行动具有如下性质:有一个行动者。有某种行动的目的。有一定的行动情境,这样的情境包含两个要素,即手段和条件。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取向。四、社会行动分析(1)行动的要素:行动者、目

31、标、手段、条件、规范。行动由目标所指引,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包括手段和条件。手段指情景中可以被行动者控制或利用达到目标的因素,条件指情景中行动者无法控制或改变的因素) ,行动者在目标和手段的选择方面受到规范和价值调节。 (2)行动者的主观取向:行动者的主观取向包括动机取向和价值取向。动机取向指行动者希望最大满足和最小损失。可分为三个方面:-认知方面:对所处情景的认识;-情感方面:对所处情景或情景各个方面的情感反映。-评价方面:在不同认知和情感取向之间作出选择的根据。(3)价值取向指支配个人选择(手段和目标)和对不同需要和目标的优先考虑的规范性标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认知方面:在接受或拒绝情景

32、的不同认知解释时所使用的标准。-欣赏方面:包含在情感表达中的标准或情感投入。-道德方面:评价不同行动类型的抽象标准。认知方面优先,行动类型是知识性活动;情感方面优先,行动类型是表现性的;评价方面优先,行动类型是道德性的。 (4)行动分析的模式变量:模式变量是分析行动者在社会互动中行动取向的工具。-情感性与情感中立-广泛性与专一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先赋性与自致性-集体取向与个人取向五、一般行动体系(1)一般行动系统由四个子系统构成:社会系统、文化系统、人格系统、有机系统(2)一般行动体系存在的前提性条件:适应(Adaptation) 、目标达到(Goal Attrainment ) 、整合(Integration)、模式维持(Latency)子系统与功能前提条件的关系: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