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et 地理复习提纲1高一地理 必修 1 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河外星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宇宙) 太阳系 地月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行星的运动特征: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有:(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发生发展的温度条件(2)地球本身体积和质量适中,保证了足够的引力,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不断产生水汽,形成适合生命活动所需的液态水。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
2、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2)、间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3.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 :光球、色球、日冕 三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发生在 光球 层 的黑子 、发生在 色球 层 的耀斑 。活动周期大约为 11年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乱电离层,使得无线电短波受干扰甚至中断。(2)、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暴” 现象, 导致罗盘指 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
3、指示方向。(3)、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美丽的极光(4)、引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 灾害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比较自转和公转:速度运动形式方向 周期角速度 线速度自转 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 56 分 4 秒15/时(两极点为 0)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 0公转 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 6 时 9 分10 秒平均 1/天(近日点大,远日点小)平均 30km/秒(近日点大,远日点小)每年 1 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大值;每年 7 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达到最小值。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Let 地理复习提纲21.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
4、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其度数目前为 2326。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 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例:若黄赤交角的度数变大,则热带、寒 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变小若黄赤交角的度数变小,则热带、寒 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扩大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它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三、昼夜更替和时差 昼夜交替周期:24 小时1.昼夜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 晨线:沿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变为昼昏线:沿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变为夜注:太阳光 线与晨昏线 始终垂直 晨线上各地同 时日出,昏线上各地同时日落晨
5、线与赤道交点所在 经线 地方时为 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 经线地方时为 18:00。2.地方时、区时和时区(1)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东加西减)经度每隔 15,地方 时相差 1 小时 经度相差 1 ,地方 时相差 4 分钟(2)区时:全球共划分出 24 个时区,每时区跨度 1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我国采用东八区的区时,即 120E 时间。中央经线度数 =时区数15时区数= 经 度数15 余数7.5,相除所得整数为时区数余数7.5,相除所得整数+1 为时区数区时的计算: 时区差 区时差 “东加西减”(3)日界线 固定不变(人为规定的):1
6、80 经线(自西往东过了 180 度经线日期减一天;反之)不断变化(自然存在的):0 时经线 四、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五、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1.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昼短夜长昼短夜长(昼夜平分)秋分日(昼夜平分) (昼最短夜最长)冬至日昼渐长夜渐短Let 地理复习提纲3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计算:H=90 所求地与太阳直射点的 纬 度差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机会,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机会,而回
7、归线到极点之间没阳光直射。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1.判断 莫霍界面:横波,纵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大古登堡界面:纵波速度突然减小,横波突然消失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限,可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 三层。4、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 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 为岩石圈。其下约至 400Km 处为岩浆的发源地,称为软流层 。5、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这 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二、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由于 地面冷热不均而
8、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先有垂直运动,再形成水平运动。 )注: 近地面 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 对应高空为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对应高空为低压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 压越低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 压区等压面下凹Let 地理复习提纲4例子: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 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
9、夹角四、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看图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名称和风向)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 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海陆分布对 大气环流的影响( P37 掌握冬夏季海洋与陆地上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2、季风环流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 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西北风(冬季) 东北风(冬季)风向东南风(夏季) 西南风(夏季)五、常见的天气系统Let 地理复习提纲5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冷锋 暖锋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10、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过境前 单一暖气 团 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天气特征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沙尘暴一场春雨一场暖2、低压、高 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气旋 反气旋气压 低气压 (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六、常考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 成因
11、 特点 分布特点Let 地理复习提纲6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夏季)和西风带(冬季)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 3040 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 4060 度大陆西岸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注:气候类型可以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也可以根据气候的特点(气温和降水)来判断。七、全球气候变化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危害: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改变海岸线(海水热膨胀,两极冰川融化)对农业 的影响:低 纬度国家农作物减产,高纬度国家农作物增产,但总体说,全球农作物减产。水资源不稳 定与供需
12、矛盾:旱 涝的频次、强度增加;径流减少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减少 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2.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植树造林,采用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海岸堤坝等)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97 年京都议定书)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河流补给类型: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 补给、地下水补给2.我国不同地区的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和汛期Let 地理复习提纲7南方地区: 主要靠
13、大气降水 补给;一年只有 一个汛期 。例如 长江东 北地区 :春季是季 节 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是大气降水补给;一年有春夏 两个汛期 。如黑龙江、松花江西北地区 :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一年只有 一个汛 期。例如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塔里木3、 水循环可分成三类:(1)海陆间循环 ,包括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 流、下渗、地下径流。 因为发生的区域最广,环节最多,又称之为海陆间大循环。它使 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水 资源得以再生。(2)海上内循环,包括环节有蒸发、降水 ,它发生的水量最大。(3)陆地内循环 ,包括环节 蒸发、 植物蒸腾、降水 。 二、洋流1、分类 按性质,可分为: 暖流
14、和寒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 流2、分布:见书 57 页(掌握各大洋洋流分布模式及名称)3、影响: (1)、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很大: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影响: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 渔场、纽芬兰渔场上升补偿流处也易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4)、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流可以加快船速,逆流可以减慢船速;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行。 (5)、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的扩散,加快 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Let 地理复习提纲8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 东南多、西北少;夏秋
15、多、冬春少; 总量多、人均少2.合理利用水资源:开源、节流(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热能,表 现为 :地壳运动、岩 浆活动、变质作用2、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可以分 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 动常在地表形成褶皱山系和断裂带,如 喜马拉雅山脉、 东非大裂谷、红海 ;垂直运动会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这两种运动往往同时进行,但全球而言,以水平运 动为主。3、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二、外力作用1 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表现为风化、侵 蚀、搬运
16、、堆 积 2、风化作用:在温度、水、生物等影响下,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3、侵蚀作用:主要有流水、风力、海水和冰川的侵 蚀 。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有峡谷、沟谷;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有冰斗、角峰。4、搬运作用:不能形成具体的地貌,它不断转移和运输物质,使侵 蚀作用不断继续,堆积作用得以完成。5、堆积作用:主要是流水和风力的堆积。流水堆 积地貌主要有冲积扇、冲 积平原等,风力堆积地貌主要有沙丘、沙垄等。6、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趋于平缓 (削高填低)。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总是同时起作用的。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
17、存在的基础: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沉积岩 、岩浆岩 、 变质岩 的相互转化2、循环过程Let 地理复习提纲9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叫做褶 皱,基本单位是褶曲,它有两种基本形态,即向斜和背斜 注:如果在褶皱 构造地区修建隧道 ,应该选择在背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2. 板 块构造:全球共 6 大板块。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包括生长边界(海岭、断层)和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二、断块山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体发生破裂,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 层。相 对上升的岩块形成山岭
18、或高地,如华山 、泰山;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Let 地理复习提纲10注:断层附近不宜修建大型工程项目。三、火山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影响因素:修建成本、工程难度2、方式的选择:在山地通常优先选择发展 公路 3、运输线路的分布:通常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尽量避开坡面,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呈“之”形状。4、修筑公路的原则: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的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主要形式2、河谷侵 蚀地貌初期呈“V”形 状;发展期出现明显的凸岸和凹岸,其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码头一般选在凹岸);成熟期的河谷呈“U”形。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冲积平原包括: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河漫滩平原(发育于中下游)、和 三角洲平原(发育于入海口)。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作用形式 概念 对地貌的影响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 发展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河谷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