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旅游发展七策隆回县旅游局 徐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而且可以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目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大众化、产业 化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将加快融合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需求更为强烈和多样化,对旅游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我们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发展旅游业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效保护、坚持合理利用、坚持自觉传承,坚 持提高旅游文
2、化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一、 创新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有利于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前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着领域不宽广、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为此着力解决此问题,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与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领导班子,领导 和指导文化旅游业发展。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职责,强化措施,一抓到底。发改、财政、金融、国土、
3、 规 划、环保、扶贫开发、民族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和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为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有效保障,搞好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加强旅游运输、安全、旅游商品和服务价格、旅游市场秩序、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县委督查室要对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定期专项督察。二是要制定和完善规划体系。文化旅游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责定位,制定好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助推其服务全国,走向世界。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突出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奇特的山水风光三大特色,将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编制全县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和主要景区总体规划。
4、所有景点的开发与建设必须按照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景区总体规划要求,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景区管理、国土、住建、文化等相关单位进行审定,再按有关程序办理实施。三是要政策扶持。 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特别是要落实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有关推进文化旅游的政策措施。要本着“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市 场运作、群众受益、持续发展” 的原则,优化政策扶持机制,明确旅游业优先发展、优先扶持的政策导向,建立起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意见,把项目用地、税费优惠、财政支持以及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落到实
5、处。建立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引导资金、专项资金对旅游业重点项目的支持。要专门设立文化旅游业引导资金,比重占同级财政总收入的 3%为 宜。各职能部门要研究落实国家、省、州相关优惠政策,旅游企 业税收严格执行西部大开发“减二免三”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最低下限收取。重点旅游项目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对星级饭店,用电、用水 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价格政策。旅游企业安置夏宫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在规定时间内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引进的文化旅游业项目,享受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等相关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民间资本投入,重点引导战略投资者投资重点项目。四
6、是要宏观指导。旅游局在制订和修订本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时,要注重增加或丰富旅游文化发展的内容;在指导基层旅游工作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时,要注重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善于运用各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指导旅游产品开发时,要注重突出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在指导旅游文化企业的发展中,要注重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二、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举魏源旗,打花瑶牌,舞活龙头, 坚持“ 原生态、原文化、原 风俗、原居民 ”的保护原则,在保护好、研究好、展示好的基础上,建好花瑶 门 楼,并积极申报国家地质公园,以魏源故里神秘花瑶的品牌影响,带动全县文化旅游业发展。不断丰富虎形山乡特色名村游的文化内涵,突出六都寨水库
7、等景区的山水森林特色,并有针对性地融入瑶族文化元素,不断提升景区文化品位,使重点景区特点彰显,优势凸显,影响扩大,积极创建国家标准等级景区。启 动风景区主干道及支干道公路建设,形成景区与主干道、景区与景区间高级公路连接。加快景区游道、停车场、购物中心、公厕等配置设施建设。强化县城集散功能。县城的区位优势和综合功能决定了其肩负旅游集散的职责。全力以赴抓好县城综合运营开发,运用市场机制, 围绕“ 行、住、吃、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完善 县城道路、停车场、公 厕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游客中心、星级饭店、商务酒店等旅游接待设施,抓好九龙广场等休闲公共娱乐设施建设。并通过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市级文明
8、城市为载体,加强城市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将县城打造成具有湘西南民族特色的旅游集散地。不断完善虎形山花瑶综合功能,使其成为我县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构建健康绿道体系”正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题中应有之义,是体现“自然之美”的支撑项目和具体抓手。同时,构建健康绿道体系推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又是一项关系群众身心健康的民生工程,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亲近自然的需求,破解了城市居民解决生活温饱后面临的生态温饱问题。通过这一体系的建设,必将使广大市民更深切、更直观地感受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初步效果。这些年,成都市一直在加强城市的植绿、建绿工作,也在一些地方零散地建成了部
9、分健康步道,比如三环路、外环路两侧的步道。广大市民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因此成都市有条件在原有步道的基础上对健康绿道体系的理念进一步转变和提升,体现集合了生态、文化、休闲、景观、通行于一体的综合功能的“绿道 ”概念,通过这些康居、乐居、安居项目来展现一种宜居的生活方式,让“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共存。通过充分梳理城乡开敞空间,确定绿道网络重要节点,合理规划绿道网络体系,构建互通共享的城乡绿色脉络,形成具备开放性、流动性、廊道性、 扩 散性、循环性等特征的网络结构,使 山、水、田、林、城 逐步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一线多区、一区多景的景 观格局,初步实现城在田中 、园在城中的生态建设目标,初步展
10、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基本生态特质。三、打造旅游文化精品,培育旅游文化精品品牌。一是要打造若干台的高品质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打造旅游、文化、节庆于一体的民俗节庆活动,推动出台一系列国内外游客到此必看的旅游演艺节目。二是要打造若干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活动品牌,既要充分提升现有的瑶族风采的文化内涵,又要重点支持和推出全国性的金银花旅游文化节庆品牌。三是注重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滩头年画,花瑶挑花等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花瑶呜哇山歌、七江炭花舞一方面注重原真形态的展示,另一方面通过编排,成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
11、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四是鼓励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市场推广。培植精品旅游线路。推进旅游商品开发。积极推动旅游资源一体化进程,依托优势产品,积极培植精品旅游线路,主动加强与周边县市联系和合作,实现旅游产品互补、客源互流。依托崀山花瑶紫鹊界湘西南自然观光生态民俗风情游、紫鹊界魏源故居花瑶温泉崀山休闲度假游两条精品旅游线路,着力培植县城魏源湖魏源故居云雾山庄花瑶温泉、县城狐狸岛乐欢天九龙休闲城滩头古镇 2 条旅游线路,使旅游线路贯穿东西,连接南北。大力开发花瑶挑花、竹编工艺、滩头年画、古法造纸、土特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纪念性
12、强、便于携带的旅游工艺品和风味独特的旅游食品,形成一批附加值高、市场份额大、工艺精湛的旅游商品和产业集群。四、加大开放力度,深化区域交流与合作。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促进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国 际旅游 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来扩大文化影响力值得借鉴学习。目前我们的文化旅游推广更多的还是形象宣传,从形象推广走向产业推广,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办法上都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要广泛借鉴吸收省内外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市场推广,要与外宣、文化等部门加紧共同塑造我县旅游整体形象,在省内外及港澳台等地区举办旅游节、旅游年或其他主题文化活动中,应增加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展示,也要将反映地方
13、特色的文化产品纳入国内外旅游项目推广计划,以充实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对内凝聚人心,对外打响品牌,重点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按照“政府搭台、企业 唱戏”的原则,积极申办多种全国性会议、展览及文化、体育、 经贸活动。把金银花节办成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集旅游、文化节庆于一体的节日,依托花瑶的强势推介,打响品牌。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联系,主动加入区域整体推介,将本地旅游的宣传和形象推广纳入更大范围旅游圈及旅游组织的统一促销计划,形成抱团出击、错位竞争, 实现区域旅游市场的联动互动、合作共赢。充分运用影视、歌曲、广告、互联网、 报刊等进行宣传促销,提高宣传促销的影响力、覆盖面和科技含量。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组
14、织各旅游企业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及各种宣传促销活动。五、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打造“ 智慧旅游”。 当前,面对越来越大的体量和越来越多的 旅游产品,越来越高的需求水准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把旅游产业做强,使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采用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联合服务模式,用网络 把涉及旅游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从而为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旅游服务, 为管理部门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为旅游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营销平台和广阔的客源市场。以为来隆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为政府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和促进旅游资源活化为旅游产品、放大资源效益这三大核心目标为重点,可以
15、采用“政府主 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联合社会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智慧旅游 ”建设,加大信息技 术在文化旅游业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推进旅游文艺演出形式创新,提升旅游演艺节目创意。通过现代科技创新旅游讲解、旅游展览等传统形式,形成一批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这样在市场监管方面,可以建立旅游数字化管理系统,县乡两级旅游应急救援机制。在旅游集中的区域可以设立旅游观光台,公布旅游资讯、服务投诉办法,及时回复游客在网络上的投诉和处理结果等。在信息咨询方面,可以不断健全旅游信息数据库,实现旅游资讯网的全覆盖,试点建设社区旅游咨询点,建设或升级景区智能化停车
16、场。在自驾游的智慧服务方面,可以实现城区到景区、景区到景区、星级农庄到星级旅游服务点的旅游标识系统化,并规划建设好自驾游树营地和房车营地。在城市旅游的宣传推广上,将更多的运用微电影、微博、博客等网络新媒介。据悉,长株潭已经将“智慧城市 ”纳入 “两型社会”具体建设项目中,在长株潭 3 市率先建成一批示范工程。我县可借“四化两型”建设之契机,推进 “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城市”的推进,承接长株潭智慧项目工程,可激发我县城市建设和旅游的生机与活力。六、要提升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客的旅游审美和旅游感知。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包括文化底蕴、服务意识、服
17、务能力、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要突出人才引进,为“快发展”提供结构支撑。要把优化旅游业人才引进政策、创新育才用才机制等纳入总体性人才规划,高度重视和发挥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在引才、聚才、留才上的主体作用,夯实旅游业加快发展的人才基础。要高度重视对导游员、景区讲解员的培训工作,特别 是文化内涵较深的景区景点,要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建议从离退休老专家、老教师中选拔一批志愿者从事导游员、讲解员工作,这是提升导游队伍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要加强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培育诚实守信的文化氛围,加强从业人员的文明礼仪、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倡导文明旅游。按照充实力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的思路,大力实
18、施人才战略,着力破解人才瓶颈,积极引进经营、营销、策划、管理等文化旅游企 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积极建立旅游协会和行业分会,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七、统筹城乡一体化、找准产业定位。一要 坚持产业方向,实现多业联动。要抬高发展起点,把旅游业作为县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引擎来打造,作为提高其他产业外向度、融合度的助推器来培育,实现旅游业与工业、 农业、商贸服务业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发展互促。要积极强化城市旅游功能配套,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开发农业旅游景点,深入拓展旅游资源,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要围绕旅游要素,做粗拉长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二要坚持富民优先,实现城乡联动。要把握好旅游开发与高效农业发展、新农村建 设的关系,一方面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的园区化、产业化进程, 发展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基地,使休闲生态农业与“ 农家乐”、“渔家乐”融合发展,形成乡村游特色线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在进行新型城镇、农民新村规划建设中,重点突出生态旅游的内容,充分利用农民新村清洁、优美的环境,有针对性地建设特色旅游商品、旅游宾馆一条街,使旅游业成为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拓展农民创业路径的富民产业,激发广大群众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