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18 页1高二年级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 9 月份月考语 文 试 题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 上,在本 试卷上答题无效。3.选考题必须按要求将所选题做出标记。4.本试卷 150 分,时间 150 分 钟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气候文明对人类发展的必要性 在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中,气候变化问题由于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而备受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中已不仅仅是个环境问题,而且
2、已成为一个涉及全球环境、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的复杂议题。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国际社会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气候变化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挑战是不容回避的,也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如果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资源能源、清洁的空气和水等要素,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载体和基础,进而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受到威胁。世界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严重,人 类已经没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来支撑高消耗的发展方式,没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来承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愈来愈面 临环境与资源的严重制约,人 类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生态
3、文明的兴起是人类在反思和解高二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18 页2决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对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在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中,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广泛性、无国界性,其影响的长期性、综合性和不可逆性,与其他生 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等特征,决定了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多生态危机中的重中之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常常可减少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意味着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也得以解决。 气候变化问题和所有其他生态环境问题联系密切,试图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而不考虑其他问题只会使所有的问题变得更糟。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去总是倾向于孤立地应对每一
4、个问题,一个问题提一个解决方案,这些彼此之间孤立的方案非但没有效果,反而往往加剧了其他问题。因此,对于气候变化问题,不能只局限于从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国家的发展去反思和解决,而应从建设新的文明的高度去反思和解决,这个新的文明就是气候文明。气候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气候的关系,实现人与气候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只有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和广度上,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工业社会进行改造,才能使人类真正走出气候变化危机的困境,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之路。 这也是之所以把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
5、看作是气候文明的创建过程的重要原因,它体现了人类对生存与发展的重新审视以及对新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理性选择。 (节选自走进气候文明) 1、下列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气候变化问题不是环境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贸高二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18 页3易等的复杂问题。 B.气候变化影响的长期性、综合性和不可逆性,与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等是人类生态危机中的主要问题。 C.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意味着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只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是不可能的。 D.气候变化问题依赖建设新的气候文明来解决,在目前条件下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2、下
6、列对“气候文明”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候文明是我们从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国家的发展去反思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认识错误的判断依据。 B.气候文明是指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气候的关系,实现人与气候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C.气候文明的创建过程也就是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过程。 D.气候文明是人类对生存与发展的重新审视以及对新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理性选择。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国际社会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由此产生的矛盾会越来越激烈。 B.国际社会不可回避共同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全世界的通力合作才
7、能真正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C.走出气候变化危机的困境,应该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工业社会进行改造。 D.开发新能源和研究环保新产品是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将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 2、古代诗文阅读(共 36 分,共 7 小题)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选择题每个 3 分,翻译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高二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18 页4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 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
8、入为平齐百姓。 王肃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 齐将鲁康祖、赵 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 营为事, 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 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 ”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 之,康祖等奔趣淮水。火既竟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 马坠淮,晓 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 、刘藻、成道益、任莫 问等救之。永曰:“ 深沟固垒,然后 图之。 ”聪等不从,一 战 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
9、卒徐还。 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 锐。藻徙 边,永免官爵而已。不 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 带汝阴太守。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 统军,当长围 遏其南门。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伏长史贾思祖,令守 营垒 ,自将马步兵千人,南逆仙埤,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埤烧营卷甲而遁。英曰:“ 公伤矣,且还营!”永曰: “昔汉祖扪 足,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 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 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选自北史傅永传)(有改动)【注】鞍桥:马鞍。平齐:魏属郡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能
10、记其本济 本:原来 B.南逆仙埤 逆:迎击 高二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18 页5C.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 徙:迁徙 D. 规解城围 规:谋划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傅永“拳勇过人”的一组是( )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擒公政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 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A. B. C. D.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永幼时随叔父傅洪仲和张幸从南青州归顺北魏,不久又逃亡南朝,此后又与崔道固一起归降北魏,后来成为北魏一员猛将。B.傅永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 20 多岁时却不能答对朋友在一篇文
11、章中提出的问题,后来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武之才。C.傅永足智多谋,面对南齐入侵之敌,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D.傅永临阵勇猛过人。70 多岁了,还独自率领千余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还率领众兵士乘胜追敌,彻夜才返。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5 分)(2)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途中见杏花吴 融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高二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18
12、页6长得看来犹有恨, 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 帝乡,此指 长安。长安多杏树。8、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5 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名句默写 10、古诗文默写。 (6 分,每空 1 分)(1) _ , _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引壶觞以自酌,_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_ ;雁阵惊寒, _ 。 (王勃滕王阁序 )乙 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
13、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 题(1)-(4) 。 (25 分)信任甘晓成将军战功赫赫,战后成了国家高级领导人。大乱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他整理好具体资料后,再由将军亲自圈定。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士。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 亲是中学教师,母 亲是纺织工人,看起来高二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18 页7没问题。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
14、壮, 长相也极为英俊。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斯曼结实的肩膀:“ 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 ”斯曼并没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将军, 谢谢你的提拔。 ”看着斯曼不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 隐隐觉得这个斯曼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好几次,斯曼不 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 说:“ 将军,那个斯曼,太危 险了,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 ?”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将军,我
15、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 将军的脑袋里嗡了一声。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没想到那孩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继续留用斯曼。另外,在适当的 时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一时间,将 军的宽阔胸怀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叹。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
16、,斯曼的表高二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18 页8情依然非常平静。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将 军处决他没有错。将 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 其实我与你父 亲是很好的朋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 ”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 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又平静下来。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斯曼着一身 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演讲进行到高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 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斯曼感觉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突然,墨 镜男人掏出了手枪 。斯曼出枪更快,挡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斯曼的枪没有响,刺
17、客的子 弹却应声而至,射 进了斯曼的胸膛。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汉克反复检查斯曼使用过的手枪,发现,子 弹里没有火药!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 ”汉克惊讶:“ 为什么?”“你以为 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他不会对我不利?实话对你 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18、,他留下了一张字条:世界上可怕的不是不被人信任,而是有人假装信任你!(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A.文章开头写将军所在国的国内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为下文写斯曼做将军的卫士高二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18 页9埋下了伏笔。B.汉克最初看到斯曼时就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他早已意识到斯曼很可能就是将军仇人的儿子。C.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这是因为将军的言行给他一种阴险的感觉,让他觉得将军虚伪、做作。D.小说的故事围绕“信任”层层展开,不断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小说以“信任”为题,突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和讽刺意味。E.本小说采用了
19、双线结构,以将军表面顾全大局,对斯曼友好实际上设计除掉斯曼为明线,以斯曼处心积虑身处将军身边却想为父亲复仇为暗线来安排故事情节。(2)请围绕汉克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6 分)(3)请分析小说中将军的形象。(6 分)(4)关于小说结尾段最后一句,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也有人认为是点晴之笔,应该保留。你的看法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徐百柯2005 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 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其时天已近晚, 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
20、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 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 ”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高二语文试题 第 页 共 18 页10小黑板上写下“ 蓼汀花溆”四个大字。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 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 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
21、,讲到得意处,就一 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 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 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 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 轮皓月大讲其月赋, “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 每当 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 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 让学生们搀 着陈先走。这时,只 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 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