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842KB ,
资源ID:3241836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2418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水水利:治水利农惠民生doc.doc)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水水利:治水利农惠民生doc.doc

1、水利:治水利农惠民生新中国成立时,胶州市水利事业一穷二白,河道几无堤防,没有一个水库、没有一座拦河闸、更没有一个自来水工程,全市近 8 成的人口饮水困难,9 成以上的耕地是“望天田”,农业和经济发展举步艰难。60 年,解决了全市 54.5 万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了 50 座水库、19 座拦河闸、828 座塘坝、8236 眼机电井,初步治理河道 27 条,修筑河道堤防 180 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360 公顷,全市新发展有效灌溉面积 58.4 万亩,节水灌溉面积 34 万亩群众吃水:从“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然而,长期以来,我市却饱受“吃水难”的

2、困扰。建国初期,一遇到天旱,许多村庄吃水要到很远地方挑水吃。为破解这一难题,政府组织民众,闸山沟、修塘坝、建水库、打大口井,存蓄水源。建国初,城里人吃水像农村一样,靠井吃井、靠河吃河,非常困难。天一旱河两岸的居民只能在河底挖个空,渗点水,用瓢舀水,挑回家。1968 年 10 月,自来水厂开始筹建。12 月 28 日,在北关办事处杨戈庄建成大口井 1 眼、安装离心泵 2 台,铺设直径 200 毫米铸铁管道 3.5 公里,自来水拉到了街头。男女老少,提着桶,端着盆,排着队,从街头的供水站“搬”水回家,日供水 1500 立方米。改革开放后,水龙头走进了家庭。1981 年,实施了前韩水源地建设工程,建

3、集水井 2眼,日供水 1 万立方米;配套建设了加压站,再引进先进工艺,新添置制水、消毒、检测等设备,水质大为改善。随着自来水用量快速增加,又相继实施了大店水源开发工程、前韩至姜家街打井工程、庄里头水厂打井工程、前韩水厂改造工程、胶东镇和营海镇管道安装工程、大沽河取水工程、山洲水库向城区供水工程等。截止 1985 年底,全市已解决 118 个村、97538 人的吃水困难问题。我市缺水村多属季节性缺水类型。1994 年底,我市尚有人畜饮水困难村 306 个,208174 人,占农村人口的 32.7%。1995 年至 1998 年,按照“突出重点、先急后缓、三级负责、以村为主”的原则,投资 400

4、万元,解决人畜吃水困难。1999-2003 年,以乡镇供水为龙头、大搞乡村供水。至 2003 年,全市 22 处乡镇、办事处除洋河镇驻地尚未吃上自来水外,全市 813 个行政村已有 75.6%的村吃上了自来水,日供水量达 2.5 万立方米。但之后,由于污染和地质因素等原因,部分村庄的饮水安全问题又凸现出来。2004 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至 2006 年底完成 291 个村通自来水工程,解决了22.4 万人吃水难问题,全市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目标。2007 年以来,改变过去以单村供水工程为主的形式,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工作思路,通过新建、改建镇级集中供水工程或

5、延伸城市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质量。先后改扩建了里岔、胶西等镇集中供水工程 7 处,147 个村庄实现集中供水,11.6 万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得到根本保障。2005-2006 年,投资 4650 万元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对前韩水厂进行了扩建,日净水能力 5 万立方米。2007 年,开辟新水源,市场化建成棘洪滩水库调水工程,日供水量 4 万立方米。目前,我市城市供水拥有水源地 4 处、水厂 2 座、加压站 2 个,铺设直径 75 毫米以上供水管网 339 公里,日供水能力 10 万立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达 98%以上;农村建成镇级集中供水工程 24 处,覆盖村庄 267 个,单村供水工程 540 处

6、,供水管网总长度 1.25 万公里,日供水能力 9.3 万立方米。城乡供水一体化初具规模,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得到基本保证。防汛抗洪:从“小水大灾”到“大水小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水利建设放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胶州人民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开展了对大沽河、胶莱河、洋河等重点河道的治理,山洲水库、青年水库、红旗水库等一批重要水利设施相继兴建,掀起胶州第一个水利建设高潮。大沽河,发源于烟台市招远的阜山,在胶莱镇南沙梁村东流入我市,在营海街道办事处码头村东南流入胶州湾,我市境内干流长 28 公里,现两岸堤防长 58.23 公里。据胶州史料:从清道光年始至建国前大沽河大堤决口 8 次,每

7、次都毁地伤禾数万到十几万亩,房屋倒塌无数,饥民大饥,妻离子散,四处逃荒要饭。1950 年后,对大沽河、南胶莱河、洋河等干支流本着“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深挖河槽,高筑河堤”的原则,作了防洪排涝治理。仅大沽河,对堤防进行了 15 次整修,6 次险工护砌,2 次退堤、扶堤,2 次堤防灌浆工程。2003-2004 年的两期大沽河下游综合治理为我市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河道治理工程,共完成投资 1.65 亿元,完成工程量 900 万立方米,在大沽河右岸新筑 10.23 公里堤防,建云溪河防洪闸一座,有效解决了大沽河下游的防洪问题。2008 年整治大沽河李哥庄镇矫戈庄至河荣庄标准堤防 13 公里。经历次治

8、理,大沽河堤防比 50 年代初期增高 2.5 米,河道防洪能力达到 10 年一遇标准,部分地段达到了 50 年一遇。1958 年山洲、青年水库的建成,结束了胶州境内没有控制性水利工程的历史。至 1993 年,我市共建成中小型水库 50 座,控制流域面积 207 平方公里,总库容 617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 3512 万立方米,同时建成蓄滞洪区 2 处,滞洪库容 5104 万立方米,对减少水旱灾害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从“小水大灾”嬗变成“大水小灾”,防洪调度理念的转变和一大批防洪工程的投入使用发挥了关键作用。2006 年东部滞洪区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了城市防洪减灾体系。2007 年 13 号台风期

9、间,滞洪区发挥了巨大的调洪作用,共调蓄洪水 2000 万立方米,湖内水位一度达到 2.9 米,直接防洪效益近亿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同样为减轻全市洪涝灾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市 50 座水库绝大部分建于 1958 年前后。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水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病险问题。自 2006 年起,我市积极组织实施除险加固。四年完成了 33 座小型水库和青年、山洲2 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恢复防洪库容 2900 万立方米,恢复兴利库容 1800 万立方米,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 2100 万立方米。2007-2008 年,我市投资近千万元新建了现代化的防汛指挥中心。在防汛指挥中心可如身临其境般地了解到全

10、市的水雨工情。借助这些先进的系统,指挥人员周密部署,果断处置,有效降低了汛期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有关资料显示,60 年来通过水库、河道等防洪工程科学调度,最大限度蓄洪削峰,全市防洪工程产生的防洪效益约 12 亿元,减淹耕地达 26 万亩。农业生产:从“看天望收”到“丰产高产”新中国成立前,胶州没有灌溉工程,仅有少数的土井、砖井只供人畜饮用和灌溉菜园。农业生产完全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地,更谈不上对经济社会的有力支撑。1952 年是胶州建国后出现的第一个干旱年,8 个多月总降雨量仅 134.1 毫米,地表水源枯竭,农作物干枯。在毛泽东“农业是国家的命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农业八字宪法”鼓舞下,

11、胶州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53 年起,掀起了群众性打井运动,全民找水,就地挖井,抗旱保苗。1958 年起,大兴蓄水工程、引水提水灌溉工程。“大包干”后,喷灌、管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成为农田灌溉发展方向。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1996 年以后,我市把喷灌、管灌、滴灌、微灌等节水型灌溉工程作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来抓。2001-2005 年,抓住节水灌溉世行项目落地我市的契机,选择 5 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建成 5 个节水灌溉基地,合计 3.6 万亩。2006-2009 年,本着“统一规划、择优选点,相对集中、连片成方”的原则,围绕建设粮食、蔬菜、花生和果品花卉“四个 15 万亩”,

12、以政府出资帮扶为主,以农民自筹资金为辅,建成胶莱、胶西等 4 个 5000 亩以上 IC 卡智能控制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总计 3 万亩。60 年来,全市水利设施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 58.4 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 70%;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 34 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 41%。治水思路:从“人定胜天”到“人水和谐”大禹改“堵”为“疏”,李冰父子“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翻开中国治水史册,凡兴水为利者,大都遵循自然规律,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我市地处大沽河入海口,云溪河、店子河穿城而过,受地理环境影响,每年汛期三条河流的洪水云集于城区东部低洼处,如适逢天文大潮,洪水受海潮的顶托

13、下泄不及时,几乎连年暴雨成灾、洪水泛滥。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决定实施东部滞洪区工程,给水以出路,趋利避害,变废为宝,创造优美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三年的风雨磨砺,东部滞洪区最终于 2006 年建成。工程运作了 3.2 亿元的资金,搬动了 1901.2 万立方米的土石,开挖了 7.17 平方公里的湖面,总库容 2700 万立方米。大沽河下游的综合治理与东部滞洪区的建成,在城区东部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防洪、防潮工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胶州城区的洪涝灾害问题。2006 年以来,相继实施了东部滞洪区截污排放工程,引水、泄水工程,远程取水与水质监控项目,并且在滞洪区投放了 50 万尾鱼苗,使滞洪区的水质大为改善。2007 年、2009 年,引黄河水、大沽河水向东部滞洪区补水 1200 万立方米,保障了东部滞洪区生态功能。如今,东部滞洪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既发挥了水利枢纽的重要作用,并且带动了一个 30 平方公里少海新城的崛起,成为胶州“三大发展平台”之一。尊重水的自然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这种生动实践,如今已经在我市各项水利建设中生根、发芽。盛世治水,人水和谐。60 年的水利发展,全市“排、灌、蓄、引、调、控”为一体的水利体系初步建成,实现了辉煌跨越,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在胶州发展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