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0 年 11 月 12 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在总结经验、分析形 势、研究未来的基础上,讨论了制定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问题,并通 过如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1)“十一五 ”时期江苏经济 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 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是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
2、更多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 两个率先”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建 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 标和任务,全省 综合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可超过 4 万亿元,人均折合 7000 美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万亿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3、,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区域共同 发展实2现历史性突破,以太湖治理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取得重大成果。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城 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 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学有所教”目标基本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谱写了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 ”的新篇章,为江苏“十二五”乃至更 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 坚实基础。 (2)“十一五 ”时期江苏积 累
4、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宝 贵经验。主要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两个率先” 全局,根据党的十七大的新要求,丰富充实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积极创新思路、政策和举措, 强化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利益 导向和考核导向。坚持以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积极建设创新型省份;主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压力,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抓创新结合起来,提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任务,推动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互动并进。坚持以统筹兼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扎实
5、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建设“ 四沿”产业带,在加大支持苏北振兴力度的同时,对实施新一轮沿海开发、振 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推 进苏南转型升级作出部署,坚持不懈抓好生态省和“绿色江苏 ”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增添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出抓好文化体制、医 药卫生体制、政府机构改革和农村改革发展,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开放3型经济转型升级,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科学发展。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全面落实民生“五有”要求,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
6、,扎实办好改善民生各项实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巩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这些经验对江苏“十二五 ”乃至更长时 期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 义。 (3)“十二五 ”时期面临 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 际化向纵深发展,扩大内需政策深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为江苏更好地发挥科教和开放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新的机遇。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
7、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苏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苏中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 苏北发展进入快车道, 为江苏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增添了新的动力。我 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更加主动地抓住用好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江苏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 对外向度较高的江苏经济影响将更为深刻。我省经济增长粗放的状况尚未完全改变,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压力加大,区域 发展差距还比较明显,城乡二元结构仍是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社会
8、建设相对滞后4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切 实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4)“十二五 ”时期是江 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 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在我省实现“两个率先 ”的历 史进程中, “十二五” 时期是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的目标更高,内涵更丰富,要求更全面。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江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 创新,坚定不移朝着“ 两个率先”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
9、学发展新局面 (5)制定“ 十二五” 规划的指 导思想。制定我省“十二五” 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经济国 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10、,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铸造新的辉煌。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基本要求: 5必须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为“ 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坚定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改善生 态环境,更加注重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 ”,建设江苏更加美好的明天。 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 时期发展的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江苏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刻不容缓的
11、战略任务,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突出发展创新型经济,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 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 必须根据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发展阶段新变化实施六大发展战略。把科教兴省战略提升为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坚持教育和人才优先发展,科技强省、教育 强省、人才 强 省建设“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依托我省良好的科教基础,突出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构筑江苏发展的战略优势。确立创新驱动战略,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
12、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显著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全面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的创新,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把城市化战略拓展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坚持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相结合,生产方式转变与生活方式转变相结合,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6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坚持更高水平“引进来”与更大步伐“走出去” 相结合,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把区域共同发展战略深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三大区域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13、。坚定不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 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必须更加突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启动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必须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有效性、改革成果的普惠性,进一步
14、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6)“十二五 ”时期经济 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我省“十二五” 规划要具有战略性、指导性、前瞻性,与国家“十二五” 规划、 长三角区域 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紧密衔接,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 两个率先”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省经济年均增长 10%左右,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0000 美元。 7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明显提高,主导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农业现
15、代化进程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幅提高,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创新能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 60%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率先基本建成 创新型省份。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防治,“绿色江苏”和生态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对生态和人居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 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
16、展。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民 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2011 年实现年人均纯收入低于 2500 元的农村贫困8人口全部脱贫,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群众实现
17、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幸福感普遍提升。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享有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机会均等的公平教育,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高。法治江苏、平安江 苏建设再上新水平,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更趋完善,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构建和谐社会走在全国前列。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奋斗,到 2015 年,全省 综合经济实力、自主 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人民群众普遍
18、过上更加宽裕安康的生活,为 2020 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三、着力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充分挖掘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 资、出口 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格局,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 (7)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继续实施消费需求重点工程,制定和落实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 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多种渠道增加就业创业机会,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加 强市场流通体9系建设,发
19、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文化、体育健身、娱乐、旅游、信息等新兴服务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创造和激 发农村新的市场需求。完善有利于消费的市场环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发展消费信贷, 规范消费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 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文明、节约、 绿色、低碳消 费模式。 (8)切实增加有效投入。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新 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及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倾斜。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
20、实行扩大投资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 创造最终需求。完善公共 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 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 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提高民间投资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努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提高生产性投资的产出效益和公益性投资的社会效益。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 节水、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 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结构优化、技
21、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 值高、吸 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10(9)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重点 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 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 术六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 电网等新兴产业。新 兴产业销售收入到2012 年实现倍增,到 2015 年超过 5 万亿元,成 为江苏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实施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工程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推进一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引 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22、,以技术优势抢占产业制高点。 坚持以应用促发展, 组织实施一批绿色发展、惠民服务等新兴产业产品应用示范工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向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 (10)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促 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 结构提升。充分发挥我省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重点 发展现代物流、研 发设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 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重点 发展商贸服务、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 发展文化产业、体育 产业和会展业、旅游业。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大力 发展电子商务、互 联网内容产业、3G 网络服务、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 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 络化经营。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大发 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