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6KB ,
资源ID:3243590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2435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为本站会员(sk****8)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oc

1、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在传授科学知识及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和谐、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也是必须的工作,审美教育不仅传授审美知识,而且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他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所带来的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合规律有序的社会韵律,是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同时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进一步要求实施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关键字】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在语文教学中,对审美的认识更应该深入地融入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因为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就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扣人心弦的情节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这些美的东西不会自己跳出来让人欣赏,这就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各种美,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有效地融入美育使得更多人受到美的熏陶,并引导去发现、感知、创造生活中的美。而在审美教育中,由于美的感受除了用语言表述,用图画和画面形象的表现,大多时候是靠文字传播出来的。大自然中存在着美,可谓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社会也是处处留心皆是美,宇宙是美的空间,生活是美的世界,能够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都离不开语言文字,惟其如此,语文才会

3、成为琳琅满目的美学世界。只要语文教学活动美起来,学生就会很快的融入其中,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又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最终有效的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仅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去欣赏一些美丽的句子,或仅仅停留在对文章中描写的景物美和形象美等客观、表层的欣赏上,而应当结合作家的个性与写作时特2定的心境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深入发掘课文中的内在美点,揭示深层性的审美情趣,使得学生不仅领略到美,而且深悟到这种“美”所隐含的高尚情趣。从而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思想、灵魂结合起来,使得审美教育确有成效,落到实处而不至于成为空

4、架子。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达到目的。第一, 传授美育知识,培养审美感受能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种善于在生活、自然、艺术中发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感觉上的能力,而且是一种对美的本质的认识能力。美育不仅仅只是在传授美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通过优秀作品的教学,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品德熏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朱光潜:“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1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其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

5、们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也可以通过朗读,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然而美离不开形象,学生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和描绘了大量的自然景物,阅读时就好像是人在画中行,身在景中游,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美不胜收的感觉。如果说智育启人,德育以理服人,那么美育就是以形感人。例如,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一文就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 ,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

6、的热爱之情。在叙述方式上,文章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 3 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再如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5 月版,第 336 页.3文章以小屋为中心,通过辐射式的笔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尽情地描绘着自己心爱的小屋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先实后虚,由实而虚,虚实结合,将现实的自然景物融入诗

7、一般的朦胧境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就已很直观、形象的早春二月风光图,使学生感受到,此刻是多美啊,但我辞别以久得故乡又是如何呢?是不是一样让人迷醉?这样也就很好的理解了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了。也可以说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进一步进行审美的基础。第二, 培养审美想象、联想的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审美的传达,在欣赏文学作品中体味文学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在阅读教材中感受作者的审美理想、道德追求及生活情趣;在感知与体验中,培养审美想象、联想的能力。联想和想象,是两种奇妙的心理功能,它们能由此物联及彼物、由彼物及此

8、物,或者随意改造事物的表象、性质、数量,可以无限自由地伸缩展开;而审美的联想想象,除了要由此物联及彼物、改造事物外,还必须伴随着形象的联翩、情感的活跃、美感的享受等。审美想象、联想为主体在美感世界里遨游插上了翅膀。它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能力,是一个在头脑里改造记忆表象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 。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 “嫁接”和“回忆和联系” 。一篇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很多,教学中宜抓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的,反复出现或突

9、出表现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情结” ,诱导学生阐发、品味。所以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思考练习” ,设置想象、联想的阶梯,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的景物描写,这是鲁迅先生在本文倾力描写的儿时生活的乐园百草园。儿时生活的真实感受,不同于成人的审美角度,童稚般的幻想和联想,配之以层次分明的描写,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园是那样活泼生动,童趣盎然,摇曳多姿。而这些景物描写又最贴切初一学生的生活实际,最能引起学生的“勾联” 、 “嫁接” ,是指导和提4示学生想象和联想,进行描景画物的理想训练台阶,在审美上,使学生得到生发想象和扩展联想的实践锻炼。第三, 培养审美情感及审美理

10、解能力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挞落后,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内容无不寄予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去启发,便于更好的理解课文,让更多更丰富的美从死板的字眼中跳出来。如: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看,太守左手牵着黄色的猎犬,右肩架着善于捕捉鸟兽的苍鹰,真是威风凛凛!随从武士们身穿华丽的猎裘,千骑竟逐,似一阵狂风卷过山岗原野,声势多么浩大!“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显示了苏轼那英武豪迈的气概,保卫祖国边境的信心和

11、力量。可见情感性是美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陆机在文赋中写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以思纷;悲落叶以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鲁迅也常说:“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感到愉悦.” 2 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深挚的情感只有与作者融注在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主旨。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生动活泼的文字加上美妙动听的音乐,双重的熏陶让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沉醉于美的愉悦中,在自我陶醉中自然而然就对文章有了深刻而又独到的理解。如果你读到“斑竹一枝千滴泪”的诗句时,不知道娥皇、女英哭舜帝的典故,就会产生竹和眼泪是风马牛不相及之感;如果在欣赏西方宗教艺术时不懂得百合花象征着玛丽的童贞、羊羔

12、象征着信徒,那么在看到这些事物时同样会产生莫名其妙之感。审美理解是对直观事物本质的理解,是积淀在感性中的理性。2010 年,笔者作为师范生进行了五个月之久的实习,在实习期间让我感触最深。在教学条件相当差,教学资源相当匮乏,师资力量相当薄弱的藏区,学生知识的获得仅从老师的讲述中死板的接受,更别说是在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但那一节课我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作为实习生到岗之后就开始了工作,由于语言的不通工作很难,每次上课就好像是在自言自语,没一个人理会,渐渐地2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版,第 296 页.5大家就都打成了一片,但上课时还是那样,因此我就想改变一下课堂教学

13、方式。我找了早春清晨有鸟叫、水流声充满生机的音乐,一幅水彩画,带着学生进入了荷花这一课,当我一挂起画让他们猜是什么花时,教室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虽然有的回答不搭边但至少都发言了。之后的表现更让我出乎意料,当手机播完音乐,让他们说说听到了什么及自己的感受时,说的太精彩了,虽然都没见过真正的荷花但文中那活灵活现的画面时时刻刻都浮现在眼前, “荷叶挨挨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露出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阵微风吹来,就翩翩起舞。 ”就好像身临其境各个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这节课虽然没完成

14、任务但目标达到了,最起码这节课让学生学会了语文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只有与她有感应了才能读懂她,理解她。课后的作业百分之八十的都做得非常好,课文背诵也是比平时好。总之是因为在美育的协助下完完全全理解了课文。之后的每节课(如:翠鸟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画杨桃 、 太阳是大家的 、 一面五星红旗等等)我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让他们都置身在课文中作为文章的主人翁,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融入课文中但全班至少三分之二的都能做到(牧区的学生听不懂汉语) 。果然期末检测时比平行班级的好很多。实习之前我们开了这样一门课,但当时根本就没重视过,更没想过自己会将此运用在具体教学中,却是这次实习让我在实践中看到了审美

15、教育的作用、意义及其重要性。让我发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大堆优美的语言文字,而且是对美景的欣赏,对美的生活的感受,对美的精神的感悟。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虽然不断进行着改革,但还是未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到美的魅力。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的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结语】 6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情感、理解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美的具体性和情感性决定在培养

16、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美的介绍,和美的体验,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联想,用丰富审美对象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得学生去更好的领悟其中的美。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而且也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达到了新世纪教育的要求。在我国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时候,如何把提高素质落实到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美的体验是我国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作为美的载体的语言文学,对美的感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感受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高尚情操。7【参考文献】1张乐天 邓银成 范安平著.

17、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2王启帆著.语文审美教育概论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3 年版.3张永昊等著.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4朱烧禹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5苏霍姆斯.给教育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年版.6贾明强.语文学刊,审美心理的总体特征 ,1994 年第 6 期.7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8 月出版.8谭虎主编, 素质教育 65 题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年 4 月版.【注释】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5 月版,第 336 页。鲁迅摩罗诗力说 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版,第296 页。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