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第一章 导论(包括教材第 1 章和第 1 章附录)本章重点:一、经济及经济学的定义二、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性和效率三、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四、经济制度五、生产可能性边界六、经济学的分类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八、进行经济思考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一、经济及经济学的定义经济( economy)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 ”(economy)一词,是由希腊文 0ikos(家产)和 nemein(管理)合成的 oikonomia 演变来的。意思是 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在我国古代, “经济” 一词是指 “经国济民 ”。现代社会“经济”一词主要有以下 四种含义 : 物质资
2、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 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节约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 。 经济学 economics最近几十年来,经济学覆盖了各种各样的论题。如何定义这一成长中的学科?重要的定义包括,经济学是: 研究在经济活动中如何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价格,以及如何运用这些价格配置资源; 考察金融市场行为,分析金融市场如何将资本配置到其他经济部门; 考察收入分配及如何在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对穷人给予帮助; 考察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 考察经济周期中失业与生产的波动,并提出改善经济增长的政策; 考察各国贸易模式并分析贸易壁垒有何影响
3、; 观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对鼓励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提出建议。如果我们将所有这些定义加以提炼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共同主题: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二、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与效率(一)稀缺1、稀缺 scarcity稀缺即有限,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或物品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教师设问:为什么存在稀缺性呢 ?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一定时期内,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理解稀缺性呢?稀缺性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绝对
4、 : 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资源都是稀缺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相对 : 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即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谈论资源的多寡,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这也就是说,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俗话说:“欲壑难填” ,即说物品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是稀缺的,可见人的欲望是无限多的,生活中人们总会认为欲望是个贬义词,但在经济学中,欲望是一个中性词,什么叫欲望呢?2、欲望 wants人们为了满足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愿望,它是多种多样的,又是无穷无
5、尽的。特点:欲望是分层次的;美国人马斯洛在 1943 年将人的需要分为 5 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层次;欲望是一个不断满足又不断产生的过程。人的欲望如何满足呢?通过消费物品来满足,人们为了满足自已的欲望只能通过种种活动来获取物品,因此,人的欲望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原动力。经济学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品”(free goods)、 “经济品”(economic goods)和有害品( harmful goods) 。3、自由品、经济品和有害品自由品: Free Goods经济学中把那些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叫自由品,如阳光、空气、沙漠
6、中的沙子、海水等。经济品: Economic Goods也叫稀缺品(scarce goods) ,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如房子、汽车,粮食等。其实,过去认为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也是有限的,滥用的结果也必然带来明亮阳光的减少、空气的污染和可用水资源的缺乏。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大多数是经济品。有害品 :harmful goods是指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它来源于人们的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或是大自然的力量留下来的灾害。如垃圾,尘垢和汽车尾气等。需要指出,自由品、经济品和有物品在经济学中是相对的,即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三者可以互相转
7、化。经济品如何产生?由人类生产或创造出来的。生产经济品首先需要 投入 inputs: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品和劳务。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产出 outputs: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品和劳务。投入的另一个名称是生产要素。4、生产要素 factors of production用来生产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品的要素,称为生产要素又称生产资源或经济资源, 一般分为四类。生产四要素:物力- 土地 N (自然资源)人力- 劳动 L财力- 资本 K (资本品、资本货物) 智力- 企业家才能 E (企业家、管理才能)鉴于欲望的无限性,就一项经济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最好地
8、利用有限的资源,因而我们不得不面临效率这一关键概念。(二)效率 efficiency效率一词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于 1897 年首先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帕累托效率或称为帕累托最优。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简言之,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为了使相对稀缺的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经济学提出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这个概念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后面我们还要详细讲到这个问题。更准确地说,在不会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
9、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从没有效率到有效率的演进被称作为帕累托改进。如果帕累托改进不存在,便实现了效率,即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例子: 一只小船只能载 20 人(不准超载) 。假如已有 20 人上船,此时就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如果船上只有 19 人,就没有效率,还可以进行帕累托改进。三、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不可能用减少人们的欲望,或者象宗教那样规定禁欲教条来解决,而只能在各种相对稀缺的资源的各种可能的用途中进行最优选择,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欲望。选择(choice):把稀缺的经济资源从多种用途中挑选一种或几种加以利用的过程。人类社
10、会总是通过选择的方法来处理自身面临的经济问题。从本质上来看,人类对经济资源的选择内容构成了人类面临的最基本的经济问题,这就是: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们必须做出这样三个最基本的选择:生产什么?生产多少?(what?)如何生产?(How?)为谁生产(For whom?)大家可能已经意识到,上述三个基本问题的有效解决依赖于人类社会对稀缺经济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下面分析资源配置问题。四、资源配置资源配置(allocation of resources)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一个社会如何把经济资源分配到不同部门、分配到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以及分配到社会各成员中,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资源配置
11、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资源配置优劣的衡量标准是把有限的经济资源配置到社会最需要的方面去,同时,既要考虑近期利益,又要有效协调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的关系。一个社会存在失业,说明劳动力和人力资源配置不当;一个社会投资不足,经济萧条,说明资本资源配置不当。这些都严重影响经济效率,因为资源配置存在浪费现象。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取得经济效益。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建立一套资源配置制度以便力求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 。人尽其才说的是人力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状态;物尽其用说的是物资资源(资本等)达到最优配置状态;地尽其利说的是土地等自然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状态;货畅其流说的是
12、市场的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市场的效率得到最佳发挥。资源配置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理想的资源配置效果是:在市场机制或其他手段的作用下,社会经济资源能够自发流动到应该快速发展的部门去,自发流动到应该快速发展的行业和企业去,自发流动到对社会贡献大的个人和家庭去。资源配置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高层次的资源配置和低层次的资源配置。前者说明经济资源如何被有效配置到社会各部门去;后者说明经济资源在企业和家庭内部如何被有效进行分配。通常,前者决定一个社会运行的宏观效率,后者决定一个企业和家庭的微观效率,前者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加以解决,后者主要依靠计划和习惯进行调节。五、经济制度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
13、和资源利用问题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市场经济: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价格、市场、盈亏、刺激与奖励的一整套系统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极端情况被称为自由放任经济,即政府不对经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市场经济制度通常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调节资源配置。指令经济又称计划经济:是由政府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在指令性经济中,政府不仅拥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 ,而且拥有并指导大多数行业中的企业经营,并成为大多数工人的雇主,指挥他们如何工作。政府还决定社会产出在不同的物品与劳务之间如何分布。简言之,政府通过它的资源所有权和实施经济政策的权力
14、解答基本的经济问题。计划经济制度通常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调节资源配置。当代社会中,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完全属于上述两种极端中的一个。相反,所有的社会都既带有市场成分也带有指令成分,是一种混合经济 mixed economy: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来进行资源配置,即由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经济。当然,这种结合并不是一半对一半,总是以一种经济制度为主,以另一种为辅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市场经济从总体上看比计划经济效率高,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此外,社会风俗习惯也对资源配置生产重要影响。在摩尔根描述的原始社会中,既不存在市场,也不存在计划,而是依靠风俗习惯维持社
15、会的正常运行,产品被平均分配,以防有人饿死;部落之间常常互相妥协以便各自占有自己领域内的经济资源。这样的风俗习惯一直维持着原始社会的运行,直到其解体。在现代社会中风俗习惯也对资源配置产生重要的影响。大规模战争爆发后,计划和市场均被破坏,但人们依然遵守着传统的习惯,彼此尊重对方的财产权利,甚至互相救济,共度难关,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先来后到原则,尊老爱幼原则等也在调节着社会资源的配置。例如,公共汽车和火车上座位有限时,人们总是遵守先来后到原则,年青人总是把座位让给老弱病残孕,这就是社会风俗习惯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座位)发挥的配置和调节作用。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人们必须在相对稀缺的
16、物品中进行选择的必要性,可以用一个生产可能性边界图形加以说明。六、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 简称 PPF一个经济社会的人口、技术条件、资本设备和自然资源都是既定的,当这个经济社会决定使用这些有限的资源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时,必然要决定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为了使问题简化,我们作以下假设 资源总量既定 实现充分就业 生产技术不变 生产两种产品:大炮和黄油(大炮代表军费开支、黄油代表民用开支)表 1-1 各种生产可能性组合可能性 黄油(百万磅) 大炮(千门)A 0 15B 1 14C 2 12D 3 9E 4 5F 5 0表中给出了一系列的可能性,组
17、合 A 表示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大炮的一个极端,组合 F 表示只生产黄油而不生产大炮的另一个极端。在它们之间的组合B、C、D、E,表示大炮的生产量不断减少以便换取更多的黄油。教师设问:一个国家如何将大炮换成黄油呢?其实,我们所说的转换并不是实物上的转换,而是通过经济资源在用途上的转换来实现,即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大炮这种用途转换到生产黄油的用途上。上述分析表明了一个基本事实,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社会中,在生产某一种物品时总是必须放弃某种其他物品的生产,有所得必有所失,替代是必然规律, “不存在免费的午餐” 。例子:“要火箭还是要面包” (巴西火箭发射为什么失败)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画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图形
18、。图 1-1 生 产 可 能 性 边 界036912150 1 2 3 4 5黄 油 ( 百 万 磅 )大炮(千门) 系 列 1多 项 式 (系列 1)说明:图 1-1 的横轴代表黄油,纵轴代表大炮。AF 是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OA 表示在资源总量和生产技术既定且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一定时期(如一年)一个国家将全部资源用于生产大炮所能得到的大炮的最大产量。OF 表示将全部资源用于生产黄油能生产出的最大产量。B、C、D、E 每一点都表示在资源总量和生产技术既定且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能生产出的黄油和大炮的最大产量组合,因此将其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AF 线还表明了,多生产一磅黄油
19、要放弃多少门大炮,或者相反,多生产一门大炮要放弃多少磅黄油,因此,又称其为生产转换线。现在,我们可以给生产可能性边界下一个定义: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技术知识和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它表示可供社会利用的物品和劳务的不同组合。说明:在边界上:有效率(帕累托效率) , 如 A B C D E F 点在边界内:缺乏效率 如 G 点原因: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如存在失业,闲置的工厂设备、荒芜的土地;经济组织的方式缺乏效率,或垄断盛行;统制经济制度,如官僚主义导致的激励机制弱化、信息障碍、决策失误、无效管理。在边界外:无法实现,如 H 点原因:资源有限从 G 点-C 点、 G
20、点- D 点以及 G 点-E 点 称为帕累托改进。从图形上看出,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且凹向原点的曲线,其经济含义是什么呢?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经济含义:第一、揭示了稀缺法则。一个社会为了不断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本是无限的,为了提高当前生活,所需要的消费品也是无限的。但是,能够用于生产资本与消费品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以外的点无法达到。第二、表明任何一个经济社会必须做出选择。由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多种组合中,究竟该选择哪一种,即一个国家关于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这两大部类的生产组合,到底选择 C 点还是 E点?或者 AF 线上的任何其他一点?
21、这就是任何一个经济社会必须做出的选择。第三、说明了机会成本。选择就要付出代价,即产生机会成本。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意一点的斜率就代表着该产量水平上 X(黄油)的机会成本,其斜率为负表明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s)也叫择一成本,经济学上把因作出一种选择得到某种东西而不得不放弃的次优选择的利益称为机会成本。这一定义包含了四个要点:(1)从被放弃的选择中考虑机会成本。即选择一旦确定,必然放弃一种或几种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只能从被放弃的其他选择中考察。 (2)机会成本是被放弃的选择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换句话说,综合考虑所有可能选择,机会
22、成本是次优选择可能带来的收益。 (3)这种最大收益是可能的而非现实的,即最大收益是一种不存在的可能性,因为最优选择已经被确定了,就不可能使次优选择同时发生,收益也不可能真正存在。 (4)机会成本不是被放弃的几种选择可能带来的收益的加总,而只是其中最大的可能收益。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机会成本:假定你有 100 万元人民币用于投资,可供投资的方向和年收益见表 11,假定投资的其他成本都相同。表 12 不同投资方向可能带来的收益 单位:万元投资方向 股票 债券 房地产 贸易 储蓄 放贷投资收益(万元) 20 10 15 12 7 8如果你是理性投资者,你必然选择股票投资而放弃其他投资方向。在放弃的投资方向中,房地产可能给你带来最大的收益(15 万) ,则你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就是 15 万元。机会成本是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因素,一旦做出决策,决策者一般会取得相应的现实收益,同时付出机会成本。当现实收益大于机会成本时,决策是正确的,否则属于决策失误。我们通常所说的“后悔”就是由于机会成本大于现实收益所造成的,因此,可以说。选择不一定导致后悔,但后悔必然是选择的结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