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感受器分类:表面感受器(外感受器、深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内脏感受器(内感受器)生理特性:a) 适宜刺激: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b) 换能作用: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能量转变成电能(动作电位) ,刺激强度由感受器电位的幅度来反映,进而由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来编码刺激越强,动作电位发放频率越高。刺激强度也可由受刺激面积来反映,较大的刺激强度通常影响较大的面积c) 适应现象:感受器具有降低它们去极化范围和程度的能力,当用固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这些感受器时,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逐渐减少,分为快适应感受器(位相型感受器)慢适应感受器(紧张型感
2、受器)d) 感受野和侧抑制2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结构:巩膜、角膜-脉络膜- 睫状体、虹膜- 视网膜。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功能:将外界射入眼的光线经过折射后,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感光系统:视网膜功能: 将物像的光刺激转变成生物电变化,继而产生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中枢调节:视远物时不需调节;视近物调节: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眼球会聚3.(1)近视:用凹透镜纠正特点:远物发出的平行光被聚焦在视网膜前,近物发出的辐射光不调节或微调即可成像在视网膜。近点前移(2)远视:用凸透镜纠正特点:看远物时已经需要调节,看近物时需更 大程度调节.近点远移.(3)散光:用柱面镜纠正 产生原
3、因: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等(4 )老视:用凸透镜纠正 产生原因:晶状体弹性减退(弱)4. 视网膜的感光功能(一)视网膜的结构1、分层:分十层,简化为四层(1)色素细胞层。不属神经组织,感光细胞有保护和营养作用。特点:易发生剥离。(2)感光细胞层。分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他们外形不同,所含感光色素不同,(3)双极细胞层(4 )神经细胞层5.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1. 视杆系统(晚光觉系统)特点:光敏感性强,分辨力差 作用:晚光觉(暗视觉)2. 视锥系统 (昼光觉系统)特点:光敏感性差,分辨力高,可分辨颜色 作用:昼光觉与色觉6.视觉的二元学说的依据(1)在视网膜分布不同。 视杆细胞
4、:周边多,中心少,视锥细胞:中心多,周边少(2)与双极 C 及神经节 C 的联系方式不同 。单线方式:视锥细胞 意义:视敏度高,感觉“精细”聚合式联系:多见于视杆系统。无精细分辨能力,能总和多个弱刺激(3 )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视杆细胞含视紫红质,视锥细胞分别含有三种视锥色素7. 三原色学说: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可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视锥细胞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这样的信息传至中枢,产生某一颜色的感觉。8. 视力衡量标准:分辨空间两点的最小距离9. 暗适应 概念:人从亮处突然进入暗处,最初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定时间逐渐恢复暗光视觉的现象机制:与在暗处视网膜中感光色素合成增强有关明
5、适应概念:当人从暗处突然进入光亮处时,最初只有耀眼光亮而视物不清,稍等片刻才能恢复视机制:视紫红质大量分解10.听觉的产生声波通过外耳道和中耳组成的传音系统,经内耳耳蜗的换能作用将声波的机械能转变为蜗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传入到大脑皮层颞叶的听觉中枢,从而产生听觉。频率(20-20000HZ)听阈: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最大可听阈:当振动强度增加,引起听觉和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也称痛域。11.1、对音调的辨别行波学说底部开始,频率越低传播越远,最大行波振幅出现的位置越靠近基底膜底部,且最大振幅出现后,震动很快消失,2、对声音强度的辨别(1) 听神经冲动的频率(2)
6、参与的神经纤维的数目3、对声源方向的辨别根据声波到两耳的时间差及强度差来辨别。12. 眼球震颤(1)概念:躯体旋转运动时眼球可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往返运动。(2)原因:半规管受到刺激而引起, 可反射性引起眼外肌规律性活动 ,造成眼球的往返运动(3)分类:水平方向:水平半规管受刺激;垂直方向:上半规管;旋转方向:后半规管13. 前庭器官的自主性功能反应( 内脏反应)- 晕车 晕船14. 呼吸意义:维持内环境 O2 和 CO2 相对稳定;保证组织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 外呼吸 包括: 肺通气 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CO2、O2) 内呼吸 包括:组织换气 ;生物氧化
7、15.呼吸道保护功能保护功能物理保护a,粘膜血管:加温湿润b,纤毛(位于气管以下呼吸道粘膜):清洁作用c,黏液:吸附作用免疫保护:a,免疫球蛋白,防止感染,非特异性保护。b,巨噬细胞:清除尘埃颗粒、细菌等异物。吞噬较多尘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尘细胞。16. 肺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半球状囊泡,肺部气体交换主要部位,肺的功能单位。肺泡隔:相邻肺泡之间的间隙结构称为肺泡隔功能:其弹性回缩作用可促使扩张的肺泡回缩。弹性纤维退化变性,导致肺气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二棕榈酰卵磷脂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的作用,缺乏或变性均可引起肺不张,17. 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 肺泡内和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强
8、差(吸气,呼气) 。 原动力: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18. 呼吸过程A. 吸气过程:吸气肌收缩胸廓扩大肺被动扩张肺内压降低低于大气压时气体入肺B. 呼气过程:吸气肌舒张胸廓缩小肺随之缩小肺内压升高 高于大气压时气体出肺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地,呼气是被动的用力呼吸时呼气是主动的19. 肺容积:肺内气体的容积,基本肺容积有 4 种: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l残气量或余气量:最大呼气末尚存留肺内不能再呼出的气量,肺容量(肺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体量 )(1)深吸气量:从平静呼气末做最大
9、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潮气量+补吸气量 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指标(2)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约 2500ml。 余气量+补呼气量 ,缓冲肺泡中 Po2 和 Pco2 的变化幅度,(3)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潮气量+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反应一次最大的通气能力,评价肺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但不能反应气道阻力(4)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做最大快速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指标,既反应最大的通气能力,也反应气道阻力。(5)肺总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20. 气体
10、交换的原理 气体的扩散 动力是气体的分压差 气体分子量与溶解度(S) 扩散面积和距离(A、d ) 温度(T)21.肺换气PO2 和 PCO2 分压差决定扩散方向、动力22.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O2 和 CO2 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血液中的气体绝大多数是以化学结合的形式存在和运输的气体在液体中溶解的量与该气体的分压和溶解度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Hb 与 O2 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 S 型。氧离曲线是表示 PO2 与 Hb 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表示不同 PO2 下,O2 与 Hb 的分离情况,也反映不同 PO2 时,O2 与 Hb 的结合情况。23. 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11、P50:是 Hb 氧饱和度达 50%时的氧分压(P50 增大:Hb 与 O2 的亲和力降低, 需更高 PO 才能达 50%饱和(曲线右移)P50 减小:Hb 与 O2 亲和力增加,需较低 PO2 即达到 50%饱和 ( 曲线左移 ) pH或 PCO2 曲线右移( P50、Hb 与 O2 亲和力 )pH或 PCO2曲线左移 温度,氧解离曲线右移,有利于释放 O2温度,氧解离曲线左移,有利于结合 O2机制:可能是温度改变了 H+活度,降低了 Hb 对 O2 的亲和力。 2,3- 二磷酸甘油酸 (2,3-DPG ) 是 RBC 无氧糖酵解的产物。2, 3- DPG 升高: Hb 与 O2 亲和力降低
12、 2, 3- DPG 下降: Hb 与 O2 亲和力升高24. CO2 解离曲线a. 概念:是表示 PCO2 与 CO2 含量关系曲线。 血中 CO2 含量随 PCO2 的升高而增加。b. 呈线性关系,无饱和现象c. 不同 PO2 时的 CO2 解离曲线位置不同,PO2 升高时右移,PO2 降低时左移25. 何尔登效应 : O2 与 Hb 结合促使 CO2 释放的效应 称为何尔登效应意义:a. 在组织细胞 HbO2Hb+O2,有利于将细胞代谢产生的 CO2 和 H+结合和运输到排泄器官。b. 在肺部,Hb+O2 HbO2,有利于 Hb 释放 CO2 和 H+,有利于 CO2 排出体外26心肌细
13、胞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自律性和电生理特性。心室肌细胞 RP 形成机制(1)幅度:-90mV(较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大)。 ( 2)机制:=K+平衡电位条件:膜两侧存在浓度差:膜通透性具选择性: 结果: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达到 K+平衡电位。心室肌细胞 AP 的形成机制 27. 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制 新 AP 产生能力有效不应期 去极相复极相-60mV 不能产生绝对不应期:-55mV Na+通道处于完全失活状态局部反应期: -60mV Na+通道刚开始复活相对不应期 -80mV Na+通道大部复活 能产生(但 0 期幅度、传导、时程等较正
14、常小) 超 常 期 -90mV Na+通道基本恢复到备用状态 同相对不应期 28.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概念:心脏在离体和脱离神经支配下,仍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特性。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 期自动去极化速度。自动去极化速快达到阈电位的时间短 自律性高。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 最大舒张电位水平小距阈电位近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时间短自律性高。 阈电位水平。阈电位下移自律性高29. 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传导原理:局部电流。 传导特点浦氏纤维最快房、室内快同步收缩,利射血。房室交界最慢房室延搁利房排空、室充盈。房室交界是传导必经之路,易出现传导阻滞(房室阻滞) 。 影响传导的因素1.细胞的直径直径粗大
15、胞内电阻小传导速度快,直径细小胞内电阻大传导速度慢2.0 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越快越高传导速度就越快3.邻旁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只有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正常,兴奋才能正常地传导通过。4.静息电位或舒张期电位的水平。RP 绝对值大0 期去极的速快、幅高传导快5.阈电位水平。阈电位上移,传导速度快30.心脏泵血功能右心:泵血入肺循环;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31.心动周期特点房缩 0.1s 房舒 0.7s 室缩 0.3s 室舒 0.5s 张期时间 收缩期时间 全心舒张期 0.4s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 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 心缩(舒) 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指标。心率:单位时间内心脏舒
16、缩的次数称心率32.心房泵血心房收缩心房容积减小 房内压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处关闭状态)挤血入心室心房舒张心室的泵血1. 心室收缩期(1)等容收缩期:特点其时程长短与与肌缩力、后负荷有关: 房室瓣、动脉瓣处关闭状态;等容收缩末的动脉压最低; 室内压上升速最快(2)快速射血期:特点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与主动脉压最高;用时少( 收缩期 1/3),射血量大。(3)减慢射血期:特点:用时长,射血量少;因外周血管的阻力作用,使动脉压略室内压。2. 心室舒张期(1) 等容舒张期特点:动脉瓣、房室瓣都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关闭产生第二心音。(2)快速充盈期 特点:快速充盈期末的室内压最低。(3)减慢充盈期33.心
17、音第一心音心室开始收缩(心尖区) 第二心音心室开始舒张(动脉瓣区第三心音快速充盈期末(心尖) 第四心音房缩强烈34.血压概念: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产生条件: 管内血液的充盈度 血流的动力心射血力 对管壁侧压力, 推血流动,扩张管壁 血流的阻力能量的消耗:血压渐降 收缩压(Sp):室缩时,动脉血压升高到的最高值(12.018.7Kpa)舒张压(Dp) :室舒时, 动脉血压降低到的最低值(8.012.0Kpa)脉搏压:Sp-Dp 4.05.3 Kpa 平均动脉压:Dp + 脉压/3 (Sp + 2Dp)/3形成机制前提条件:足够的血液充盈,闭合的血流环路决定因素:心室射血对血流产生的动力
18、; 外周血管口径变化对血流产生的阻力35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吸收:被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经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许多胃肠激素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进其生长的作用,统称为营养作用。消化液的作用 稀释、润滑食物 改变消化腔内的 pH 水解食物 保护消化道粘膜36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平滑肌的作用感神经兴奋,消化道平滑肌舒张,括约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胃肠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平滑肌收缩增强,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加。两者作用以副交感神经为主。37.唾液:PH=7 时活性最强,PH=4.5 失活胃液:无色、无味、酸性(pH
19、 0.9-1.5)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润滑:防止食物的机械损伤;中和胃酸: HCO3- + H+ H2CO3减免高H+和胃蛋白酶对自身的侵蚀38. 胃的自身保护作用1.胃粘液-HCO3-屏障:胃粘膜保护的第一道防线2.胃粘膜屏障:组成: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腔面膜和邻近细胞间构成的生理屏障,是脂蛋白层。作用:脂溶性物质易通透,而离子难以通过; 防 H+向内扩散、防 Na+向外扩散3.胃壁细胞的保护作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性溃疡的原因:是抑制了 PG 合成酶,使 PG 含量减少,降低了细胞的保。39. 胃液分泌的调节头期:.分泌机制:条件与非条件反射:迷走 N 为共同传出 N,其末梢递质 Ach 引起胃腺分泌
20、。迷走-胃泌素:迷走 N 的末梢递质 GRP(胃泌素释放肽)引起胃窦部 G 细胞分泌胃泌素。.分泌特点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胃蛋白酶量 )都很高。分泌量与食欲、精神因素有关 胃期.分泌机制:扩张胃体和胃底迷走-迷走长反射和壁内 N 丛短反射 胃腺分泌。扩张胃窦部壁内 N 丛短反射G 细胞释放胃泌素;或迷走 -迷走长反射胃腺分泌。食物的化学成分G 细胞释放胃泌素。.分泌特点分泌量和酸度很高。 消化力(胃蛋白酶量) 头期 肠期.分泌机制:与胃期相似:即机械、化学刺激两方面发挥作用,但以体液调节为主。.分泌特点分泌量、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较低小结: 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促 进 抑 制食物 蛋白质 糖
21、盐酸 脂肪 高渗溶液激素 胃泌素 糖皮质激素 胰泌素 胰高血糖素ACTH 胰岛素 生长抑素 抑胃肽 PG缩胆囊素 肠泌酸素 肠抑胃素 球抑胃素药物 ACh 组胺 阿托品 甲氰咪呱咖啡因 乙醇 奥美拉唑(洛赛克)Ca2+ 毛果云香碱神经 迷走 N+ 壁内 N 丛反射 交感 N+ 肠-胃反射迷走-迷走反射情绪 应激状态 恶劣情绪 40. 胃运动的主要形式1.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缓慢而持续的收缩。作用:增强胃内压,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和促进胃排空;保持胃的正常形状和位置,不致出现胃下垂2.容受性舒张:进食时反射性引起胃壁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增加胃容纳和贮存食物,防食糜过早排入十二指肠。3.蠕动:蠕动
22、波起自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部推进。受慢波电位的控制。 作用: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和研磨。41. 胃的排空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的快)动力:直接动力: 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原 动 力:胃的运动42. 胰液的分泌无色、无味、碱性、Ph8.0 等渗作用:1)中和 HCl,保护肠黏膜2)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43. 胆汁的性质和特点:胆汁分泌排放特点:呈持续分泌、间歇排放。金黄色、偏碱性,固体成分较少; 虽不含消化酶,但胆盐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意义44.小肠运动的形式1、紧张性收缩:是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2、分节运动:以多点环行肌同时舒缩活动为主的节律性活动。作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小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小肠血液和淋巴液回流45.各物质吸收的部位口腔:无吸收 胃: 酒精、少量水分小肠:十二指肠和空肠:糖、蛋白质、 脂肪的分解产物 回肠:胆盐、维生素 B12 大肠; 水分、无机盐46.小肠有利于吸收的条件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含有多种消化酶,使食物被充分消化成小分子的物质;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 绒毛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促进吸收。47.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