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水肿?论述水肿产生的机制罗小锋、罗德庆、邓航、毛环宇、潘辉宇、唐韩妃、陈淑茹、赵妙婷摘要: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其产生的机制一般有两种: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组织间液增多;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钠、水潴留 。关键词:水肿、水肿机制、水肿病因水肿的定义是细胞间液体积聚而发生的局部或全身性胀的现象。与肥胖不同,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时,有明显的凹陷。生理情况下,人体的组织间液处于不断的交换与更新之中,组织间液量却相对恒定的。组织间液量恒定的维持,有赖于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和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如果这两种平衡被破坏,就有可能导致组
2、织间隙或体腔中过多体液积聚。 而导致水肿一般有两种机制: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组织间液增多;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钠、水潴留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组织间液增多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因素有: 1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将导致有效流体静压增高,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使组织间液生成增多。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使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静脉压增高,引起心源性水肿;左心功能不全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压力增高,引起肺水肿。 血栓形成或栓塞、肿瘤压迫可使局部静脉压增高,形成局部水肿。 血容量增加也可引起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2 血浆胶体
3、渗透压降低。血浆胶渗透压降低使有效胶渗透压降低,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而致组织间液生成增多。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由于血浆蛋白减少所致,其中白蛋白是决定血浆胶渗透压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引起白蛋白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合成减少, 见于营养不良致合成原料缺乏或严重肝功能障碍致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低下。 丢失过多, 见于肾病综合征,由于肾小球基底膜严重破坏,使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 分解增加,如恶性肿瘤、慢性感染等使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强。 血液稀释, 见于体内钠、水潴留或输入过多的非胶体溶液使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 3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常见于炎症、缺氧、酸中毒等。由于血浆蛋白浓度远远高于组织间液蛋白浓度,因而
4、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使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造成血浆胶渗透压降低和组织间液胶渗透压增高,有效胶渗透压降低,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导致组织间液生成增多。 上述三种因素导致组织间液增多,此时,淋巴回流量可出现代偿性增加,若组织间液的增多超过淋巴回流的代偿能力,即可使组织间隙中出现过多体液积聚,导致水肿。 4 淋巴回流受阻 见于丝虫病、肿瘤等。丝虫病时,大量成虫阻塞淋巴管;某些恶性肿瘤可侵入并堵塞淋巴管,肿瘤也可压迫淋巴管;乳腺癌根治术时,大量淋巴管被摘除,这些病理情况都可导致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是对抗水肿的重要因素,因为淋巴回流的潜力大,当组织间液生成增多达临界值,出现明显的凹陷性水肿以前,淋巴回流可
5、增加 10-50 倍。另外,淋巴回流也是组织间隙蛋白回流入血的唯一途径,该途径可降低组织间液胶渗压。当组织间液增多致压力增高时,部分液体可经毛细血管回流,而蛋白质仍存留在组织间隙,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钠、水潴留正常情况下,钠、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细胞外液容量保持恒定。肾脏是排钠、水的主要器官,并且可调节,因而在细胞外液容量的维持上起着重要作用。 各种病因使肾脏排钠、水减少,导致钠、水的摄入总量大于排出量,则体内出现钠、水潴留。肾脏排钠、水减少有三种可能的类型: GFR 减少而肾小管的重吸收未相应减少; GFR 不变,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GFR 减少的同时伴有肾小管重吸收增加。注:GFR 是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容量(毫升/ 分钟) 参考文献:张昱 水肿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