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原则和方法有哪些?答:调养精神:凡情志失调,思虑过度,嗜欲无穷,皆可使精神耗散,导致早衰或发病,故调和精神,使精神乐观,少有各种过分的欲求,在养生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方法如“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 、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 “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等。顺其自然:凡四时气候的突然变化,使风寒暑湿侵袭,必然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故养生必须顺从自然环境的阴阳变化,以避免外邪的侵袭,方法如“法于阴阳” 、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锻炼身体:运用气功按跷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延长寿命,是养生的方法之一。如“和于术数” 。节制饮食
2、:凡“以酒为浆”之类,可损伤脾胃,影响健康,故原文提出“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凡“起居无节” , “以妄为常”可伤精耗气,短折寿命。故养生必须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2、简述灵枢.百病始生对外感发病机理的认识。答:原文“两虚想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 ,清楚地阐明了外感发病的机理,指出人体正气强弱是发病与否的关键。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正气虚弱,一是邪气侵袭。 灵枢.百病始生认为虽有邪气侵袭,若正气不虚,也不会使人生病,即“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当正气虚弱时,又受到邪气侵袭,则可使人生病,即“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想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
3、,众人肉坚” 。由此可见,本篇把邪气的侵袭看作是发病的条件,而正气虚弱才是发病的决定因素。从而突出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这是内经发病学的一贯思想,不仅为中医发病观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提示人们必须注重摄生、保养正气,避免邪气侵袭,以防止疾病发生。一旦发病,在治疗中应当注意扶正以驱邪。3、如何理解灵枢.百病始生中的“两虚想得,乃客其形”?答: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想得,即相逢,相遇。所以说虚邪贼风遇到正气虚弱的人,则会滞留于人体而发病。本句阐明了外感病的发病机理,指出人体正气强弱是发病与否的关键。4、如何理解灵枢.百病始生中的“两实相逢,众人肉坚”?答:两实,
4、指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正气充实的机体。众人肉坚,指肌腠固密。意思是正气充实的人在正常气候下,就会健康无病。本句指出了人体正气虚弱是发病与否的关键,突出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5、结合素问.灵兰秘典论试述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答: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心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为“君主之官” 。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为“相傅之官” 。肝犹如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为“将军之官” 。胆主决定判,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务,为“中正之官” 。膻中为心包络,犹如内臣,代君行令,主情志喜乐,为“臣使之官” 。脾胃能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为“仓
5、廪之官” 。大肠有传化糟粕的功能,为“传导之官”。小肠具有将胃传化的水谷精微分清别浊的功能,为“受盛之官” 。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运动强劲,动作精巧,神强聪慧,为“作强之官”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为“决渎之官” 。膀胱能贮藏全身升清降浊后的津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变成尿液排出体外,为“州都之官” 。以上十二脏腑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故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体现了藏象学说的整体观。6、藏象含义如何?藏与象的关系如何?藏象的意义?答:藏指藏于人体内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内脏功
6、能活动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藏象,二者的关系是藏是象的内在本质,象是藏的外在反应。因而,藏象是对人体生命的本质与现象诸种联系的高度概括。7、如何理解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 ”答:上述脏腑均与食物水谷的受纳、贮藏、消化吸收、传导排泄有关。饮食物摄入后必须经过胃的受纳腐熟,脾的运化输布,小肠的泌别清浊,大肠的传导变化,三焦的气化作用,膀胱贮藏与排泄等,各脏腑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饮食水谷消化吸收排泄的全过程。既似贮藏粮食的仓廪,又是饮食水谷化生精微的处所,所以称为“仓廪之本,营之居也” 。8、何谓“奇恒之府”?何谓“传化之府”?其区别如何?答
7、: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不同于通常所说的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因为功能上似脏,形态上又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名曰奇恒之府。传化之府,传,传导,化,变化。即传导变化饮食的器官。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区别:奇恒之府 传化之府脏腑组织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属性 阴 阳应象 象地 象天功能 贮藏精气 传化水谷功能特点 藏而不泻 泻而不藏9、根据素问.痹论简述痹证的病因和分类。答: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夹杂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风寒湿三气夹杂侵袭人体,壅闭经络,闭阻气血而成为痹证。
8、按邪气性质分类有行痹、痛痹、著痹之不同。按邪气侵袭的部位分为五体痹、五脏痹和六腑痹。在不同的季节感受了痹邪,就会在不同部位发生痹证即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等五痹。五体痹病久不愈,使相关内脏精气渐衰,再度感受风寒湿邪而形成肝痹、心痹、脾痹、肺痹、肾痹五脏痹。饮食不节,肠胃先伤,痹邪内传于腑而形成肠痹、胞痹等六腑痹。10、根据素问.痹论简述行痹、痛痹、著痹的病机和病证特点。答: 病机 病证特点行痹 经络闭阻 风气胜者,善行而数变,游走无定处痛痹 风寒湿杂至 寒气胜者,凝滞、收引,疼痛剧烈难忍,痛楚固定著痹 营卫凝滞 湿气胜者,重浊粘滞,疼痛重着不移,麻木不仁11、如何理解”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9、非独肺也“?答:此句意思是五脏六腑的病变都能使人发生咳嗽,不只是肺。本句从整体观念出发,揭示出虽未肺的病变,但其他脏腑病变,也可影响到肺而发生咳嗽。因为肺主气,受百脉朝会,故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到肺,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嗽。如脾虚生痰,痰湿上犯于肺;肝气上冲,气逆犯肺;肾虚水泛,寒水射肺等。本句说明了咳不离乎肺,然不止于肺。12、如何理解素问.咳论 ”皆聚于胃,关于肺”的含义?答:咳嗽大都都是由痰饮困聚脾胃,上犯于肺所造成的。这是关于咳嗽病因病机的恰当总结和概括。言五脏六腑病变虽皆令人咳嗽,但与肺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原文曰“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 , “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
10、至于肺” ,指出了肺胃与咳嗽的形成有关。外邪伤人,或从皮毛而入,内舍其合,或从口鼻直接伤肺,致使肺失宣降而咳嗽。若久咳不已,影响三焦气机,水液内聚,积多成痰饮而聚于肺,上逆犯肺,则咳多涕唾,面浮肿而气逆。13、 素问.举痛论所述 14 种疼痛的辩证要点是什么?答:发作时间唱长短,间歇久暂:持续性疼痛,暂时性疼痛。对按压的反应:痛不可按,按之痛止,按之无益。有无牵引痛:心与背相引,胁肋与少腹相引,腹痛引阴股。其他兼证:喘动应手,疼痛伴积块,疼痛伴呕吐,疼痛伴腹泻。14、如何理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重寒则热,重热则寒”?体现了内经的什么学术特征?答:“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这句话以寒热互变为例
11、,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阴阳相互转化规律。 “重”的含义有二:第一,重,重复、重叠。如冬日感寒为重寒,夏日感热为重热。第二,作“极”解。义同上文上文“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其义为:由于重复感寒(热) ,或寒(热)过极,物极必反,寒可转化为热,热可转化为寒。如“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即是“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15、试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之机理”?答:本句以阴阳为纲,论述了机体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的病理。飧泻,为完谷不化的泄泻。 胀指胸膈胀满。清气,属阳当升。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则衰于下,则成完谷不化的飧泻证。浊气,属阴当降,阴滞于上而不能降,则壅塞胸膈。因脾主升清阳,胃主降浊
12、阴,故后世常用这句话概括脾胃的病理变化。脾气虚运化失常,清阳之气不升,肠中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胃气不降反而升,浊阴之气积于胃脘部,而使胃脘胀满。掌握此特点,就能判断疾病发生的所在,并指导临床。16、试述“清阳处于上窍,浊阴出于下窍;清阳发于腠理,浊阴走于五藏;清阳实于四支,浊阴归于六府”中清阳和浊阴的含义?答:清阳处于上窍,浊阴出于下窍:上窍,指耳目口鼻等面部七窍;下窍,即指前后二阴。清阳,指呼吸之声及发声、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等功能赖以发挥作用的精微物质。浊阴,为二便污秽之物。清阳发于腠理,浊阴走于五藏。清阳,指卫气。浊阴,指精血津液。清阳实于四支,浊阴归于六府。清阳指饮食物化生的精微物质。
13、浊阴,指饮食物化生的糟粕。17、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分析早衰的原因及养生的重要意义?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明早衰的原因是因不懂养生之道,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起居无节,不懂得保持精气的盈满而贪图一时的享乐,以致精气耗竭,真气匮乏,故半百而衰。远古时代人们寿命之所以能超过百岁,是因为他们懂得养生之道,能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掌握各种养生方法,保持形神和谐协调。18、如何理解“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答:原文由两层意思,一是说明肾主藏精的功能,肾不仅藏先天之精,而且接受来自五脏六腑的后天之精;二是只有五脏精气充盛,肾才能泄精。肾与五脏六腑有先后天相辅相成的关系。肾藏先天之精,是五脏六腑后天功能活动之本,同时又需要五脏六腑后天功能活动生化之精予以培育,才能源泉不竭。这种肾与五脏六腑相互依赖、相互为用的关系,对知道临床辨证论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9、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阐明了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由于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根本,秋冬当顺其收藏之气。具体言之,春养少阳,以助生发之气;夏养太阳,以助盛长之气;秋养少阴,以助收敛之气;冬养太阴,以助闭藏之气,使人体阴阳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保持协调一致。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