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96.50KB ,
资源ID:3265260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2652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临床诊断doc.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临床诊断doc.doc

1、动物疾病与控制病理学基础病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从而探讨病畜的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病理学包括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部分内容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操作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并表现机体生命活动障碍,在畜禽可 导致其经济价值降低。、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疾病就是在矛盾斗争中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传染病 普通病亚急性病是介于急、慢性病之间的一种类型。在临床实践上,急性病、亚急性病和慢性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急性病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亚急性病或慢性病。潜伏期 前驱期 明显其 转归期明显期 此期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 猪丹毒为 3-

2、10 天 口蹄疫 13 周疾病经过明显期后,疾病可进入结束阶段,称 为转归期。疾病 结束得很快,几乎在数小时或 24 小时内所有症状消失,此种情况称为“骤 退” ,有时疾病结束得很缓慢,其症状的强度是逐渐减弱或消失,一般称 为“渐退”不完全痊愈患畜的闰要症状虽然消除但受损器官的机能和形态结构未完全恢复,甚至还遗留有疾病的某些残迹或持久性的变化,称为“不完全痊愈 ”。“完全痊愈”:从病理调节转为生理调节,疾病 针状全部消除,器官的机能、形 态、生 产力和经济价值也 彻底恢复。死亡 一种是由于机体衰老的结果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生理性死亡。 动物濒死期的特征是:机能活动失调、呼吸时续时断、心脏活动障碍

3、、体温下降 机体死亡可分为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死亡二个阶段。临床死亡的特征:是呼吸和心跳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抑制。临床死亡是一种可逆现象。生物死亡 阶段表现出:尸体逐渐变冷,发生尸僵,血液凝固等。二、病因学 病因:存在于外界环境的 各种致病因素和 机体内在的因素、疾病发生的外因 通常区分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营养、机械力的致病作用特点2、物理性致病因素 有高温、低温、 电流和放射线等。热射病与日射病的病因不都是高温所致。3、化学性致病因素 化学性致病 有短暂的法潜伏期对机体的毒害有一定选择性 作用的结果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性质、结构、 剂量、溶解性,并取决于作用的部位和机能状态

4、 能损伤机体也能被机体中和、解毒和排出,在排汇过程中有时可损伤排泄器官。4、生物性致病因素 指致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侵入机体的微生物。 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的主要特点:1、致病作 用常有一定选择性,如猪瘟病毒、猪 蝈虫只能使猪发病,其它动物不感染发病;2、致病作用不 仅决定于产生的内、外毒素和各种特性物质,而且也决定于机体的抵抗力和感受性;3、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特异性,如相 对恒定的潜伏期, 4、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作用于疾病的整个过程,并且其数量和毒力不断发生变化;5、有些病原具有 传染性。5、营养性致病因素疾病发生的内因 (2)机体防御机构 防御机构有如下几种作用 浅部屏障 主要有

5、皮肤、粘膜和淋巴结。皮肤的表皮有鳞状上皮组成,缺乏血管和淋巴管结构,因此,一般毒物不易 经皮肤表面吸收,保持皮肤不受损害。粘膜 可视粘膜 防御作用 1 杀菌 有些粘膜能分泌具有一定杀菌能力的物质,例如眼泪和唾液含有溶菌酶,有溶解细菌的能力。 选 7 深部屏障 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肝 脏、血脑屏障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巨噬细胞 肝脏 血脑屏障(3 机体的免疫性 是指生物体识别自己排斥异己,以达到维持机体自身稳定性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可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自家免疫病 在某些条件下,机体对自身组织产生的免疫反应,也能破坏自身的正常组织,以致造成疾病,即叫自家免疫病。内因和外因的辩证

6、关系 因此,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致病因素在疾病过程中始终起作用 2.只起发动作用 3.最初不损害机体。后引起发病扩散途径 1、组织扩散:沿组织逐渐扩算 2、体液扩散 3、神 经扩散对机体的作用 1.体液作用:有毒物质亚硝酸盐进入机体引起中毒就是通过体液而起作用。2. 直接作用:高温、低温、强酸碱 3.神经反射作用系统或神经反射弧的各个环节修复 机体以各种方式进行补偿性生长,使受 损的组织愈合或恢复原来的机能,使死亡的细胞由新生的细胞来补充, 这种不完全再生是指缺损的组织不能完全由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组织来修补,而由新生的结缔组织来代替,最后形成纤维 瘢痕

7、,也叫 瘢痕修复。浅表创伤愈合 第一期愈合 无感染 第二期愈合多为感染创创伤愈合的过程,简述为: 清除阶段清除创 腔内死亡组织、 细菌和异物,使创腔净化-修 补阶段 -从创面、创底新生大量肉芽组织-肉芽组织表面的渗出物干燥形成痂皮-在痂皮保护下,表皮进一步生长,肉芽组织逐渐成熟,形成瘢痕。第二节 基本病理过程一、血液循环障碍的局部变化(一)充血 器官和组织内含血量增多,称 为充血。可分为:1、动脉性充血 (1)充血的原因动脉性充血的特点;充血组织器官色泽鲜红,温度增高,机能加强和体积增大。2、静脉性充血 (1)淤血的原因 局部淤血的原因,常见有三种; 1 静脉受压;2静脉阻塞;3 静脉管壁舒缩

8、机能障碍。 全身淤血常 见于心力衰竭。左心衰竭 时,血液可淤积在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内,引起肺淤血,右心衰竭时 ,血液淤 积在大循环的静脉内,导致肝、肾、胃肠和体表组织静脉淤血。 淤血的 病理变化:组织、器官呈暗红色或蓝紫色,体积肿大,机能减退,表温降低。根据淤血时间长短、淤血部位和淤血原因等的不同,对机体影响不一样。 时间短,除去病因或形成侧枝循环可消退,否 则,可使局部 实质细 胞发生萎缩变性、坏死 。器官或局部组织的动脉血液供应完全断绝或不足,使局部血液含量全无或少于正常,称之为缺血或局部贫血。出血 血液流出血管外,称为出血。流出体外叫外出血,如胃肠出血;出血积于体内叫内出血,如体腔积血等

9、。、出血的原因和类型 根据出血发生的原因,分 为破裂性出血和渗出性出血。点状出血斑状出血 出血性清润(四)血栓形成 在活体心血管内,血液凝 结成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凝血块,称 为血栓。它是引起血管腔阻塞的常见原因。、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1)血管内膜受损 (2)血流缓慢或不规则 (3)血液成分及性质改变、血栓的转归:机化和软化梗死 :在血管迅速发生阻塞而侧枝循环又不能充分建立的情况下,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2、梗死的转归:小吸收;较大瘢痕 脑梗死液化后形成囊肿机体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局部变化,最常见的有萎缩、变性和坏死。萎缩。如放射线的长期照射,淋巴、造血系 统的萎缩 。 细

10、胞的脂肪代谢障碍,此时细胞内出现可见的脂肪颗粒蔌较大的脂肪滴,称为脂肪变性。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需要完整的线粒体,并在 ATP 供能的条件才能进行。当线粒体受损害,ATP 显著减少时。当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时,首先表现为基质肿胀和粘液样变性,变成一种模糊的嗜碱性物质。纤维玻璃样变性:多发生于陈旧的疤痕,此时结缔组织洁白,质坚韧而致密,均匀一片,略带光泽,半透明似毛玻璃,故而得名坏死 局部组织或细胞死亡称为坏死,是一种不可恢复的病理过程。得并不是所有的坏死都是病理现象,有的是生理 现象,如表皮的死亡脱落等。坏疽 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坏疽。钙盐沉积于病变组织、病理产物或异物中的现象,称为钙化。结石的颜

11、色有白色、黄色、棕色,也有几种颜色构成各种班纹的,质地硬软不一。 尿结石 结石大小不等炎症是机体对各种致病因素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复杂的综合性反应。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炎症反应特征与炎症介质有密切关系。所以在炎症 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产生,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称为炎症介质。血管活性物质 除可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外,主要引起炎区内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因而也称为血管通透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很多,主要有组织胺和 5-羟色胺。2、白细胞趋化因子 发生机理 通常分为三期炎症过程始终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三个基本病理过程,并且由此可引起炎症时红、 肿、热、痛、机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12、。1、组织、 细胞变性和坏死 (1)组织和细胞的变性、坏死 (2)组织代谢紊乱和理化改变2、血管反应及血液成分的渗出(简称渗出)是炎区组织微循环改变的结果3、组织和细胞的增生(简称增生)(四)炎症的局部症状和全身变化往往有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五大症状 。炎症的全身变化 发热 血液变化 吞噬细胞系统的变化 内脏器官的中毒变化1、变质性炎症 2、渗出性炎症 (浆液性炎 、粘液性、 纤维素性、化脓性、腐败性) 2.增生性炎 当在心包发生纤维蛋白炎时,随着心脏不断跳动,沉着于心包膜上的纤维蛋白可形成绒毛状结构,有 “绒毛” 之称集中于局部的化脓性炎症,称为脓肿。慢性增生性炎是以结缔组织增生为主,并

13、伴有少量组织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等浸润的炎症,增生的 结缔组织包含有成纤维细胞、血管和纤维等成分。发热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发热和一般所说的“体温升高” 有所不同 传染性热源( 细菌性和内生性) 非传染性热源:(1)蛋白 质性致热源 (2)药源性致热源(3)激素性致热源 (4)神经性致热源(二)发热机理 发热的机理目前认为大致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信息(致热源)的产生和传递,中枢神经调节和效应 器的反应。(三)发热的分期 整个发热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 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温降低,发生寒颤(由于寒颤中枢而使骨骼肌不自主地收缩),被毛蓬乱(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竖毛反应)。

14、此外,尚有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负 役能力减弱,呼吸和脉搏增数,皮肤和鼻 镜 干燥等现象。体温上升期的临床表现。第二期(高热期) 其表现是动物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强,呼吸和心跳加快,以促进散热。高热期的临床表现第三期(热的上降期,退热期)1、物质代谢的改变 在糖代谢方面 脂肪代谢加强蛋白质分解加强 发热时,常常 发生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 B 和维生素 C 缺乏。2、生理机能改变 呼吸加深加快呼吸浅表一般说来,中等发热对机体有利,因其能增强吞噬能力,加速抗体的形成,提高白细胞酶的活性,加强肝脏的解毒机能等,以利于机体消 灭 病原微生物。过热或持续发热对机体不利,因为它可引起分解代谢加强,使

15、营养物质消耗过多,加之消化障碍而摄入不足,以致抵抗力降低,若引起心肌 变性而发生心衰时, 则可进一步加重病情的发展,此 时必须采取适当降温措施。贫血 单位容积的血液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合量减少,称为贫血。1 溶血性黄疽;2 实质性黄疽; 3 阻塞性黄疽。水肿 由于水盐代谢障碍使体液在组织喑隙内蓄积过侈,称为水肿。1、心性水肿 2、肾性水肿 3、营养性水肿4、炎性和中毒性水五、脱水 (一)水盐代谢及脱水原因 (二)脱水的临床表现 脱水类型 1、缺水性脱水 2、缺 盐性脱水 3、混合性脱水六、酸碱中毒 概念()机体因氧的吸入不足,运输障碍或组织对氧的利用能力降低,从而发生呼吸、循 环等机能和物质代

16、谢障碍等一毓变化,称为缺氧。 缺氧是很多疾病经常出现的一种病理过程。 临床上表现为呼吸浅表,发绀,心跳减弱变慢。八、休克 休克(shock)是机体受到超强度刺激或剧烈损伤发生的主要以急性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综合性病理过程。 在临床上,病畜表现为体温突然下降,口色苍白,耳鼻及四肢末端发凉,脉频而微弱,呼吸浅表,肌肉乏力,反应迟顿,机体高度沉郁甚至昏迷,并伴有血压过低等一系列症状。 休克的临床表现(一)休克发生的原因 1、全身血量减少 2、心输量减少 3、血管容量加大以微循环障碍为标志,将其分为三期: 1、微循环缺血期 2、微循环淤血期 3、微循环凝血期1、失血性休克 2、损伤性休克 3、中毒性休克

17、 4、过敏性休克 5、心源性休克、败血症 败血症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病理过程。败血症与菌血症,毒血症和脓毒败血症是不同的。如机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防御机构,侵入血行时,称为菌血症。它可能是 败血症的开始阶段,也有时是某些 传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出现在血液中的一种暂时现象,因而菌血症不等于败血症。2、某些非传染性病原体也能引起败血症,如葡萄球菌、 链球菌等。动物死后常呈尸僵不全和早期发生尸腐现象(因体内有大量微生物和死前组织变性坏死)。而全身性败血症,引起乏氧性的中毒, 动物死后往往血液凝固不全。败血症比较突出而又易发现的病理变化是出血性素质,表现为各部浆

18、膜、粘膜、各器官的被膜下和实质内,见有点状或斑状的出血灶。脾脏的病变是特征性的2、非传染病型败血症,此型又可黍为感染创型败血症,其特点是在机体发生局灶性创伤的基础上,有 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进而发展为败血症。第二章 药物学基础一、药物的概念 药物是用于 预防、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并可提高畜禽生产的物质。能使动物机体死亡或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叫做毒物。2、人工合成药 是目前药物的主要来源,如化学治疗药磺胺类药物等。二、药物的作用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二)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药物作用于局部,在未吸收之前,对该部的作用称为局部作用,药物通过任何给药途径,吸收入血后产生的全身反应称为吸收作用。(三

19、)药物的选择作用和普遍细胞作用药物作用均有其两重性,既可防治疾病,又可因使用不当而有害于机体,这是药物的普遍规律。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所产生的与治疗无关或反而有害的其它作用,称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下列四种;1、副作用 药 物在治疗量时,随同治疗作用出现的一些与治疗无关的或不需要的作用,称为副作用。(五)药物作用机理 受体一词是表述激素、递质以及药物等发挥作用的一个概念。(六)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机体因素 2、药物因素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称治疗量。 能引起机体产生病理状态的剂量称中毒量。其中刚引起中毒的量称最小中毒量,最小有效量到极量之间称安全范围。 能引起死亡的量称致死量,抵消或变

20、弱的称拮抗作用。各种动物的治疗量比例关系)直肠给药 常用于软化并排除直肠积粪,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汇,称为药物转运。药物在机体内 发生的化学变化称为药物的转化或代谢。(1)吸收 药物吸收的速度和吸收量可影响药物的作用。给药途径,药物的理化性质等可影响药物的吸收,除静脉注射外,其吸收速度以肌注、皮下注射、口服、粘膜等依次递减。水溶性和脂溶性物质易吸收,难溶角的 药物(混悬液)则不易吸收。空 28(3)转化 药物在体内参与或影响机体的生化过程而发挥作用,同时药物本身大部分亦发生化学变化,使作用减弱或消失称为转化。 药物的转化主要在肝脏中,通 过氧化、还原、分解和结合等方式而失效。三、药物制剂与处方

21、四、药物的保存 1、剧毒药的保存 2、对易潮解3、遇光易氧化 4、生物制品和某些 脏器制剂, 应置于冰箱保存。 5、易燃易爆药品的小包装应密闭于阴凉处,注意烟火。第二节 常用药物一、抗微生物药 抗微生物药包括化学治疗药和消毒防腐药。凡能选择性地作用于体内、外病原微生物,发挥抑制或杀菌作用,而 对病畜机体毒性 较小的药称为化学治疗药。(一)磺胺类药物 (1)抗菌作用 磺胺药抗菌范围很广,主要是抑菌作用,对大部分革兰氏阳性细菌,一部分革兰 氏阴性细菌有效, 对立克次体、霉形体、病毒等无效。高度敏感的细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沙 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等。次敏感的有葡萄球菌、大 肠杆菌、巴氏杆菌等等。(2)抗菌机理 “生长物质 ”对氨基苯甲酸(PABA)。磺胺药抗菌作用机制示意图4、耐药性 5、不良瓜 6、应用和选药 7、用 药注意事项(1)根据适应症适当选药。 (2)、为预防其对泌尿道的副作用,必须同服碳酸氢钠。2、应用和选药(四)抗生互 由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能杀死或抑制其它病原微生物。(1)影响细菌细胞膜的结构或抑制其合成,如青霉素。(2)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细胞膜是渗透压的屏障,受到损伤后使细菌体内的重要成分,如核酸、K 等漏出,因而细菌死亡,如多粘菌素。(3)影响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如氯霉素、四环素类、链霉素等。(4)改变细菌的核酸代谢 如灰黄霉素。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