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352.56KB ,
资源ID:3272583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2725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卫生学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卫生学总结.docx

1、卫生学总结第 1 章 绪论重点: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和特点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和对策,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理论: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方法: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对象:人群为主 个体为辅内容: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措施:疾病的防制对策 公共卫生措施。目的:预防、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特点: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重点人群为健康人和无症状者、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方法:微观和宏观结合更紧密、对策为预防措

2、施,更大的健康效应卫生学的概念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的关系,阐述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学科理论根据实施原则-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的研究任务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三级预防策略-预防医学的核心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是以全民为对象,由不同层次,全方位的针对无病期、发病期和康复期各个环节,把以防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搞好。换言之,就是公共卫生措施在全体居民中按等级执行。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

3、对人体的有害作用。如预防接种;健教;婚前检查二级预防,主要针对发病早期。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 “三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复发或慢性:普查、筛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检查、专科门诊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主要针对发病期和康复期。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三早”预防的根本方法:一是对群众进行卫生教育,加强自我检查。二是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和检测手段,通过筛检来早期发现病患,三,对于非传染性疾病,诊断愈早、治疗愈早,愈后愈好。所以,对病原或致病因素及致病条件不完全明确的疾病

4、 , 应以采取“三早 ” 措施为主,如大部分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以第二级预防为重点,一、三级预防为辅。8 种主要传染病:霍乱、鼠疫、登革热、性病、白喉、流脑、黄热病、结核病第 4 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第 1 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和条件。生产过程中: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职业紧张因素、工效学因素(工效学是指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是实现人在劳动过程及其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生产环境中:厂房建筑布局

5、不合理;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过程:作用条件(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剂量)构成职业性有害因素,加上影响因素(环境因素、个体易感性、行为生活方式) ,对健康劳动者造成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外伤。职业病: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立法意义上,职业病是指政府行政部门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根据国家的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以法规形式确定) 。2002 年我国将职业病分为 10 类 115 种。我国可防可控的职业病发病率高,呈现发病年龄轻、接触工龄短的趋势,农民工成为其重要人群。1

6、0 类: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即为相应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这些致病因素或作用条件后,即可减少或消除职业病。2.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检测,且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3.在接触同样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案例。4.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1.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重要前提。

7、工种、工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症状出现的时间、同工种人群的发病情况等。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即职业场所现场调查。重要依据。证实患者确实接触了何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以及接触的程度。3.临床表现及辅助实验室调查:了解患者接触某职业性有害因素后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目前的状况,分析判断这些症状体征与职业病危害接触的关系,并注意与非职业性疾病的区别。必要时,进行一系列实验室辅助检查,特别是进行与职业病危害接触有关的特殊项目的检查。处理:1.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综合性的治疗措施(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疗法)2.根据患者健康可能恢复的程度,作出相应的劳动能力鉴定,建议其继续休息、调

8、离原工作岗位或不调离原工作岗位,并根据定期复查结果及时作出新的鉴定。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病因明确、完全可以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预防职业病的根本,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劳动者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接触水平低于国家卫生标准,例如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过程、制订职业接触限值、使用防护用品等。二级预防,即临床前期预防,当一级预防措施未能完全达到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劳动者健康时,应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预防措施,防止职业性损害的进一步发展,争取得到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开展职工的健康监护工作等。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目的是使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合

9、理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和出现并发症和继发症,防止病残、促进康复、延长寿命。因此,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应该在三级预防原则的指导下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1.组织措施:合理组织和安排劳动过程,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2.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重要手段。针对主要是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包括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3.技术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消除或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2. 生产过程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粉尘及各种有害物理因素的机会。3.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排毒(除尘) 。4.厂房建筑和生产过程的合理设置。5. 其他技术措施4

10、.职业健康监护:1.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健康检查、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离岗时健康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应急健康检查。2.健康监护档案管理。5.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1.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2.劳动者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3.应通过一般性的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生活方式。第 2 节 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1.铅理化特性:柔软,略带灰白色的重金属;密度 11.3;熔点 327;沸点 1525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Pb 在 400-500 摄氏度加热环境下,变成蒸气 ,遇氧生成 Pb2O 烟雾,进而产生铅烟。接触机会:1. 职业性接触:铅矿的冶炼开采;蓄电池和油漆行业;汽油中的

11、防爆剂;电缆和铅管;民间土法炼铅。Pb(400500)Pb2OPbO(密陀僧)Pb2O3(黄丹)Pb3O4 (红丹)2. 生活性接触:食物、药物、化妆品,含铅容器等毒理:2. 分布:体内分布为三室模式:血液、软组织和骨骼。血液中铅的半衰期约 25-35 天;软组织中铅的半衰期为 30-40 天左右;骨骼内的铅半衰期约为 10 年;因此,血铅水平只能反映近 1 个月左右时间内的铅暴露状况,而只有骨铅水平才能反映较长时间的慢性铅暴露状况。3. 排泄:主要途径:肾脏 尿 (约 2080 g/天) ;次要途径:粪便、胆汁、乳汁、汗液、月经 。母体-胎盘-胎儿;母体-母乳-婴儿4. 铅中毒机制(1 )

12、对红细胞的影响:铅对骨髓中幼稚红细胞有较强的毒性作用,可使其超微结构发生变化,点彩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形成增多;铅抑制细胞膜钠离子-钾离子-ATP 酶活性,导致细胞内钾离子流失,膜表面物理结构发生改变,脆性增加,寿命缩短,引起细胞膜破裂从而溶血。铅还可以抑制卟啉代谢过程中一系列酶的活性,导致血红素的合成障碍,干扰血红蛋白的合成。在卟啉代谢过程中铅对 ALAD(氨基乙酰丙酸脱氢酶) 、粪卟啉原氧化酶和亚铁络合酶(血红素合成酶)有抑制作用。ALAD 受抑制后,ALA(氨基乙酰丙酸)形成卟胆原过程受阻,血尿中 ALA 增加。粪卟啉原氧化酶受抑制后,阻碍粪卟啉原 3 氧化为粪卟啉 IX,导致血尿中粪卟啉

13、增多;铅抑制亚铁络合酶,使原卟啉 IX 不能与二价铁结合生成血红素,红细胞中游离原卟啉(FEP)增多,原卟啉 IX 可与红细胞线粒体内含量丰富的锌离子结合,导致锌原卟啉(ZPP)增加。铅对(ALAS)也有一定影响。尿中 ALA 及血液中 FEP 与 ZPP的检测都可作为铅中毒的诊断指标。铅中毒的发病机制与后果卟啉代谢中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 、粪卟啉原氧化酶和亚铁络合酶被铅抑制。其结果是 ALA、粪卟啉由尿排出增多,血液中原卟啉、锌原卟啉增加。血红素减少,血红蛋白少。铅中毒的发病机制-血红蛋白由于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幼红细胞代偿增生,幼红细胞及红细胞内游离铁增加,干扰珠蛋白的合成,致使合

14、成珠蛋白的核糖核酸相对过多,并聚集成点彩颗粒。由于上述抑制过程,最后导致贫血。铅还可直接作用于红细胞,影响红细胞膜稳定性,最后导致溶血。(2 )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铅中毒的发病机制-外周神经铅毒性周围神经病,最早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受损神经主要是神经细胞膜的改变和脱髓鞘。铅中毒的发病机制-中枢神经铅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铅使 ALA(-氨基乙酰丙酸)增多,ALA 与 一氨基丁酸(GABA)化学结构相似,因而与 GABA 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干扰神经系统功能,如意识、行为及神经效应等改变。导致铅毒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铅毒性脑病在病理上表现为脑水肿,神经细胞弥漫性变性。(3 ) 对肾脏的影响:铅中

15、毒的发病机制-肾脏铅因损害线粒体,损害近曲小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造成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同时还影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肌酐排出减少,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增加,铅还引起肾素合成和释放增加,导致血管痉挛和高血压。临床表现:急性中毒较少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以下皆为慢性中毒:(神经、消化、血液和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出现头昏、头痛、无力、肌肉关节酸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纳差等神经衰弱症候群;轻重不同的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周围神经病;早期出现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肢端麻木或呈手套、袜套样感觉迟钝或缺失,伸肌无力,握力减退;重者瘫痪,呈“腕下垂” 。中毒性脑病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精神异

16、常、运动失调;重者昏迷、惊厥、呕吐、呈癫痫样发作,出现脑损害综合征的症状与体征。消化系统-口中有金属味,纳差、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或便秘等。腹绞痛见于较重病例或急性发作,其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后出现阵发性腹正中绞割样疼痛,腹软、喜按、多伴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少数可见齿龈边缘约 1mm 的蓝灰色或蓝黑色“铅线”与口腔粘膜较大的铅斑。 贫血-血、尿卟啉代谢产物异常增高;外周血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多嗜性红细胞增多;轻度低色素性正常细胞型贫血。铅中毒对儿童的影响:铅中毒者的心理发生变化,如出现忧郁、烦躁、性格改变等症状,而儿童则表现为多动。生长发育迟缓,感觉异常如瞳孔调节异常、弱视或视野

17、改变;或嗅觉、味觉障碍等。铅导致儿童贫血。 导致智力下降,儿童会出现学习障碍,高铅儿童的 IQ 值平均比低铅儿童低 46 分。国内外的研究都已经发现,在环境铅污染越严重的地方,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病率越高。儿童的血铅水平每上升 10ug,其智商(IQ)要下降-分, 身高滞长 1.3 厘米 ,体重减少 2-3公斤诊断及处理原则:易被误诊,应详细询问职业史,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治疗:驱铅治疗 适用于急、慢性中毒。首选药物为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每日 1g,加 5%葡萄糖生理盐水 500ml,静脉滴注;也可 0.51.0g,分二次加普鲁卡因肌肉注射。34 日为一疗程,二疗程间隔 34 日

18、,疗程视患者情况而定,轻度铅中毒一般不超过三个疗程 对症治疗:铅绞痛发作时,可静注 10%葡萄糖酸钙 1020ML 或皮下注射 0.5mg 阿托品。以缓解疼痛。一般治疗:合理营养,适当休息,补充维生素等。职业性铅中毒诊断需根据:职业史、劳动环境卫生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化验检验结果综合分析诊断。儿童铅中毒的预防:减少在公路边的活动(呼吸带) ;少吃含铅食品,如传统工艺的松花蛋、罐装食品、爆米花;不含、咬彩色玩具,少接触油漆制品等。此外,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还要多开窗通风。孕妇和儿童尽量避免被动吸烟。巧用食物驱铅 :钙、铁与铅同是二价重金属,在肠道吸收过程中存在拮抗作用,如果钙、铁吸收得多,则铅就相对

19、吸收得少,儿童要多喝牛奶、多吃肝脏等含铁、钙较高的食物。另外,海藻及维生素 C 也有减少铅蓄积的作用。因此,维生素 C 含量较高的食物如猕猴桃、西红柿等也可适当选择二.汞汞又称水银,为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物理与化学性质:在室温下为银白色重金属液态(密度 13.5g/ml) ;396 的长液态温度范围;熔点38.89 ;沸点357.25 ;所有金属中挥发性最强;能与许多金属形成汞合金(合金);能与银和锡形成牙齿填料的汞合金;低电阻,有良好的导电性;广泛用于制作温度计、压力计、电学仪器和各种控制器。硝甲酚汞,汞溴红 常用于临床眼科及尿道消毒;汞和汞盐都有毒。汞的形式:无机汞(多难溶) ;零价的

20、金属汞与一价汞盐几乎不溶;二价汞盐除了硫化汞、碘化汞外几乎均可溶解;有机汞(易溶) 。汞化合物的毒性:难溶的汞生物吸收困难,毒性很小;易溶的汞容易吸收,毒性很强(其中甲基汞的毒性最强) 。汞与食物链:汞的作用可在食物链中的放大。汞能够在生物酶或通过微生物活动转化为高毒性的甲基汞。汞的甲基化是由微生物依靠甲基化辅酶形成的。鱼类体表粘液中有许多含有甲基化辅酶的微生物,他们将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动物和人体肠道中的细菌大部分也具有这种功能。为了趋利避害-解毒比重在 4.0 以上的金属统称为重金属。重金属对机体损害的一般机理是与蛋白质、酶结合成不溶性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汞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化学状态,有机汞,特别是甲基汞(CH3HgCl),比无机汞的毒性强得多,且对机体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两种形式的汞均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理化特性:金属汞,Elemental/metallic mercury:温度计,在常温下即能蒸发,表面张力大。汞蒸汽易被衣服等吸附,形成持续污染的二次汞源接触机会汞矿开采,冶金工业;含汞仪器、仪表和电气器材;化学工业,口腔医学,军工生产,农药生活:含汞偏方,化妆品。吸收金属汞(蒸气)呼吸道进入人体。由于汞蒸气具有脂溶性,可迅速弥散,透过肺泡壁吸收,吸收率可达 75%以上,消化道吸收少,可透过胎盘血脑屏障无机汞化合物(粉尘或烟雾)经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吸收有机汞 90%由肠道吸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