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名词解释1等渗性脱水当机体因各种因素导致水、钠的丢失,且水与钠呈等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在 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在280310mmol/L 时谓之等渗性脱水。2高渗性脱水当机体因各种因素导致水、钠的丢失,且失水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时谓之高渗性脱水。二、选择题1.高热患者易发生 AA 高渗性脱水 B 低渗性脱水 C水中毒 D 等渗性脱水 E水肿2.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A 酸中毒 B 氮质血症 C 休克 D 脑出血 E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严重缺钾可导致A代谢性碱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脑出血 D神经系统功
2、能障碍 E呼吸性酸中毒4.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AA 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水中毒 D等渗性脱水 E低钾血症5.等渗性脱水如未经处理可转变为 A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水肿 D低钾血症 E水中毒6.正常成人血清钠浓度平均为 CA100 mmolL B120 mmolL C140 mmolL D.160 mmolL E180 mmolL7.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BA 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C 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 D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 E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8.过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钾的机制是 CA 醛固酮分泌
3、过多,促进肾排钾增多 B肾小管远端流速增多,使肾重吸收钾减少C细胞外液钾向细胞内转移 D钾摄入不足 E腹泻导致失钾过多9.某患者术后禁食 3 天,仅从静脉输入大量的 5葡萄糖液维持机体需要,此患者最容易发生:B5A 高血钾 B低血钾 C 高血钠 D低血钠 E低血钙10.高渗性脱水的脱水主要部位是A体腔 B细胞间液 C血液 D细胞内液 E淋巴液三、填空题1、高渗性脱水早期,尿中钠量浓度升高,尿量减少,ADH 分泌升高,醛固酮分泌基本不变,血压正常,口渴症状明显。2、低渗性脱水早期,尿中钠量升高或降低,尿量升高,ADH 分泌减少,醛固酮分泌升高,血压降低,口渴症状无。3、低钾血血病对肌肉的影响是软
4、弱无力甚至麻痹,严重低钾血症对心肌影响兴奋性上升,自律性上升,传导性下降,收缩性下降。引起心电图改变是 ST 段压低,T 波增高,Q-T 间期延长。四、简答题临床静脉补钾的“四不宜”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参考答案:临床静脉补钾的“四不宜”原则是:不宜过浓、不宜过快、不宜过多、不宜过早。这是因为补钾过浓、过快、过多、过早,易使血钾突然升高,造成高钾血症,易引起心律失常、心搏骤停和呼吸肌麻痹等严重后果。钾主要存在细胞内,细胞外液的钾进入细胞内的速度缓慢,大约需要 15 个小时,才能达2到平衡。钾主要由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时,过多的钾不易排泄。一个严重低钾血症的患者若短时间内将血钾补充至正常值范围内,
5、也会发生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因为血钾升高过快与高钾血症一样会明显影响细胞的静息电位,进而影响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水 肿一、名词解释1积水特指积聚在体腔中的体液,也称为积液。如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属于水肿的范畴。2显性水肿水肿局部表现为肿胀、弹性降低、皱纹浅平、温度降低,在皮下组织较少的部位以手指按压片刻,移开后可见凹陷,且经久不易复原,称为凹陷性水肿,又称为显性水肿。二、单选题1. 水 肿 首 先 出 现 于 身 体 低 垂 部 , 可 能 是A 肾 炎 性 水 肿 B 肾 病 性 水 肿 C 心 性 水 肿 D. 肝 性 水 肿 E 肺 水 肿2. 易 发 生
6、 肺 水 肿 的 病 因 是A 肺 心 病 B 肺 梗 死 C 肺 气 肿 D 二 尖 瓣 狭 窄 E 三 尖 瓣 狭 窄3.区 分 渗 出 液 和 漏 出 液 的 主 要 依 据 是A 晶 体 成 分 B 细 胞 数 目 C 蛋 白 含 量 D 酸 碱 度 E 比 重4.水 肿 时 产 生 水 钠 潴 留 的 基 本 机 制 是A 毛 细 血 管 有 效 流 体 静 压 增 加 B 有 效 胶 体 渗 透 压 下 降C 淋 巴 回 流 障 碍 D 毛 细 血 管 壁 通 透 性 升 高 E. 肾 小 球 肾 小 管 失 平 衡5.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原因? 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 B血
7、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淋巴回流受阻 D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E,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6. 引起肾炎性水肿的直接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 BADH 增多 C醛固酮增多 D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 E利钠激素减少7.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出现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毛细血管血压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淋巴回流受阻 E以上都不对8. 微血管壁受损所致水肿的机制是: A.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B. 淋巴回流不足以清除过多的液体C. 静脉端的流体静压下降 D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增高E血管口径增大9. 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是: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纤维蛋白原
8、 D. 凝血酶原 E珠蛋白10. 左心衰竭引起肺水肿的主要发病因素是:3A肺泡毛细血管内压增高 B.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肺淋巴回流障碍 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11.引起机体钠水潴留的主要机制是:A.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B肾小管重吸收增强 C. 钠水摄人过多D利钠激素分泌增多 E激肽前列腺素系统激活三、填空题1、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主要有: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上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微血管通透性上升,淋巴回流受阻。2、根据脑水肿的发生机制与病理变化可将脑水肿分为: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中毒性脑水肿,间质性脑水肿。四、简答题试述心性水肿的发生机制参考答案:A
9、 由于心力衰竭,使心排出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也减少,引起:1.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肾血流量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是醛固酮分泌增多,使远曲小管重吸收钠增强。3.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远曲小管吸收水增强。4.心房肽分泌减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5.肾血流重新分布,滤过分数增加,便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加,结果导致钠水潴留,发生全身性水肿。B 由于心力衰竭,使体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形成水肿。1.由于流体静压增高,另一个方面使淋巴回流受阻。2.心排出量的降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使小静脉收缩,也使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3.钠水的潴留,使血容量
10、增加,也使静脉压升高。4.心力衰竭患者由于消化功能障碍,导致蛋白质摄入、吸收和合成障碍,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5.钠水潴留,使血液稀释,也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酸 碱 平 衡 紊 乱一 、 名 词 解 释1酸碱平衡紊乱因某些原因引起机体酸碱平衡调节机制障碍,造成体内酸性或碱性物质堆积或不足,导致体液内环境酸碱稳态破坏,这种状态谓之酸碱平衡紊乱。2标准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是指全血在标准状态下(温度 37-38,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 100%,PCO 2 为 5.32kPa)所测得的HCO3-含量。正常值为 2227mmol/L,平均 24mmol/L。 (SB 降低原发于代谢性酸中毒,继发于呼吸
11、性碱中毒;SB 增高原发于代谢性碱中毒,继发于呼吸性酸中毒) 。二、单选题1机体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最大量的酸性物质是 AA碳酸 B乳酸 C丙酮酸 D磷酸 E硫酸2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挥发酸是指A乙酰乙酸 B磷酸 C乳酸 D碳酸 E丙酮酸3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是 DANaHC03H2C03 BNaPrHPr CNa2HP04NaH2P04DKHbHHb EKHb02HHb024. 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4B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C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E蛋白质缓冲系统5 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B磷酸盐缓冲系统C血浆蛋白缓
12、冲系统D还原血红蛋白缓冲系统E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6 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下述哪项刺激最敏感A动脉血氧分压 B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C动脉血 pHD血浆碳酸氢盐浓度 E脑脊液碳酸氢盐浓度7 从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钠被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近曲小管 B髓袢 C致密斑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8 磷酸盐酸化的主要部位是A肾小球 B近曲小管 C髓袢 D致密斑 E远曲小管9 血液 pH 的高低取决于血浆中A NaHCO3,浓度 BPaC02 CC02CP DHC03-H2C03 的比值 EBE10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为代偿性的主要指标是A标准碳酸氢盐 B实际碳酸氢盐 C. pH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E碱剩余11
13、、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是ANaHC03H2C03BNaPrHPrCNa2HP04Nail2P04DKHbHHbEKHb02HHb0212、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挥发酸是指A乙酰乙酸 B磷酸 C乳酸 D碳酸 E丙酮酸三、填空题1、乳酸性酸中毒时,反映酸碱平衡紊乱的生化指标变化特征是 PH 降低,HCO3 减少,血氯正常,AG 增高。2、急性碱中毒时常出现手足抽搐,是由于在 PH 值上升环境下血浆游离钙减少,而引起神经肌肉应激性上升和腱反映亢进。四、问答题剧烈呕吐会对机体产生什么影响?应该如何处理?答案要点:HCL 是胃液的重要成分,因呕吐而使 H+大量丢失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发生的主要因素。同时
14、Cl-丢失,血 Cl-降低,肾小管原尿中 Cl-减少,原尿中 Na+伴随 Cl-而被动重吸收少,致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中 Na+与小管上皮细胞中 H+进行交换过程增强,导致 H+排出增多。胃液中还含有 K+,因胃液丢失而出现血 K+降低,使H+向细胞内转移或从肾排出增多。因剧烈呕吐丢失体液而继发醛固酮释放增多,低血氯刺激肾素的释放,也可导致醛固酮释放增多。醛固酮促进肾小管泌 H+和 K+而重吸收 Na+和 HCO3-,上述机制导致代谢性碱中毒的发生。因剧烈呕吐导致脱水出现碱中毒,称之为浓缩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时,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 氨基丁酸分解多而生成少,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患者表现烦躁不
15、安、譫妄、惊厥,严重时意识障碍。碱中毒使血浆游离钙浓度降低,导致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高,患者可出现手足搐搦。若患者伴有低血钾,可能掩盖部分神经-肌肉症状。严重低钾血症时,除可引起神经- 肌肉症状外,还可引起心律失常。碱中毒时血红蛋白氧解离曲5线左移,血液向组织弥散的氧少,导致组织缺氧。此种类型的碱中毒属于盐水反应性碱中毒,口服或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即可得到有效的纠正。除此之外,酌情给予 KCl 和 CaCl2,以补充丢失的 K+和提高细胞外液游离钙浓度。发 热一、名词解释1 发热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使体温在超过正常值范围的 0.5以上波动。2、发热激活物本
16、身含有或不含有致热成分,可以激活产生内生致热原细胞,使其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二、单选题1发热是指体温调定点 C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D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D中暑 E流行性感冒3大面积烧伤痊愈后体温升高是由于A呼吸道损伤散热障碍B物质代谢所致的产热增加C 痊愈后活动增加D肾功能降低排尿减少E皮肤及汗腺分泌的散热障碍4传染性发热见于A 心肌梗死 B药物性荨麻疹 C急性白血病D寄生虫侵入 E血浆中原胆烷醇酮增高5 人体最
17、重要的散热途径是A 肺 B 皮肤 C. 尿D粪 E 肌肉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病因是A 无菌性炎症 B变态反应 C细菌感染D甲状腺功能亢进 E恶性肿瘤7下述哪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A 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C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D革兰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E 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8 干扰素是A 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B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C 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D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6E病毒本身分泌的物质,能引起机体发热9 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BA 中性粒细胞 B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 骨骼肌D 皮
18、肤血管 E 汗腺10 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A 白细胞致热原 B 干扰素 C5羟色胺D 肿瘤坏死因子 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11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D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D中暑E流行性感冒12大面积烧伤痊愈后体温升高是由于A呼吸道损伤散热障碍B物质代谢所致的产热增加C 痊愈后活动增加D肾功能降低排尿减少E皮肤及汗腺分泌的散热障碍13传染性发热见于A、心肌梗死B药物性荨麻疹C急性白血病D寄生虫侵入E、中暑三、填空题1、输液反应出现发热,其原因主要是输血时易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对产 EP 细胞有激活作用。2、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四、
19、简答题.试述发热时机体的重要机能代谢变化。答题要点心血管系统:心率,上升期 Bp,下降期 Bp;呼吸系统:呼吸加深加快,但持续体温升高,呼吸浅慢或不规则;消化系统:消化液分泌,胃肠蠕动,消化吸收,病人常有恶心、呕吐、便秘等;CNS:开始兴奋,持续高热,转为抑制,小儿易出现热惊厥;热代谢:体温上升期(产热散热)稽留期(产热散热)下降期(散热产热)。缺 氧一 、 名 词 解 释1、氧自由基自由基(free radical)是指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具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的总称,又称游离基。这其中由氧诱发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属非脂性自由基,超氧阴离子(O2 -) 和氢自由基(OH 。 )
20、为氧自由基,单线态氧( 1O2 )和过氧化氢(H 2O2 )并非自由基,但化学性质十分活泼,称为活性氧。2、缺氧:因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对氧的利用障碍时,组织的代谢、功能以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二 、 单 选 题71.低 氧 血 症 是 指 DA 血 液 氧 分 压 低 于 正 常 B 血 液 氧 含 量 低 于 正 C 血 液 氧 容 量 低 于 正 常D 动 脉 血 氧 含 量 低 于 正 常 E 动 脉 血 氧 分 压 低 于 正 常2.缺 氧 时 下 列 哪 一 项 可 使 氧 离 曲 线 右 移 AA 红 细 胞 内 2, 3-DPG 浓 度 升 高 B 血 液 pH
21、降 低C 血 液 C02 分 压 降 低 D 血 液 温 度 降 低 E 以 上 都 不 是3.呼 吸 功 能 不 全 引 起 的 缺 氧 , 其 动 脉 血 中 最 具 特 征 性 的 变 化 是A 血 氧 容 量 降 低 B 动 脉 血 氧 分 压 降 低 C 动 脉 血 氧 含 量 降 低D 动 脉 血 氧 饱 和 度 降 低 E 氧 离 曲 线 右 移4.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病 患 : 其 发 生 缺 氧 的 始 动 因 素 是 BA.吸 入 气 的 氧 分 压 过 低 B 肺 泡 气 的 氧 分 压 降 低 C.动 脉 血 氧 分 压 降 低D.动 脉 血 氧 饱 和 度 降 低
22、 E 动 脉 血 氧 容 量 降 低5.低 张 性 低 氧 血 症 引 起 组 织 缺 氧 其 动 脉 血 氧 分 压 须 低 于 BA. 90mmHg B. 80mmHg C 70mmHg D. 60mmHg E 50mmHg6. 缺氧时氧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DA.血液 H+浓度升高 B血液 C02 分压升高 C血液温度升高D红细胞内 2,3DPG 增加 EHb 与氧的亲和力增加7.关 于 一 氧 化 碳 中 毒 的 叙 述 , 下 列 哪 项 不 合 适 DA CO 和 Hb 结 合 生 成 碳 氧 血 红 蛋 白 无 携 氧 能 力B CO 抑 制 红 细 胞 内 糖 酵 解 ,
23、使 2, 3DPG 减 少 , 氧 离 曲 线 左 移C 吸 入 气 中 CO 浓 度 为 0.1 时 , 可 致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和 心 脏 难 以 恢 复 的 损 伤D.呼 吸 加 深 加 快 , 肺 通 气 量 增 加 E 皮 肤 、 黏 膜 呈 樱 桃 红 色8.引 起 肠 源 性 紫 绀 的 原 因 是 BA. 一 氧 化 碳 中 毒 B 亚 硝 酸 盐 中 毒 C 氰 化 物 中 毒D 肠 系 膜 血 管 痉 挛 E 肠 道 淤 血 水 肿9.循 环 性 缺 氧 时 血 氧 指 标 最 具 特 征 性 变 化 的 是 EA. 动 脉 血 氧 分 压 正 常 B 血 氧 容
24、量 正 常 C. 动 脉 血 氧 含 量 正 常 D 动 脉 血 氧 饱 和 度 正 常 E 动 静 脉 血 氧 含 量 差 增 大10.氰 化 物 抑 制 生 物 氧 化 使 组 织 利 用 氧 能 力 减 弱 的 机 制 是 其A.与 氧 化 型 细 胞 色 素 氧 化 酶 结 合 B 与 还 原 型 细 胞 色 素 氧 化 酶 结 合C 增 高 线 粒 体 内 膜 对 H-的 通 透 性 D 抑 制 ArP 合 成 酶 的 活 性E 造 成 氧 化 磷 酸 化 脱 偶 联11缺氧是由于A 血氧含量减少B 氧分压降低C 氧含量降低D 氧饱和度降低E 供氧不足或利用氧障碍三 、 填 空 题1
25、、低张性缺氧时,血液系统的变化有:红细胞数量上升,氧离曲线右移。2、CO 中毒引起的血液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动脉血氧容量降低,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少。四 、 问 答 题贫 血 患 者 引 起 组 织 缺 氧 机 制 ?答 题 要 点 贫 血 患 者 虽 然 氧 分 压 正 常 , 但 毛 细 血 管 床 中 平 均 氧 分 压 却 低 于 正 常 。 这 是 由 于 贫 血 者 Hb数 量 减 少 , 血 氧 容 量 降 低 , 致 使 血 氧 含 量 也 减 少 , 故 患 者 血 液 流 经 毛 细 血 管 时 氧 分 压 降 低 较 快 , 氧
26、分 子 向 组8织 弥 散 速 度 也 很 快 减 慢 , 故 此 类 缺 氧 机 制 是 毛 细 血 管 平 均 氧 分 压 降 低 , 导 致 与 组 织 氧 分 压 差 变 小 , 氧 弥 散 速度 减 慢 引 起 细 胞 缺 氧 。休 克一 、 名 词 解 释1、休克休克是在各种强烈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害的急性全身性病理过程。2、血管源性休克因各种原因导致外周血管平滑肌张力降低,微血管大量开放,血管容积加大,致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影响组织血流灌注,最终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二 、
27、选 择 题1.休 克 的 现 代 概 念 是A 休 克 是 剧 烈 的 震 荡 或 打 击B 休 克 是 急 性 外 周 动 脉 紧 张 度 不 足 所 致 的 周 围 循 环 衰 竭C 休 克 是 一 种 综 合 征 , 临 床 表 现 为 脸 色 苍 白 、 四 肢 发 凉 、 出 冷 汗 、 脉 搏 细 速 、 尿 量 减 少 及 血 压 降 低D 休 克 是 由 于 急 性 循 环 障 碍 使 组 织 血 液 灌 流 量 严 重 不 足E 休 克 是 机 体 对 外 来 强 烈 刺 激 调 节 能 力 的 丧 失2.下 列 哪 一 类 不 属 于 低 血 容 量 性 休 克 的 原 因
28、 DA. 失 血 B 烧 伤 C 挤 压 伤 D.感 染 E.脱 水3.高 排 低 阻 型 休 克 最 常 见 于 下 列 哪 一 类 休 克A 失 血 性 休 克 B 烧 伤 性 休 克 C 心 源 性 休 克D 感 染 性 休 克 E 创 伤 性 休 克4.休 克 时 血 压 下 降 的 主 要 发 病 机 制 是 EA 心 功 能 不 全 B 外 周 动 脉 紧 张 度 不 足 C 交 感 神 经 过 度 兴 奋 后 衰 竭D.血 液 中 儿 茶 酚 胺 过 低 E.微 循 环 障 碍 , 组 织 灌 流 不 足5.休 克 早 期 (微 循 环 缺 血 期 )微 循 环 的 变 化 下
29、列 哪 一 项 是 错 误 的A 微 动 脉 收 缩 B 后 微 动 脉 收 缩 C 毛 细 血 管 前 括 约 肌 收 缩D 动 静 脉 吻 合 支 收 缩 E 微 静 脉 收 缩6.休 克 的 下 列 临 床 表 现 哪 一 项 是 错 误 的A 烦 躁 不 安 或 表 情 淡 漠 甚 至 昏 迷 B.呼 吸 急 促 、 脉 搏 细 速C 血 压 均 下 降 D 面 色 苍 白 或 潮 红 、 紫 绀 E 尿 少 或 无7.休 克 时 交 感 肾 上 腺 髓 质 系 统 处 于A 强 烈 兴 奋 B 先 兴 奋 后 抑 制 , 最 后 衰 竭 C 强 烈 抑 制D.先 抑 制 后 兴 奋
30、E 改 变 不 明 显8.休 克 早 期 组 织 微 循 环 灌 流 的 特 点 是A 多 灌 少 流 B 不 灌 不 流 C 少 灌 多 流D 少 灌 少 流 E.多 灌 多 流9.休 克 早 期 的 心 、 脑 灌 流 情 况 是A 心 脑 灌 流 量 明 显 增 加 B 心 脑 灌 流 量 明 显 减 少 C 心 灌 流 增 加 , 脑 灌 流 无 明 显 改 变 D 脑 灌 流 增 加 , 心 灌 流 无 明 显 改 变 E 心 脑 灌 流 量 先 减 少 后 增 加 10.休 克 期 (微 循 环 淤 血 期 )微 循 环 灌 流 的 特 点 是A 少 灌 少 流 B 少 灌 多 流
31、 C 多 灌 少 流D 多 灌 多 流 E 不 灌 不 流11.休 克 时 儿 茶 酚 胺 增 加 微 循 环 障 碍 , 使 组 织 灌 流 量 减 少 的 作 用 机 制 是A 仅 对 血 管 受 体 作 用 B 仅 对 血 管 受 体 作 用 C 对 受 体 均 起 作 用 D. 对 - 受 体 都 不 起 作 用 9E. 仅 对 腹 腔 血 管 起 作 用12引起休克微循环淤血的主要机制是( )。A儿茶酚胺减少 B微静脉扩张D酸性代谢产物堆积 E微动脉收缩13休克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导致( )。A肺淤血 B肺不张D肺硬化 E肺梗死14.下列休克期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血压下降
32、B表情淡漠D尿少 E反应迟钝15下列休克晚期临床表现主要是( )。A尿量正常 B。血压变化小D出血倾向 E心脏功能降低三、填空题1、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微循环灌注严重不足,以致组织细胞发生继发性损伤,致使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2、当失血、烧伤或创伤造成失血 或因剧烈呕吐、腹泻引起失液时,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性休克的发生。四、简答题试述休克各期的发生机制、病理表现及临床意义参考答案:缺血性缺氧期:特征;微循环前阻力血管和后阻力均收缩,特别是前者,微循环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与此同时,因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出现“自我输血”,有组织液返流,出现“自我输液”。 机制是:各种致休克的病
33、因,导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含量显著增高,微循环动脉对儿茶酚胺反应性大于静脉端,所以微循环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静脉断;同时还有其它的缩血管活性物质增多;另外 受体兴奋,动静吻合支开放。这些因素促使微循环灌流剧减,导致组织细胞缺氧。对机体的影响:(1)部分组织器官缺血缺氧(2)“自我输血”,“自我输液”补充血容量维持动脉血压 3 体内血液重分配,保障心,脑等重要脏器血液供应。临床表现:脸色苍白、四肢冰冷、出冷汗、脉搏细速、尿少、烦躁不安、血压下降也可正常淤血性缺氧期:特点:微动脉和后微动脉收缩减弱,但微动脉段仍呈收缩,引起毛血管后阻力大于前阻力,出现少灌少流,灌多于流,微循环淤
34、血,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和血压进行性下降。发生机制:(1)长期缺血,心输出引起酸中毒,导致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2)长期缺血,缺氧引起局部扩血管代谢产物组胺,腺苷,激肽等增多;(3)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浓缩,血粘度增高,血细胞聚集,流速减慢(4)肠源性内毒素入血刺激细胞产生扩血管物质等。临床表现:病人有神志淡漠,心音低钝,皮肤紫绀,少尿或无尿。微循环凝血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亦称衰竭期,为休克晚期,从微循环的淤血期发展为微循环凝血期是休克恶化的表现。其特点是:在微循环淤血的基础上,在微循环内有纤维蛋白性血栓形成,最终导致 DIC,患者常有局灶性或弥漫性出血;组织细胞因严重缺氧而
35、发生变性坏死。机制:. 休克晚期由于血液进一步浓缩,血液粘滞性升高,红细胞聚集,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血流速度缓慢,极易导致 DIC。 . 缺氧、酸中毒和内毒素都可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过激活 XII,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导致DIC 的发生。 . 烧伤、创伤等原因引起的休克,由于组织受损释放出大量组织因子,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 DIC。 . 异型输血等情况所致的休克中,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磷脂和 ADP,促进凝血过程。 . 休克时,体内生成大量促凝物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TXA2 等,可促进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加速 DIC 形成。10临床表现:休克期症状进一步加重,可出现 DIC 的表现,
36、如皮下出血,凝血实验室检查异常等,和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表现。 DIC一、 名词解释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答案:是指在多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增加,进而微循环中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同时或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出现以出血、器官功能障碍、溶血和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过程。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答案:这是 DIC 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主要是因为在 DIC 发生过程中,微血管内纤维蛋白丝或网的形成,使血液流动时红细胞受到挤压、牵拉、切割等机械损伤,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出现贫血,血涂片中可见变形或裂解的红细胞及其碎片。二、单选题1DIC 发生的原因错误的
37、是 ( )。A内毒素血症 B 羊水栓塞 C 异型输血D毒蛇咬伤 E 以上都不是2DIC 产生出血原因错误的是 (A血小板减少 B凝血因子消耗 C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D毛细血管壁受损 E继发性纤溶加强3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因素应除外的是( )。A恶性肿瘤组织崩解 B严重挤压伤 C 抗原抗体复合物D胎盘早期剥离 E。急性白血病4DIC 发生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 )。A休克 B呼吸衰竭 C 急性心衰D出血 E.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5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病人外周血涂片不见( )。A盔甲形 B新月形 C 星形D三角形 E巨核细胞形6DIC 患者导致贫血的主要机制是 ( )。A红细胞生成减少 B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C 红细胞脆性增加D红细胞机械性损伤 E血小板减少7DIC 时,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 B因子 C V 因子D因子 E因子8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是( )。A促凝血作用 B抗凝血作用 C 缩血管作用D舒血管作用 E损伤血管三、填空题1、DIC 的发病学原因有感染性疾病 ,肿瘤性疾病,妇产科疾病,创伤及手术2、影响 DIC 发生发展的因素有: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肝功能严重障碍,血液的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不恰当的应用纤溶抑制剂四、简答题DIC 病人发生贫血的机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