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表剂麻黄汤沈某,男,30 岁,忻口石料厂工人。作业中不慎被巨石砸碎腰脊,致高位截瘫,脱肉破胭。因护理不周,形成褥疮,腐肉紫暗,脓血稀薄,沾染床褥,臭气熏人,其状甚悯。过午发热,已逾七日。体温达 39,无汗,恶寒,背心寒凛,双被严盖犹冷不止。服扑热息痛片仅有暂时之效。定时发热之症,余多用柴胡剂取效;日晡潮热,则需承气汤以治。今患者目不眩,口不苦,咽不干,舌红润,脉不弦而浮,亦无汗出蒸蒸等胃家实之状。知邪未入少阳、阳明,而仍在太阳,故柴胡剂、承气汤不中与也。风寒袭表,腠理密闭,治当麻黄汤汗之,然体质虚弱,汗之恐生变证,而不汗则邪无出路,举棋不定之际,猛悟七日未传经者,正气可支故也。遂拟原方以治,
2、务于未前服之,以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也。麻黄 10g 桂枝 6g 杏仁 10g 炙草 6g 一剂二诊:药后大汗出,热遂解,次日过午,热再未潮。按:此发热为伤寒太阳病,非褥疮感染引起。恶寒,无汗。脉浮为之明证,故投以麻黄汤,汗出淋漓,热即退。李映淮老师评语:大论“疮家不可发汗” ,即指本方而言,恐有伤津、亡阳之弊。此例有严重褥疮,应属本方之禁忌,不能因治愈本案而有疑于“疮家不可发汗”之训。桂枝汤陈某,女,45 岁,明望村人。素有慢性肝炎、胆囊炎,常在门诊治疗。今感冒四日,发热(38.5) ,头项强痛,牵及背膂,转侧不灵,自汗出,微恶寒,胃纳一般,二便清调。口不渴,舌淡红润少苔,脉象浮滑。观其脉症
3、,此为太阳病中风,营卫不和也。虽历时四日,邪仍在表。未入少阳、阳明者,其正气可支也。治当 i 调和营卫,发汗解肌。行兵布阵,本当遣桂枝加葛根汤上阵,时药房缺葛根,只好命桂枝汤听令: 桂枝 10g 白芍 10g 炙草 6g 生姜 5 片红枣 5 枚 桂枝汤临阵受命,仅一剂,便汗出而愈。小青龙汤赵某,26 岁。新产满月,由并州返忻州。途中感受风寒,致娇脏失却清肃之令、肺气壅遏而咳嗽不休。虽经多方医治,均未中病,迁延已逾月余。倦怠神疲,日渐消瘦,自疑肺结核而来就诊。经胸透,心、膈、肺未见异常,求服中药。望其面色萎黄,略显浮肿,形态畏冷,时已至夏,头仍双巾。舌质淡红,苔白滑。询知恶寒,无汗,夜间鼻塞,
4、咳喘气短,痰涎清稀,且泛白沫。胃纳不馨,时呕吐清水,二便正常。诊得脉象沉细。观其脉症,知为风寒束肺,支饮停结。治宜辛温发散,宣肺化饮。拟小青龙汤加味:麻黄 6g 桂枝 6g 白芍 6g 甘草 4.5g 半夏 10g 茯苓 10g 细辛 3g 五味子 3g 生姜 6 片 二剂药后汗出津津,当晚咳嗽大减,二剂后咳逆全止。患者得陇望蜀,因乳汁不足,要求同治,遂拟六君子汤加味治之。按:小青龙汤证病机,系外有表寒,内有水饮,致肺失宣降,通调失职。临床以冬春较多见,然炎夏之际恣意饮冷,贪恋空调,或泳池久浴,雨淋露袭,及久服、过服清凉药、消炎药,皆可形成小青龙汤证。临床有久咳不愈者,虽无恶寒发热之表证,但喉
5、痒即咳,咳痰不爽,日轻夜重,口渴不思饮,或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者,亦小青龙汤之适应证也,切不可早用寒凉,冰伏其邪。干姜、细辛、五昧子用量以 35g 为宜。三者不可或缺,曹颖甫视三药为一药,深得仲圣之真谛也。麻杏甘石汤李某,28 岁。妊娠七月,患风温,发热,咳嗽,鼻衄。经治疗,热退血止,而咳嗽一直不休。痰黏不爽,咳则牵引胸、胁、腹疼痛,且尿随咳而遗。食欲可,大便干,口干口苦,思饮欲冷。观其舌红苔黄,切得脉象滑数。咳而遗溺,膀胱咳也。妊子后,血聚于下焦养胎,上焦相应缺血,加之风温高热,耗伤肺阴,肺叶受灼,故燥咳不已;金不制木,木反侮金,胁为肝之分野,故咳引胁痛;肺为水之上源,主周身之气,行宣降
6、之令,与膀胱司气化,通水道,今肺气郁闭,宣降失职,致州都决渎不利,是以遗溺。治宜滋阴清热,宣肺缓肝。拟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 10g 杏仁 10g 石膏 30g 黄芩 10g 白芍 10g 甘草 6g 沙参 15g 百合 15g玉竹 15g一剂症减,二剂痊愈。按:某医谓妊娠后子宫压迫膀胱,故尿频。咳嗽则腹内压力增大。故尿随咳而出,似乎言之有理,然本方未能减轻子宫对膀胱之压力。何以尿频、遗尿俱止银翘散吴某,男,11 岁。初诊:1962 年 6 月 10 日。主诉:患者于三天前突然恶寒发热,两天后右上臂阵发性针刺样疼痛。西医诊断为右上臂脓肿,败血症。予抗感染治疗,并将其右上臂脓肿切开引流。但病员仍高
7、热,应邀会诊。诊查:体温 39 度,形寒发热,口略渴,汗出。脉滑数。舌质红润,微有黄苔。辨证、治法:邪热在卫气之间,当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治。处方:淡豆豉 10 克,焦栀子 10 克,荆芥 10 克,紫地丁 15 克,银花 30 克,连翘 15 克,芦竹根 30 克,枯黄芩 10 克,竹叶 10 克,蒲公英 30 克,乳没各 6 克,苡仁 15 克,赤芍药 10克。服上方药后体温降至正常,伤口愈合。后去栀、豉、荆芥、乳没之属,加生地、丹皮、知母等续服,半月后病愈出院。 (王文雄医案,录自董建华.1990. 中国现代名医医案精华. 北京:北京出版社)桑菊饮张某,男,2 岁,1959 年 3 月
8、 10 日因发热三天住某医院。诊断:腺病毒性肺炎。病程与治疗:住院后,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合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会诊时,仍高热无汗,神昏嗜睡,咳嗽微喘,口渴,舌质红,苔微黄,脉浮数,乃风温上受,肺气郁闭,宜辛凉轻剂,宣肺透卫,方用桑菊饮加味。处方:桑叶一钱 菊花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五分 桔梗五分 甘草五分 牛蒡子一钱五分 薄荷八分 苇根五钱 竹叶二钱 葱白三寸,共进两剂。药后得微汗,身热略降,咳嗽有痰,舌质正红,苔薄黄,脉滑数,表闭以开,余热未彻,宜予清疏利痰之剂。处方:苏叶一钱前胡一钱 桔梗八分 桑皮一钱 黄芩八分 天花粉二钱 竹叶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枇杷叶二钱 。再服一剂。微汗续出而
9、身热已退,亦不神昏嗜睡,咳嗽不显,惟大便两日未行,舌红减退,苔黄微腻,脉沉数,乃表解里未和之候,宜原方去苏叶加枳实一钱,莱菔子一钱,麦芽二钱。服后体温正常,咳嗽已止,仍未大便,舌中心有腻苔未退,脉滑数,乃肺胃未和,拟调和肺胃,利湿消滞。处方:冬瓜仁四钱杏仁二钱 苡仁四钱 苇根五钱 炒枳实一钱五分 莱菔子一钱五分 麦芽二钱 焦山楂二钱 建曲二钱。服二剂而诸证悉平,食,眠,二便俱正常,停药食养痊愈出院。(高辉远等.1972.蒲辅周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清热剂白虎汤高热昏迷刘某,男,19 岁。病者于 2 天前头痛,次日上午头痛转剧,身发热,并呕吐一次,至下午身热如焚,问之答话不清。经区医院检查
10、,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查:体温 39.5 度,神昏,面红唇赤,脉大而数。强张其口,腹壁、提睾反射均消失,抬腿、划足趾试验均为阳性,膝反射增强。辨证为暑温邪热入于阳明。治法急用辛凉重剂白虎汤加味。处方:石膏 25 克 知母 15 克 甘草 10 克 粳米 30 克 连翘 30 克 银花 30 克 板蓝根 30 克 滑石 30 克。急煎两剂,一昼夜服完。24 小时后体温下降至 37.6 度,神志清醒,脉仍小数,改用竹叶石膏汤以清余热。服药两天痊愈,且无任何后遗症。 (董建华,1990,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北京:北京出版社)出血某男,21 岁。因食蓖麻油中毒而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在 4
11、 克左右,红细胞 200 万上下。经常衄血,发热,烦燥,自汗,舌淡红苔薄黄,脉洪大而数,身有瘀斑多处,此起彼落。此为阳明热盛,淫于血分,迫血妄行。与白虎汤加白茅根、生地。重用石膏 4560 克。用药两旬而热不再发,出血止,脉敛,血红蛋白增至 6 克。后石膏减量加阿胶调治,2 个月后血红蛋白增至 10克以上,病情稳定。 田淑霞,1988,白虎汤用于杂证的体会,内蒙古中医药,(4):2122 清营汤热入营血某男,62 岁。因持续发热 7 日来院急诊。症见发热鼻塞,体温 39 度以上,全身肢体酸痛。西医诊断为发热待查,结缔组织病。先予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显,故邀中医会诊。诊见:壮热神昧,入暮尤甚,唇
12、干齿燥,口渴不饮,下肢皮肤散在性红疹,尿黄赤不畅,便闭,舌红绛无苔,脉弦细数。证属热毒炽盛,热烁营血,拟清热透邪,凉血透疹,投清营汤加减:水牛角 生地 板蓝根各 30 克 丹皮 杏仁 连翘各 10 克 金银花 制大黄各 15 克 甘草 5克。2 日后高热渐退,下肢红疹趋淡,大便亦行,舌红、苔薄,脉弦略数。原方去制大黄加鸡内金 10 克。3 剂后,热除,红疹已退,再予前方 5 剂,症状消失。后经随访,患者已正常工作。 徐振涯,1986,清营汤治疗温病重症的临床体会,浙江中医杂志, (7) ;297邪陷心包某男,40 岁。因突然高热,伴神志昏迷而入院。西医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症见发热神昏,时有谵语,
13、面色微青,舌体强硬,色红绛、苔微黄兼黑,脉弦细。证属暑热外袭,邪陷心包,拟清营透热,开窍醒神:水牛角 生地 板蓝根各 30 克 石菖蒲 连翘各 10 克 银花 僵蚕 丹参各 15 克 川连 3 克 粉草 5 克 ,安宫牛黄丸 2 粒研未分次鼻饲。2 剂后高热渐退,但仍神志欠清,下肢抽搐,舌质红绛,苔微黄燥,脉细略数,邪热有外达之势。于原方去黄连加西洋参 5 克。3 剂后,体温正常,神志渐清,口干舌燥,神倦气怯,与前方加减善后而愈。 徐振涯,1986,清营汤治疗温病重症的临床体会,浙江中医杂志, (7) ;297黄连解毒汤菌痢某男,35 岁。1982 年 8 月 12 日诊。主诉因贪凉饮冷而下痢
14、。症见高热不已,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脓血便,日行 10 余次。诊时患者急性病容,舌红,苔黄,脉数。体温 39.2 度。大便常规:脓细胞,红细胞。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湿热型,热重于湿) 。治以清热燥湿,凉血止痢。方用黄连解毒汤合白头翁汤加减:黄连 4 克 炒栀子 黄芩 黄柏各 10 克 白头翁20 克 地榆炭 15 克 秦皮 12 克 木香 6 克 槟榔 12 克 服药 2 剂,体温正常,腹痛腹泻大减。再进 3 剂,下痢停止,诸症消失,大便常规正常。卢本仁,1990,黄连解毒汤治验举隅,江苏中医, (6) ;32血证刘某,男,32 岁,1998 年 5 月 18 日入院。患者有胃溃疡病史 7
15、 年,近56 天来反复胃脘部及胁下疼痛,口苦咽干,乏味口臭,心烦不寐,呕血 2 次,伴解柏油样大便 4 次,小便 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用药不详) ,转入本院。中医诊断:血证。证属胃火炽盛,胃络受损,迫血妄行。治宜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投以黄连解毒汤加味治疗。处方: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大黄 炒五灵脂各 10 克 地榆 白及各 15 克 炒蒲黄 20克。水煎 2 剂,分 4 次温服,并输液以调节电解质的平衡(一般不加用止血药)二诊:药后胃脘及胁下胀痛、口苦咽干、心烦不寐等诸症好转,呕血停止。解少量柏油样大便,舌质红,苔黄,脉弦细。原方再服 4 剂,每天 1 剂,水煎,分
16、2 次服。三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色转黄,小便淡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弦。继以调理脾胃之剂治疗 6 天痊愈出院。 刘绍林等,2003,黄连解毒汤治验 3 则,新中医,35(10):63导赤散发热而搐一小儿周岁,发热而搐,以泻青丸投之不效。乃问其发搐之状,其母曰:搐过后只好睡,以乳与之则饮,不与则不思,醒时则戏作猫儿声,见人则笑,不发搐,便是好了。万曰:医要识症,药要对症,怪底前药之不效也。以导赤散服之,一剂而安。其父问故,曰:心脏属火,其声为笑。火生于寅,属虎。猫者,虎之类也。猫声而笑,知非肝病,乃心病也,故以导赤散泻其心火而安。(魏之琇,1997,续名医类案,万密斋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
17、版社)小儿啼哭万密斋治县尹张之子,未周岁,啼哭昼夜不止。医谓腹痛,用理中丸不效。又谓伤食,用泻黄散不止。万视之曰:公子腮面赤,乃心烦而哭也。若腹痛当见面青,伤食当见面黄也。乃用导赤散,木通、竹叶、生地、灯心、黄芩、甘草,加黄连、麦冬煎服之。次日早即入告曰:左夜哭多何也?万曰:病即安矣。曰:病安何以哭不止?曰:公子啼哭,三日夜不吃乳,昨夜热退心凉欲得乳,而乳母在外,盖往夜之哭,病哭也,昨夜之哭,饥哭也。乃笑曰:果然。乳母五更到,即止矣。 (魏之琇,1997 续名医类案,万密斋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龙胆泻肝汤带状疱疹患者女,45 岁,2000 年 3 月 12 日就诊。病发带状疱疹,于左胁呈
18、点状分布,直至左下腹,色暗红,无脓疱及溃破,疼痛难忍,动则尤甚,自觉痛处有灼热感,伴口苦、纳叶、眠差、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无力。中医诊断疱疹。证属肝胆湿热。治以清泻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当归 延胡索 郁金 甘草各 12 克 黄芩 柴胡 栀子 泽泻 黄芪 丹皮 玄参各15 克 生地 白茅根各 30 克 蒲公英 紫花地丁各 20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5 剂后疱疹无扩展及溃破,灼痛明显减轻,活动无加重,先发疱疹已明显好转。上方再服 5 剂,已无疼痛,疱疹渐愈。上方去龙胆草、延胡索、生地、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加熟地黄、党参各 20 克,再服 5 剂,告愈。 都兴山,2005,
19、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举隅,湖北中医杂志,27(5) ;42苇茎汤肺脓肿冯某,男,59 岁。病历二月,初患咳嗽,胸际不畅,未以为意,近日咳嗽加剧且有微喘,痰浊而多,味臭,有时带血,胸胁震痛,稍有寒热,眠食不佳,小便深黄,大便干燥。舌苔黄厚,脉滑数。辨证立法:外风感寒,未得发越,蕴热成痈。治宜排脓解毒,涤痰清热为主。处方:鲜苇根 24 克 桑白皮 6 克 鲜茅根 24 克 旋覆花(代赭石 12 克同布包)6 克 地骨皮 6 克 生苡仁 18 克 陈橘红 5 克 炒桃仁 5 克 冬瓜子(打)18 克 陈橘络 5 克 炒杏仁 6 克 北沙参 10 克 苦桔梗 6 克 仙鹤草 18 克 粉甘草 5 克。二
20、诊:服药五剂,寒热渐退,喘平嗽轻,痰减仍臭,已不带血,眠食略佳,二便正常,尚觉气短,胸闷,仍遵原法。处方:鲜苇根 24 克 瓜蒌 18 克 鲜茅根 24 克 干薤白 10克 旋覆花(代赭石 12 克同布包)6 克 炙白前 5 克 炙紫苑 5 克 半夏曲 10 克 炙百部 5 克 炙化红 5 克 枇杷叶 6 克 炒桃仁 6 克 生苡仁18 克 苦桔硬 5 克 炒杏仁 6 克 冬瓜子(打)24 克 粉甘草 5 克 北沙参 10 克。三诊:服药六剂,诸证均减,惟较气短,身倦,脉现虚弱,此乃病邪乍退,正气未复之故。处方:北沙参 12 克 枇杷叶 6 克 云茯苓 10 克 南沙参 10 克 半夏曲 10
21、 克 云茯神 10 克 苦桔梗 6 克 炒枳壳 5 克 化橘红 5 克 白及粉(分二次冲服)3 克 冬虫草 10 克 粉甘草 5 克 炒白术 10 克 三七粉(分两次冲服)3 克。 (祝谌子等,2005,旋今墨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肺痈湖北葛店,万姓妇女,患肺痈,病已危急,远道着人邀诊。入门后隔室尚远,即闻病者齁喘声,至病室,见其床侧置蔑箕一具,内铺柴灰,上积病者所吐之五花脓痰厚半寸许,约计不止一菜碗。询问经过,据答吐如此脓痰已一周矣。行近病榻,见其靠坐,面部微肿,眼珠外突,齁喘如曳锯,胸前拒按,烦郁胀闷,脉劲数,时或一止,参伍不调,断为肺痈,化脓穿溃,病已濒危。予思金匮有言:肺痈
22、“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玩一“则”字,有急转直下意思,今吐脓血七日不死,或有一线生机;又思金匮主葶苈大枣泻肺汤,是肺痈将成,乘其未集,今脓已成,原方不适宜,因又取千金苇茎汤合截加减。拟方:苦葶苈 18 克 苡仁 15 克 烜瓣 24 克 桃仁 9 克 鲜竹沥 24 克 鲜苇茎 250 克熬水煎药。三日进三服,胸痛渐松,齁喘浙缓,痰浊渐稀,原方加减,嘱再服三剂。服药病机又再减缓,仍宗前方,加重其制,又日服二剂。约半月,齁喘始止,脓血始净,前后用葶苈约 750 克,始意不敢多用,不泻又服,出意料外,始终未腹泻。后以瓜贝养营汤, 外台十味煎(注)调摄收功。此病自起至愈,时仅两月,病愈后面色丰腴,皮
23、肤润泽。 (注:外台卷十肺痈方九首有“备急疗肠痈肺痈方” ,药为:升麻,白敛,漏芦 芒硝 黄芩 枳实 连翘 蛇闲 栀子 蒴翟(加草头根) (冉雪峰,2006 ,冉雪峰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白头翁汤下痢刘某,女,52 岁,职工家属。患者因腹痛,下痢二天来诊。起病时有恶寒,大便有脓血,里急后重,口渴,不欲饮水,小便赤黄,喜卧凉处。检查:脉滑数弦,舌质红,苔黄腻,体温 38.5 度,粪便常规检查:黏液,白细胞,红细胞。辨证湿热下痢。治宜清利湿热,投以白头翁汤加赤芍、金银花、连翘、因黄连售缺,故以苦参代之。处方:白头翁 15 克 秦皮 12 克 黄柏 12 克 苦参 15 克 赤芍 15 克 金
24、银花 24 克 连翘 18 克。3 剂,水煎服。二诊:下痢减少,腹痛后重转轻。热退,舌苔已转黄薄,胃脘胀满,小便赤,头眩,脉滑数。于前方中去金银花、连翘,加青蒿。继服 3 剂。三诊:脓血减去多半,小便转清,大便已不恶秽。但仍有口渴、头眩,胃纳呆滞。处方沙参18 克 竹叶 9 克 竹茹 9 克 天花粉 15 克 桑叶 9 克 孩儿参 18 克 冰糖 24克 3 剂。服后即思饮食。大便复常。嘱继服 2 剂善后。 (中山医学院中医方剂选讲编写组,1981,中医方剂选讲,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青蒿鳖甲汤阴虚内热某男,68 岁。自述半月前患痢疾,经治疗后下痢已止,但是惟低热起伏不退已 1 周。经用抗
25、生素无效,腑下体温在 37.538 度,自觉疲乏 无力,渴而少饮,暮热早凉,且大便干燥,尿少色黄。查体:体温 37.8 度,面色潮红,舌质红而干,少苔,脉象细数。大、小便常规化验正常。予青蒿鳖甲汤加味:青蒿 10 克 鳖甲 20 克(先煎) 生地 18 克 地骨皮 15 克 知母 10 克 丹皮12 克 银柴胡 12 克。服药 3 剂后热势减退,效不更方,再进 2 剂,体温正常,诸证消除而告愈。 张淑云,1994,青蒿鳖甲汤治验二则,北京中医, (6):34和解剂小柴胡汤范某。女,36 岁,农民。素为气血虚弱之躯,劳则短气自汗。半月前,为情志所伤,肝气郁滞,始仅右手指头麻木,继而上延肢体,甚时
26、不知痛痒,夜睡后尤为明显。且两胁胀痛,饮食不思,嗳逆频频,手足时热时凉。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细而弦。观其脉症,麻木由肝郁气滞,经络痹阻所致。考麻木一症,有虚有实。气虚血弱,经脉失养,可致麻木。而气滞血瘀,痰饮停宿,亦可阻滞经脉而见麻木。又胁为肝之分野,左右乃升降之道。气机郁滞,升降之路痞塞,阴阳二气不相顺接,故而胁痛肢厥。治当舒肝理气,以达郁木。拟小柴胡汤加味:柴胡 12g 黄芩 10g 半夏 15g 党参 10g 甘草 6g 白芍 15g 地龙 6g 生姜 6 片红枣 6 枚三剂二诊:麻木止,仍体倦短气,动则自汗。舌淡红,脉沉细。此气血两虚证也,拟当归补血汤加香附治之。 逍遥散高某,女性,
27、71 岁,退休教师。1993 年 9 月 17 日初诊。主诉:胆囊手术切除后 7 年,右上腹隐痛 1 年。B 超见肝内胆管结。现症:右上腹隐痛,窜及胁背,口干苦,尿黄,纳差神疲。舌边红,苔薄白,脉弦滑。辨证立法:肝脾不和,湿热内蕴。治宜清利肝胆湿热,健脾养血通络。方用逍遥散加味。处方:柴胡10 克 薄荷 10 克(后下) 当归 10 克 白芍 10 克 茯苓 15 克 白术 10克 炙甘草 6 克 茵陈 15 克 金钱草 30 克 海金沙 10 克(包) 菖蒲 10 克 郁金 10 克 川楝子 10 克 泽兰叶 10 克。每日 1 剂,水煎服。治疗经过:连服上方 30 余剂,诸证消失。1994 年 3 月 24 日复查 B 超,肝内胆管未见结石影,患者非常高兴。然口干思饮,舌边红,脉弦滑。守方去海金沙、菖蒲、郁金,加天花粉 20 克,五味子 10 克,再服 15 剂,以资巩固。 (董振华等,1996,祝谌予临证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半夏泻心汤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