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4 ,大小:112.50KB ,
资源ID:3278909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2789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旧石器分类探讨.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旧石器分类探讨.doc

1、旧石器分类探讨2009-09-28 17:11:11| 分类: 旧石器考古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发表在王幼平、何嘉宁和黄蕴平编:考古学研究(七),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1-43 页摘要:分类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基础。分类应该遵循形式逻辑划分的原则。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分类需要正确观念的支撑。 关键词:旧石器分类;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张森水在西侯度遗址的再研究中提出“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加强基础研究的必要性”。不久以前,李炎贤(2004 )在最后发表的文章中进一步指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基础知识和基础研究不足” 现象。“基础研究”实际上是研究的基础,即研究的基本功底

2、,不仅需要掌握“ 基础知识” 和研究方法,还需要具备足够的田野工作能力。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具有较多的自然科学属性,其研究基础,除了专业学识外,还包括大量有关的科学知识,甚至还可以包括语文的历练和品德的修养等。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存在“基础知识和基础研究不足” 的现象虽然有过去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原因,但它频频出现在国家级学术机构的所谓最高研究层面,不仅十分遗憾,而且很耐人寻味,也非常值得深思。分类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基础,是旧石器材料处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研究手段,分类的科学性与研究报告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分类树立正确的逻辑思维非常重要,很有必要。一、分类的基本原则分类,

3、形式逻辑上称之为划分,即一个概念的全部对象按照一定标准区分为若干小群或小类以揭示概念外延,该划分的类称之母项,若干小群或小类称之为子项,子项的分子必然是母项的分子。划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姜全吉,1998):(1)每次划分根据必须同一。每次划分根据只许有一个,不得有双层标准。(2)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须等于母项。实际分类中有的子项常常缺失。(3)同一层面划分的子项互不相容。(4)划分应当按层次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层次必须分明。 分类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分类实际就是事物特征的有序组合,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分类。人们在生活中也无不涉及分类,俗语说:“黄鸡儿一窝,黑鸡儿一窝,毛毛头另一窝” ,

4、表明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已经生活在分类之中。张光直(1986 )在 考古学专题六讲中曾经阐述过考古研究的分类问题,他举例美国钱币的分类,根据可以按照面值,也可以按照质地,还可以按照形状。我们如果以人为例进行分类,根据有很多,可以有种族、民族、籍贯、性别、年龄、职业、职称、文化程度、面貌、肤色、血型、基因等(卫奇等,2001)。但不管哪一种分类,都必须逐层划分,而且在同一划分层面只能有一个标准,绝对不能有双层标准或多层标准。假设有 5 个人,如果这样分类:男性 1 人、山东籍 1 人、教授 1 人,老师 1 人、汉族 1 人,那么其划分违反了同一层面一个标准的原则,划分后的各类相互包容,一个人就可以

5、具备这 5 个条件,这样分类的问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旧石器研究分类恰恰长期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二、李氏石片台面分类剖析最近 20 多年来,李氏石片台面分类法在将近 4 成的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报告中得到了应用(卫奇,2006a),虽然尚未被多数人接受,但影响是相当广泛的。然而,李氏石片台面分类存在逻辑思维的严重缺陷和基本概念的认识不足,非常值得进一步认真探讨。李氏石片台面分类系统,首先将石片台面按照属性分为“天然台面” 和人工打击台面两大类,其分类是符合形式逻辑划分准则的。然后对于人工打击台面进一步分为“素台面”、“ 有疤台面” 、“有脊台面”、修理台面、“ 点状台面”、“ 线状台面”、“刃

6、状台面”和“ 零台面”(李炎贤,1984),在同一划分层面上使用了性质、形态不同的标准,明显违背了科学划分准则(卫奇,2001)。因为, “素台面”、“ 有疤台面”、“有脊台面 ”和“ 刃状台面 ”体现的是形态,修理台面却是性质,而“点状台面” 、“线状台面”、和“零台面”指的又是大小和轮廓。这样的分类明显缺乏正确逻辑理念,因为大部分类型是相互包容的(表 1)。表 1 李氏石片台面分类方案的逻辑分析属性 性质 面貌 状态 无疤 零台面 天然台面 人工台面(未修理台面)有疤台面素台面点状台面 线状台面 修理台面有脊台面(面状台面)(损坏“台面” ) 刃状台面 不久前,李氏石片台面分类的创建者声明

7、,其分类“不是分类,是尚未完成的分类”,是“都还没有说出来、写出来,甚至还没有考虑好的事”。其表态,无不使李氏石片台面分类的信奉者深陷尴尬和无奈。李氏石片台面分类虽然被修订,重新根据石片台面保留情况将其台面从小到大分了 4 种:1 )台面缺失者; 2)台面小到不保留“ 面” (包括零台面和刃状台面)者;3)缩小的台面(虽然比普通台面小,但仍可以被观察到。包括点状台面和线状台面);4)普通台面。其中普通台面分为:“天然台面”、部分天然台面/ 部分人工台面组合成的台面和人工台面三种。人工台面有一个面的,包括无疤的“ 素台面 ”和有疤的 “有疤台面”;也有两个面的,通常为“有脊台面” ;还有三个面的

8、,包括台面不是修理的和经过修理的修理台面(李炎贤,2004 )。显然,其修订方案在第一划分层面上就出现了多出子项、子项相容和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并无实质性的改进(表 2)。 表 2 李氏石片台面分类修订方案的逻辑分析显示 属性 状态 性质 面貌 零台面 无疤天然台面素台面(未修理台面)普通台面(大台面、中台面、小台面)(面状台面)修理台面(显台面) 缩小的台面 点状台面 线状台面 (未修理台面)有疤台面有脊台面缺失台面 (特殊台面) 不保留“面”台面人工台面刃状台面 (损坏“台面” ) 上述分析表明李氏石片台面分类自始至终陷于分类误区。笔者认为,补救李氏石片台面分类的最佳方案是采用多重结构订名

9、,例如,有疤人工剥片平坦台面(“有疤台面”)、无疤人工剥片平坦台面(“ 素台面 ”)、无疤球面状自然台面(“ 零台面” )等。 术语的选词,特别是引进的术语,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而且也应该考虑信、达、雅。术语的定义或解释必须严谨严密,文字简洁明了,意思完整到位。李氏石片台面分类雏形创建于贵州观音洞旧石器的研究,而且将“ 小台面 ”(李炎贤等, 1986b)分解成了“ 点台面” 和“线台面” 等,尽管其研究报告发表得较晚。在李氏石片台面分类系统中,“天然台面”如果是首创,那么它应该是“ 自然台面” (邱中郎等,1973 ;贾兰坡等,1976 ;张森水,1977)的变体。 “天然 ”和“自然”在汉语

10、中不仅存在意义的微妙差异,而且词性表现也不完全相同,许多相关术语不宜相互置换,例如自然科学和自然地理等。更何况,无缘由的术语更换,不属于科学研究的常规,所以有人介绍李氏石片台面分类时大胆将“天然台面” 还原为“ 自然台面” (王幼平,2006 )。“砾石”、“ 结核” 、“矿物” 和“岩矿”与“ 岩石 ”作为石器原料的概念与石头是全同关系,所以解释可以简洁表述为:自然台面是石头自然面的台面,因为石制品的原材料就是石头。岩石的节理面或层面、矿物的解理面或结晶面确实是客观存在的自然面,但是作为石片台面的记述一概论其为自然面欠妥,因为人工劈裂的岩石节理面或层面、矿物的解理面或结晶面应当属于人工制作面

11、。“素台面” 的 “素”可能源于法文 un plan de frappe lisse (Lerio-Gourhan et al., 1966;Tixier et al., 1980),意思是打击的光滑的一个平面。其台面英文文献中称为 plain platform,日本旧石器时代考古报告中称“ 平坦打面”(大场正善等,2003 )。裴文中(1955 )曾经称台面为“ 打击面” ,王幼平(2006 )将李氏石片台面分类中的“ 素台面”改写为“ 打击台面” 。诚然,“素”在汉语中没有平坦的意思,如果创建者理解的素是朴素而不加修饰,那么除修理台面外的其他台面何尝不为之“素台面”?特别是自然台面。所以,

12、“素台面” 作为译文创新,却忽视了信达意境。“有疤台面”是李氏石片台面分类中“ 提出两种世人不太注意的类型” 之一。但存在疑点:1)除了修理台面外,远古人类如何专门生产单面台面石片并在台面上刻意制造小疤?如果小疤不是刻意的产物,那么小疤的存在就不可能只局限在人工单面台面上,它可以出现在各种类型面状的石片台面上。2)论述 “有疤台面”上的小疤有的“或者是石片剥落后产生的”,这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基本概念认识的逻辑错误,因为石片形成后在其台面边缘形成的人工小疤已经不属于石片台面性质,应该归于石片的加工或使用特征。3)“有时在台面的腹缘也可见到”的小疤“则可确定其为打片同时或石片剥落之后的产物” 。

13、剥片时在台面的破裂面缘如何能够产生小疤,如果提不出科学根据那就是凭空想象的产物(卫奇,2006a)。关于“有脊台面” ,早先就有记述,例如:“ 石片的台面有脊” (邱中郎等,1973 ),“利用台面凸棱打击石片” ,“ 特点是石片的台面上都具有棱脊,打击点恰位于棱脊上”(贾兰坡等,1976 )“有台面脊者” (张森水,1977 )。有关论述内容基本是一致的,李氏石片台面分类中的“有脊台面” 也是 “打击点位于棱脊上或其附近” 。不过,其解说 “这种棱脊多垂直于石片的平面”基本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这类锤击石片的台面角通常大于 90,台面棱脊与石片破裂面 “多垂直”几乎是不可能的(卫奇。2006a

14、)。如果“有时台面由三、四块石片疤构成,形成数条棱脊”,那么其棱脊又如何“ 构成台面的两部分”(李炎贤 1984)。 “台面两部分相交的角度多呈钝角,小于 90者较少”(李炎贤 1984),不堪设想石片之台面如果棱脊的角度小于 90又何成其为面。“有脊台面上的疤有一部分石片剥落前产生的,也有一部分是石片剥落之后或打片的同时产生的。”(李炎贤,1984 )很显然,其解说的初衷是展示表达完美,但效果适得其反成了画蛇添足。笔者认为,脊状台面应该界定为打击点位于台面棱脊者。如果打击点落在石片疤的面上者为平坦台面,那么棱脊“有时台面由三、四块石片疤构成,形成数条棱脊”的解说对于脊状台面是无意义的。修理台

15、面在李氏石片台面分类中解释为:“修理台面是有意识地在石核的台面上系统地加以适当处理的工作,在台面上打出小疤或棱脊,打出斜面或加以研磨等措施均可归为修理台面。” 这段话的句型基本结构是:修理台面是“工作”,“ 措施” 归为修理台面。显而易见,其解释在内容和文法上均存在逻辑错误。而且,将修理台面上打出的斜面、小疤和棱脊分别与“素台面”、“ 有疤台面” 和“有脊台面”面貌相混淆。笔者认为,台面修理和修理台面不同,前者是台面的修理,后者是修理的台面。所以,修理台面的界定应该注重台面修理 “工作 ”和“措施”行为的结果,即台面上具有为有效剥片而修整的痕迹,因为这是实实在在能够观察和分析的考古现象。修理台

16、面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剥离石片,打片的关键是在石核台面上确定打击点的位置,利用剥片疤面变换打片位置也可以达到类似台面修理的效果,在泥河湾盆地东谷坨、仙台和许家窑遗址发现的石核,“转向” 打片技术似可与台面的修理媲美。实际上,在中国真正的修理台面技术主要表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核的制作上,过去报道的较早时期的修理台面笔者认为归于脊状台面更为合适。石片台面的轮廓与打击点在石核上的分布位置密切相关,在直线边缘棱上锤击的石片台面受损形成刃状缘,在石核台面边缘突出部位(例如角状缘和弧状缘等)面上锤击的石片台面一般呈三角形和弓形等几何图形面状。“点状台面”和“线状台面”,“这类台面虽小或很薄,但还是可以清

17、楚地观察到。”虽然后来重新划归于“缩小的台面”,但其台面的界定混淆了点、线和面的概念,既然“点状台面 ”和“ 线状台面” 是“可以清楚地观察到” 的“ 缩小的台面” ,那就表明其面的属性尚未消失,仍然应该属于面状台面(表 3)。而且,在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石制品测量通常精确到 0.5 或 1 毫米,所以“点状台面”和“ 线状台面”是可以进行测量的。“刃状台面”也是李氏石片台面分类“ 提出两种世人不太注意的类型” 之一,解释为“ 台面再进一步缩小”“ 小到不保留面 者”,举例“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现的两极石片中,有一部分标本的背面和破裂面相似,均有剥落碎片的痕迹,台面则成刃状。” 图示北京猿人遗址 Q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