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 论(二)作用1、提供肉食 2、提供肥料 3、提供轻工原料 4、提供实验动物 5、创汇发展经济第一节 猪的经济类型与品种养猪生产是以猪的品种为工具,以饲料为原料进行猪肉生产的生物加工业。因此发展养猪业首先就是选择适宜的猪类型与品种。我国猪品种资源丰富,类型划分依据不同,分法不一。按培育程度分原始、培育、过度品种;按成熟迟早分早、中、晚熟品种;按依据来源分国外引入品种和中国地方品种。目前生产中最常用的是按其主要经济用途划分为脂肪型、瘦肉型和兼用型。这是人类对瘦肉和脂肪的需求差异以及不同地区供应养猪饲料的特点,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这是猪品种向专门化方向发展的产物。一、猪的经济类型1.脂肪型:肉脂
2、比:脂肪45,瘦肉率45%,67 胸椎膘厚6;早熟易肥。外特:体躯宽、深、短丰圆,下颌重,垂肉多,四肢短,体长胸围,积脂能力强,外形呈砖块形,;皮薄毛稀,体质细致,性温顺,耐粗饲,抗暑热,产仔少,华南型猪多属此类。2.瘦肉型肉脂比:瘦肉55,脂肪30,膘厚3,对饲料要求较高,特别是蛋白质水平,产品宜用于加工盐制腌肉与火腿。外特:前躯轻,中躯长,后躯重,四肢高,背腰平直,体长胸围 1520。整体呈流线型。体质结实,性情活泼,饲料利用率高,生长发育快;臀腿丰满,肉质硬实。如长白、约克、杜洛克、金华猪等。3.兼用型(鲜肉型):按胴体瘦肉率50为肉脂兼用型和胴体瘦肉率50为脂肉兼用型,背膘厚在 3.5
3、左右。外形特点介于前二者之间。猪的经济类型是以胴体的瘦肉和脂肪组成比例为基础的,反映了猪的生长发育类型,既是可遗传的,又是可塑的。这种胴体和外形的差异既是遗传基础所决定,同时亦受饲养与环境等因素所影响二、猪的品种中国地方猪品种1.地方品种的形成:我国养猪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有从热带到寒温带的各种气候,生态地理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几千年来经人们精心选育,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地方品种。1986 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中国猪品种志列出各具特色的 48 个地方品种,占全球猪品种数量的 34%。这些品种是极宝贵的财富,不仅对我国的养猪业起着积极的促进
4、作用,而且很早就被国外所重视,如罗马猪、约克夏、巴克夏、波中猪、切斯特白猪等品种的育成过程都曾引入过中国猪,对世界养猪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品种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人工选择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的来源, 性状及适应性相似,遗传性稳定,一定的结构, 又用有一定数量的种群。2.中国地方猪的品种特性繁殖力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肉质优良鬃毛好花板油多饲料报酬低,瘦肉率低,屠宰率低,饲养周期长,增重速度慢3.中国地方猪品种区划原则与区划类型区划目的:有效利用和进一步提高现有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种质特性(品质)。区划原则:随着人类对猪品种特征特性了解的逐步深入,我国学
5、者按照猪的起源、体质外形、生产性能、分布区域及生态地理条件、农业生产条件、饲养管理方式、民族大迁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情况,将我国地方猪品种划分为六大类型,即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区划类型北型猪(5 个品种,分布范围最广)分布: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及安徽、湖北、江苏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外形特点:头直咀长,耳大下垂,额间多纵行皱纹,皮厚有褶,被毛黑色粗密,冬生绒毛;体质粗壮结实,骨骼发达,背腰狭窄,大腿欠充实。生产性能:抗寒耐粗,繁殖力强,性成熟早。公猪母猪猪 4 月龄即可配种,平均 12 头胎,乳头 8 对左右,护仔性好,育成率高。育肥增重慢,饲
6、养期长,瘦肉率低 45,12月龄达 100左右,肉味鲜美。代表品种:民猪,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河套大耳猪、山西马身猪、河北深州猪、山东莱芜猪、淮猪)汉江黑猪、沂蒙黑猪。华南型猪(9 个品种)分布: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偏南地区,福建东南角及台湾全省。外特:体躯短、矮、宽、圆、肥,皮薄毛稀,毛色黑或黑白花;头短小,面稍凹,耳小直立或向两侧平伸,背宽下陷,腹大下垂,性成熟早,3-4 月龄发情,产仔数少,乳头数少。生产性能:早期生长快,6 月龄左右 W 达 30即可配种,繁殖力低,610 头胎,乳头 5-6 对。突出特点:早熟易肥,体质疏松,肉质细嫩,上市体重小,屠宰率高,双月断奶重 7-8。代
7、表品种:两广小花猪,粤东黑猪,海南猪,滇南小耳猪,蓝塘猪,香猪,隆林猪,槐猪,五指山猪。华中型猪(19 个品种)分布:主要分布于大巴山和武陵山以东,长江和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包括湖南、江西、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广西北部,安徽、贵州也有分布。生产性能与华南猪相似,体格华南型猪。外特:体质疏松,性情温顺,背宽骨细,腹大下垂,腰下凹四肢短,耳下垂华南型猪。额多有横行皱纹,背毛稀无绒毛,毛色以黑白花为主,头尾多为黑色,少数全黑色。生产性能:介于华北华南型之间,繁殖性能中等,平均 10-13 头胎,生长快,早熟易肥,肉质细嫩。代表品种:湖南的宁乡猪(乌云盖雪、银项圈),华中两头乌(湖北监利猪),湘西黑
8、猪(湖南沅江中下游两岸),湖南长沙的大围子猪(四肢白),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大花白猪,金花猪,浙江衢州的龙游乌猪(黑色),福建的闽北花猪,浙江的嵊县花猪,江西的乐平猪,江西修水县的杭猪,赣中南花猪(江西中南部的泰和县、万安县、遂川等县),玉江猪(江西玉山县和浙江江山县),武夷黑猪(产于武夷山脉西侧山麓各县如江西的南城、广昌、石城、资溪、福建的浦城、邵武、建宁、松溪、古田等县),清平猪(产于湖北当阳县玉溪镇),南阳黑猪(产于河南南阳的内乡、淅川、镇平、邓县),皖浙花猪(产于安徽黄山以南天目山,浙以西新安江上游),莆田猪(产于福建莆田、仙游、福清县),福州黑猪(福州市郊)。江海型猪(7 个品种)主要分
9、布:汉水和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台湾西部沿海平原。外形特点:头大小适中,额宽皱纹深呈菱形,耳大下垂,面有凹陷,背腰宽平或有凹陷,腹大皮厚皱褶多,骨骼粗壮,整体看比华北型猪细致。毛色由北南呈现由黑黑白花过渡,全白者也有。生产性能:繁殖力很高,性成熟早,发情明显,受胎率高。经产母猪 13-16 头窝,89 对乳头。体脂沉积力强,增重快,早熟易肥,屠宰率高达 70左右。代表品种:太湖猪,安康猪,湖北的阳新猪,浙江的虹桥猪,江苏的曲姜海猪,台湾的桃园猪。西南型猪(7 个品种)主要分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湘鄂西部。外形特点:体格较大,头大颈粗短,额部多横行皱纹,多有旋毛;背腰宽而凹,腹大下
10、垂,四肢粗短。毛色以全黑或六白特征居多,并有相当数量的白毛和黑白花以及少量的红毛猪。生产性能:产仔不多,一般 8-10 头窝,乳头 6-7 对,屠宰率低。代表品种:四川的内江猪、荣昌猪;贵州的关岭猪、柯乐猪;云南的富源大河猪;云贵川接壤地区的乌金猪;川、鄂、湘、黔四省接壤地区的湖川山地猪。高原型猪分布:青藏高原,包括西藏、青海日月山以西,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的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分布面积虽广但数量少,品种也只有一个。外形特点:个体很小形似野猪,体型矮小紧凑,机警灵敏,小型晚熟品种。头狭长呈锥形,嘴尖长而直,耳小竖立,背窄微弓,腹小而紧,臀斜;四肢强健,系
11、短有力,蹄小结实,反应灵敏,善于奔跑。皮薄而紧,鬃毛长密,丛生绒毛,毛色多为黑或黑灰色,也有少数黑白花和红毛猪。种质特性:适应性、抗逆性极强,心肺功能强,放牧性能极好,耐寒耐饥,生长极慢,屠宰率低,但胴体瘦肉相对含量较高。繁殖力低,一般产仔 5-6 头窝,乳头 5 对。代表品种:青藏高原的藏猪,甘肃的合作猪,云南的迪庆猪等。(二)培育品种建国以来,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了猪的新品种培育工作。到目前我国已育成了 29 个培育品种和 11 个新品系。国外引入品种地方品种杂交育成的。1. 培育历史 分两阶段,归纳为三条途径习题:我国在猪的新品种培育过程中
12、经历了那些途径?解放前1949 年,侨民引入外来品种与地方品种杂交而成,缺乏计划性,但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杂种群,对我国部分培育品种产生了一定影响。1949现在,至 1982 年我国鉴定验收新品种 12 个,新品系 3 个。19831990 鉴定验收新品种 16 个,新品系 9 个。利用原有血统不清的杂种群加以整理选育而成。如北京黑猪、新金猪、乌兰哈达、福州黑、赣州白、新疆白、沂蒙黑新品系、定县猪新品系等。以原有杂种群为基础,根据育种目标和杂种猪群特征,再选一个或二个引进国外品种杂交,获得满意目标后,横交固定,自群繁育而成。如哈白猪、上海白、伊犁白、关中黑等。按事先拟定的育种计划和方案,有计划地选
13、择亲本杂交理想杂种自群繁育育成新品种。如汉中白、三江白、浙江白、湖北白、宁夏黑等。中国培育品种(系)的选育归纳为三条途径 利用原有血统不清的杂种群加以整理选育而成,如北京黑、新金猪和赣州白等。 以原有杂种群为基础,再选用 1 个或 2 个外引品种杂交,获得较满意目标后,横较固定,自群繁育而成。如哈白猪、上海白、南昌白等。 按照事先拟定的育种计划和方案,有计划的选择亲本,杂交、自群繁育而成,如湖北白猪、三江白和苏太猪等。3.培育猪的特性及利用继承了地方猪优良种质特性:如发情明显、繁殖力高、肉质好、抗逆性强等。改良了生长性状和胴体性状:生长速度加快,肉质得到改善。育成的猪的优点:个体增大,如体长、
14、体高、胸围明显增大,大腿丰满、小腿粗壮,皮薄、体质细致等,改变了地方猪体小、凹背、垂腹、后躯发育差、卧系、皮厚等缺陷。利用:外引猪公猪培育猪母猪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瘦肉型商品猪。存在问题:由于育成历史较短,专门化选育程度不高,目前还存在群体较小,遗传性不稳定,外型整齐度差,后躯发育不理想,腹围较大等缺点。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瘦肉率等方面与外引猪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措施:应结合国情在发挥培育品种现有优势的基础上,采用育种技术继续选育提高,扩大种群规模,提高种群遗传稳定性和一致化程度,培育适合中国特定生态条件、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高产、高效、优质的新品种或新品系,并筛选出最优杂交组合,建立完善繁
15、育体系,是培育猪品种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基本途径。(三)国外引入品种从 1840 年,国外猪开始输入我国,但数量很少。解放后我国陆续有计划地引进了大约克夏、巴克夏、苏白猪、克米洛夫猪、长白等品种,对中国猪的改良影响较大。20 世纪 80年代较多的引进了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猪。这些品种的引入对我国新品种猪的育成以及商品猪的生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国际著名猪育种公司的专门化品系及配套系相继进入我国市场,如 PIC、迪卡、达兰猪和斯格猪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有些引进猪逐渐淘汰,如巴克夏、苏白、克米洛夫猪。目前,对我国养猪生产影响较大的引进品种主要有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皮
16、特兰猪等。具有以下共同特性。引入优良品种猪的特点优点: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在中国标准饲养条件下,20-90的育肥平均日增重为 650-750g,高的可达 800g 以上。饲料转化率 2.53.01;国外核心群生长速度更快,育肥平均日增重为 900-1000g,饲料转化率2.51。屠宰率、胴体瘦肉率高。达 90时的屠宰率在 70以上,高的可达 75;背膘薄(2),眼肌面积大,胴体瘦肉率高,在合理饲养条件下,90W 屠宰时的胴体瘦肉率在 60%以上,高的可达 65以上。缺点:繁殖性能差。母猪通常发情不明显,很易错过配种时期而造成失配。产仔数少,育成率低。肉品质差。肌纤维粗,肌间脂肪少,PSE
17、灰白脱水肉(猪宰后 45 分钟肌肉 PH 降至 5.5以下,肉色苍白 pale,质地松软无弹性 soft,新鲜切面渗水 exudative)和 DFD 干硬肉(宰后肌肉 PH 值高达 6.5 以上,肌肉暗红色 dark,质地坚硬 firm,表面干燥 dryd)出现的比例较高。肉的色、香、味远不及中国猪肉。皮特兰猪的 PSE 肉发生率较高,汉普夏的酸肉效应明显。抗逆性差。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较高,在差的环境和较低饲养水平条件下,生长速度不及我国地方品种猪的生长速度。(四)中国地方猪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1.地方猪品种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地方猪品种资源保护的内容和方法保种内容:种群遗传多样性分
18、析种质特性研究品种保存保种方法:原位保存法非活畜保种法保种与利用第二节 猪的生物性特性与一般饲养管理原则一、猪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地位猪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偶蹄目( Artiodactyla)、猪科( Suidae)、猪属( Sus)的动物。二、猪的生物学特性(一)繁殖力强:1.性成熟早 2.妊娠期短 3.多胎高产 4.世代间隔短(二)生长发育快,生长周期短,饲料报酬高,积脂能力强。(三)食性广,利用饲料广泛。(四)肉品质好,屠宰率高。(五)对环境温度反应敏感。(六)嗅觉发达,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七)喜欢清洁,易调教。(八)定居漫游,群居次序明显,合群性强。三、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一)
19、分群分圈饲养1作用:能够有效利用猪舍面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方式:仔猪、育成猪、肉猪、妊娠前期的猪可群饲,种公猪和妊娠后期的猪宜单养。3方法:按品种、性别、年龄、体重、强弱、性情、吃食快慢等情况分群管理,分槽饲喂。群养猪的头数应根据猪舍条件、猪的大小及用途等情况而定。在组群时为了避免合群初期的相互咬架,可采取留强不留弱,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也有对并圈的猪喷洒同一种药液,彼此气味不易辨别。(二)合理搭配日粮(三)讲究饲喂方法(四)加强对猪的护理(五)建立稳定地生活制度(在猪的饲养中为什么要建立稳定的“四定”生活制度?)根据猪生活习性,建立稳定工作日程,能使猪有规律生活,有利
20、于发挥生产性能,同时也便于猪场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人们在生产中总结出“四定”制度。定时:能使猪形成条件反射,促进消化腺定时活动,提高饲料利用率。定量:可避免猪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喂的过多消化不良,喂的太少使猪饥饿不安。定质:日粮变化时应逐渐进行,更换饲料必须逐步增减,使猪的消化机能有一个适应过程。饲料要保持清洁新鲜,防止吃霉烂变质、冰冻饲料。定温:根据不同季节气温变化,调节饲料和饮水的温度。饲料的温度对猪的健康和增重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冬季喂冰冻饲料,会使猪流产或患肠胃炎,应做到冬暖夏凉春秋温。三、养猪设备:现代化养猪设备主要包括各种猪栏、漏缝地板、供水设备、供料设备、供暖通风设备、清洁消毒设备
21、和粪污处理设备等。(一)猪栏:包括公猪栏、配种栏、妊娠栏、分娩栏、保育栏和生长育肥栏等。(二)漏缝地板:易于清除粪尿、易于冲洗,保持清洁干燥。(三)供水设备:种类有鸭嘴式、乳头式、吸吮式和杯式四种。(四)供料设备:(五)供暖及通风设备:现代化猪场供暖主要是针对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分集中供暖(锅炉、管道和散热器等)和局部供暖(电热地板、热水加热地板、红外线电热灯等)。第三节 种猪的饲养管理一、种猪的选择(一)种猪的生产特点:优良的种猪是获得大量优良仔猪的基础,在大群生产中种公猪的作用更为重要。俗话说“公猪猪好,好一坡,母猪猪好,好一窝”。种公猪是以提供高质量的精液为目的。种公猪猪的配种任务大,对
22、仔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体质外形等性状影响很大。在猪的育种工作中对于公猪猪的选择不仅根据系谱、本身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后裔测定结果,成绩优秀、遗传性稳定的公猪猪才能正式投入配种。种母猪是以繁殖力高,适应性强为生产特点。猪的选择是经济性状的选择,主要有繁殖性状、肥育性状和胴体性状等三大类。1繁殖性状(低遗传力性状)的主要指标:产仔数,断乳窝重。2肥育性状(中等遗传力性状)的主要指标: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3胴体性状(高遗传力性状)的主要指标: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在选种时,父本品种着重选肥育性状和胴体性状,要求日增重快、瘦肉率高;而母本品种则着重要求繁殖力高、哺育性能好。父
23、母本品种都必须适合市场需要,具有适应性强和容易饲养等优点。现代化猪场良种繁育体系,既要重视外国瘦肉型猪种的引进和驯化,也要重视本国优良猪种的保存和改良,并逐步形成“公猪外来良种化、母猪本地良种化、商品猪杂交化”为特征的杂交繁育体系,扬长避短,使养猪业向规模化商品生产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猪的杂交繁育体系特征是什么?)(二)选种的时期与要求:从断奶初次配种要经历 34 次选择。(猪选种经历几次,各次的要求?)1断奶:依据亲代表现进行选留,要求亲代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品种特征明显。选 36 胎春季产断奶仔猪。要求仔猪发育均匀,外貌无缺陷、失格(乳头数不够,毛色、耳形不合品种要求)和遗传疾患,同窝
24、内出现有遗传疾患个体,此窝不留种。应选生活力强,长势旺盛,不择食挑料,活泼好动,反应灵敏的仔猪留种。2四月龄:主选断奶4 月龄的增重速度(日增重),体型外貌要符合品种要求。3六月龄:是猪生长发育的转折点,一般 W 都能达到 90;观察本身生长发育资料并参照同胞测定资料,基本可以说明其发育和肥育性能的好坏。4初配前:主选外形,要求种猪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体质健壮,四肢结实,各部位结构匀称协调,毛色外形无失格,具有不同经济类型与性别特征。(三)外形选择的具体部位及要求1头颈:公猪宜粗壮结实,雄性性征明显;母猪宜细致清秀,母性强,性情温顺。2体躯:前躯要求颈肩、背腰结合良好,无凹陷、尖狭等明显缺点。
25、中躯要求长宽平,腹大而不垂,公猪切忌草腹垂肚。缺点是凹腰垂腹乳房拖地鱼脊梁。后躯要求臀部肌肉丰满,载肉量多。缺点是尖臀斜尻。3四肢:要求骨骼结实,粗细适度,前后开阔,姿势端正,立系蹄坚,步幅轻快。4乳房:柔软有海绵感,乳头不少于 6 对,间隔均匀,发育正常,无瞎乳头和副乳头。5.外生殖器与性征:要求发育正常,性征明显。公猪头颈粗壮,前胸宽深,具雄性悍威感;两侧睾丸大小一致,性欲旺盛,能生产高品质精液的公猪。如有单睾、隐睾及疝气等都属于损征,这些都能遗传,必须淘汰。6.皮毛:皮宜薄而柔软,富弹性而呈粉红色,周身平滑;毛宜稀短有光泽,毛色整齐一致。二、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一)营养:猪的一次射精量很大
26、,蛋、矿、维对猪精液品质、精子寿命、活力、性机能的强弱有重大影响,。营养好公猪才能有良好的性欲、高质量的精液、健壮的体质和较高的利用率。种公猪的营养需要应平衡,体况保持中上等膘情。营养过高种公猪过肥,性欲下降;过低造成种公猪消瘦,体质下降,配种能力下降。日粮中优质 CP14,动物性蛋白料优于植物料;VA 不足则睾丸肿胀、萎缩,精液中精子下降,异常精子上升,供VA4100IU。VD 不足影响机体对 Ca、P 的利用,Ca(15g)、P(10g)不足精液中发育不全和活力不强的精子就会上升,供 VD275IU;VE 不足引起精液品质下降,供 VE11和青绿多汁料。Zn 影响家畜性腺活动,不足睾丸发育
27、不良,精子形成受阻。(二)饲养:应精心饲养,掌握每头种公猪的生活习性和爱好。1.日粮组成:以精料为主,切忌喂汤料,配以适量青料,按鲜重计精:青粗1:11.5,少用或不用粗料以免形成草腹,妨碍配种。2.日粮喂量:应根据种公猪的年龄、3.加喂动物性饲料。如高温食欲差,须区别对待。动物性饲料是保持性机能与生产优质精液的上等料,不可不喂;新鲜幼嫩青料可增进食欲,配种旺季加喂动物性饲料。(三)管理(种公猪科学管理 3 要素)1.运动调教:自由、放牧或驱赶运动(0.51h/d)可促血循,增强体质,提高性机能。2.单圈饲养:种公猪以单圈饲养为宜,每圈面积 67.5M2,并远离母猪舍,母猪的气味和声音会引起种
28、公猪的性冲动,经常性的产生而得不到满足会导致种公猪产生异常性行为。3.夏季防暑降温:高温可使公猪精子活力下降,精液量下降,精子畸形率上升。防暑降温很有必要。此外对种公猪应常备新鲜清洁饮水;定期检查精液品质;经常刷拭(保持皮肤清洁),修剪蹄甲,锯掉犬齿(选留种公猪进行)。(四)种公猪的利用 合理利用有助于延长种用年限,充分发挥种公猪的性能。1.初配年龄与体重2.利用强度:812 月龄,最多 1 次/d,连续 23d 休息 1 次,每周5 次。1 岁以上最好1 次/d,必要时 2 次/d,每周7 次。成年最多 2 次/d,以 1 次为宜,连续 45d 休息1d。3.公母比例:季节配种,1:1020
29、 头;常年配种,1:2030 头;人工授精,1:500800头。三、种母猪的饲养管理(一)母猪的发情与配种母猪猪全年均可发情,一个正常发情周期平均 21d,发情持续期 24d,排卵出现在发情后的 3640h,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在发情开始后 2035h。在生产中当母猪猪外阴红肿开始消退,出现“呆立反射”即可配种,12h 内复配。母猪产后第 1 次发情一般是在断乳后的 710d,营养和体况好的母猪于断奶后 35d 便可发情,为缩短母猪繁殖间隔,应及时配种。对于初产母猪和膘情差的经产母猪从配种前约 20d 开始实行短期优饲,能有效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1.妊娠的判断:母猪配
30、种后 20d 左右若不在发情,便可判断已妊娠。已妊娠母猪通常性情安静,行动稳重,嗜睡,食欲旺盛,体重日增,极易上膘,皮毛光滑。2.胚胎发育的特点:受精卵着床约需 1415d,再经过 20d 各器官初形形成,50d 左右性别分化,90d 长被毛,114d 胎儿成熟分娩。3.饲养管理: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目标是体况保持中上等水平,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窝产仔数多而健壮,初生重大且均匀。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包括维持需要,胎儿发育,后备母猪的生长,经产母猪的复膘及泌乳储备。具体饲养时必须根据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与母猪膘情区别对待。在妊娠前 20d 营养水平不一定要求很高,但要求全面,蛋、维、
31、矿要有一定比例,能量的供给可略高于维持需要。妊娠前中期,营养水平过高,母猪肥胖易流产,此期以饲喂青粗和青贮料为主,特别是经产断乳母猪食欲很旺盛,能够很好的利用这类饲料,还应搭配一些精料。妊娠的 90d 后应减少青粗料,适当增加精料,尤其是蛋白质料、VA 和 Ca、P 的补充。初生重 1.2的仔猪,含 Ca2126g,P15g,缺乏 VA 胚胎有可能被吸收或早死或早产,产畸形和弱仔的几率上升。青年妊娠母猪:由于本身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同时负担胎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在整个妊娠期内,应随妊娠期的延伸逐步提高营养水平。营养水平呈前高中高后高的趋势。体况瘦弱的经产妊娠母猪:营养水平呈前期高中期低后期高的
32、趋势。膘情好的经产妊娠母猪:营养水平呈前期低中期低后期高的趋势。在管理上应为妊娠母猪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夏防暑,冬保暖,不吃冰冻料,不饮冰冻水。对妊娠母猪还应进行适当运动(前 20d 不运动)、刷拭,以促血循,增食欲,锻炼肢蹄,利于分娩,达到人畜亲和。运动时应注意滑跌,相互咬斗,进出栏要慢,以防流产。对待母猪态度要和善,产前应按摩乳房,利于分娩、接产,仔猪生后也能顺利哺乳及固定乳头。(三)母猪的分娩与接产1.产前准备:按配种时间推算出预产期,填入母猪生产牌,悬挂在母猪舍以便工作。见教材 P143 2.接产与护理程序:后先清除仔猪口鼻粘液断脐(将脐血挤向腹部,距腹部 35处掐断)消毒假死急救
33、放入产箱保温打耳号(公猪单母猪双)称重登记固定乳头吃初乳剪犬齿。(四)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产前几天根据膘情、乳房肿胀情况增减饲料。膘肥、乳房红肿异常精料按常量减半,青料也减量或停喂,以免引起产后消化不良和乳房炎。母猪出现分娩动作的当天应停止喂食,产后喂温麸皮盐水汤,以便解渴通便,并投喂适量新鲜青料。产后 35d 根据膘情与乳房情况逐日增加喂量,产后 7d 按哺乳期标准饲喂。管理上母猪产完后立即用温水与消毒液清洗消毒乳房、阴部与后躯血污,更换湿草,打扫消毒产圈。胎衣排出后立即拿开,防止母猪吞食,引起消化不良,形成吃仔猪的恶癖。(五)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维持泌乳后备猪的生长发育用青
34、饲料代替精饲料 510青料抵 1精料。视品质而论,每天宜喂 34 次,定餐不定量,以满足泌乳需要。产后 35d 对乳少的母猪应采取催乳措施,有以下方法1.补动物性饲料。鱼虾、胎衣等加盐煮熟饲喂或加喂鱼粉等效果显著。2.补喂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如豆浆、豆饼等。多喂优质青料。3.充分供给清洁饮水。乳的含水量 87%,产 5乳,含水 4。管理上要求单圈饲养,产后35d 可适当运动,7d 后在晴暖天气,可带仔一道外出放牧,拱土吃青草。每天必须清洗饲槽一次,勤换垫草,搞好防暑降温,防寒保暖事项。第四节 幼猪培育幼猪培育是发展养猪生产的基础。幼猪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强烈、可塑性最大、饲料利用效率最高、最有利
35、于定向培育的阶段。根据幼猪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特点及对饲养管理的特殊要求,生产上通常将其分为哺乳仔猪、断乳仔猪和后备猪 3 个阶段。一、哺乳仔猪的培育(出生断奶)任务:仔猪全活全壮,生长发育快,个体大小均匀,健康活泼,断奶体重大,种用率高,为下一阶段的养育打下良好基础。仔猪生后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死存亡受人为条件的影响更大、更直接。此期生长发育快,生理上不成熟,导致哺乳仔猪难养,哺育率低。(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初生重小,不到成年体重的 1,到 30 日龄 W 约为初生重的 67 倍,2 月龄增长到 12 倍以上。仔猪强烈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20日
36、龄的仔猪,每体重沉积 Pr914g,而成年猪仅为 0.30.4g,相当于成年猪的 30 倍。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相对要高很多,对营养不全极为敏感,除正常哺乳外,应以优质全价的乳猪料进行补饲。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猪出生时其消化器官的相对重量和容积都较小,机能也很不完善。初生仔猪胃重仅 48g,容积为 2550ml;肠重 4050g,容量 100ml左右。仔猪消化酶的活性大多是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见 P137 图。初生仔猪胃内只有凝乳酶,唾液和胃蛋白酶很少,胃底腺不发达,不能制造胃酸,消化和杀菌能力较弱,仔猪容易得消化道疾病。此外仔猪的胃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没有完全建立,
37、缺乏条件反射性的胃液分泌,只有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后,才能分泌少量的胃液。且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较快。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完善。3.抗体少,抗病力弱。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的 -球蛋白,胚胎期由于母体血管与胎儿脐血管之间被 67 层组织隔开,限制了母源抗体通过血液向胎儿转移,因而仔猪出生时没有先天的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有通过初乳获得抗体。生后 10d 乳中抗体开始下降,1415d 急剧消失,28d 开始自行制造抗体,3542 日龄达成年水平。4.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初生仔猪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能力差;仔猪体内能源贮存少,遇寒冷血糖很快降低,如不及时吃到初乳很难成活。
38、仔猪对环境温度的应激能力差,尤其怕冷。(二)哺乳仔猪养育的关键性时期1.出生7 日龄:由依靠母乳生活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对寒冷应激能力差怕冷,无先天抗体易病,若饲养管理不当,易引起死亡。2.830 日龄:母猪泌乳量 21d 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仔猪随日龄上升,对营养需要量上升,母乳逐渐不能满足仔猪日益生长发育的要求,若不及时补饲会造成仔猪增重缓慢,易患病。57d 开始训练认料,以后逐渐学会吃料。3.30 日龄断奶:仔猪 1 月龄后,食量大增,是仔猪由吃乳过渡到吃料而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时期。针对这 3 个关键性时期,人们总结出养好哺乳仔猪的有效措施抓三食过三关。(三)哺乳仔猪的养育技术1.抓乳食,过好初生关:固定乳头,早吃初乳;防冻防压,加强保温。2.抓开食,过好补料关:早补饲,增强胃肠机能;精配日粮,满足营养需要;细心管理,防止白痢。3.抓旺食,过好断奶关:加强补饲,少喂勤添,维持旺食,为断奶奠定基础。二、断乳仔猪的培育(断奶4 月龄)1.断奶日龄:27 日2.断奶方法:一次性断乳,逐渐断乳(安全断乳),分批断乳。3.断乳仔猪养育技术:仔猪断乳后,生活条件发生骤变,表现不安,食欲不振,增重减慢,抵抗力降低。养好断乳仔猪应做到两维持三过渡。维持原圈饲养、原饲料饲喂,做好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的过渡。三、后备猪的培育(4 月龄初配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