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特定环境人群营养特殊人群营养特殊人群:1.不同生理和病理状况的人群婴幼儿、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2.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作业的人高温、低温、高原、放射线、化学物质接触者及矿井、野外露天作业等特殊环境条件(高温、低温、高原等)重金属铅、汞、镉等 1.不符合高温环境的标准( )A.35度以上的工作环境 B.32度以上的生活环境C.30度以上且湿度80% 以上的环境 D.以上都是请问:1 散热的方式有那些?2 我们人体正常散热的方式又有那些?当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人体主要通过辐射、传2导和对流方式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
2、温差 某校学生入学军训,突然出现口渴、头晕、恶心、心悸症状,出汗少、体温升高、皮肤干燥等体征 学生得了常说的什么病?你知道问什么会出现上述的症状和体征吗?高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一、水及无机盐的丢失 人体汗液的99以上为水分,03为无机盐,包括钠、钾、钙、镁、铁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为钠盐,约80mmolL,约占汗液无机盐总量的54-68。一般情况下损失的氯化钠可达1525gd。如不及时补充水和氯化钠,将引起严重的水盐丢失。在丢失的无机盐中,钾的丢失仅次于钠。当体内水丢失量超过5时,引起血液浓缩,出现体温升高、出汗减少、口干、头晕、心悸等中暑症状二、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高温
3、环境下大量出汗也引起水溶性维生素的大量丢失,其中以维生素C流失最多,其他B族维生素,如核黄素、尼克酸等也有相应量的丢失。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疾病? 维生素C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生理功能有:参与羟化反应3还原作用 三、可溶性含氮物丢失高温环境对于蛋白质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方面:因出汗引起氮的丢失;因失水和体温增高可引起蛋白质分解代谢增 加,从而引起蛋白质需要量的增加。但如果 水盐代谢和体温调节良好,则不致出现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增强。 四、对全身各个系统的影响 1 .循环系统基础代谢.体温心率.心悸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血压.头晕 2 .消化系统皮肤血管扩张腹腔内血管收缩消化液分泌胃液中盐酸.蛋白酶.肠淀
4、粉酶.胆汁酸消化功能高温饮水中枢(+)摄食中枢(-)口渴. 食欲高温胃排空加速食物消化不充分消化不良 3 .免疫系统初接触高温短暂热应激进入免疫抑制长时间高温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抵抗力 某校学生入学军训,突然出现口渴、头晕、恶心、心悸症状,出汗少、体温升高、皮肤干燥等体征 学生得了常说的什么病?你知道问什么会出现上述的症状和体征吗? 五、能量代谢增加一方面高温引起机体基础代谢的增加;另一方面机体在对高温进行应激和适应的过程中,通过大量出汗、心律加快等进行体温调节,可引起机体能量消耗的增加。4高温环境下人群的营养需要一、水和无机盐水补充出汗丢失的水量保持体内水平衡中等劳动+中等
5、气象:3-5L/d(10) ,强劳动+气温或高辐射热: 5L/d(10 )矿物质钠-食盐: 出汗2-3L/d ( 7-10g/d)出汗3-5L/d (15g/d)出汗5L/d (20-25g/d )盐饮料:0.1%-0.15%.15-20;钾-补充3-6g/d;钙-补充600-800mg/d;镁-补充200-300mg/d;锌-15mg/d 二、能量:30-40的环境温度中,每增加1,增加 能量0.5 三、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推荐摄入量稍高于常温,不宜过高,避免加重肾脏负担,蛋白质供应量占总能量12 脂肪不超过总能量30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比不低于58 四、维生素: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
6、素供给量增加不符合高温环境下给人体补营养的原则( )A.30-40度环境中温度每增加1度供能增加 0.5%B.脂肪供能不超过总能量30%C.蛋白质供能占总能量12%5D.碳水化合物不低于总能量12%高温环境下人群的膳食原则平衡膳食、全面补充营养合理搭配科学烹调供给充足维生素、科学补充营养制剂 积极补充水和电解质 水的补充量:保持体内水的总平衡,勿多勿少 什么时候补充食盐:刚进入高温环境的前几天,食盐饮料中氯化钠浓度0.1 为宜水和盐的补充以汤较好,餐前饮汤还可以增加食欲,两餐之间补充含盐饮料。低温环境的判断:1 .环境温度在10以下的外界环境2 .低温作业环境: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气
7、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低温环境界定的温度点是( )A.10度 B.5度 C.0度 D.以上都不是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低温环境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消化系统低温胃液.胃酸.胃排空.食欲 循环系统6冷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心率冷刺激儿茶酚胺心输出量血压.心率 呼吸系统冷刺激呼吸道管腔狭窄气道阻力(易发哮喘)冷刺激肺实质血管收缩(肺静脉)进行性肺高压 神经系统冷刺激神经系统兴奋性皮肤感觉敏感性. 肌肉收缩力.操作灵活性.协调性差易疲劳 内分泌系统急性冷暴露甲状腺活动.肾上腺皮质活动 儿茶酚胺基础代谢率(增加10%-15%)冷习服去甲肾上腺素仍高水平维持 免疫系统冷暴露最初1周 免疫功能冷暴露1周以后 免
8、疫功能 营养物质代谢能量 :消耗不随意运动.负重.体内 能量耗损碳水化合物:利用改变利用.优先被利用蛋白质:利用改变蛋氨酸.酪氨酸利用.成为主要供能物蛋氨酸是甲基的供体,甲基提高耐寒能力脂肪:利用改变利用.成为主要供能物水.矿物质:丢失寒冷环境尿量水.钠. 钾.钙.镁丢失维生素:VC需要 ( 缓解肾上腺的过度应激反应 耐寒力),VB族需要(保护暴露处) VA 需要(提高耐寒力) 7 能量增加10%-15%,蛋白质正常或略增 ,占总能量13%-15% ,脂肪增加,占总能量35%-40%,碳水化合物 适当降低,占总能量50% ,矿物质及时补充 维生素VB1 :2.0-3.0mg/d. VB2 :2
9、.5-3.5mg/d,VB12:2.0mg/d ,Vpp:15-25mgNE/d,VC :70-120mg/d . VD :10g/d,VA :1500gRE/d. 不符合低温环境下人体对营养需要( )A.脂肪供给增加 B.蛋白质供给降低C.能量供给增加 D.碳水化合物降低低温环境下的膳食原则平衡合理膳食平衡膳食全面营养注重食品供给要求合理安排就餐比例每日四餐能量分配:早餐占25%,间餐占15% ,午餐占35%,晚餐占25%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植物神经紊乱消化功能胃肠粘膜缺氧消化.吸收. 蠕动功能胃肠功能急性缺氧消化酶.胃肠道激素. 胃酸. 胃泌素分泌营养物质代谢能量供给.需要低氧食欲 能量供给
10、线粒体功能8碳水化合物葡萄糖.糖原利用( 最先供能)动脉含氧(6.63.7mmHg) 肺扩张能力肺换气量提高低氧耐力脂肪缺氧交感神经兴奋性 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分泌脂肪动员加速脂肪分解血脂蛋白质缺氧初期儿茶酚胺酶活性儿茶酚胺传递率氨基酸氧化蛋白质合成.分解负氮平衡低氧适应毛细血管新生红细胞.Hb. 红细胞总容积血氧饱和度蛋白质需要量有报道:高原缺氧机体中氨基酸对神经精神功能影响 酪氨酸:与多种神经递质( 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合成有关;色氨酸:与胆碱可通过影响5- 羟色胺(5-HT)和乙酰胆碱的合成与释放;谷氨酸.天门冬氨酸: 缺氧可致脑内这些氨基酸释放增加, 尤其是兴奋性氨基酸递质大量释放从而
11、介导了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水.盐缺氧尿量. 进食钾. 水钠潴留 缺氧骨髓生成红细胞铁消耗铁维生素缺氧.维生素供给不足各种辅酶含量呼吸酶活性 有氧代谢ATP生成机体适应性反应维9生素消耗量维生素 不符合缺氧环境对人体代谢的初期影响( )A.葡萄糖的利用增加 B.水盐代谢紊乱C.蛋白质的分解增加 D.脂肪的合成增加高原缺氧习服的营养需要能量增加(非高原作业基础上加10%);碳水化合物增加(占总能量60%-70%);碳水化合物提高耐缺氧能力的机制?碳水化合物提高缺氧习服过程中人们耐缺氧力:1.碳水化合物含氧原子多于脂肪和蛋白质2.代谢时能产生更多的CO2有利于纠正碱中毒3.消耗等量氧时碳水化合
12、物产生能量高于脂肪和蛋白质不符合补充碳水化合物以提高缺氧习服过程中人们耐缺氧能力的原因( )A.碳水化合物含氧原子多于脂肪和蛋白质B.代谢时能产生更多的CO2 有利于纠正碱中毒C.消耗等量氧时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高于脂肪和蛋白质10D.骨髓生成红细胞增加促进铁的吸收蛋白质适量增加(占总能量10%-15%)(色氨酸.赖氨酸 .谷氨酸. 酪氨酸缺氧耐力)(有学者研究报道: 膳食蛋白按10%20% 30%40%递增, 机体对缺氧耐力也递增)脂肪减少(占总能量20%-25%);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1 : 1.1 : 5(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 适量优质蛋白质食物)维生素VA:1000gRE/d ,VB1:2.0-2.6mg/d,VB2:1.8-2.4mg/d ,Vpp:20-25mg/d ,VC :80-150mg/d ,VE :20mg-TE/d;矿物质铁:25mg/d,钾. 磷.钙. 锌高原习服过程中人群的膳食原则维持食欲和胃肠功能能量适当供给合理充裕的营养维生素充裕维持食欲和胃肠功能高原缺氧环境的营养问题的主要矛盾:体内物质代谢的变化,使营养素丢失较多。高原补充营养素的困难:食欲减退甚至厌食,出现体重减轻和生理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了病变。能量能量供给是在非高原作业的基础上增加1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