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脉冲电针电针是在针刺得气的基础上,通过毫针在腧穴上接通适宜的电流以刺激穴位,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脉冲电针所通的电流是双向脉冲电。电针以针和电两种刺激形式相结合作用于人体,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同时,用电针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为什么临床常用的电针为双向脉冲电针?要从针刺和电两种方式刺激穴位的目的进行分析。针刺对人体的作用,本节不论述,主要讨论电对穴位作用。 1、电针的电流性质及其对人体的作用电通过被针刺的腧穴对人体的作用是复杂的,不仅产生刺激还会产生其它的作用,这些其它作用可能不是一般的针灸临床所需要的。电通过穴位究竟都会发生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电流的性质。明白了电对人体的作用就会理
2、解为什么临床常用脉冲电针。什么样的电流对人体腧穴是适宜刺激?首先要明白电流的性质及对人体的作用。生活中人们接触的电有多种形式,主要有直流电、交流电、声波电和脉冲电,对人体的作用不尽相同。(1)直流电 特征:直流电是指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或电子运动方向恒定不变者,一般可分为两种:平滑直流电:电流方向与电压幅度均不变(图 1 ) 。脉动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电压幅度有变化(图 2 ) 。图 1 图 2对人体的作用:a.刺激 平滑直流电在刚通入人体及断开的瞬间,对穴位处的可兴奋装置有明显的刺激,在通电的中间部分,由于电阻滞现象而不再产生兴奋,失去刺激作用。 脉动直流电的电压幅度有变化,输入人体时,脉动波
3、形的前沿及后沿对人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而波形中间部分的作用基本上与平滑直流电相同。b.产热 持续通电可产热,热效应可灼伤组织。c.电解 人体皮肤下的体液是电解质,直流电产生电解,引起组织电化学伤,导致组织坏死。同时,引起针体锈蚀,反复使用易发生断针。d.电泳 体液中的带电体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发生电泳,其对人体的影响不能确定。e.极化 体液中的带正电体聚集在负极周围,带负电体聚集在正极周围,形成电场,抵消电针电场,减小刺激,需不断增加电针电压才能产生刺激,太高的电压人体又不能承受。尽管直流电可对穴位有刺激,但其大部分能量不是用来产生刺激而是产生热、电解、电泳和极化,故电针不宜使用,除非在某些特殊情
4、况下可用,例如:药物离子导入、电化学治疗肿瘤。(2)交流电 特征:交流电是指大小和方向随时间而变化的电流。交流电的方向和强度是按正弦曲线作周期性变化,所以这种电叫正弦交流电(图 3 ) 。我们用的市电即 50Hz 的工频交流电。对人体的作用: a.刺激 对人体的刺激作用发生在正弦波的 0 和 180 度相位前后,故交流电可对穴位每秒钟产生 100 次的刺激。 b.产热 正弦波的 90 和 270 度相位前后部分可产热,电流过大亦可灼伤组织。 c.干扰细胞功能 人体大部分的组织细胞在 50Hz 正弦交流电作用下,细胞内的离子正好由一端到另一端往返一次,所以对细胞的功能干扰最大,这种干扰对人体的利
5、、害不确定。低电压的交流电对穴位会产生刺激,产的热不会灼伤组织,由于其刺激频率每秒100 次是固定的,所以使用上受到限制。又因为会干扰正常的细胞功能也不宜直接用于电针。图 3(3)声波电 特征:一般将音响设备末级输出的语言,音乐、噪声等电流称为声波电,还原为声音,可分为乐声和噪声两种,因此可分为乐声波电和噪声波电。乐声波电由若干共约频率的正弦波合成,合成后频率、波形、强度变化多样,但有一定的规律,还原为声音则为谐声,即语言或音乐。噪声波电由频率不成整数比例的很多正弦波合成,合成后频率、波形、强度杂乱无章,还原为声音则为毫无规律的噪声。人类能够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大约是 1620000Hz,声波
6、电的频率不超过此范围。对人体的作用:声波电不含直流成分,没有电解、电泳和极化,对机体的刺激有三个因素:强度、频率和波形。强度:指声波电的能量,反映刺激量,以瞬时输出的电压(v)乘以电流(mA)所得值(mvA)表示,即使在稳定输出时,每一瞬间亦不同。频率:在 1620000Hz 之间变动,使穴位不产生适应或疲劳。波形:随声音的质量变化多端,使肌体产生不同的刺激质感。故适宜用作电针。声波电针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有两类声波电针机:a.、噪声波电针机:噪声波电刺激穴位能明显的提高痛阈和耐痛阈,几乎机体不产生适应或疲劳,可长时间刺激,故常在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中使用;但局部针感不舒适,临床医疗多未应用。
7、b.、乐声波电针机:进行穴位刺激时局部多呈现苏苏样蠕动感,通常不引起超强的局部抽动;临床可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语音或乐曲的声波电,力争产生最好的效果,如针刺麻醉的开颅术,在进入颅内以前取音调激昴、高低起伏较大的音乐声波电较好,颅内操作则以轻音乐声波电为宜;用作电针治疗时,还可根据患者对乐曲的爱好不同,用不同的声波电刺激穴位,同时同步欣赏乐曲。目前小型的、能进行同步穴位刺激和不同乐曲欣赏的声波电针机很少,因此,有很大的市场开发前景。由于声波电即使在稳定输出时每一瞬间的强度、频率和波形变化多端,不便定量的研究各个参数对机体的细微影响及作用,故科研资料很少。(4)脉冲电 特征:脉冲电是指在极短时间内出
8、现的电压或电流的突然变化,然后恢复常态。根据电压或电流变化的方向是单向或是双向,可分为直流脉冲电和交流脉冲电。a.直流脉冲电:在直流电的基础上突然发生电量单方向的变化然后恢复常态或电量为零时突然发生单方向的变化,然后恢复为零;因其具有较多的直流成分,前已述及,不宜用于电针,故不再讨论。b.交流脉冲电:从零突然发生电量的变化,方向先指向一端,然后回零,再指向另一端,再回零,完成一个周期。对人体的作用: 此处所讲对人体的作用仅指交流脉冲电。交流脉冲电对人体产生刺激,几乎不产热,亦无电解、电泳和极化作用,不会对组织产生损伤,较少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可防治疾病,故重点论述。目前临床和实验室中所使用
9、的电针机基本上都是输出交流脉冲电,由于其每一脉冲的波形固定、强度一致,频率可调控,便于定量分析各个参数对机体的细微影响,故对其研究较多,进行重点讨论。2、脉冲电针机的输出参数及对机体的效应脉冲电针机品牌和型号很多,但基本性能相似,以 6805 电针机基本性能为代表讨论其参数及对机体的效应。(1)脉冲波形特征: 电针机一般输出的波形多为双向脉冲波。为了说明脉冲波形的特征给它规定了一些参数。图 4 是一种脉冲波形参数的示意图。一个周期可分为三段:主脉冲:从 0 到最大值,这段时间为脉冲前沿 tg;最大值持续较短一段时间,称峰值时间 tf;然后恢复为 0,为脉冲后沿。副脉冲:与主脉冲方向相反。间歇期
10、:副脉冲结束到第二周期开始。主脉冲电压较高 th,持续时间较短;副脉冲电压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两者正负电量相加应该为 0,这样,可消除直流分量的影响,不产生电解、电泳和极化等,仅对穴位产生刺激。图 4对人体的作用:人体组织是由水分、无机盐和带电生物胶体组成的复杂的电解质电导体。当双向脉冲电作用人体时,处于电场中的带电粒子会发生双向运动,主脉冲到来时迅速向一侧运动,副脉冲到来时会相对缓慢的回到原来位置,这样来回的振动可能会激活组织和细胞的代谢;消除可兴奋组织细胞膜极化状态,使离子浓度和分布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影响人体功能。粒子运动、浓度和分布的改变,是脉冲电针治疗作用最基本的电生理基础。(2)脉冲
11、幅度 特征: 一般指主脉冲跳变的幅度值,常用电压来表示。例如电压从 0V 变化到100V,那么电压的变化量为 100V,则脉冲幅度就是 100V。在脉冲电针中,脉冲幅度意味着电针的刺激强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它的电压越高,刺激强度越大,所能适应的范围越广。 一般情况下,人体两点间的等效电阻约为 1K 左右,这时,电针机最大输出脉冲峰值电压不应小于 80V。即由欧姆定律可知,1V 电压加在 1K 的电阻上所产生的电流恰为 1mA。 一般电针机在承载 1K 阻抗的情况下输出的主脉冲电压约有5060V,副脉冲电压约有 25 35V,就能满足绝大多数场合的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当电针机的输出旋钮处于最
12、大位置时,表示该机的最大输出刺激量,它主要用于说明电针机本身的能力。电针机的实际输出取决于人体两点间的等效电阻及输出旋钮所处的位置。因为电刺激的效应,取决于通过组织的电流量,由于流经组织的电流强度与外加电压的大小在电阻恒定时,是平行增减的。当组织电阻恒定时,外加电压反映电刺激的强度。如果组织电阻有改变,则外加电压并不能表示真正的刺激强度,此时只有用脉冲电流值才能真正表示刺激强度。这一点在电针机上是无法直接读出的。电针机上的输出旋钮,只表示了电针机输出电压即外加于人体两点间的电压的大小,而不是作用到人体上的电流大小,所以对于不同患者,不同穴位,甚至同一患者,同一穴位,在两次治疗时,由于人体等效电
13、阻的差异,即使是输出旋钮处于同一位置,其实际输出功率也不会完全相同,因此旋钮位置并不能真正反映实际输出的大小,它仅作为一种相对参考值。 如果要测量电针脉冲电流可以在电针机接至人体的导线中串联一个 100 的电阻,电阻的两端各引一导线接至示波器输入端(图 5 )。这样在示波器荧光屏上即可显示出电针的脉冲波,测量脉冲的幅度,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即可算出脉冲电流。如脉冲幅度为 0.5V,则其电流为 0.5V100 = 6mA。通过脉冲电流的测定,反映了电针机作用到人体上的实际刺激量,它不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较之电压有很大的优越性。图 5对人体的作用a.一般规律:电对可兴奋组织的效应有一定规律:当电场从
14、弱到强逐步增加时,效应依次表现为:无作用易化作用弱抑制作用强抑制作用。电针治疗时应注意这一规律。对兴奋性低下的疾病应使用稍弱的电针 周围性面瘫、小儿麻痹、中风的软瘫、肌无力等,电针治疗时刺激不宜强,被临床经验所证实。机理可能是弱电针有利于神经纤维的再生,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对功能亢进性疾病应使用稍强的电针 肌肉痉挛、胃肠蠕动亢进、躁动型精神病等,宜使用强电针,强电针可降低组织的兴奋性。疼痛宜使用强电针 临床经验证实强电针镇痛效果好,针刺麻醉也证明需要强电针。实验研究说明足够的电针强度是使脑内 5羟色胺、啡肽类物质升高的重要条件,例如 6V 电针无论 频率是 10Hz 还是 200Hz 均可使大鼠
15、延、桥脑或皮层内 6羟色胺含量升高,而 3 伏电针无论频率是 10Hz 还是 200Hz 均不能使之提高。家兔静脉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可明显对抗弱电针的镇痛作用,却不能对抗强电针的镇痛作用。生理学提示疼痛于细神经纤维信号传递有关,细神经纤维的绝对不应期较长,强电针可使更多的细纤维对疼痛信号传递得到改变,故产生镇痛作用。b.强度是相对的:机体各系统、各类组织以及对不同的疾病,用电针刺激时所说的电针强度是相对的,在应用时应注意其差别,不能用绝对量表示。电针镇痛所需的电刺激强度,一般以能最大耐受为度,过弱效果不佳,过强病人和动物都不能耐受也不利于针效的提高。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应该用强
16、电针刺激,而最大耐受强度的电针刺激不仅不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而且反而加速动物死亡,这里所说的强电针是一般意义上的弱电针。(3)脉冲宽度 特征:脉冲宽度是指主脉冲出现后所持续的时间。由于脉冲顶部和底部宽度往往不一致,所以脉冲宽度一般是指 0.5um 处的宽度。脉冲宽度常以 ms 表示。换算单位是千分制,即 1s 等于 1000ms,1ms 等于 1000s。一般情况下,电针机输出的脉冲宽度约在 0.3ms 左右,不能随意调整。对人体的作用:电针脉冲宽度越宽,中意味着给人体的刺激量越大。(4)脉冲频率 特征:脉冲频率,是指每秒钟内脉冲的个数,用符号 f 表示。其单位为 Hz。频率的倒数或相邻两个脉冲
17、之间的间隔称为脉冲周期,用符号 T 表示。例如:如果每秒出现 10 个脉冲,即两个脉冲之间相邻 100ms,则脉冲重复频率就是 10Hz,脉冲周期就是100ms。a.电生理学对刺激频率的划分:可兴奋组织兴奋是由于细胞膜的除极而产生的,在除极之后至复极达到一定程度之前是不可能再次发生除极的,在这一段时间阈电位可以看作是无限大,兴奋性是零,称此时期为绝对不应期。在此时期内无论采用如何强的刺激,兴奋细胞也不再发生兴奋。其后复极程度虽已达到可以再次除极的程度,但因其阈电位还相当高,只有采用较强于正常的刺激量才有可能再次引起扩布性兴奋,称此时期为相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中虽然用较强的刺激可以引起扩布性动
18、作电位,但其幅度低于正常。随着相对不应期向正常恢复,动作电位的幅度也逐次增高至正常,即标志已完全脱离不应期。兴奋细胞的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决定该细胞在每秒钟内的最大兴奋频率。例如 A 类神经纤维绝对不应期约为 0.41.0ms(表 1 ) ,故其最大兴奋频率为 10002500 次s,而骨胳肌的绝对不应期约为 2.0ms,故其最大兴奋频率一般不超过 500 次s。心肌绝对不应期最长,故其最大兴奋频率是最小的。据此对电刺激频率进行划分。低频 每一次通电都能使 A 类神经纤维发生一次兴奋的频率范围。由于此期间 A类神经纤维的绝对不应期最长为 1ms,因此,要使每一次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刺激就必须相隔
19、 1ms 才能再给一次。亦即频率至多不大于 1000Hz。这样把 1000Hz 以下频率定为医用低频范围。中频 在 1000Hz 至 100,000Hz 范围内。每次刺激已不能引起一次兴奋,尚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或提高刺激强度才能引起一次兴奋,医学上把这一频率范围定为中频。高频 超过 100,000Hz。频率超过 100,000Hz 时,已失去对神经的刺激作用,此时无论综合多少个刺激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因为引起神经和肌肉兴奋的阈值为0.031ms,所以,医学上把这种不能引起运动神经兴奋的范围定为高频。高频作用于穴位可以产热,微波针既是利用高频的热效应。表 1种 类 来 源 直径(m) 传导
20、速度 (m/s) 峰电位持续 时间(ms) 绝对不应期 (ms)肌梭的传入纤维支配梭外肌的传出纤维1220 70120 皮肤触压觉传入纤维 512 3070 支配梭内肌的传出纤维 36 1530A 皮肤痛、温觉传入纤维 25 12300.40.5 0.41.0B 植物神经的节前纤维 3 35 1.2sC 植物神经的节后纤维 0.31.3 0.72.3神经纤维分类C drC 后根中痛觉传入纤维 0.41.2 0.62.0 2.0b.电针机输出的频率范围:一般不大于 1000Hz,即在医用低频范围。应该把低于15Hz 叫做低频电针,161000Hz 叫高频电针,因为低于 15Hz 脉冲电作用于肌肉
21、,能够看到肌肉舒缩的振颤,高于 16Hz 肌肉则发生持续收缩;另外,从电针对脑内啡肽类物质释放的实验研究可看出:15、16Hz 是不同啡肽类物质释放的分界线。c.电针机输出的频率组合:临床常用的脉冲电针,例如 6805 电针机,一般可输出三类频率,即连续波、疏密波和断续波。连续波 如图 6 ,使用时频率固定不变,即每个脉冲的周期相同。频率从0.31000Hz 连续可调,一般低频(15Hz)称之为疏波,高频(16Hz 1000Hz)称之为密波。疏密波 如图 7 ,疏波和密波相间出现,各持续若干秒,例如:5Hz/30Hz,表示5 Hz 频率持续若干秒,接着 30 Hz 频率频率持续同样时间,再接
22、5 Hz 频率。两种频率,低者称之为疏波,高者称之为密波,可有各种组合,在此疏波和密波的频率大小仅是相对而言,没有明确的界定。例如:2Hz/10Hz 亦称疏密波。 断续波 如图 8 ,脉冲(频率可大可小)时有时无,各持续若干秒。三种波形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图 6图 7图 8对人体的作用a.连续波:多数脉冲电针机输出的连续波的频率为 0.31000Hz,频率低于 16Hz的连续波,称为疏波,高于 17Hz 的连续波称为密波。一般连续波对恢复机体疲劳效果较好,但由于连续波太有规律,机体容易耐受或适应,从而,较长时间作用于机体,会感觉刺激变小,从而失去作用。疏波和密波作用有差别。疏波 疏波可引起肌肉舒
23、缩,产生较强的震颤感,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对感觉和运动神经的抑制发生较迟,对神经肌肉瘫痪性疾病有良好的效果。常用于治疗萎症,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等。密波 密波作用体表某些疼痛区,能有某些即时镇痛效果,但易出现适应性反应,时间过久镇痛效果则较差。密波用于手术切口旁,根据神经绝对不应期的特性,干扰了痛刺激向中枢的传递,可引起较好的局部止痛效果,故对切皮镇痛效果较好。密波降低神经应激功能,先对感觉神经起抑制作用,接着对运动神经也产生抑制作用。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针刺麻醉等。b.疏密波:疏密波是疏波和密波轮流输出的
24、组合波,疏密交替持续的时间各约 1.5秒。因组织不易出现适应性反应,常被选用。疏密交替出现的电流,能引起肌肉有节奏的舒缩,加强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以及离子的运转,促进代谢废物从局部运出,消除炎性水肿,调节组织的营养,对一些软组织损伤、腰背筋膜劳损,以及一些神经肌肉麻痹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常用于疼痛、扭挫伤、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局部冻伤等。c.断续波:断续波是有节律地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组合波,机体不易产生适应。交替输出的这种脉冲电流对人体有强烈的震颤感,特别是密波形成的断续波其动力作用颇强,能提高的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对脑血管意外、乙型脑炎、小儿
25、麻痹症等出现的后遗症和一些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也可用作电体操训练。对不同频率和组合效应的实验研究不同频率的电针可引起释放不同种类的神经介质 电针引起中枢神经肽释放呈频率依赖性,不同频率的电针引起不同种类神经肽的释放。2Hz 电针引起脑啡肽、内啡肽、内吗啡肽及催产素等神经肽释放,100Hz 电针引起强啡肽、孤啡肽、胆囊收缩素及血管紧张素等神经肽的释放。例如:2Hz 的电针在大鼠足三里穴进行刺激,信号可到达下丘脑弓状核,使腹侧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释放 内啡肽,作用于 mu 型阿片受体,然后再把信息向下传到脊髓,释放脑啡肽,作用于 delta 型阿片受体引起镇痛;100Hz
26、的电针传到桥脑臂旁核,再经导水管周围灰质下达脊髓,引起强啡肽释放,作用于kappa 型阿片受体引起镇痛。15Hz 电针或 2Hz 和 100Hz 交替的疏密波电针,可引起这三类阿片肽同时释放,产生协同作用,引起强烈的镇痛作用。在病人的足三里施加 2Hz 的电针刺激,使腰部脑脊液中脑啡肽类物质含量升高,强啡肽含量不变。100Hz电刺激则使脑脊液中强啡肽含量升高,脑啡肽含量不变。采用 2Hz 与 100Hz 交替的疏密波,则可使脑脊液中脑啡肽与强啡肽两者同时升高,并得到了强烈的镇痛效果。频率 200Hz,电压无论是 3V 或 6V 的电针均可使纹状体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下降;而频率10Hz 时,电压
27、3V 或 6V 均不使之下降。表明一定频率是引起纹状体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不同频率的电针产生戒除不同物质的成瘾 Patterson 认为,麻醉剂和镇静剂成瘾的最佳刺激频率为 75300Hz,苯丙胺类成瘾的最佳刺激频率为 12Hz,尼古丁则为 510Hz。酒精成瘾的刺激频率也在低频范围。不同频率电针不会产生交叉耐受 持续给予大鼠 100Hz 电针达 4 小时以上,其镇痛效果明显下降,说明大鼠已对 100Hz 电针产生了耐受,这时改变电针频率到 2Hz,镇痛作用再现。反之,先使大鼠对 2Hz 电针产生耐受,再改用 100Hz 电针,也能重现镇痛作用。这表明,不同频率电针不会产生交叉耐受
28、。不同频率组合的电针预处理对诱导脑缺血耐受程度的差异 3 种频率的电针预处理(2 Hz /5Hz、2Hz/15Hz、2Hz/100Hz)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脑缺血耐受,其中2Hz/15 Hz 频率电针诱导脑缺血耐受效果最好。3、电针刺激与手法运针刺激的比较(1)电针和手法运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刺激电针是依赖电流的作用来刺激穴位及组织,毫针与肌肤一起跳动,经过一系列的调节,使人体的神经、血管、肌肉兴奋或抑制,从而改变功能平衡,达到消炎、止痛、解痉、活血、消肿等功效。手法运针是借助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刺激穴位及组织,根据病人身体的寒热与虚实、正气与邪气盛衰的情况进行施治,经捻转、提插,病者随之出现的酸
29、、麻、重、胀的感觉,经过机体整合转化为治疗效应。(2)两者优缺点比较电针刺激参数稳定,临床应用重复性好,对可兴奋组织作用强,临床应用方便省力,但机体容易适应或耐受,长时间应用效应降低,外加电场干扰人体的生物电场,有的效果未能确定。手法运针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临床可因人、因时、因地灵活掌握,行针产生的电能来自人体本身的生物电,不易被机体所适应,对机体呈现双向良性调整,但多人操作可重复性差。(3)两者不能完全互相代替临床实例表明,大多数病人使用电针有效,用手法运针也有效。但也有少数病人用手法运针无效,用电针有效。亦有少数病人用电针无效,用手法运针有效。(4)两者差别的实验研究电针与手法运针针感的传
30、入神经纤维类别不同:电针以麻为主,主要经类为主的粗纤维传入中枢,手法 运针以酸胀感为主,主要经 类为主的细纤维传入中枢。针刺效应也不尽相同:给家兔膀胱内充以等渗温氯化钠溶液 50ml,大多可使膀胱呈平静状态,部分出现小的节律性波动。用 24 次s、幅度 360的手法捻针刺激次髎穴经 23s 的潜伏期,则可见膀胱内压升高,每次运针 15s 可使膀胱内压升高0.3920.980kPa,针 500 次有效率达 90以上,用同法针刺穴旁 1 厘米的对照点,不能使膀胱内压升高、针 200 次升高率仅为 1%,且上升幅度不超过 0.196kpa,具有显著的穴位特异性。而用适宜的电针刺激同一穴位则一般不能使
31、膀胱内压升高,只有当刺激强度增加达血压升高、瞳孔放大时才能使膀胱内压升高,但经 12 次电针后针效减弱或消失,要加大刺激方可继续使膀胱内压改变,而且对照点及其他穴位也有同样的效应,无明显的穴位特异性,这种现象显然是痛刺激造成的应急反应。因此就针刺次髎穴提高膀胱内压而言,手法运针的效果要较电针明显的多。 实验证明,手法运针在提高皮肤温度、镇痛针麻、调整胃电、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抑制痫样放电。降低癫痫状态下升高的皮层 Ach 和 K+活度、提高痫症状态下降低的 Na+活度等方面也均较电针为佳,而电针对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对与前阿皮素有关的多肽的影响方面则较手法运针为好。4、脉冲电针机的使用方法
32、和注意事项G6805 型电针机性能比较稳定,是一种比较通用的脉冲电针机,现以此为例介绍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使用方法电针机使用时应按以下操作步骤:先把各强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启动电源。根据病情需要选好刺激频率及组合。将电针机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更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以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分别调节强度旋钮,逐渐加大电流强度(当电流开到一定强度时,患者有麻刺感,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为“感觉阈”,继续增加电流,患者产生刺痛感,这时的电流强度称为“痛阈”, 一般情况下,感觉阈和痛阈之间的电流
33、强度,是适宜的刺激强度),不同的病证所需的刺激强度不尽相同,但多数病证可以使患者出现酸、胀、热等感觉,或局部肌肉作节律性收缩为度。持续通电时间为 1520 分钟,如作较长时间的电针,患者会逐渐产生适应,即感到刺激渐渐变弱,此时可适当增加刺激强度,或采用间歇通电的方法(如果间歇通电或电刺激时电极脱落,应将本对电极的强度旋钮调零,再逐渐调到所需强度,不能在强度不变时突然取下或接通电极,因为,电针空载时其输出电压很高,患者会受到强电击,容易出现意外)。电针结束,应将各电极强度调零,再从毫针上取下电极。各种不同疾病的电针疗程不尽相同,一般 510 天为 1 疗程,每日或隔日治疗 1次,急症患者每日可以
34、电针多次。2 个疗程中间可以间隔 35 天。通常电针所刺激的穴位都在 2 个以上,如遇只需单穴电针时,可选取有主要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如下肢的环跳穴),将针刺入后,接通电针机的一个电极上,另一针则接在电极板上(下垫 0.3%NaCl 浸湿的纱布),作无关电极,固定在同侧肢体的皮肤上。相邻的一对穴位通电时距离不宜太近,电流强度也应稍小些,以免刺激过强。(2)注意事项 电针机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调节电流量应仔细,开机时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大,以免发生意外。靠近延脑、脊髓等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量宜小,不可过强刺激,孕妇慎用电针。作为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表面往往氧化而不易
35、导电,应用时应将输出线夹在毫针的针体上。年老、体弱、醉酒、饥饿、过饱、过劳等,不宜电针。针灸医学发展史告诉我们,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穴位刺激方法从原始砭石和灸焫的基础上,不断变革和丰富的。电针疗法的出现就是人们在寻找有效穴位刺激方法过程中发现的。由于电针具有肯定的疗效,刺激参数稳定、可调,能够定量、定时和节省人力等优点,而且在某些疾病的治疗和科研上有着特殊的优势(如治疗各种神经痛、针刺麻醉、针刺镇痛原理研究等)。因此,目前国内外在针灸临床和科研上对电针机的使用日益普及,电针机的类型不断更新换代,功能日趋完善,电针机在针灸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方面均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是针灸医术实现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脉冲电针机的研制方面,国内外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进一步朝向多用途、精密定量、小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并进一步克服其易造成机体的适应,和由于不同程度存在直流成分而产生的不良现象。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电针参数及其不同组合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的异同,针对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筛选出最佳电针刺激参数,以期取得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