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60KB ,
资源ID:3282558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2825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体重指数的对照分析(1).doc)为本站会员(j****9)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体重指数的对照分析(1).doc

1、论文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体重指数的对照分析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100083) 孔庆梅 张大荣【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体重指数 (BMI)的特点及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进食障碍调查问卷(EDI-1)对 30 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和 30 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评定,计算 EDI-1 量表分、BMI。结果:根据期望 BMI 和目前 BMI 的差值,厌食症患者可分为追求更瘦组和不追求更瘦组。不追求更瘦组的目前 BMI 最低,追求更瘦组的目前 BMI 次之,正常对照组目前 BMI 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F=5415,P005), 但都低于正常对照组。追求更瘦组 EDI-1量表总分最高、不追求

2、更瘦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bc贪食(B) 3333889 18 42968 1107282 2738*abc对身体不满意(BD) 3783 968 2900552 2863874 373*ab, c无效感(I) 4480497 3500848 2713388 2232*abc完美主义(P) 2583778 2438572 2137603 235对他人不信任(ID) 2367864 2187596 1640467 813*a, bc内感受的觉察(IA) 4260891 30211165 2017521 1869*abc成熟恐惧(MF) 3017703 2679485 275050

3、2 103总分 274004013 207184323 169332416 2058*abc追求更瘦组的起病年龄为(1633082) 岁,明显低于不追求更瘦组的起病年龄(1816184)岁,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236, p=0025);追求更瘦组的病程(6003 11)年,明显长于不追求更瘦组的病程(2831 52)年,差异具有显著性(t=358, p=0001)。2)体重指数的差别:不追求更瘦组目前 BMI 最低、追求更瘦组次之,正常对照组目前 BMI 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病例组间期望 BMI 的差异无显著性,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三组间33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

4、4 年 第 18 卷 第 5 期往最高 BMI 的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病例组间患病后最低 BMI 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 2)。3)两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 EDI-1 量表分的比较三组关 DT、B、I、IA 分量表表、总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追求更瘦组分数最高、不追求更瘦组次之、正常对照组分数最低;追求更瘦组的 BD 分量胶分高于不追求更瘦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而不追求更瘦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没有显著性。两病例组间 ID 分量表分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间 P、MF 分量表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 2)。讨论尽管一般认为厌食症患者拒食有很多原因,但是DSM-IV 和 I

5、CD-10 诊断标准都要求患者拒食是由于强烈的怕胖6,7。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并非所有的厌食症患者都有肥胖恐惧,尤其是在他们非常消瘦时8-10 。李诚等回顾性调查发现: 在 79 名香港厌食症患者中有 41 名(59%)将拒食归因于胃胀、食欲下降、不饿和其他非怕胖性因素。其他学者的研究也有同样发现。故有人提出现有诊断标准的不足,将承认怕胖的患者称为典型厌食症患者,而否认怕胖的患者则是非典型厌食症患者9。本文并未分析患者将拒食归因的资料,但根据患者期望体重指数与目前体重指数的差别,发现厌食症患者可分为追求更瘦组和不追求更瘦组。追求更瘦组的目前体重指数明显高于不追求更瘦组,他们由此可能对体重采取

6、不同的态度:追求更瘦组的目前体重指数为 17 左右,略低于正常范围(175235),属于厌食症患者中的“胖人”,他们希望自己体重更低。而不追求更瘦组的目前体重指数约为 15,这是非常低的值,可能出现很多躯体症状,甚至有生命危险,亲属和朋友会给予很多关注7,患者本身也意识到体重过低的危害性,所以她们可能期望自己“胖”一点。李诚的研究中无肥胖恐惧组(1372184) (非典型厌食症) 的目前体重指数明显低于有肥胖恐惧者(1553 255) (典型厌食症) 。李诚也提到有些患者可能由于过度消瘦也希望体重增加,所以否认怕胖,而将拒食归因于胃胀、没食欲等因素9。这和本文的研究结果是类似的。李诚根据患者对

7、拒食的归因而区分典型和非典型性厌食症。这种划分与本文的划分不完全相同,但有很大的重叠之处。本文中的不追求更瘦组患者的期望体重指数虽高于她们的目前体重指数,但仍然低于正常。在李诚等的研究中无肥胖恐惧组的目前体重指数为(1372184),期望体重指数(1713147),也低于社区人群的期望体重指数(1873 121)9。所以否认怕“胖”的厌食症患者虽然希望体重增加,但他们愿意达到的体重值仍是低于正常的,实际上还是怕胖,所以了解患者的期望体重指数比询问患者是否怕“胖”应该更有意义。追求更瘦组的厌食症患者对瘦的渴求(DT)、贪食(B)、对身体不满意(BD) 、无效感 (I)、内感受的觉察(IA) 方面

8、较不追求更瘦组分数高。DT 、B 、BD 评价的是与进食、体重、体型相关的认知和行为表现。I 和 IA 评定的是进食障碍相关的心理问题 ,其中 I 评定的是不完全、不安全、无价值、空虚以及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控制等方面的感觉, IA 评价能否清楚地觉察自身躯体的饱饿状况以及自己的情绪状态。追求更瘦组患者在上述这些方面表现都比较严重。另外,这组患者起病年龄小,病程长。随访研究发现典型厌食症患者一般较非典型厌食症患者预后差8,10。本文中的追求更瘦患者与典型厌食症患者有很大重叠之处。所以推测,由于认知偏差以及相关心理问题的影响,追求更瘦组患者的病情可能更容易迁延,预后偏差。有关这方面的确切结论尚需进一

9、步研究和探讨。本文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发现就是所选的正常对照组期望自己更瘦,但她们的期望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之内。李诚的研究中社区人群的期望体重指数也低于目前体重指数,显示社区女性普遍的“减肥”要求9。由此可见社会上宣传的“以瘦为美”的广泛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女性。参考文献1 Lee S, Lee AM Disordered eating in three communities of China: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Hong Kong,Shenzhen, and rural HunanInt J Eating

10、Dis 2000, 27 (5): 317-3272 Lee S, Eating disorders are becoming more common in the East too(letters)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00, 321 (7267): 10233 张大荣,杜贵平,贾庆梅,等51 例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 (11): 758-760 4 张大荣,孔庆梅EDI-1 量表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初步测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 (1): 48-505 Garner DMEating disorder inv

11、entory, professional manualWes-338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年 第 18 卷 第 5 期(上接第 338 页) 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1991, 5-76 范肖东,汪向东,于欣,等译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F50 进食障碍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1407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with eating disorders (revision)Am J P

12、sychiatry2000 (supplement), 157 (1): 1-398 Strober M, Freeman R, Morrell WAtypical anorexia nervosa:Separation from typical cases in course and outcome in a long-term prospective studyInt J Eating Dis 1999, 25: 135-1429 Lee S, Lee AM, Ngai E, Lee DTS, Wing YKRationales for foodrefusal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norexia nervosaInt J Eating Dis2001, 29 (2): 224-229责任编辑 王希林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